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堂堂正正的出去(求訂閱)
字數:4193 加入書籤
當一名npc獄監從大獄內走出來,上善若水、一縷晨曦、羊羊羊、秦良玉以及另外兩名男玩家立刻上前。
就是你們要探獄?”
都跟我來吧,你們隻有一炷香時間。”
獄監掃了眼眼前六人,隻說了兩句話就轉身往回走。
跟在他身後的六人,此刻多多少少都打量了一眼對方。
這什麽意思?
廢了那麽大的勁才得到的機會,居然還要跟別人共享?
有意思了。”
羊羊羊一眼掃過自己的‘競爭對手’,率先步入陰暗的大獄走道。
上善若水、一縷晨曦同樣快步跟上,最後的兩名男性玩家對視一眼,也都沉著臉走了進去。
花費不小的代價去行賄,結果卻不是唯一名額,兩人臉色能好看的起來就怪了。
當六人跟著進入牢房,很快便在最內層止步。
當獄監打開最裏麵的一道門,上山若水幾人才終於見到穿著一身白衣,坐在草席上,借著微弱燭光看書的俞大猷。
一炷香後,那幾位小旗就會回來,你們自己掂量著時辰。”
說完這話,獄監便關門離去。
至於這三夥人要和俞大猷聊什麽,他才懶得去管,反正好處到手就成。
見過俞將軍。”
雖然和自己設想中的情形有些不一樣,但羊羊羊還是很快就調整好了心緒,拱手與麵前的明朝大將見禮。
俞大猷眉頭一皺,暫時將書放下:“你們,是何人?”
俞將軍,我們倆是來救您出去的。”
沒等其他人開口,兩位男玩家中的一人已經率先道:“此時牢獄鬆懈,正是破門而出的最佳時機,牢獄外我已安排好了接應,隻等救出將軍,便由將軍率領我們一起抗倭。”
抗倭?就憑你們?”
俞大猷聽到這話,眉頭皺的更深了,轉了一個將側麵對著幾人:“你們走吧,我是不會跟你們出去的。”
俞大猷直言拒絕,讓兩名男玩家一時語塞,一縷晨曦當即接話道:“此刻倭寇來犯,正是將軍用武之時,何必固執於小小囚室?”
倭寇來犯,自有朝廷調兵遣將,你們竟然妄想劫獄?都快走吧,此話我隻當沒聽見,要抗倭大可去參軍,能帶你們抗倭的並非隻有我俞大猷一人。”
俞大猷的淡漠,是眾人並沒想到的。
在一縷晨曦看來,即便今天沒法帶走俞大猷,至少得讓他對自己和弟弟有些不錯的印象。
可現在看來,俞大猷對自己這些玩家幾乎沒有半點好感。
當外麵廝殺震天的時候,將軍真願在這坐牢?”
羊羊羊再次開口,問話已經直指俞大猷內心:“為大明朝出生入死,卻幾番身陷囫圇,將軍一點都不委屈?”
委屈?委屈什麽?”
俞大猷聽到羊羊羊的問話,一邊開口,一邊站起身:“我若委屈,那些戰死在我麵前的將士,他們委不委屈?老夫征戰多年,倭寇邊患卻未平息,反而愈演愈烈,我拿什麽委屈?”
倭患不除,似我等領兵將領,心中有的隻是愧疚,愧於聖上重托,愧於百姓信任,何來委屈一詞?你們幾位不必再言,盡早離開吧,否則錦衣衛到來,怕是想走也走不脫。”
俞大猷自己不想出去,是這個‘大漏’最難搞定的一環。
這就尷尬了!
望著拂袖而立的俞大猷,羊羊羊沉吟了好一會,最終緩緩點頭:“小女子明白了,將軍若要出去,一定是堂堂正正的走出去。我會盡力促成此事,畢竟此時邊患危機,將軍實不該躲在牢獄中坐享清閑。”
沒錯,若朝廷一直不肯放人,我也會先擊敗倭寇,到時就算放棄所有軍功,也要接將軍出獄。”上善若水同一時間開口,他不是蠢人,立刻想到了其他‘撿漏’的方式。
擊敗倭寇,可不是靠嘴說的小子。”
聽到兩人所說,俞大猷低笑一聲後,彎腰撿起草席上的書籍:“這是我平日的一點心得,你帶會去好好看看。”
俞大猷的心得筆記?
那不是就是俞大猷一身本事的精華所在?
看著上善若水接過小本子,就是羊羊羊都覺得不可思議。
為什麽?
為什麽俞大猷會給他?
…………
黃沙漫漫,風塵漫天。
如果說當初官渡之戰,莫小白領兵急馳奔赴彭城、廣陵,已經是累垮了半條命的話。那麽從要塞出發,渡弱水、過酒泉、抵敦煌、出玉門關,這近千公裏的路程,莫小白自己都不知道是怎麽熬過來的。
十三天!
除了在酒泉、敦煌各歇一天以外,剩下的十一天,每日歇息的時間用手指頭都能數的清楚。
當莫小白領兵踏出玉門關,胯下的戰馬已經是換了第三次了。
最早兌換校尉時獲得的戰馬已經不幸累垮,被莫小白留在酒泉,這輩子都不清楚能不能再上戰場。
而其他人也都差不多,原本兩人三騎的隊伍,此刻隻能勉強保證一人一騎,多出來的戰馬已經不剩幾十匹了。
不過最令莫小白意外並不是戰馬損耗,而是胖子鱸魚。
胖子雖然沿路都在叫苦,但他卻咬著牙撐了下來。
900多公裏呐!
平均算下來,一天至少趕路近170裏。期間還得包括一些複雜地形,比如過河、爬山時要耽誤的時間。
領兵踏出玉門關,實際上已經正式步入‘絲綢之路’,同樣也算是進入西域範圍。
到了這,莫小白必須謹慎,一聲令下讓前後騎兵陣回縮,保持首尾相顧。
帶領著部下繼續北上,莫小白同時開口:“現在開始放慢行軍速度,五日內趕到伊吾即可。另外,懋功、飛將你們要製訂一下此戰策略,我不希望在西域的第一戰,就出現太多的損傷。”
李績聞言,立刻點頭:“據呼尤所說,伊吾城隻是匈奴人前往西域的一個臨時落腳點,周圍沒有什麽大河,所以生活在那的北匈奴部族並不大,隻是個千餘人的中型部落,控弦匈奴兵不會超出300。”
三百人也不少,何況匈奴人老幼皆可騎馬,我們不能不防。”
主公說的是,此去可先觀察伊吾地形,此時北匈奴早已不在巔峰,我們隻要出其不意擺出強攻姿態,城內匈奴人必定東逃,屆時圍三闕一,由重戟士在東側埋伏,全勝匈奴並非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