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航行技術

字數:3358   加入書籤

A+A-




    亞光速可以無限接近光速,但是不可能達到光速,亞光速幾乎代表了常規航行技術的巔峰,也是常規技術能達到的極限,在常規航行技術中,隻要有質量,是無法達到光速的。

    與亞光速相對的還有光速航行技術,光速無法打破,更準確的應該說沒有靜止質量的光子無法超越光速,在常規技術中有靜止質量的物體連光速都無法達到。

    隻要有靜止質量的物體達到光速就已經違背了常規,可以說隻要有打破常規的辦法,就已經找到開啟超光速航行的大門,因此看似亞光速與光速極其接近,但是亞光速航行是與常規航行歸為一類的,兩者可以統一認為是常規航行技術。

    而與亞光速隻有一線之隔的光速航行技術,其實是與超光速航行技術歸為一類,兩者都是非常規的航行技術,可以說光速航行就是超光速航行的基礎,掌握光速航行技術,基本也意味著已經掌握或即將掌握超光速航行技術。

    無論哪個文明,所需要的都是航行技術,根本不以文明等級高低而轉移。低級文明希望掌握常規航行技術,以驅動龐大戰艦加速到更高技術,甚至達到亞光速。

    達到亞光速的文明期望打破常規進入光速航行的範疇,雖然兩者隻有一線之差,真正利用其實完全沒有任何差別,但是光速航行技術是超光速航行技術的門檻,對光速的追求其實也是對於超光速技術的追求。

    而地球號其實設計中隻能達到10%光速,這是地球號的極限速度,同時也並不是以常規方式實現的,比如犧牲引擎壽命,不顧能量損耗。宇宙航行於地球之上的行駛不同,如果汽車使用這種常規技術,用發動機工作幾分鍾就報廢、燃料幾分鍾就消耗趕集的加速方式沒有任何意義。

    但宇宙航行不同,宇宙航行沒有任何阻力,即使犧牲再大隻要達到極限速度就可以一直以這個極限速度一直航行下去。

    當然,地球號由於處於未完成狀態,質量隻有設計中的百分之一,但是引擎卻已經配齊至少30%以上,因此現在的地球號完全有能力達到30%光速。同時地球還可以利用引力通道航行,隻要有足夠的加速時間,完全可以達到亞光速。

    可問題是這些都是理論上的速度,實際上根本無法達到極限速度。比如犧牲所有引擎壽命,消耗無數能量可以達到30%光速,可一旦引擎大規模報廢,戰艦根本沒有能力再短時間內生產出足夠的引擎替換,而能量更是稀缺。

    引力通道雖然可以達到亞光速,但有一個前提是需要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加速,另外一個問題,地球號一旦真的達到亞光速,根本沒有減速的能力。

    速度越快意味著繼續加速所需要的能量所需要提供的動力越多,而且呈幾何倍數上升,可能從靜止加速到90%使用的能量為1,從90%加速到91%所需要的能量可能就是100甚至更高,從91%光速加速到92%光速需要的可能就是1萬,而如果從百分之92%光速繼續加速到93%光速,需要的可能是一千萬,當速度越達到光速,能量消耗增加越離譜。

    隻能用離譜來形容,甚至所有人根本不知道,當接近光速後每增加一點速度,所需要的動力到底離譜到什麽程度。

    宇宙航行因為沒有任何阻力,加速與減速完全是一個概念,隻是推動方向改變而已。減速隻能是引擎反推,抵消掉一部分前進的動力,抵消掉多少推動力就意味著相應的速度降低多少。

    如果加速到一定速度,地球號即使長時間所能輸出的動力與前進的動力相比完全不值一提,那基本意味著地球號根本沒有實力進行減速。因為地球號無論輸出多少動力與前進的動力相比都是九牛一毛,這就會發生尷尬且致命的問題,無論輸出多少動力,戰艦也肯定在減速,但減少的速度與前進的速度相比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甚至你明明知道戰艦確實在減速,但其實減速的微弱程度任何設備都檢測不出來。引力通道技術即使可以達到亞光速,但是沒能力減速根本不敢達到這種速度。

    就像一台沒有刹車的車,誰敢開到300碼?當然這種比喻其實並不恰當,車加速到300碼即使沒刹車速度也會因為地球引力以及表麵摩擦慢慢降下來,隻要能做到這減速的過程中保證安全就沒有什麽問題了。

    但宇宙中不同,宇宙中沒有阻力輔助減速,沒能力減速就會一直慣性航行下去。同時沒有能力減速也基本意味著沒有能力變相,最終結果會如何可想而知。

    地球號的航行技術仍然以反推為動力,這種推動方式根本無法滿足穩定快速持續高效的宇宙航行。

    當然,這是所有文明的通病,麵對無盡的宇宙空間還沒有哪個文明覺得自己航行技術過關。

    千星連珠如果具有神奇的偉力,那麽很可能就是輔助航行技術。

    當然到底是哪個級別的航行技術就不得而知了。

    雖然修建星空古路的未知文明很強大,很可能掌握非常神奇的航行技術,但太強大的航行技術幫助低級文明顯然不太實用。

    任何輔助航行的技術地球號也不敢隨意使用,即使是常規的輔助航行技術也必須做完善的布置才能動用,如果是空間跳躍技術,雲輝絕對躲著走。

    想要利用星空古路首先就要掌握盡量多的信息,妥善安排好一切。

    可惜,最近的一顆天體都距離3光年以上,即使微型探測器可以達到亞光速,傳回信息也需要6年以上時間。

    況且微型探測器根本無法獲得詳細數據,也無法分析所獲得的數據。

    這種高層次的技術將所有科學家都堆上去都不一定有什麽進展,更何況微型探測器獲取的有限數據。

    這種情況下隻能大膽假設然後小心求證。

    “雲總,我們該怎麽辦,是直接啟航還是等待探測器數據反饋?”

    雲輝搖了搖頭,盯著眼前的主腦計算畫麵,淡淡的說道:“其實獲得的數據已經給了我們足夠的提示,根據初始軌道與現在軌道對比就可以推算出星空古路所遭遇的一切,現在最重要的是我們是否利用星空古路,是否前往小宇宙。”

    雲輝的話讓所有人目光詫異,小宇宙可是一個天體係統,從未走出地球的文明真的無法形容其價值,什麽富可敵國、價值連城之類的描述在小宇宙麵前都顯得有些幼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