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不能坑你

字數:3017   加入書籤

A+A-




    一家人急忙捂臉急忙拉開一些位置。

    看著於躍,雲輝解釋道:“那個,我說技術成熟不能坑你,並不是說這種技術暫時的缺陷會坑整個於家,我隻是說的是可能坑了兄弟你。”

    “雲哥,傳承內容再有限又如何,有時候天才與平凡的人差的隻是一份感覺,這份感覺好了就有一個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向於躍一樣,天然就抵觸,其實開始已經……”

    林微說的話有道理,哪怕這種本能傳承再有限又如何,這種本能可都是知識凝聚的精華,一絲遺傳就能讓孩子在某方麵表現出足夠天賦,這一絲天賦就能讓孩子有一個好的開始,輕而易舉的獲得初期的成功,這份成功帶來的成就感將一直推動他繼續努力下去。

    雲輝直接打斷道:“除了傳承內容有限之外,另一個缺點就是我們根本無法選擇選擇傳承內容,我們隻是開啟一段基因而已,事實上這段基因本身就存在,隻是或許是因為被淘汰,或許是因為進化中遺失導致這種基因隻有極其微小的幾率發揮作用,我們能做到就是讓這段基因重新發揮作用,至於遺傳多少,遺傳什麽就不是我們能決定的。”

    說著,雲輝有些不懷好意的看著於躍,“不過我能確認的就是肯定會遺傳最本能的傳承,如果父母一輩子在中醫方麵耕耘那肯定會遺傳這方麵的某些天賦,當然也會遺傳其他的一些東西,比如父母早睡早起那孩子天然就有早睡早起的生物鍾,如果父母勤於鍛煉,那麽孩子天然就熱愛鍛煉,如果父母有某些惡習,孩子也很可能直接遺傳。”

    於躍臉色直接黑了,全家人看向他的目光全都不善了起來,如果不是雲輝在,二老絕對直接拿起棍棒,棍棒教育對於家來說絕對不能少。當初於躍每次放假都要請雲輝去家裏,因為他覺得有外人在父母不好動手,但老爺子直接要收雲輝為徒,這樣雲輝就不算外人了,這樣就可以繼續揍了。

    雲輝當時是逃了,但即使雲輝沒逃也改變不了他的命運,可見於家棍棒教育思想有多深了。

    現在這項技術,簡單點說就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向階梯一樣,孩子繼承父母的基礎,就能在這個基礎上輕鬆獲得超越父母的成就。但前提是父母身上有一堆閃光點可以讓孩子去繼承。

    如果父母不學無術,那麽孩子真的徹底沒救了,從骨子裏就沒救了。

    想要這項技術發揮真正的價值,首先對父母就有嚴格的要求,當然林微完美滿足條件,但於躍,即沒有學到技術,將自己的技術本能天賦遺傳給孩子,也沒有好的習慣遺傳給孩子,為了孩子,既然學不會技術,那麽至少養成一些好習慣形成本能傳給孩子吧?

    每天早睡就不必了,但你至少要早起吧?要認真鍛煉身體吧,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都想孩子有個好的身體素質,讓孩子以後也熱愛鍛煉這沒錯吧?戒煙戒酒這需要吧,總不能讓孩子一生出來就遺傳這些惡習吧?

    總之孩子身上他們希望出現的有點你都得具備,不具備從現在開始培養,不應該出現在孩子身上的惡習全部都要徹底戒掉。可是父母對於孩子的期望是有限度的嗎?

    如果這些期望需要孩子自身努力去獲得,那麽父母絕對不會希望孩子那麽辛苦,但如果能直接繼承,那麽這種無限期望下對於躍的要求也是沒有限度,雲輝將他從一個坑裏拉出來,隨手又扔進另一個坑裏,更深的坑,他根本無法爬出來的坑,而且還是他不能拒絕的坑。

    但即使如此,於躍仍要受著,還必須感恩戴德,要不然……其實父母已經在找棍棒了。

    “我還有另一種解決方式,那就是機器人,沒錯,就是機器人,機器人雖然沒有任何智慧,但它的一切行為執行的是內部的程序,承載信息的是儲存芯片,任何技能哪怕再困難,對於機器人來說僅僅隻是編程的問題,再複雜的技術也僅僅隻是編程多出無數變項而已,任何技術隻要機器人掌握,那麽基本可以認為任何一台機器人都掌握了,機器人隻需要數據,而數據是可以無限複製的。”

    於父眼神一亮,疑惑問道:“雲輝,機器人變成是不是和電腦編程差不多,哈哈這個好,這個小躍擅長。”

    林微眼神更亮了,機器人編程實現某些醫療技術,比如診脈、針灸、推拿等等,這些機器人有太大優勢了,針灸、推拿等機器人可以依靠自身設備精準定位,分好不差的力度控製,不受任何個人因素影響,這些都決定了機器人完美適合醫療領域。

    而診脈才是林微最看重的,望聞問切,這是中醫的診斷方式,這看起來很神奇,西醫要憑借一堆醫療設備一堆檢查結果才能診斷的病症,而中醫隻需要用最簡單的方式就可以了,但神奇的背後卻是更多的無奈,是的,無奈。

    高端設備是貴,但再貴也是可以大量生產的,既然能大量生產,不論使用成本問題,至少可以服務大部分病人,但中醫?看似隻需要一個人用簡單的方式就可以得出診斷結果,但其實望聞問切並沒有那麽簡單,診脈不是檢查到某種脈象就能確定病症的,望也不是看下病人臉色就能看出病人哪裏出現問題。

    這些都隻能提供診斷依據,最終診斷結果還是要靠醫生本身的知識與經驗綜合判定,這樣一名合格中醫培養起來可比製造一堆設備困難的多,並且設備是死的,設備可以不眠不休工作,但中醫診斷需要醫生注意力極度專注下才能發現病人一絲一毫的變化,才能根據病人情況綜合判斷。

    具備這樣的水平的醫生本身就不年輕了,精力嚴重下降,每天能診斷的病人太有限了。因此,現在即使中醫也要依靠西醫的醫療設備檢查結果作為診斷依據。

    但機器人不同,機器人診斷可以精密無誤的判斷病人脈象,更在攝像頭的幫助下極其精密的掃描病人麵部,更可以檢測病人身上散發的任何氣味信息。

    至於問,可以在其他檢測結果結束之後機器人根據診斷依據結合內部數據庫得出初步診斷結果後通過一些特定選擇題更加了解病人情況,這些可以直接作為醫生的診斷依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