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當一回師傅
字數:6742 加入書籤
第六章當一回師傅
精明的婆婆對這個娘家的弟媳婦可不放心,但不知道她話的真假,就試探著問:“一共三樣呢,別的還要嗎?”
大姑那裏知道還有什麽別的,他可不知道還有蝦仁和魚幹,支吾著說:“別的也要一些。”
“別的是什麽,是蝦糠嗎?”
“對,還要一袋子蝦糠。”
通過試探,婆婆就知道她是撒謊了,但很想耍弄她一回,隻給了她五斤蝦幹,是按照一百三十個銅錢一斤給的,一袋子蝦糠五十斤,是按照十個銅錢一斤給的,婆婆當時還覺得沾了老大的便宜,現在看起來是吃了大虧了,必須去找她重新算賬。
“婆婆,我看你就算了吧,蝦幹是賣的便宜了,可是蝦糠卻賣的貴了,你想想啊,大姑和我奶奶家一樣,都不知道蝦糠怎麽吃,奶奶家就天天罵蝦糠紮嘴,大胖的腮幫子都被蝦槍紮的潰瘍了,除了把蝦糠喂豬他們就不懂怎麽好吃!”婆婆聽著好笑,也就聽從了勸告不和姑姑計較了。
第二天他們又拉著東西過來玉膳居了,柳桃照例給兩個貴人做菜,掌櫃的就央求柳桃留下交給廚師做菜,隻要是貴客吃過的,就可以做給平常的客人推薦了。公公看家裏還有不少的蝦幹蝦仁,也是應該拉過來賣的,既然柳桃和金秧來了,就讓她們去住客棧得了,免得天天教授完了後還得黑燈瞎火往回趕,第二天還起早過來,對於掌櫃的提議也就答應下來了。
公公這才去書院見到了金山,並把他領到了玉膳居,介紹給金掌櫃的認識,公公是怕兒子獨自在書院沒有熟悉的後台,如果得罪了什麽人好有金掌櫃的給予以庇護。金山已經十七歲了,長得麵皮白淨舉止儒雅,得到了金掌櫃的誇讚。
在客棧住著,每天的上午是沒有什麽活計可幹的,兩人就閑來無事逛街,逛著逛著竟然發現漁網的網片有得賣,網片的網目分為三四種規格的,有的適合捕蝦,有的適合捕魚。這讓她們欣喜若狂了,問了價錢也不算貴,就打算以後來買。看到了果樹苗木,對農業情有獨鍾的她們見獵心喜,看到葡萄苗和酸丁子苗木都是長在有土的小竹筐裏的,都是去年栽下的,現在已經發芽了,賣苗木的說是當年就能結果的,因為有竹筐,移栽的時候就可以直接栽到泥土裏麵,不會破壞的苗木的根係,她倆看了,發現果然搬回去就可以移栽,就搬回了客棧一批,每種都是四十顆。後來的幾天,她們購買了許多葡萄苗和杜柿,每當公公來府城就讓他捎回去一批。未來的新家那裏可是有著四畝的地呢,兩人計劃就在四畝地上搞一個不大不小的果園。
現在能掙來錢就是好家夥,隻要不違背時下的禮義廉恥,能掙錢的人是讓人尊敬的,因為金殃和柳桃的好點子層出不窮,連兩家的不少事情都是他們說了算了。柳桃家的四畝澆不上水的山坡地,平常的年景也收入不了二兩銀子,柳桃和老爸說改種經濟作物了。至於種什麽,盡憑柳桃兩人拿主意。
連著幾天,公公把所有的存貨都拉到玉膳居換成了銀子,柳桃的教授工作也做的差不多了。在打賭期六十天的最後一天,柳桃給兩個貴人做了一個《龍井蝦仁》。
這個龍井蝦仁有個典故,據說;過去有個皇帝微服私訪去了杭州,這天,他和隨從信步閑逛到了杭州出茶葉的某處山坡,在茶農家裏喝到了剛采摘的雨前龍井,皇帝深深感到這茶的微妙,就對茶農提出要一點,茶農是個摳門的人,也不知道眼前就是貴人,隻是給了皇帝一小撮,皇帝也沒有用紙包,就那麽抓在了手裏。他們來到了一處餐館用膳,皇帝就把那一小撮茶葉遞給了小二讓他去泡茶,小二在接過茶葉的時候,偏巧讓他看到了皇帝外衣裏麵的一角龍袍。皇帝來杭州微服私訪,早就通過隱秘的渠道傳的沸沸揚揚了,店小二急急忙忙去告訴店主,店主正在廚房烹調蝦仁,店小二把茶葉放到了案板上,誇張的訴說皇帝到了。他這一說皇帝到了自己家飯店來吃飯了,驚慌的店主不知所以,竟把茶葉當成了蔥末撒到了鍋內,直到茶葉的清香飄了出來,這才知道是茶葉當成了蔥花,趕緊的把茶葉挑出來把菜品出鍋裝盤。這馬馬虎虎做出的一道菜,色澤雅麗滋味獨特,沒有挑幹淨的嫩綠茶葉配上粉色的蝦仁讓人賞心悅目。
柳桃讓掌櫃的取來了新鮮的茶葉,雖然這平常的茶葉和雨前龍井沒法,比但貴在新鮮,這道菜隻把兩個貴客吃的連連歎息,非得去後廚看看這道菜是什麽妙人做出的。其實這心思因為連著吃了蝦幹和烏狼魚幹後就有了,這幾個菜和以前在這玉膳居吃到的菜品風格大相徑庭,明眼人一看就是掌櫃的暗中請來了高人來助陣的。當他們看到了做菜的是一個漂亮的小姑娘以後,驚得合不攏嘴。
其中一個自稱是內務府的,叫做王炳嵐,對小姑娘的廚藝大加讚賞,遞給他一個名帖說:“以後如有機會到了京城,務必去內務府找我,我會盡地主之誼的,到了京城就是咱家的地盤了,隻要是你們本分行事,就是有什麽事情隻要提到我叔叔王大人,也都會沒事的……”完了還賞給柳桃兩個銀元寶,每個足有二兩。
她倆在客棧裏住著,每天的早晚閑著無事的時候,他們就籌劃在小河裏布置兩道**陣,估算所用網片的多少,因為現在隨著溫度的升高魚蝦的活動量大了,再用過去的方法捕撈就不靈了,如果用**陣的話就會好得多了。
一道**陣是網目小一些的,專門捕捉蝦子。一道是網目最大的,專門捕捉大烏狼魚。這兩道**陣布置好了,就不用天天辛苦的去撈蝦了,無論是蝦子還是烏狼魚,都會自動的順著**陣的網幛子進入一個能裝幾百斤東西的後堵倉裏麵,到時候就光管往袋子裏倒漁獲就得了。他和金秧拿著這些銀子,花了四兩,買下了各種規格的網片一大批,又花一兩銀子買下了許多的繩子和一大塊桐油布,準備回去無事就趕緊製作**陣。
兩個貴客回京城了,家裏的存貨也都交付了,菜譜也傳授了十多個。他們就把賬和掌櫃的結清了,計蝦幹四百斤,蝦仁六百二十斤,魚幹六十六斤,合計共賺一千二百五十三多兩銀子。掌櫃的給了一疊銀票,並告訴他們:“這些好東西你們隻管往這送,價格還是說好的價格,有多少我們要多少。尤其是烏狼魚幹,有了就趕緊的送來……。”
這掌櫃的可是看出了商機了,自從柳桃傳授了菜譜以後,每天都會推出新的菜肴,客源眼看著每天都在增長,許多人都慕名而來要吃從來沒有吃過的蝦仁和烏狼魚……。有的吃過烏狼魚幹感覺不但沒有毒,還覺得美味無比的,就專門和許多人打賭吃烏狼魚幹做的菜,引得打賭輸了的人們哄騙來了更多的人來玉膳居打賭,玉膳居天天都是**迭起門庭若市,甚至開始了排隊預定。本來不多的烏狼魚幹,現在已經用完了。
柳桃傳授菜譜掌櫃的給了一百兩,這一百兩是自己得的,就不用和公公婆婆去分了。老爸老媽對親家說:“這些日子占著你家的院子,用著你家的漁網,燒著你家的柴火還白吃了好幾頓飯,鹽巴也用了許多,把整數的銀子都分了,三兩銀子的零頭也就不要了!”
“那怎麽好,咱們以後就是親家了,柴火什麽的也值不了幾個錢,我們怎麽好意思占你們的便宜呢?”雖然婆婆推脫了幾次,後來老媽還是沒有要分那三兩散碎銀子。一個是婆婆好占小便宜,第二是金秧的奶奶陰陽怪氣的念叨多少次了,這三兩銀子正好堵住她們的嘴。另外,通過兩家合夥掙錢,都在心裏接受了對方,柳桃家裏有了錢,金秧她奶奶也慢慢改變了對柳桃的看法,加上柳桃特意的用巧嘴去溜須拍馬,本身還有掙大錢的本領,兩人的婚事更是板上釘釘了。
柳桃對婆婆一家囑咐了又囑咐:“千萬不要把掙了錢的事情說出去,我奶奶要是知道了,最少得訛詐走我家三百兩銀子……”
老媽看著到手的六張一百兩的銀票,樂的好幾天都睡不好,並和柳桃說好了:“桃兒這一百兩先存起來,是你以後的嫁妝錢。”
柳桃告訴她們:“這一百兩銀子現在我就自己支配,以後的嫁妝嗎,會用這些錢生出更多的錢的,這區區的一百兩就不麻煩二老惦記了!”
她和金秧的發財夢初戰告捷,不但兩人沒有一絲的滿足,反而更激發了對財富的熱忱。存貨賣完了以後,他們就立刻投入到了製作**陣的行動中去了。有了這一大項收益,公公就把自己家年年種的十畝地也租賃了出去,專職在家搞副業。一開始他們還不同意丟掉老本行,還是金秧和柳桃勸她們:“現在不抓住商機,還等到農閑的時候嗎,種十畝地一年兩季才打多少糧食,不會超過四千斤的,四千斤糧食才多少錢,按照一百五十斤一兩算,充其量就二十五兩銀子。我們專門撈蝦,一個月就得掙幾個二十五兩?”
他們算了算,隻用了三個多月的時間,每家就分了六、七百兩,還沒有種地辛苦呢?地租出去了,如果賠了錢明年不是還可以收回來嗎?真是死腦筋了!
柳桃爸媽可不想把地退還,他們的理由更奇葩:“我們如果不種地了,你爺爺奶奶就能猜出來我們撈蝦掙了大錢了,如果像牛皮糖一樣的粘上了還了得,不行,說什麽也不行!”
“老爸老媽啊,我們不去種金秧哥家的地了,不是還有池塘和山坡地嗎?那個池塘我和金秧哥也看過了,可以做成專門養殖鼇蝦的池塘,不要看鼇蝦髒兮兮的看著惡心,也沒有人願意吃,可是,以後形成了規模,那是會賣大價錢的。咱們的山坡地可以蓋房子,那裏遠離現在的咱們家,爺爺奶奶也就不能天天監視咱們啦,你願意她們天天拿著讓咱們搬家的借口訛人嗎?”
“那吃糧食怎麽辦啊?每年還得給你爺爺奶奶二百斤糧食呢?”
“糧食可以花錢買,往年的六畝地打的糧食就是都賣了才多少銀子,咱們一個月賣魚蝦就能掙多少兩,再說咱家不是還有四畝山坡地嗎,除了蓋房子種樹也可以套種糧食啊……”
他們的心思這才活泛了起來,這才歸還了金秧家的地,老爸隨後和公公去池塘和山坡地去規劃房址,因為那裏距離村子一裏多,不管幹什麽也不怕人眼熱。不過兩人對家裏古舊樣式的老房子大不滿意,惦記著自己設計新房的規劃,這事當然是兩人作陪了。
他們在選擇山坡地的房址,不是怕太過招搖,她們就能建成複式別墅樣的建築,不過她們的設計也不差,是大四合院式的,不過內裏得比普通的四合院為大。主屋不是平房樣式的,而是翹簷起脊比平常的房子寬了一倍還多,裏麵有走廊,光大小臥室就四個房間,其餘的衛生間和廚房儲藏室都有,大概有二百多平。現在先把主房蓋上,其餘的廂房和院牆大門就暫時的不著急了。
大概的規劃完了,柳桃和金秧就勘探荒水塘,這個水塘是亞腰葫蘆形狀的,要想在這裏養殖小龍蝦,還得費心思費力氣整治一遍。因為荒水塘裏麵高低不平,大部分露出了水麵,有水的地方水深得有四米,必須平整一下。水塘前麵的地是三叔家和大爺家的,各自占了一條,大伯家的緊靠河邊,三叔家的臨近池塘。三叔家還好說,大伯家就有些難纏了。因為水塘在小河引水必須得通過兩家的地挖溝,會損失地裏已經長出的青苗,就大爺大娘那樣扣兒樣,想起來就讓人頭疼,後來去和他家商量,果然就是一口回絕了。不得已,隻能是去緊挨著他家地頭的四大爺那裏去商量,如果水道從他家的地裏穿過也是不錯的,隻是稍微遠一些罷了。可惜,他家也是不同意的。
最後,老爸和公公兩人想了一個辦法,通過公公從中斡旋,讓公公拿出好地置換大爺家的地。
大爺家的地一共是四畝,當年在老爸一家分出來的時候,每家都平均分到了四畝,不過四畝地就數老爸的四畝地是在坡上,因為澆不上水是最次的,後來老媽和奶奶吵了一架後給了個荒水塘作為了添頭。其實這個荒水塘自從得到了也沒有利用起來,一直的放在那裏荒廢著。現在要把水塘利用起來養鼇蝦(小龍蝦),就得在大伯家和三叔家的地裏挖通河的水道,大伯他會百般阻攔的。因為大伯家的地緊靠河邊,在**陣做好了以後,還得在他家的地裏搭個窩棚看著,還不如一勞永逸,把他家的地用同等的地置換過來能?
她倆回到了金秧的家裏,竟看到大姑在搬蝦糠裝車,她剛才見到婆婆對婆婆講到;“今天是三月十五,是回娘家來探親看望爺爺奶奶的。”
婆婆問到了那些蝦幹的銷路,大姑竟出奇的高興說:“姐,你是不知道,一開始蝦幹沒有人要,倒是讓我家的小死妞子給偷吃了不少。後來,從府城來了個客商看到了蝦幹,一百八十銅錢一斤給包圓了,拿到了鎮上的飯店,用蝦幹教給廚師做了一個菜,轉手又二百……二百多個銅板一斤賣給了飯店,他還問到了有沒有蝦仁,我可不知道什麽是蝦仁,就這都後悔的我呀……”
“那些蝦糠呢,怎麽吃了?”
婆婆可是聽出來了,她高價把蝦幹賣了,客商又轉手賣了高價,聽她留著半截話沒說,肯定是賣了更高的價格。她這次來,婆婆還想聽他上當後的抱怨,她不但沒有抱怨,反而倒是賺到了。看婆婆問到了蝦糠,哪知道她卻說:“那些蝦糠一開始不知道怎麽吃,也沒有人來買,後來我用石磨磨成了粉做成了尜尜湯,別提多好吃了,再後來也推薦到了飯店……。”
這次輪到婆婆吃癟了,她正在心裏來氣,大姑近前問到:“姐,你那蝦幹還有多少啊,還有蝦糠,也都給我吧,我這次給你漲價,有多少就要多少!”
婆婆才不答應呢,再說,倉房除了蝦糠也沒有什麽了,大姑看她推脫,就硬性的闖進了倉房。挨個的袋子翻了一遍,也沒有看到蝦幹,這才知道婆婆的話是屬實的。
沒有了蝦幹,她就不放過蝦糠了,用十二個銅錢一斤的價格強行要了兩袋,還在往外搬運的時候柳桃和金秧進門了。
柳桃還不知道內情,在和大姑打過招呼後說:“大姑,你趕著車來一趟不容易,幹嘛不多拉回去一些(蝦糠)啊?”直到婆婆不住的給她使眼色,柳桃這才警醒了過來,感覺到裏麵有貓膩。
就因為柳桃的這句話,得到了大姑的極大好感,就坡下驢,又多要了兩袋子。等到她走後,婆婆把大姑剛才說的話複述了一遍後,不住了埋怨柳桃多嘴多舌,如果自己把蝦糠加工成了蝦糠粉,不是又一筆好收入嗎?現在可好,蝦糠就剩下半袋子了,早知道的話,說什麽也不能把大部分蝦糠拿去喂了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