第六章 沉浮

字數:6101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紅樓+係統]姐有藥 !

    近來都中最大的新聞,便是原本深受聖人器重的巡鹽禦史林如海被貶官的事兒。

    這一位林大人,說起來可是相當不簡單,人家祖上可是襲過列侯的。雖則到了他這輩兒已經沒了侯爵的位子,但是這一位林大人卻是靠自己的本事從科舉入仕,乃是聖上欽點的前科探花。

    且更為難得的是,這林如海因為被聖人賞識,得了功名之後短短數年間便做到了從三品的巡鹽禦史,可謂是紮紮實實的中流砥柱、棟梁之才。

    誰知道盛極轉衰,他這好好兒的巡鹽禦史當著,還不到兩年,便不知道怎地惹惱了聖人,忽然就被從巡鹽禦史的位子上擼下來,配到了揚州府做了個知府。

    雖然說揚州乃是魚米之鄉,知府也是個從四品的要員,但想想這位林大人是好端端地從巡鹽禦史這個從三品的肥缺上左遷下來的,整整降了兩級,便知道天威難測,宦海沉浮,不過隻是聖人一念之間的事兒。

    偏偏此前林如海為官清廉、聲譽甚佳,愈顯得此事的突如其來、不明所以。

    有好事的人便暗自猜測起來,林如海這一次的被貶到底是何緣故。

    很快就有有心人現一切就是從林如海給他的獨子操辦百日宴開始的。據聞皇家宗室也派了人前往,倘或在那百日宴上生了什麽不愉快的事情也未可知。

    一時間眾人皆唏噓不已,但因著此事並不好宣之於口,故此隻有私底下暗暗議論一陣。

    又因著事關皇家,林家的許多以“明哲保身”為己任的親朋好友們也並不好表現得太過同情,甚至一向跟林如海交好的幾大家族也並沒有過多慰問。其中還包括榮國府的嫡次子賈政,也即是林如海嫡親的妻舅。

    這位賈老爺現掛的職位是工部的員外郎,平素本是跟林如海十分交好的。然而出了這個事兒之後,他卻連寫封家書隱晦地勉力幾句都沒有,可見對此事有多麽避之不及。隻是讓他沒想到的是,要不了幾年林如海的仕途變化就會狠狠地打他的臉,讓他悔之不迭、再撲過來抱大腿卻已經嫌晚了。

    當然這都是後話,當時幾乎所有人都以為林家這一次是翻不了身了。普通人們尚且對此事如此在意,相關人士心內更是百轉千回。

    因著聖人近來身子抱恙,長成的皇子又不隻一位,故此早已經分了幾派、暗中較量。內中便有代聖人親去維揚參加林家幼子百日宴的七皇子。

    隻不過,相較於其他兄弟的蠢蠢欲動,這一位倒仍舊是老老實實地辦差,讓人半點兒都看不出什麽來。然而他越是如此,越是讓他的其他幾個兄弟摸不透深淺,反而有些“投鼠忌器”起來。

    如此,都中上下都因了這事兒而鬧得沸沸揚揚,偏偏林如海一家子十分低調,沒有半點兒要鬧騰的意思。聖人的旨意一下,林家就立馬迅地從維揚的禦史府邸搬到了江都的知府衙門,連例行的借著“整裝”的由頭拖延的樣子都沒做。

    雖然維揚和江都兩地不過隻是一江之隔,但林如海的官職到底是實打實地降了兩級,尋常人家再怎麽樣都會有些許不平,然則林家上下卻是半分不快都沒有,反而是一派喜樂祥和的景象。

    隻因這件事的確是林家求之不得的事兒。

    還是林如海專門上了一本感人肺腑、蕩氣回腸的折子求來的。

    從三品的巡鹽禦史之位的確是好,這可是個有錢又有權的肥缺,非聖人的心腹不能做。隻要坐穩了幾年,以後不愁沒有更好的前程。

    然而,一切的前提是“人”還在,若是弄成個“因公殉職”,就什麽都白瞎了。

    經過百日宴上賈敏莫名中毒險些喪命一事,林如海和賈敏都意識到了這件事的嚴重性,加上他們的掌上明珠、年幼的代鈺“狀似無意”地敲了敲邊鼓,林如海自請貶官這件事就這麽一錘定音了。

    隻是代鈺殼子雖然是個小童,但心裏可不當真是外表這麽天真爛漫。雖然林如海沒有多言,但代鈺猜也猜的到,那位“胸有溝壑”的聖人肯定不會就那麽輕易地答應他。至於有什麽交換條件,那就是後麵要費心的事兒了。

    總之表麵上看,他們一家子是暫時退出了權利的漩渦。能夠暫且在江都修生養性幾年,對代鈺來說,時間就已經盡夠了。

    更何況,借了這個由頭,代鈺已經先辦成了幾件事。

    頭一樁,便是精簡人口。

    因著到了江都之後,並沒有專門的府邸給林家人入住,林家舉家便隻能暫住在知府衙門。

    那知府衙門不過是個三進的小院子,根本裝不下那許多的家仆。再加上林如海的衙門公務也比原來更加瑣碎繁忙,賈敏的身子本就不好,江都雖然與最繁華的維揚隔江相望,終歸是有段不遠不近的距離,兩人便更是以此為由減少了同城內老爺夫人太太們的交往。

    更何況從來都是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林如海這一貶官,原來同他親密無間的同袍弟兄、以及和賈敏如膠似漆的閨中密友們一時間也自動都跟林家斷了來往。這麽一來,不但花銷少了不少,也不必專門備著人伺弄那些花兒、果兒、茶水、點心並暖閣、花廳了。

    林家人口本就簡單,這一回連原來妝樣子用的那些排場都不用了,隻需要留下家中實際需要的人手便已經足夠,故此,真正需要的人也就很少了。

    當然,如何處置多出來的那些人,也是一門學問。

    幸而當時籌備禦史府邸的時候因為人手不足,很多外院伺候著的都是尋的維揚當地人。既然林家要遷到江都去,那代鈺索性便就立時放了他們歸家,並未帶到江都來。

    還有些是賈敏從都中賈府帶來的老人兒,代鈺便扯了賈敏的幌子,說念在他們常年在外,勞苦功高,便打他們回了都中跟家人團圓去了。

    更有一部分是林家從姑蘇帶過來的,林如海也同意代鈺給了錢帛好生把他們遣回姑蘇老宅去了。

    如此一來,知府衙門雖然比維揚的禦史府第小了不少,但是因為精簡了不少人口,倒是顯得比原先還要寬敞了。

    當然,對於代鈺來說,心中更是鬆快了不少。因為隻有她同賈敏知道,減少的那些人裏,除了少數幾個年紀大些的,當真是送回去養老之外,剩下的絕大部分都是各個派係派來的“釘子”。

    林家雖然現在看著不顯,但是到底是百年大族,兼之林如海一直受聖人器重,被清流一派推崇,若是能拉攏了林家,那於皇位的爭奪上顯然便增加了一大砝碼。

    因此眾派係都想著拉攏林家,同時也怕林家被別人拉攏了去。由此一來,家裏頭的釘子暗樁們簡直就不要太多。好在借著這一次林如海被貶的事情,趁機把大部分的髒東西都掃除掉了。

    沒有了那些牛鬼蛇神們來礙眼,代鈺覺得一陣輕鬆,接下來第二件事,就是要調養一家子的身體了。

    不知道是遺傳還是什麽原因,他們一家子的體質真是不一般的差。幸好有代鈺那藥劑在,每天不間斷地尋找機會給全家人加料,賈敏和林如海的身體雖然沒有見好,但也沒有更壞。

    她自己因著有意識地喝藥和鍛煉,算是在慢慢恢複中,勉強算是有一定的效果。這麽看來,全家人裏,倒是隻有她的小弟,對這藥劑的吸收力最讓人驚歎。短短幾個月裏,他就由個看著活下來都費勁的小嬰兒,變成了個粉嫩白胖的肉團兒,連哭的聲音都比之前要響亮多了。

    隻是有一樣不好,那就是到了快周歲的時候,他開口說的第一句話,居然就是“姐姐,藥苦。”

    第三件事情,便是代鈺借著給林如海送藥的功夫成功混入了書房,開始了“父女共讀書”的天倫時光。

    當然,享受這種父女天倫之餘,代鈺還是在順便收集相關的信息的。雖然現在還不到她顯露這方麵能力的時候,但早點準備總是沒錯的。至少要先弄清楚他們一家子站的隊在哪一邊兒,免得到時候抓瞎吧。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因為林如海被貶官這事兒讓很多人放鬆了警惕,代鈺把這幾件事情辦了之後,短時間內還就真的沒有什麽事情做了。

    精神上放鬆了下來之後,時間過得就愈顯得飛快。

    幾乎就是一晃眼的功夫,林家在江都安頓下來已經有大半年了。

    代鈺已經滿了四歲,林默玉也快一歲了。林如海的政務早已理得井井有條,這年冬月,眼看著衙門無事,江都百姓安穩,他便起了心思,想出去走一走。

    知府乃是一府的父母官,揚州府管著三州八縣,占地頗廣。雖然府衙在江都縣,但其他的幾個州縣,林如海卻是極少有機會去的。作為一府之主,連本地的地皮都沒踩熟,還談什麽“為民父母”。

    林如海雖然是科舉出身,但也並不是那種讀死書的,也很是講究“理論聯係實際”的。他關注的也不光隻是錦繡文章,更多的還是國計民生,故而才能在一榜舉子中脫穎而出,被聖人相中,委以重任。

    此刻,他雖然是個“被貶”的身,卻還是那顆“清流”的心,便想著趁此機會,去各個州縣看看,“微服私訪”一番。

    當然,既然是想要“微服”,就不能用官家的名義,他選的名號也是十分之好的,那便是要回姑蘇老家祭祖。

    姑蘇離著揚州有好幾百裏,走水路最是便宜,且途中恰好經過揚州府下轄的好幾個州縣。若是要去走走看看,那實在是再方便不過了。

    林如海敲定了這個方案,跟上峰報告了一番,毫無懸念地獲準,很快便就準備出了。

    不過既然是要祭祖,那麽全家人自然是都要去的。

    於是代鈺便同才滿一歲的小弟一起被打包裝上了去往姑蘇的船。

    江上風大,代鈺和她弟弟當然是老老實實呆在艙中的,而她們家的太太則陪著興致高昂的老爺在船頭佇立,迎風賞景,對月賦詩。

    代鈺一麵聽著艙外時不時傳來的說笑聲和朗誦聲,一麵默默地喂小弟喝藥。如此一來,全家倒也都不覺無聊,很快地,便行過了幾個州縣。

    這一日,船行至大如州地界,因風雨交加,便暫且泊在岸邊休整。

    清晨一到,雨過天青,夾岸風景更是水洗過一般鮮明好看。林如海見岸上隱約有個村落,人煙十分稠密,便起了興致,要去看看。

    賈敏和代鈺原本對去閑逛這事兒還無可無不可的,不料她家那位已經滿了周歲的小弟猛然看見那麽多從未見過的生人,忽然異常興奮起來,表示也想去逛逛。於是全家便集體下船上岸,沿著河邊集市閑逛。

    大如州緊鄰水道、田地肥沃、物產頗豐,百姓們也是一派安居樂業的景象。林如海帶著一家人信步閑逛,看著眾百姓其樂融融的模樣,心中很是欣慰。

    賈敏和代鈺帶著年幼的林家小弟於鬧市中穿梭采購,也是十分的興高采烈。

    就在這樣的一片和諧喜樂之中,冷不丁卻忽然聽見不知何處傳來的蒼涼歌聲: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

    伴隨著這歌聲,一個一瘸一拐、瘋瘋癲癲、衣衫襤褸的道人拍著手出現在眾人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