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部落的發展
字數:4728 加入書籤
兩個星期後,華夏他們帶著一大車的石器工具回來了。華虎帶回來的石頭沒有一塊有用,不過倒是帶回來了一部分白菜和油菜的種子。
50個女人的加入讓花部落的人口增加到了180多人。那麽重要的事情就來了,現在他們很多時候是沒有固定的伴侶,所以生下的孩子往往出現智障和其他近親繁殖的問題。
重要的是華夏可不想自己的女人華花一不小心就被某個家夥上了,雖然華花和自己的樣貌都是和現代人差不多,不像他們體毛很多,在他們眼裏我和華花是異類,都很醜。但難保他們口味改變,打上自己女人的主意來。他們除了華石長老有固定的伴侶外,其他人基本都是隨便亂來。於是華夏把所以人都叫到了飯堂開會。華夏當初設計的這個飯堂足夠同時容納500人同時就餐。
華夏對著他們講解了家庭製的好處和現在狀況的危害,他們都一致表示支持華夏。華夏都不知道他們是真的明白還是假明白,不過既然是支持自己的那就對了,管他呢。
華夏將他們男女分開排成一隊,讓他們先自由挑選組合,沒組合的,華夏幫他們選。老人和小孩搞清楚是屬於一家人的就分進去,其餘的就由部落重新組合分配。這樣分出了80多戶人。然後告訴他們隻能和自己一對的伴侶睡,不能虐待家裏人和影響別家的人,否則就趕出部落。華夏讓專門做竹木工具的葉生弄來了竹片製成竹簡,親自把名單刻上去,雖然隻有華夏才看的懂。
搞定這一切後,花部落原本種下的水稻也到了收割的時候,於是華夏叫上所有的人把水稻收割起來。再把河對岸的那片草地放火燒光,並把燒窯堆出來的木炭灰倒過去作肥料。再把木頭綁上石刀做成鋤頭加上部落平時打獵攢下來的大量骨頭都做成各種骨耙這類的翻土農具。
然後在河的對岸開辟出25畝水田,播上水稻。再開辟10畝地種小米,5畝地種大豆,5畝地種白菜薑蔥蒜芋等。
並且在河對岸2公裏外的山下的那條河,挖了2條大水溝鏈接到部落這邊是的小河。這樣對麵山邊的河水就能流向這邊來。
華夏有一次在飯堂跟部落的人講解自己有限的農業知識時,發現從有田部落交換的一個人才叫田震。
由於有田部落停還留在刀耕火種的階段,植物缺水才澆水。田震多次向田馬提出要精心照料作物的建議,但田馬認為植物生長就這樣不枯死就行,認為她是為偷懶做借口,於是趁著和華夏這次交易的機會把她弄走。田震來到花部落,看到新族長照料作物的做法和自己的想法不謀而合,加上華夏平時並沒有什麽架子,有人提出的建議好的就采納,認為不好的就認真講解不好的原理給提建議的人聽。
於是田震就大膽地把自己一直以來埋藏在心裏關於種植的各種想法說給華夏聽。華夏很驚喜,立馬任命她為華夏農場的種植總管,並把自己知道的農業知識都傳授給她。田震仿佛是找到了真正的家一樣,工作得特別賣力和認真。
解決了農業問題後已經過去一個多月了,燒製的磚瓦也有一定的數量。接著華夏安排人手做好獲取食物的工作和打理農場後,就把剩下的人都叫來,將現在的獸皮房子續一推倒,準備建房子。
首先在部落的洞口兩旁用磚瓦結構建起兩個和飯堂大小的房子,一個是用來做縫製工場做些做衣服的之類,一個是做木竹工場,做木竹製品。
再在飯堂的對麵建一個一樣大小的房子作為部落大廳和華夏的住所,3房1廳1室。前麵是200方的會議室,中間是放武器的廳。
然後用磚頭鋪建一條3米寬的路,由山洞口一直延伸到部落的大門,部落大廳和飯堂中間就是這條路。民房采用50方磚瓦結構的一房一廳的房子。一百間房子以部落大廳為中心向四周分散開。以後增加人口需要房子時再在旁邊一直建下去就是,城裏有20多萬平的空間。
後麵的大山洞就作為花部落的糧倉,小山洞改造成華巫的專用診所和藥草倉庫。
部落的東麵建了2個公用廁所和2個澡堂,讓華土用陶燒製出管道和蹲廁,做一個大的化糞坑,作為華夏農場肥料供應處。
就剩下最重要的建城牆了,華夏也想過用木頭代替,但是想到邢部落的發展,幹脆一不做二不休,要做就做最好的。
華夏打算劃出一塊500乘500米的地方,先用木頭圍建起一麵高三米5的木牆,接著往外2米再建一圈木牆,在兩棟木牆中間填上石灰混泥土踏實,建出一個大概的下寬上窄的形狀來。再在表麵慢慢砌上磚頭,在裏麵填滿石灰泥沙漿,這樣一麵高三米5,最上麵寬1米5下麵寬2米的的城牆就成了。
因為部落後麵的山很陡峭,敵人根本不可能從山上進攻進來,所以隻需要建3麵城牆就行了。
城牆把部落的房子跟雞舍、豬舍、羊舍等包圍在裏麵。在南麵開一個5米寬的大門,東麵開一個2米寬的小門通向華夏農場。用堅硬的木製成城門。
再弄一條吊橋跨過護城河作出入,晚上就拉上去,封住大門口。城牆外挖一條3米寬2米深的護城河,用來養魚。
華夏決定先把護城河挖了,引滿水把平時捕獲回來,吃不完的魚,放到護城河裏。平時就撒上一些雞羊糞混合野菜草籽製作的魚飼料用來喂魚。把山上的小溪引入到護城河裏,再在護城河處挖一條水溝引到東麵的河裏,形成流動的水,在水溝裏用竹子建2層竹欄,這樣就不怕魚逃出護城河了。
城牆的建設可不是半時三刻就完成的,所以華夏把一層木圍牆建好了後就隻安排10個男人繼續慢慢修築城牆。其他人回到了自己的崗位上,有時間的話就參與到城牆的建設來。
因為新增的人口和新修建的房子需要大量生活的用品和家具等,各個工場都忙碌地生產起來。比如紡織工場和木竹工場就忙得不可開交。
紡織工場目前在研究用苧麻製作成麻線,木竹工場也在研究木頭車輪的製作和家具的榫卯結構。
燒製工場因為城牆建設慢下來所以壓力也少了好多,因為大家都在飯堂吃飯所以陶器的需求不是很大。目前華土在嚐試著燒製一些更精美的陶器,華夏給他講解了瓷器的大概外型,上釉技巧和華夏僅有的燒製知識。華土聽後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經常過來找華夏請教。
隨著部落的發展,華夏每天都被叫到各個工場現場解決問題。比如,建造多少這樣的工具,所需的零件的長度和數量,等等。大小事務都把華夏叫來,這下把華夏累壞了,晚上一倒下就睡著了。而且跟在自己身邊打下手的華花也跟著受累。
說起華花,華花自從看到華夏變得跟自己一樣早就把過去不開心的事情給忘了,穿著打扮都是華夏按照現代人模樣設計,華花穿著華夏為其製作的連衣裙子(皮毛做的),有種鄰家小妹的感覺。雖然確實是睡在華夏隔壁房,也是華夏名義上的義妹。
這幾個月來因為花部落物資豐富大家吃得好住得好,華花有足夠的營養補充,變得越來越漂亮了。但華夏看到華花還小(雖然自己也是16歲僅比她大一歲),怕太早結婚生子對現在年齡小和身子弱的華花很不好,所以華夏便對她說等到了來年春天,再正式舉辦隆重的婚禮迎娶華花。(其實華夏是想到現在醫療條件那麽惡劣萬一不小心弄出個難產來,把在這個世界上自己唯一看得上眼的女人給弄沒了自己可就真的要孤獨終老了)。不過現在華夏可沒空餘的時間想這些。
一連幾個星期下來華夏也吃不消了。終於想清楚了一個原因。因為花部落的人不認識字,沒有標準的度量衡。用竹簡刻下生產的資料和數據也隻有華夏一個人會看,他們還是在采用刻木結繩的方法記數量,效率相當差。於是華夏讓木竹工場的葉生製作來一堆竹簡。
晚飯過後華夏就把部落的所有人叫到了飯堂。用木碳在飯堂的牆上抹出一塊黑板來,再找雪白的熟石灰作為寫畫的工具。教他們認字。這種字就叫華字好了。找來竹簡把每天教的每個字都刻下來並且附上音標和注釋,以後誰要是忘記所學到的字都可以在這本竹簡書查到。書名都想好了就叫“新華字典”。
華夏打算先教他們認字和度量衡這些當前要解決的事。再慢慢教他們加減乘除甚至是幾何化學物理。華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都塞進他們的腦裏。想到這裏,華夏怕自己以後會有一天把前世的知識忘了就慘了,連忙叫葉生製作出很多塊木板和竹簡搬到自己的書房裏堆著。並且讓華土按照自己的設計,燒製出用來點燃燒動物油脂的油燈,燈芯是用毛皮搓成的繩子製成,作為晚上照明用。
華夏計劃把自己所知道的東西用木板和竹簡刻下來,比如煉銅鐵大概的方法,還沒事寫上一些名人名言,哲學道理之類的東西,總之是自己知道的都寫上一些,放在自己的書房裏保存起來。(華夏的房子當初設計是3房一廳一室,華花和華夏各一間,一間書房。一個武器廳和前門口的會議室。)
每天晚上華夏教完課後就多了一個任務就是刻字畫圖。而部落的人也同樣是拿著竹簡和燧石刻刀做華夏布置給他們的功課。雖然他們的智商沒現代人高,學得比較慢,但他們學習很勤奮。每天要做完作業才肯睡覺,這讓華夏不得不叫紡織工場的場主華姆再多製作出2大籮筐的燈芯才夠用。華夏自己也被他們學習的熱情給感染了更加勤奮起來,心想,要是當年的自己像現在一樣勤奮,考上什麽清華北大都是輕而易舉的事,哈佛劍橋也沒有問題。
之後一到晚上,花部落內燈火通明,傳來朗朗讀書聲,直到晚上十一點過後才慢慢靜下來。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