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動物園
字數:4456 加入書籤
有了木子部落派來的人的幫助,華夏在他們的帶路下,行程非常順利,少走了很多彎路。李廣讓木子部落裏5個“最強”的戰士陪同華夏去蒲英部落。
而這5個最強的戰士中,有一個人引起了華夏的注意,這個人叫李牧。據李牧說,他是想改變木子部落靠采集的生存狀況,希望部落能夠像馬氏部落和蒲英部落一樣學會馴養動物。所以他就把名字改為李牧了。
木子部落隻靠“刀耕火種”種植油菜花,生活得很艱難。木子部落的周圍又少大一點的動物,更多的是一些小猴子,所以木子部落的狩獵技術還很落後。部落用到的獸皮都是靠和別的部落交換得來的。由於油菜花的葉莖難以保存,菜籽產量又少,換來的物品自然就變得珍貴了,但是,木子部落產的李子還是比較受歡迎的,不過,李子一年才結一次果。
華夏對李牧說的這個馬氏部落很感興趣,這個馬氏部落的圖騰是馬。想必這個馬氏部落就是自己想要尋找的部落。不過,現在的目的地是蒲英部落。
蒲英部落在木子部落的東北麵,隻要往木子部落的北麵走2天,就會看到一條河,再沿著河往東北方向走3天就能到達那裏。華夏對這條河能不能直通自己的部落非常感興趣。因為,部落的造船業有了一定的發展。如果可以利用船航行到達這裏,是一件非常節省時間的事情。但這河水是往西南方向流淌,而自己的部落則在正南麵。所以這是個未解之謎。
在李牧的帶領下,華夏很順利地來到了蒲英部落的地盤。李牧說,上年這一帶的秋會就在蒲英部落這裏舉行。這一帶的部落數量並不多,也相隔得比較遠。上年來這裏參加秋會的隻有六個部落,還有一個是從南方來的大部落,那個部落帶來的石器非常先進,是這一帶部落的搶手貨。可能木子部落的物資比較缺乏,參加秋會的次數也不多,所以對這一帶的部落也知之甚少。
華夏聽到這個從南方來、石器非常先進的部落,想必應該是邢部落,但上年的秋會邢部落也在自己那裏參加,這就可能是倉鳥部落了。(華夏從一些俘虜的口中得知倉鳥部落的一些情況)
華夏一行人來到了蒲英部落的地盤,很快就被蒲英部落的人發現了。通過李牧和他們的簡單交流後,蒲英部落的人也和氣起來,把華夏他們請進了蒲英部落的城寨裏。(遠古時代的部落都有一定的領地範圍,這也許就是動物的本能意識。隨著部落的發展,所需的領地就變多了,如果部落之間的領土交錯了,很多時候就會爆發部落之間的戰爭。所以,貿然闖入別人的地盤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除非你是有別的原因!)
蒲英部落的城寨在這條河隔壁的一座平緩的小石山上,城寨的城牆是用一種白色的大石頭堆砌而成。這種石頭很好看,在陽光的照射下散發出黃白色的光芒。原來,這是天然石英。想必這一帶的石英存量很豐富。
蒲英部落的房子也是用石英堆砌而成,石牆的間縫用泥土粘合,房頂是用樹枝和茅草蓋的。看上去這些房子還挺結實的。這些石房子都錯落地蓋在這座小山上,大概有一百多間,房子的麵積也不盡相同。小山下麵就是那麵石頭牆。牆體並不高,隻有2米5的樣子,城牆的門也不大,隻有2米寬。門是用直徑3厘米左右的樹枝做的。
華夏一進門,就聽到了各種各樣的動物叫聲。是的,是動物的叫聲。華夏不是生物學家,所以並不知道發出這些動物叫聲的是什麽動物。再說了,在個時代的動物根本就和現代的那些不一樣。有很多是現代所沒有的,也有很多是匪夷所思的。比如幾十米長的混沌巨蛇、像牛一樣大的藍白巨虎、能載人飛翔的朱鳥、當然還有躺在木頭車上那隻疑似患有禽流感的青色大鳥。
在蒲英部落的帶領下,華夏來到了石城的一角。一個下身圍著馬皮、上身披著一小塊虎皮的男人正拿著一個陶碗,喂著一隻20來斤重的小野豬吃東西。這個就是他們的族長,叫英招,20來歲的人。
幾個蒲英部落的人跟他們的族長說明了華夏的來意後,英招也放下了自己手上的工作,招呼起華夏來。
華夏見英招走來,便搶先一步自我介紹:“你好,我是來自南方的花部落族長,我叫華夏。”
嗯嗯,我是蒲英部落的族長,我叫英招。”英招對華夏說道,用時他的目光放在了華花身邊的小白身上。
英招族長,不知道你們部落有沒有這種動物交換呢?”華夏指著身後的馬說道。
英招看了一下華夏身後的馬,便說道:“我們部落確實有這種四腿獸,但我們部落隻有2匹,我不打算把他們交換出去。”
華夏隨即命人將載著青鳥的車子退出來,接著繼續說道:“英招族長,我在路邊撿到了這隻大青鳥,請問你知道這隻鳥的來曆嗎?”
英招是個動物愛好者,喜歡馴養各種動物。加上華夏這麽一說便馬上跑過去一探究竟。不過,他好像知道些什麽。
英招仔細觀察了車上的青鳥便對華夏說道:“這隻鳥叫青鸞,它是青族的聖鳥,你們還是趕快把它送回去吧,青族是一個擁有4000多人口的大部落。”
華夏一愣,青鸞這名字好熟悉。不過。既然是知道這鳥的來曆,送回去就是。便說道:“請問英招族長,要怎樣才能去到青族的地方呢?“
英招答道:“順著我們部落旁邊的那條河一直往西南麵走,走6天就到青族的地方。”
華夏笑著道:“謝謝了,對了。英招族長,聽說你馴養了很多動物,請問,我可以參觀一下嗎?我們花部落也馴養了一些動物啊。”
英招是一個動物愛好者,喜歡馴養各種奇怪的動物,而且他看到華夏的小白就非常感興趣。看到有相同愛好的華夏顯得格外親切。
說罷,英招便高興地領著華夏去參觀他的“動物園”。華夏便讓隊伍留下來和蒲英部落做一些小交易,自己則帶上瑤茜和華花一起跟著去。當然還有小白。
華夏和英招一邊走一邊聊,很快地來到了他的“動物園”。同時,華夏也了解到英招不但會馴養動物還會幫動物治病,剛才英招就是在喂小豬吃草藥。能夠幫動物治病,在華夏看來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因為,雖然花部落有專門的馴養部門,也嚐試著用草藥治療家畜,但因為部落的獸醫學的起步時間晚,效果一直都不太好。這小部落居然會獸醫,因此,華夏對英招感到一絲佩服。
而英招也對華夏馴養的小白那麽通人性感到非常佩服,不停地問華夏“小白的馴養方式”,這華夏哪懂這些,小白是華花喂大的,他怎麽會知道呢。
這個“動物園”麵積也不是很大,但是裏麵的動物可不少。比如:3隻全身長滿黃毛的牛,這牛有2隻角,高1米5。還有幾隻鬣狗,是的,就像非洲大草原裏的鬣狗,圓耳朵,毛發是黃黑色,但卻隻有30斤的樣子。
還有就是火雞大小的怪鳥,不過這鳥的嘴巴長著鋒利的尖牙,一看就知道是不好惹的主。
當然還有一些華夏認識的動物,一間屋子裏養著一群狗,為什麽華夏知道是狗,不是狼?因為這些狗會吠,看到英招到來便搖起了尾巴。這些狗的外形就像今天的中華田園犬差不多,有黑有黃,立著耳朵,尾巴卷起來,就是體型比較大,肩高近1米,估計有100斤重,這也許是中華田園犬的祖宗。據英招說,這些狗是從他的祖上就開始馴養的了。
這裏還有長著兩隻很大的角的大山羊、全身長毛,大肚子的野豬、長滿豹紋的小貓。還有那兩匹馬和一些野雞。
華夏對那些狗和貓非常感興趣,雖然花部落現在開始馴養狼和小野貓,但這兩種動物野性太強,又是吃肉的,需要馴養的時間要很長。現在有馴養好的,怎麽也得搞一些回去。
於是,華夏便向英招提議,想要換一些狗和貓回去。但英招的條件是用小白來。原來這英招是看上了華夏的小白。但這小白可是華花的摯愛,怎麽可以用來交換。所以,華夏果斷拒絕了。最後,華夏拿出部落的皇牌,就是麥芽糖。
華夏用10斤麥芽換來了4隻小狗和4隻小貓。英招還以為這些麥芽糖是珍貴的蜂蜜,因為華夏吹噓說這些麥芽糖是天神山上的雪蜂出產的,雖然華夏也不知道天神山和雪蜂是什麽東西,反正,能忽悠人就行。華夏就是這樣,很喜歡忽悠原始人,而原始人又很好忽悠。當然也有一些原始人是不好忽悠的。
這次和蒲英部落的交易非常不錯,得到了4隻小狗和4隻小貓。還有就是治療動物感冒的草藥。據英招介紹說,這些草藥對治療豬隻的感冒非常有效。
而下一站就是西南方向的青族,也就是說要走回頭路。但華夏的最終目的地是馬氏部落,馬氏部落在蒲英部落北麵,從蒲英部落沿著河往北走3天就到。不過,目前看來,還是得先送這隻青鸞回去青族才行。既然現在知道目的地是馬氏部落就好辦了,反正也不差這點路程。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