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穆少淩歸來,蔡鍔麾下盡孝力

字數:3734   加入書籤

A+A-


    1915年12月袁世凱稱帝後,雖然得到部下擁戴,但是國內一些反袁的聲音也不容忽視。其中包括一些文化名人,如梁啟超以為,我國現已共和了,依照他們其時所遵循的進化史觀,前史隻能前進不能回退,而前史的前進和準則的演進是相匹配的。正如康有為的新三統裏邊所說:君主**,據濁世;君主立憲,泰平世;民主共和,即是和平世了。

    這些反袁的勢力中尤以各地的軍隊首領最有權勢。尤其是那些非北洋係的武士,在袁世凱稱帝前已經和他存在分歧和疑慮,人人自危,一向懼怕袁世凱為擴張軍權,借機把他們鏟除了。這些人物中最突出的就是南邊的唐繼堯、陸榮廷等人。這些矛盾在袁世凱未稱帝前還並不明顯,在局勢不明之前,人人處於觀察之中。而袁世凱一稱帝,他的野心使所有掌握軍權的各地首領坐立難安,為了能夠先發製人,紛紛托言反複辟討伐袁世凱。

    曾被袁世凱猜忌的雲南都督蔡鍔,自民國二年卸任進京後,起初還對袁世凱抱有幻想,認為他“宏才偉略,群望所歸”。但是,袁世凱與日本政府秘密簽訂的賣國的二十一條,令蔡鍔痛心疾首,震驚不已,終於看清了袁世凱的真實麵目,緊接著同年在袁世凱的授意下,北京出現了一個打著“籌一國之治安”旗號的“籌安會”,以及多個早有預謀的組織,公然為複辟帝製製造輿論。

    袁世凱複辟帝製的活動,使蔡鍔氣憤已極,他決心以武力“為四萬萬人爭人格”。於是他表麵上裝出不關心政治的樣子,常去北京八大胡同,與名妓小鳳仙廝混,以蒙蔽袁世凱,實則,在藝妓小風仙的掩護下,蔡鍔潛回雲南,率領舊部組織護**,通電全國起義討袁。

    穆少淩和陸遠等革命黨人在日本一直在等待再次討袁的時機,接到黨內授意參與到國內的反袁勢力中去。1915年11月,蔡鍔秘密離京赴津,旋以治病為名東渡日本。穆少淩、陸遠隨同蔡鍔一行經台灣、香港、越南,於12月19日抵達昆明。而昆明對反袁起義的籌劃在這之前已相當成熟,在民主革命誌士雲集的雲南軍隊中,從8月中旬“籌安會”成立時起,中下級軍官就積極活動,醞釀發動討袁起義。

    1915年9月11日以後,以唐繼堯為首的團以上軍官,多次舉行秘密會議,確立了護國討袁的戰略決策,並著手進行戰爭準備工作。蔡鍔抵達昆明後,加速了雲南反袁武裝起義的爆發。1915年12月25日,雲南通電宣布獨立,眾推唐繼堯為雲南軍政府都督,組成護**三個軍,分別從四川,湘西和廣西三個方向出師討袁。蔡鍔為第一軍總司令,率4個梯團(旅)約8000人入川,擬對川邊敵軍突然襲擊,出奇製勝,奪占敘州(今宜賓)、瀘州諸要地,再北攻成都、東取重慶,爾後揮師東下,會師武漢。

    1916年春,穆少淩與陸遠隨雲南護**在四川納溪、瀘州一帶與袁世凱的軍隊正麵較量,奮力廝殺。他被作為副隊長編入蔡鍔所率護**第三支隊隊長朱德的隊伍中協同作戰。2月初,滇軍第二師劉存厚和支隊長董鴻勳率部發起了對瀘州的進攻,激戰數天,拿下了江邊險峻的高地月亮岩。

    接著北洋軍第七師張敬堯部傾巢出動,趕到瀘州,全力向納溪發動進攻,把護**團團保衛,危機之際,朱德帥第三支隊從敘永星夜兼程感到了納溪要塞棉花坡阻擊北洋軍。朱德支隊一到棉花坡就迅速投入戰鬥。

    1916年2月16日深夜,穆少淩在隊長朱德的帶領下,一行人,在雨雪交加之夜,冒著凜冽的寒風,趕赴瀘州納溪棉花坡。由於護**在軍餉方麵並未得到有力的支援,正是糧餉緊缺的狀態,在裝備資金上遠遠處於略勢。但是腳穿草鞋的部隊硬是一路堅持,在惡略的天氣下,不畏嚴寒,憑著堅強的毅力,翻山越嶺而來。

    冷冷的雨雪無情的拍打在穆少淩臉上,他用被凍得有麻木的冰冷手指,時不時輕輕地擦拭。夜色中,穆少淩的臉蒙上了一層薄霧般朦朧的霜色,冷硬的軍服襯托下,是他英挺而矯健的身姿。他已經離開祖國許久,再次回到這片土地上,滿懷昂揚鬥誌,勢必要守護好辛亥革命後的勝利果實,將討伐袁世凱進行到底。

    睿智而深邃的眼神中充滿了對這次戰役終將獲勝的堅定信心。他並未被寒冷的天氣所嚇倒,踏著泥濘崎嶇的山道奮力前行。朱德率領的整支隊伍紀律嚴明,默契的一路靜默,整齊疾行。被雨雪衝刷的山間小道,積滿了一個個大小不一,深淺不同的小水坑,戰士們踏在上麵,激起片片和著泥土的水花,發出規律而有節奏的嘩嘩聲。

    當他們到達棉花坡時,蔡鍔將軍也親臨現場指揮。穆少淩與陸遠分別指揮各自的下屬按照朱德的具體部署開始建立陣地,守護陣地,來阻隔北洋軍的。穆少淩在對地圖詳細研究後,選好了適合防守的戰壕區域,便立刻著手戰壕的挖掘中來。時間緊迫,護**全員上陣,整齊劃一的行動,使戰壕的挖掘異常順利,很快層疊交互、彎彎曲曲的戰壕就挖好了。

    作為有進攻被迫轉為防守的護**而言,他們棉花坡戰役最大的目的就是死守陣地,拖延北洋軍的前進的腳步,阻礙援軍的到來。麵對兵力超過護**數十倍的北洋軍,穆少淩他們在朱德的帶領下,並未退卻,在戰壕內,誓死堅守,多次擊退北洋軍的進攻。

    “少淩!小心!”陸遠看到離陣地不遠處,再次衝鋒的北洋軍中有人正端著槍槍口瞄準正專注指揮士兵的穆少淩時,一邊朝那名士兵射擊,一邊大聲的提醒著少淩。

    “快!子彈不多了,節省子彈,我們現在不要主動出擊,先躲在戰壕中,伺機而動。一會兒,我等北洋軍靠近時,再發出號令,你們給我往死裏打!記住!沒有我命令,誰也不可放出一槍,浪費一粒子彈!”穆少淩警惕的望著對麵緩緩上前,眼神中盡是多年沙場征戰磨練出的果敢,冷冽。麵對已經第四次進攻的北洋軍,嚴厲地命令道。

    “打!集中火力攻擊中間部分。陸遠,快派人到戰壕兩側弄點動靜,給我把北洋軍吸引過去!”穆少淩屏息靜氣的貓在戰壕中等了一會,寂靜的等待著最好的戰鬥時機到來,當終於聽到北洋軍越來越近的腳步聲,反應敏捷的從戰壕中快速躍起,壓低嗓門從容不迫的向周圍幾個軍官命令道。

    “好!抓住時機給我把他們打散!不要讓他再合理回攻!”穆少淩望著已經被不同方向的槍聲攪得心神不寧,失去目標的北洋軍,自行分成了幾股回擊勢力,但是因為分散作戰並沒有起初的攻擊效果好。穆少淩料定他們一時半會無法全力匯合,趁機命令部下此時絕不能放過這個絕佳的擊潰敵人的機會。

    北洋軍因為被打的分散,並未來得及組織重新排兵布陣,便被穆少淩他們壓製住了火力,沒一會,就倒下了一片。後麵正要向前衝來的北洋軍一看前方形勢不妙,兄弟傷亡慘重,便嚇破了膽,趕忙回撤調整戰術,精明的並未直接硬衝上來,當炮灰。

    而對於穆少淩他們而言,拖延是大忌,如果不能早日擊潰這些北洋軍,等他們後麵的援軍已到,自己就將陷入更加被動的局麵,到了那時,不僅無法救出被圍困的滇軍第二師劉存厚和支隊長董鴻勳所率部隊,還會把自己也一同搭進去。這是他們無論如何也不允許出現的局麵。正符合蔡鍔將軍所主張的“因時以製宜,審勢以求當,未可稍有拘滯”的戰爭指導思想。

    “少淩,朱隊長已經傳令過來,為了扭轉戰局,不在拖遝,針對有堅固設防的陶家瓦屋,特命挑選精幹士兵組成八十人的“敢死隊”,潛入陶家大瓦屋以東,與敵展開了白刃戰,將陶家大瓦屋以東的敵軍主力擊潰,堵住了北洋軍前進的路線。”陸運擊退來攻北洋軍後,一接到命令,就直奔少淩所在戰壕。

    “好!我去!其他人,凡是刺傷,近身格鬥水平好的士兵自願參加!記住,我不要膽小鬼,我要敢於麵對麵與北洋軍廝殺的勇士!如果不是,就不要來送死。”穆少淩想到敢死隊,要在彈藥緊缺,人數極少的情況下完成任務,犧牲在所難免,尤其在戰鬥後期,彈盡糧絕的狀況下,白刃戰在所難免。甚至有可能作為敢死隊的人,全軍覆滅。這一定需要有極強的心理承受能力,異於常人的良好而穩定的心理素質,不然就是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