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火星生活
字數:6086 加入書籤
黃褐的天空下,火紅的大地寸草不生。
在一處低窪的溝壑旁,停著一輛太空車。
一個身材高挑的男人正在修理一部機器人。他五官端正,身穿銀灰色輕便型宇航服,宇航服胸前印著軒轅國的國旗。
這種輕便型宇航服采用新型的材料製造,輕巧舒適。可以有效的抵抗輻射、紫外線等不利於人類身體的元素;帶有智能溫度控製功能,適合多變的環境;配置液壓機械骨架,可加強人類的力量,搬運重物並減少人體能量的流失。
“方勇,情況如何?”太空服胸前投射出立體的影像。因為陽光的原因,映像呈半透明狀,映射出一位容貌秀美的短發女人。
她東方麵孔,穿著藍白相間的緊身衣,胸前也印著軒轅國的國旗。
“需要更換電池板,可能前幾天風沙太大,被風刮下來了。”方勇回答,拍了拍摔裂的電池板,倍感愛惜。“接頭地方需要換零件,隻有下次再來啦。”
“好,你盡快返回,劉隊長找你有事。”
“收到!”方勇斷開了連接,影像消失。
火星上的通信采用無線通信技術,因為在火星上布線的成本高,維護麻煩,雖然有線傳輸更加穩定,但並不適用於火星。
火星的工作區域內,通過多個信號塔組成信息網,使得火星可以像地球一樣擁有高速、暢通的網絡傳輸。
方勇轉身走向太空車,露出背上的圓形標誌。仿佛一個抽象的時鍾,又好像是一顆星球。
這個標誌是地球“千年計劃”的標誌。
所謂的“千年計劃”就是星球改造計劃,是地球五國聯合組織,多個國際公司參與的航天行動。
現在的世界分別被五個大國統治。它們是東方國度軒轅國、北方的北部聯盟、西方的麥肯國、南方的卡瑞國以及北寒之地的列巴國。
五國簽訂和平協議的時候,代表著地球進入了新時代,這一年被稱為新元1年。
經曆了235年的發展,世界發生了翻天地覆的變化,核能已經成為民間普遍使用的主要能源,代替了原來石油的地位。
持續的和平發展,使全球經濟爆發性的增長,各國對太空戰略的投入也越來越大。不久便組成聯盟,共同進行宇宙星球的開發。
因為全球的經濟增長過快,五國決定將月球開發計劃和火星開發計劃並行發展,消耗掉大量的貨幣儲備。
計劃通過月球的開發獲得礦產,再用這些礦產支持火星開發,形成一個循環。這樣可以增加星球開發的進度,維持國家經濟的平穩發展。
千年計劃便這樣產生了。其中火星的開發計劃分為多個階段。
第一階段:通過運載火箭向火星運送必要資源和智能機器人,通過遠程操控技術,控製機器人在火星建立可以供人類生活的避難所。
之後派遣宇航員登陸火星,在火星建立基地設施。派遣科研小組長期生活在火星,進行科考工作,並準備迎接下一階段的工程隊伍進駐火星。
這個階段一共用了四十一年。
第二階段:派遣工程隊在火星上建設核電站和氯化碳工廠。快速增加火星溫度,增加大氣層厚度,種植植物製造氧氣改善火星的整體環境。
這一個階段是維持時間最長的階段,前期也需要投入大批的人力和物力。
目前計劃剛剛進入第二階段,五國分別派出第一支工程隊,並對火星進行了劃分。每個集團負責一片區域內的建設和維護。
方勇就是軒轅國第一支工程隊的一員。他的工作是維護和保養火星上的機器人,保證它們能夠正常工作。
雖然智能機器人的核心部件經過密封處理,但是麵對火星的超級沙塵暴,還是有大量的機器人出現事故。
方勇作為機械師,工作強度很大,經常需要在火星的地表上工作。
火星的自然條件惡劣,日夜溫差達到一百度。赤道附近白天最高溫度二十度,夜晚溫度零下八十度。此外火星沙塵暴頻發、還有大量的輻射。所以室外的工作不僅危險性大,還十分辛苦。
方勇打開車門,坐上太空車的駕駛位。
他開啟太空車上的空氣製造裝置,太空車進氣裝置啟動,將室外的二氧化碳變成人類可以呼吸的空氣存儲起來。
太空車上方的綠燈亮起,方勇摘下頭盔。車內的換氣係統已經將車內濁氣排出,滿足人類正常的呼吸需求。
“返回基地。”方勇發出指令。
“路線已經設定完畢。”音響傳來一個女人的聲音。
太空車的擋風玻璃上顯示出透明的地圖和線路,這是車載電腦的人工智能提示。
軒轅國使用的人工智能係統由x科技公司提供。這套係統被應用於機器人、太空車、航天飛機、基地智能設備上麵。
整套係統功能完善,人工智能可以與人正常交流,並有全息影像動作提示,就算對於完全沒有接觸過的人也是輕鬆易懂。
方勇看了下線路,下達指令:“出發吧。”
“好的,全程大約需要一小時二十分鍾。”
太空車緩緩啟動,控製台上的照片也震動起來。
這是一幅動態相片,記錄了當時的精彩一刻。相片上是一對情侶,他們緊緊貼在一起,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男的國字臉,濃眉下一雙眼睛神采奕奕,正是方勇。女的眼睛彎彎,嘴角邊還有一對可愛的酒窩。
方勇拿起相片,短暫的瞬間反複的重放著,仿佛再一次將他帶回那段難以忘懷的時光裏。
他本來在天昊集團做機械師,維修智能機器人。和女友的關係很好,結果有一天夜裏,女友突然不辭而別,隻留下一張紙條。
他因為用情過深,受到了刺激,想要逃離傷心地,這才報名了千年計劃,成為了火星工程隊中的一員。
“即將達到目的地。”
車載電腦的女聲提示打斷了方勇的回憶。
不久,太空車停在一處山洞前。山洞上麵有一扇鐵門,門上的圓形標誌與方勇衣服上的一樣。
鐵門分開一道縫,太空車從縫隙中駛入山體內。
火星地表不僅晝夜溫差巨大,而且因為大氣層稀薄,地表輻射非常的強,所以在火星上各國都選擇在自然山洞內建造基地。
洞內可以防止火星上常年的沙塵暴天氣,地下部更容易防止紫外線和輻射,並且離地下固態水源更近,適合作為長期使用的基地。
火星地下有結成冰的水源,目前的技術是通過微波開采機器進行取水,經過淨化係統後達到人類可以飲用的程度。
太空車沿著指示標記駛入隔離間,等待隔離間內將室外的氣體排空,放入室內的空氣。綠燈亮起,隔離間的門打開。
山洞內空間巨大、燈火通明。前麵是一個廣場,再往裏就是車庫,車庫邊上是值班室和檢測室。
方勇駕駛太空車停入車庫。
“方哥,劉隊長讓你去一趟。”一個小個子跑到車頭旁。
“知道了。”方勇跳下車。
小個子叫周磊,工程兵出身,是軒轅國工程隊中年齡最小的。他生了一張娃娃臉,雖然在火星工作了十年,但依然像個高中生一般。
他在火星的工作繁雜,哪裏缺人就去哪裏,不過工作時間最長的崗位就是做守門人了,所以方勇每次外出任務回來都是第一個見到他。
方勇抬起手,手環中投射出一張表格,周磊也急忙抬起手,方勇手指滑動,表格傳遞到周磊的手環上。
投影技術加入到移動通信領域以後,手機就被手環取代。特別是全息投影技術的出現,讓手環實現了比手機還要多的功能。語音和手勢操作也被大眾所接受。
火星成員佩戴的手環不僅是通信、工作、娛樂的工具,還是自己身份的鑰匙,手環權限越高,可進入的區域越多。
“按照這個表準備零件,下次外出要用。”方勇說。
周磊看了下表格回答:“放心吧,我馬上去準備。”說完奔向大廳。
方勇走入另外一側的檢測室,每個外出回來的人都要先進入檢測室。作用是消除攜帶的輻射和病菌,防止汙染地下基地。
“請抬起雙臂。”人工智能提示。
方勇雙臂向兩側抬起,與肩同齊。他的對麵出現一個電子影像,做出了示範動作。
從檢測室出來,便進入一個大廳。方勇走向c區,乘坐電梯前往維修部。
地下基地分為五個區。
a區是工作區,例如控製機器人施工、采樣等工作都在這裏進行,對外聯係也在這裏,平時大多數工程隊的人在這裏辦公。
b區是後勤部,這裏負責物資的出入,例如糧食、重要機械部件等物資都存放在這個區,這個區也是安全級別最高的區,沒有足夠的等級是不能進入的,二十四小時都有人站崗。
c區是維修部,同時也是供電、供水、排汙等大型機器的機房。
d區是製造區,提供食品、機械零件等物資的製造加工。d區與b區間有一條快捷通道,平時這條通道是封閉的。
e區是居住區,是整個工程隊休息娛樂的地方。
大廳與地下基地有一百多米的落差,做電梯也要幾分鍾。
整個基地由一個小型核反應堆發電供應,每天可以產生五萬千瓦的電力,足夠整個基地的日常使用。
“叮!”
電梯門打開,這一層為圓形設計,中央是空的,可以直接與下一層的人交流。
下一層是維修廠,機器有重大事故都是運回這裏維修的。下麵還有一扇巨大的門,這裏是通往室外的另一個出口,專門運送大型機械。
方勇沿著圓形回廊前行,來到維修部的辦公室。
他深吸一口氣,敲了敲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