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歸期難定心如焚,齊心備考同努力

字數:3565   加入書籤

A+A-




    在蘇州遊玩的幾天,童卿卿時常會想起自己的父母,不知道他們回到洛陽後是否一切安好,已經十多日了,這些天一點音信都無,也不知他們要何時動身帶爺爺來蘇州,如此思索著,卿卿很是擔心。

    結束蘇州行程回到木瀆鎮,卿卿正在閨房看著母親給自己親手繡製的絲絹出神,卻見迎春匆忙的跑進來,“童小姐,夫人讓我告訴你,你家裏有信了,他們拍電報過來,意思是說回洛陽後,你們家老太爺的身體一直不好,就沒有立即啟程來蘇州,想等好轉了再給你聯係,誰知請了幾個大夫,都說老太爺的身體一時半會兒不敢折騰,至少得靜養數月後視情況而定,他們要留下照料,讓你不要牽掛,安心等候。”

    童卿卿聽了迎春的話,失神的手指輕顫了一下,絲絹竟掉落下來,一旁的小蝶眼疾手快,趕緊撿起來拍打過塵土後重新放回卿卿的手中。卿卿開始聽說家中來電報,本是極為高興地,想著終於盼來了,可誰知是這樣的消息,心裏不免失落,加之聽聞爺爺的身體不好,雖然迎春並沒有說得多嚴重,但敏感的她還是聽出了電報裏的信息,爺爺年輕時為家中生計奔波,常常在外風餐露宿,烙下了病根,中年時就身體虛弱,常有病疾,這次爺爺的病恐怕很難再經得起長途跋涉了,身處亂世,時有變數,一切未嚐可知。想不到這次的分別,竟可能是與至親的長久分離,卿卿垂著頭,心中的擔憂不免更重。

    “還有,童小姐,另外夫人說電報裏你母親還提到要她替你安排繼續讀書的事,下午夫人會找你商量的。”迎春似乎沒有注意到童卿卿的異樣,自顧自的說道。

    良久,童卿卿抬起頭神態恢複如常:“好的,迎春姐姐,你幫我回話,說我知道了,不用擔心,我會好好的在這裏等著的,也替我謝過夫人,入學的事讓她費心了。”雖然迎春是丫鬟,但是卿卿一開始就對她很是尊敬,總以姐姐相稱。

    等迎春走了,小蝶擔憂的拉著童卿卿的手:“卿卿,您也別太擔心,我想老太爺的身體慢慢會調理過來的,終有一日夫人、老爺他們都會和你團聚的,就算,就算再不濟,以後還有小蝶在你身邊,還有丁夫人一家呢,你別難過啊!”

    小蝶自小便到童家,卿卿父母看家中隻有卿卿一女難免孤寂,便特意讓小蝶陪在卿卿左右,倒不是單純的做丫鬟,更多的是做卿卿的玩伴,對她也像半個女兒一樣。她和卿卿脾氣相投,卿卿更是對她很好,小蝶的名字也是她仔細斟酌而取,兩人好的形同姐妹,沒有外人在時卿卿也從不叫她稱呼自己小姐。

    作為無依無靠的孤兒,小蝶對於童家的種種優待是極為感恩的,那是她第二個家,在那裏有溫暖,有親情,太爺,老爺、夫人,小姐的關愛,家中廚娘、粗仆的照顧都讓小蝶有家的溫馨和踏實,這些年在童家的一點一滴已經讓她自然而然的把自己當做了童家人。如今看到童家人天各一方,太爺的病情也難以預料,心中感慨良多。自己深知小姐一直是堅強的,她不肯把過多的擔憂說出,對童家的恩她無以為報,唯有同小姐一樣堅強的麵對,在小姐身邊支持她,不論今後遇到什麽事,至少她一直都會在小姐身邊,生死相依!

    聽了小蝶的肺腑忠言,童卿卿心情舒緩了很多,是呀,至少,她們還在自己身邊,旋即又想起姨媽提到的母親讓自己入高級小學堂的事,決計收拾心情,振奮精神,不讓遠方的母親失望,積極準備以後的學業。

    下午夫人喚來童卿卿,丁青山由於無課也在家,劉淑怡便找他一起商量童卿卿入學之事。卿卿認真地聆聽著姨夫、姨媽的討論,姨夫問起卿卿之前在洛陽上私塾的情況。

    “我是五歲時入學,在私塾學過一年,後來母親聽說朝廷要大力推行新式學堂,將取代私塾,我六歲時科舉製度又被廢除,所以就送我去了當時新興的初等小學堂,並與去年完成了這個階段的學習,今年還未曾入過新年級。”童卿卿認真的梳理著自己這幾年的上學經曆。

    “哦,你母親應該就是聽說了光緒二十九年,張之洞等人頒布施行的奏定學堂章程,也叫癸卯學製。那是他們根據光緒二十八年,清朝管學大臣張百熙擬定的欽定學堂章程,即壬寅學製改訂的。壬寅學製和癸卯學製都是根據東洋學製而來。”丁青山為當地學識豐厚的文化名人,又在大學堂任教,對教育之事頗為關心,尤其是這些年大清教育內部的多次改革章程他都了若指掌。

    丁青山看童卿卿很有興趣的樣子,繼續解釋道“壬寅學製是為了彌補之前已時興的新式學校教學體係,使其更完善。壬寅學製共分3段7級,第一段為初等教育,共10年,分3級,以州、縣設置為原則。第一級為蒙學堂,五歲可入學,專為改良私塾而設,修業4年。第二級為尋常小學,修業3年。第三級為高等小學,修業3年。第二段為中等教育,以府設置為原則,隻有1級,修業4年,實施普通中等教育的為中學堂,從第三年起開設實業科,畢業後可升入高等(農、工、商、醫)實業學。第三段為高等教育,分3級。第一級有高等學校和大學預備科,都為升入大學作準備,各分政、藝2科,修業3年。”

    “不過壬寅學製當年雖被頒布,但尚未執行,一年後就被修改,也就是後來的癸卯學製。之後學校的創設,即以此為依據。癸卯學製各個教育階段的劃分和修業年限,與壬寅學製大體相同。區別在於:初等教育取消蒙學堂,增設學前教育蒙養院。尋常小學堂改稱初等小學堂,修業5年,入學年齡改為6歲,你思朗哥就是在八歲時趕上了改製,繼續在初等小學堂讀了三年,你思琴妹妹今年結束初等小學的課程。高等小學堂改為4年,中學堂改為5年。大學堂增設經學科,改為8科。 ”

    童卿卿聽丁青山說完,對現今的教育製度有了極為全麵的了解,忙問道:“那姨夫的意思就是我接著該讀高等小學堂了?"

    丁青山點頭道:“在這裏入學並不難,不過你不是在這邊升的學,我先去和學堂的管事先生了解一下,很可能會有個入學測試,你這幾日好好準備一下吧。”

    隨後丁青山就親自到學堂詢問,果然不難,隻要童卿卿通過考試即可。童卿卿知道後很是欣喜,對於測試,雖說有些緊張,但是她並不懼怕,接下來的日子裏,不是在書房就是在‘蓮月池’上的石舫,或後花園的亭子裏埋頭溫習著往日所學。

    丁思朗今年即將從高等小學堂畢業升中學堂,看著馬上要和自己做同學的童卿卿,很想助她一臂之力,於是不上學時就抱了成堆過去讀過的書本到處找卿卿。經常在卿卿疲憊時,思朗就會說笑話逗她,或是給他說些自己的趣事,等她來了精神,繼續忠實的陪在一邊,雷打不動。

    為了卿卿記憶更精準,背誦更有情趣,不會因苦讀而煩悶,丁思朗就時常在卿卿背誦時和她比賽,看誰背得快,記得準,誰輸了,就要答應對方一個要求,雖然卿卿已經很不錯了,結果還是快畢業的思朗多次取勝,畢竟人家是“師兄”。童卿卿欠了丁思朗一大堆‘要求’,比如一起去鎮子的山上探險,唱首歌給思朗聽等等,卿卿都理直氣壯地先賴著。

    於是兩個人的溫書變得不那麽單調、枯燥,兩人常常在嬉鬧中就完成了溫習的任務,這段時日彼此關係十分融洽,相互了解更多,比以前熟稔不少,很多以前的顧忌,拘謹都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生活中互相視為知己的快樂。這些在外人眼中就成了丁府中多了兩個形影不離,勤奮好學的少年。

    丁思琴這段時日卻很少去湊熱鬧,她不喜歡和哥哥同時出現,因為每次到一起他就數落自己,或是拿自己取樂。加上她本身並不像童卿卿和丁思朗那樣愛讀書,就很少去找卿卿。但是思琴並未閑著,因為她在準備禮品,是給那個將要回來的人,他們已經兩年未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