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農業和養殖

字數:4389   加入書籤

A+A-


    而華夏也在3天後收到種花城內的的快件,知道了共工把600多個水部落的人帶回去。都帶回去了,總不能趕他們走吧,花部落人口一下子達到了3400人。糧食肯定不夠的,於是華夏便帶著白起他們在白湖部落這邊抓了好幾十條鱷魚和幾頭犀牛。換了幾萬斤的稻米和幾艘木排船。這些木排船還算結實,一艘能運幾噸糧食,就這樣,利用河道,還能直接運回到華夏農場。因為水流的原因,運回去種花城花了3天3夜。倒是從種花城下來到這個集市隻要1天多的時間。

    一個月後,華夏把白湖部落這邊的水稻給收割回去了,有近2萬斤的稻穀。而華夏農場的那500畝水稻收獲8萬多斤的水稻。這下問題就出現了,之前25畝水稻就收獲了5千多斤,現在一畝水稻產量居然還不夠200斤,而且這次還專門精耕細作,怎麽越來越少呢,這怎麽能行。農業可是部落的大事情啊。

    華夏把田震她們找來,仔細翻查種植的記錄。終於發現了問題,原來當初種水稻的時候,因為各種水稻的品種不同,水稻的產量自然就不同。有時候把產量低的品種給種了,收獲自然會少。找到原因就好辦了。隻要把產量高的那些水稻用作播種種子就行了。同時華夏還讓田震選幾塊實驗田進行各種的水稻的雜交。

    不過還好華夏當初高明,把部落周圍2公裏內的所有能種水稻小麥的地方,通通種上。這樣水稻還能多收了7萬多斤。但是部落現在的存糧隻有20多萬斤,而且小麥大豆之類的要等到秋天才能成熟。根本不夠食物讓部落的人熬到秋天。

    總不能像其他部落一樣,吃采集的草根塊和樹葉填肚子吧。華夏想起了自己第一次來這裏,想到的那些各種塊狀不明物體就覺得惡心。便讓白圭他們帶著花部落的特產稻米酒、麥酒、鹹蛋、皮蛋、魚罐頭、魚幹、肉幹,用新買回來的木排船運到三河集市(華夏給那個聯盟集市取得名字)去交換糧食回來。

    這些加工食品可是花部落特有的。有了上次被2大部落盯上的經驗,華夏把所有食品的標簽去掉,並用各種不同的粗糙陶器做包裝,讓白圭他們偽裝成很多個不同的小部落的人去換糧食。這些大部落,華夏現在還真惹不起啊。

    至於第二造水稻,華夏決定這次種3000畝的水稻。部落3000人的男女老少全部參與華夏農場的擴建工作。一批批青銅農耕工具從華夏鑄造廠製造出來。50多頭成年的耕牛,和18頭成年的驢全被用在種田上。

    而且,竹木工場的葉生根據華夏的設計終於研製出2種水車,也已經投入使用。一種是摩天輪式的水動力水車,一種是腳踩的抽水式水車。這兩種水車是用竹和木還有銅製造出來的,有了做車輪的經驗,製作起來就容易多了。

    3000人在這2平方公裏的土地上熱火朝天地幹著活,小孩在踩水車,大人們拿著鋤頭翻土和攏田埂,老人牽著耕牛犁地。田震和幾個農場技術人員在指揮著人們耕作。

    而那400條甘蔗早被田震按照華夏的方法砍成一段段種在一畝土地上,這甘蔗也是太珍貴了,華夏都沒舍得吃。空心菜和韭菜已被田震種到了華夏農場裏麵。帶回來的豬和羊也在的華馴的引導下,成功與部落原有的豬羊完成繁殖任務。

    因為在春天的時候,部落的人接到華夏的命令,瘋狂地去抓各種的動物回來。而這些小的動物都被送到華夏養殖場,再加上養殖場的動物自然繁殖。現在華夏養殖場的雞達到了10000隻,豬300頭,羊150頭,鹿50隻,麝50隻,兔500隻,小狼30隻,小野貓30隻,還有60多頭耕牛,20頭驢。華夏養殖場變得越來越不適應當前的需求了。

    華夏慎重考慮後,決定在後山的北麵劃出2平方公裏的範圍,用木柵欄圍一個圈,建造一個“華夏牧場”,專門用放養:牛、羊、鹿、麝、驢。並且在裏麵建設一個軍事據點,平時派軍隊在裏麵駐守和用作訓練。順便保護這裏的動物和牧場工作人員。而駐守的軍隊就派華豹和他的100個長槍兵。

    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魚禽畜牧的飼料需求,華夏在油墨廠隔壁建了一個飼料製造工場,名為華夏飼料廠,專門生產魚、雞、兔、豬、羊、牛等的飼料。而飼料,就去周圍山裏割的草或樹葉,和食品工場產生的能做飼料的廢料。並且在花部落周圍的山頭裏定向種植一些能做飼料的植物。

    華夏把種花城為中心,劃出直徑為4公裏作為花部落的領土。也就是說花部落的領土麵積達到50多平方公裏。並派出軍隊定期巡查,保護在這個範圍內部落的一切財產。因為這樣,花部落的邊界幾乎跟東麵的有田部落、西麵的有牛部落平時的活動範圍接壤。不過花部落和這兩個部落的關係很好。

    而在這50平方公裏內暫時有:花部落的桐油林,鬆林,苧麻地,新種的茶油樹林,華夏牧場。還有在種花城周圍直徑2公裏內,零散分布的農田,當然還有最近的華夏農場、華夏養殖場、和各種工場。

    正當華夏把這一切都安排得妥妥當當,準備幹一件大事的時候,負責部落養殖業的華馴找到了華夏。

    族長,最近的雞死了好多啊。”華馴著急地說道。

    怎麽會這樣呢,快帶我去看看。”華夏答道,心裏還在想這不會是禽流感吧。難道遠古時候還有這玩意?這東西搞不好會死人呢。

    華馴把華夏領到養雞場裏,把一些死雞拿給華夏看。華夏心想,你特麽居然還敢拿著,一點衛生意識都沒。便示意華馴把死雞放在地上,並仔細觀察起來。

    這死雞渾身掉毛,身上有很多傷口,應該是傷口發炎死的。這讓華夏提著的心放了下來。對華馴問:“以前也有這狀況嗎?”

    有啊,以前也跟你反映過的,隻是最近的雞死得有點多。”華馴說道。

    以前也有?那死雞怎麽處理?”華夏說道。

    都給飯堂做吃的”華馴振振有詞地說道。

    此時華夏心裏暗罵道:我去你丫的,以前在飯堂還經常點雞吃!都吃了好多死雞了,還好沒吃出事來啊。差點忘了還有獸醫這個東東,對了還有植物的病蟲害,而且還有人的醫療衛生等問題。要一次把這些東東給解決了才行。

    華夏想了一下,便對華馴說:“以後這個死雞不能吃,要及時隔離並告訴我。知道不?”

    接著華夏和華馴經過多次觀察發現,這些雞是相互打架打傷的,傷口沒處理,最後發炎死了。知道原因就好辦了,大概是這些公雞經常打架造成的,把公雞閹了,不但不打架還能讓他更快長肉。於是華夏便讓鑄造廠造出了銅鑷子,夾弓,小銅刀和線。

    華夏以前在農村見過別人閹過雞,但自己卻沒試過。閹雞是在雞的身上割一個洞,然後用工具把雞的取出來,再在雞的傷口塗上消炎的藥。看上去很簡單,但是卻很講技術。華夏和華馴把幾百公雞閹死後終於領悟了這個訣竅。同時華夏好把這種技術應用到豬的身上,發現效果很好。

    於是華夏便把這個技術用書寫下來,並且記錄下各種養殖動物的病症,試著用華巫用來治人的草藥來治療這些動物。這本書就叫“獸醫學”。把養殖各種動物的方法和經驗寫成一本書,叫“養殖學”。

    而農作物。則讓田震把種植各種作物的方法,和病蟲的防治都記錄下來。寫在書上,叫做“種植學。”

    而人的治療。華夏把部落的人得過的病,在華巫那裏成功治療的,記錄下具體的臨床症狀和對應的藥物治療和、療手法,都用書記下來,命名為“醫學”。

    當然華巫那種讓神靈治療等奇奇怪怪的東西,科學解釋不了的,但是他又偏偏成功的,也寫在另一本書上作為參考。命名為“巫醫學”。

    還有就是華巫撿回來藥草或者泥巴之類的,有各種功效的,也寫在一本書上,並畫上圖。這本書就叫“藥物學”。

    還有就是,把各種的動植物、礦物、山川地理、各種部落的特殊文化和巫教傳說等,都寫在一本書上,這書就叫“山海經”。

    當然要把這些東西整理歸類好,光靠華夏和幾個場主是做不來的。於是華夏便找來了50個考試成績最優秀的人和華夏學院的葉學、田心。讓他們作為部落的教育團隊,平時負責教育部落的人學習,和新加入部落的人的學習。並且協助華巫和蓮九長老傳播“盤古教”。

    重要的是他們還要負責把這些書和部落的各種生產技術的要領、軍事要領、建設要領、部落的曆史文化、宗教文化等都記錄下來並分類整理好。放到種花城後麵的那個山洞裏。因為那裏很幹燥,撒上硫磺石灰基本上沒蟲蛀。是個放紙質書本檔案的好地方。

    做完這些事情後,華夏終於有空可以管一下那件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