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0章 盛京教堂的基督教徒(一更)

字數:3867   加入書籤

A+A-




    朱由崧得知李全夫婦成功的混入了盛京之後,很快有不好的消息傳來,湯若望現在,一心一意的在為大清做事,在盛京建立了一座教堂招徒講經,傳教之餘,他為大清設計了一款新式大炮,其射程和威力,都有很大的提高,這批紅衣大炮已經批量生產,韃子們正在調兵遣將,馬會興兵南犯。

    “這個德國佬真是罪大惡極,助紂為虐。他現在效忠大清了,算把他弄回來還會為我們辦事嗎,幹脆讓李全他們把他宰了算了。”

    盧九德和小柳是等人聽了,恨得有點咬牙切齒。

    但是朱由崧非但沒有沒生氣,反而笑到道:“這麽有才一個人要是殺了,豈不是暴殄天物?不管他是忠於大清,還是忠於大明,先把他弄回來再說,朕寧願養著他。讓李全他們謹慎行動,讓山海關的黃得功,駐守承德的馬保,和喜峰口的祖克勇做好接應準備。”

    “遵旨。”

    盧九德得把旨意傳下去了。

    從大明的京師北京到山海關,從山海關再到大清的京師盛京,都在千裏左右,但是通過沿途早已布下的廠番傳遞信息,也是很快的。

    朱由崧在北京的聖諭,兩個時辰能傳到山海關,雖然關外到盛京是敵占區,但是從山海關到盛京,朱由崧的密旨也是三五個時辰的事。也是說朱由崧在北京的旨意,李全和祖海他們當天能收到。

    將近2000裏地的距離,山水迢迢,不是後世的高速,也沒有機車,全靠戰馬的四條腿,這在當時的條件來說,信息傳遞之快簡直不可思議了。

    然而,朱由崧他們能夠做到,全靠廠衛無處不在的龐大信息係統。

    李全和柳春紅奉了朱由崧的旨意來到盛京已經有幾天了。他們夫婦倆帶著500名錦衣衛化妝成漢人客商混入大清京師,目的,當然是為了把湯若望接回大明。

    現在他們已經摸清,湯若望正在為大清辦事,一邊傳教,一邊為大清設計生產大炮,恨得李全夫婦恨不得宰了這個德國佬。

    但是聖命難違,他們把這些消息及時地傳到大明的京師北京,然後接到旨意,仍按照原計劃采取行動。

    500人分了好十幾撥,找店房住了下來。然後,李全和柳春紅往盛京教堂而來。

    這座大教堂可不小,漢白玉的大門旁立著耶穌的雕像,大門正方刻著紅色的十字架。大門兩旁,有執勤巡邏的韃子兵勇,他們頭戴紅纓瓜皮帽,綠褲子彎刀,甩掉背後的長辮子,走來走去,在這裏維持秩序。

    “幹什麽的?”李全和柳春紅剛一靠近教堂,巡邏的清兵看到他們是漢人喝住了他們。

    “軍爺,我們是來聽教義的。”

    “聽教義?可有腰牌?”

    “我們是長途客商,因為生意的原因,要在這裏住一陣。閑來無事也想來聽先生講經說道,還未曾領到腰牌。”

    這些韃子一聽知道他們不是本地人,李全這樣一說,他們也不再攔阻了,現在來往的商人很多,有漢人,還有朝鮮人,還有蒙古人。他們的小皇有旨意,歡迎各地來的商人你和他們做生意,尤其是鐵器和火藥生意。另外,對教堂收徒,不但不能加以幹涉,還得鼓勵保護。

    因此李全和柳春紅夫婦沒怎麽費事,便進了這座神聖的教堂。

    鍾聲已經敲響。大廳裏坐滿了男女老少。有漢人,有滿人,有蒙古人,還有朝鮮人。形形色色林林總總。

    滿頭卷發,戴著金絲邊眼鏡的湯若望正在講耶穌愛世人。

    李全和柳春紅進來之後,找了個位置坐下。湯若望講完之後,眾教徒陸續散去,李全和柳春紅夫婦來到湯若望近前。

    “先生講得真是太好了,在下受益非淺。”

    “二位過獎了。看到你們麵生,今天是第一次來嗎?”湯若望在大明生活了幾十年,從香港到北京,他的漢語已經說得十分流利了。

    “是的,不瞞先生,我們是從大明來的商人。要在這裏住一段時間,以後天天都會來聽先生講的。”

    “主會保佑你們的。”湯若望開心的笑了,但是一品味大明兒二字,勾起了他很多回憶,湯若望仔細打量二人一番,不無興趣道,“大明的哪個地方?”

    “大明的京師北京。”李全和柳春紅相互看了一眼。

    “北京是個好地方……”湯若望不無感慨。他從1619年踏了這片神聖的土地,1623年到了北京,然後又到了難忘的1644年和1645年。

    這期間他的經曆更富有戲曲性,從一個傳教士到大明的官員,有幾次,還與崇禎帝麵對麵的交談。但是好景不長,流賊鬧得越來越凶,1644年崇禎帝駕崩,李自成的軍隊來了,然後匆匆又走了。滿清韃子來了,然後匆匆又走了,這次卻帶了他。然後在北京的記憶斷了。

    今天麵前的兩個年輕人,像是一對情侶,突然說出令他難忘的北京,勾起了他很多回憶。

    “先生也聽說過北京?”柳春紅明知故問道。

    “哈哈哈,善良的姑娘。”湯若望驕傲的笑了,“何止聽說過,在下在那住了幾十年呢。”

    湯若望說著,深情的望向北京的方向。

    李全和柳春紅跟他聊著,覺得還行,這個德國佬還是個有情有義之人。如此看來陛下有先見之明,把他弄回去興許有用。

    如果實在弄不回去,請旨之後,殺了他也不能留在這裏,成為禍害。

    “真的?”李全故作吃驚的瞪大了眼睛。

    湯若望點了點頭。

    “那先生緣何又來到了盛京?”

    湯若望看了看,沒有人注意他們,有些沮喪,“哎說來話長,戰亂,一切皆有戰亂而起。”

    “那先生還願意去北京嗎?”

    “去不了啦。”

    “先生講得太好了。我們同行的還有不少人,我們也想讓他們來受教,不過這些家夥是有些冥頑不化,先生能否到我們那裏去點化他們?”

    “這個。”湯若望遲疑了一下,作為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來說,到哪裏講教義他都願意,隻要有人聽。但是現在他身在大清,身份特殊,他的行蹤也不是很自由的,“你們住在哪裏?有多少人?”

    “離這裏不遠,在東街胡同口,張家老店。連趕車的算總共一百多人呢。”

    李全是在忽悠他,離這裏不遠的東街胡同口,張家老店隻住著他們五個人。500錦衣衛全都分散開了,否則定然能引起韃子的懷疑。

    一下子要能發展一百多個教徒,這樣的機會可不多,而且還都是漢人,湯若望憂豫了一下慨然應允。(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