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輝銅礦與果下馬
字數:4554 加入書籤
銅礦在定陶城的南麵10公裏外的一個山坡下。
從俘虜的口中得知,這個銅礦裏有150個有禾部落的戰士看守著,還有300多個采礦工人在挖礦。他們一般是每隔5天便會把挖出了的礦石統一運回到有陶城寨。
所以,礦區的這些人還不知道有陶城寨已經被華夏一舉攻陷,並且改為定陶城。現在,也許有禾部落還不知道有陶城寨被攻陷的消息。因為,由第一天攻打有陶城寨的那一天算起,隻過去了4天的時間。而距離“有陶城寨”最近的“有木城”也有5天的路程。
200多名騎兵在華夏的帶領下浩浩蕩蕩地從定陶城出發,當然,還少不了的是對這一帶比較熟悉的陶克也跟著來。
這隊騎兵並沒有把重甲換上,配備的武器是刀盾和弓箭,這是一套全地形作戰的裝備。
繞過一個個水塘,涉過幾條小溪流。
一個小時後,大部隊終於來到了銅礦的山坡前麵。
這裏的地形是由多個平緩的山坡構成,周圍生長著很多2米多高的灌木,灌木周圍的野草也有1人高。這些野草應該屬於蘆葦的一種,但卻比一般的蘆葦要矮一些。茂密的野草叢傳來一陣昆蟲的鳴叫聲。
野草叢中有一條10米寬的路,路上還有很多條車輪壓過的軌跡。這條路上坑坑窪窪,相當的爛。如果沒猜錯的話,這些人應該是用車運載銅礦石回去的。
這條泥路上的一排動物腳印卻引起了華夏的注意。這些動物腳印很明顯是馬的腳印,但卻比正常馬的腳印要小很多。這是小馬的腳印無疑。
他們還有馬?華夏興奮起來了,怎麽在定陶城裏沒有搜到一匹馬呢?牛羊都沒一頭呢。
華夏繼續在路上尋找到了很多個馬的腳印,但都是些小馬的腳印。難道他們用未成年的小馬來拉礦石?他們怎麽這麽殘忍啊。
觀察過後,華夏便在附近找了一個隱蔽的地方把自己隊伍的馬匹安置起來,並且讓10個戰士留下來看守著帶來的200多匹戰馬。把戰馬綁在灌木上回來再取,非常簡單。
接著,華夏便帶著200名戰士沿著那條泥路偷偷向銅礦靠近。
半小時後,泥路也差不多走到盡頭,不遠處傳來的嘈雜聲越來越大。銅礦應該就在前麵。
全麵隱蔽起來,注意掩護!”華夏回頭小聲命令著後麵隊員。
沙沙沙
200名戰士得到華夏的命令後便偷偷潛入到茂密的野草叢中。
接著,華夏和幾名戰士偷偷靠近路口盡頭,埋伏到旁邊的草叢中。
遠眼望上去山坡下方有一個大坑,這條路就是直接通往大坑下邊的,斜斜地通下去。
大坑的旁邊堆著一大堆的石頭,這堆石頭呈現灰鉛色,不知道他們有什麽用呢。
大坑的不遠處有一排木頭屋子,這些木屋子是三角形的。每間木屋子的前麵還有一個煮食用的土灶。一些木頭房子還有人在出入。
觀察了一會兒後,華夏便重新潛入草叢裏命令100個隊員們先去幹掉木屋子裏的人。
常先接到命令後便帶著100名戰士前進草叢中去。
而華夏則帶著剩下100人守在路口這裏。
十來分鍾後,常先他們偷襲了那排木屋子裏麵的人,那排木頭屋子裏傳來陣陣慘叫,還有呼救聲。
不一會兒後便安靜下來。常先從其中一間木頭屋子裏走出來,然後對著華夏這邊做了一個ok的手勢。
也許是剛才呼叫聲太大了,還是引起了大坑下的人的注意。
隻見從大坑中走上來了80多人,這個時候就輪到華夏這邊的隊伍表演了。
這80多人穿著精美的獸皮衣甲,拿著的是青銅刀矛。他們上來後便嚷嚷著東張西望想知道剛才發生了什麽事。
待到這群人全部轉身向木頭屋子走去的時候,華夏立刻命令身邊的隊員對準他們的後背放箭。
咻!咻!咻!
一陣弓箭狂射,對方立馬倒下一大半人。
突然的襲擊讓這些人不知所措,隻見他們回過頭來蹲下身子一邊後退一邊緊張地觀察著四周。
此時,埋伏在木屋子那邊的常先趁機命令隊員很不客氣地對著剛轉過身的敵人一陣弓箭狂射。
咻!咻!咻!
箭雨再度襲擊了他們的後背,這群人全部倒在地下。
隨即,常先帶著隊員上前查看了一下倒在地上的敵人。
族長,一共搞定了125人。還有36個還活著。”常先立馬跑到華夏的身邊說道。
嗯!很好!”華夏說道,“留5個在這裏看著,全部跟著我下坑去!”
是!”常先答道。說完,他立刻喚回95個戰士跟著華夏去坑邊。
走近坑邊,隻見這個大坑呈鍋狀,有十幾米深。坑的底部有幾百人正在挖掘著,同時坑下邊還有幾十匹小馬,小馬的後麵都拉著一輛車。
一個看上去是領導模樣的人看到坑邊的華夏,便大聲叫喊道:“你們是什麽人?”
你們忙,我就看看!”華夏隨口回了句。
你們等著啊!我們這就過去!”這個頭子說道。這個頭子在想,剛才明明聽到有響聲的,兄弟們都上去看看了,難道禾紳族長來了?
說完,這個頭子便帶著身邊的20個人一起向坑邊走去。
當他們快要走到坑邊的時候,突然衝出了幾百個弓箭手出來,瞄準著他們。
全部別動!”
就是這樣,這20多人全部被華夏俘虜了。而坑下挖礦的那些工人也是屬於有禾部落的最底層人員。經陶克一解釋,他們也知道了有陶城寨已經被華夏攻下來了,所有人都成為花部落的一員,並且不再會挨餓了。
從這些礦工的口中得知,有禾部落就是挖這些鉛灰色的石頭煉礦的,他們把挖出來的這些石頭運送到山坡後麵的爐子裏燒製,然後燒製出簡單的粗銅。再運回有陶城寨裏麵鑄造青銅。
華夏取出一塊鉛灰色的礦石,一把抓起了就弄得渾手鉛灰,非常髒!
這鉛灰色的東西居然是銅礦?華夏總算是大開眼界了。自己部落的那些銅礦是黃綠色的銅礦石,跟這些東西根本不一樣。
接著,華夏便跑到山後麵的爐子裏觀察了這些石頭燒成粗銅的過程。他們把這些石頭錘碎了然後放到爐子裏焙燒,果然,燒出了粗銅來著。更令華夏感到意外的是,在這些粗銅渣裏竟然發現亮銀色的顆粒。然後,華夏便把這些顆粒搜集起來放到爐子裏燒製。華夏發現這些亮銀色的東西竟然是銀。
華夏苦思了很久,終於想起了這些礦石應該是輝銅礦,輝銅礦一般伴生銀。別看這些輝銅礦長得灰黑,其實它的含銅量比黃色的黃銅礦還高得多。是現代煉銅工業的主要礦種。
有了這個新銅礦,部落的青銅資源就能源源不斷地生產出來了。再也不用擔心部落沒青銅可用了。而且,這個銅礦還能煉出一些白銀,雖然數量是少了點。
至於幾十匹小馬,據華夏研究發現,這些小馬身高也就80~110厘米高,體重隻有一百多斤。這應該屬於矮種馬的一種,沒猜錯的話這些馬叫“果下馬”。果下馬源於中國西南方,是中國特有的本土馬種。因能夠騎在馬上在果樹下行走而得名。它性勤勞,不惜力、健行且善走滑坡,適合多雨的南方駕役。別看這果下馬那麽一點,拉個一千多斤重的貨物不成問題。
部落最缺的就是交通工具了,這些馬雖然不適合用來組建騎兵。但是,造個馬車拉拉人或者拉拉貨物也綽綽有餘了。估計這些馬車的速度應該能達到自行車的速度。這個比牛強多了。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