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刀譜

字數:2793   加入書籤

A+A-


    不管對方有什麽目的有何種利益,膽敢暗算馮誌遠,差點要了祝美慧的命,還拿他當槍使,這都是不可饒恕的行為,如果這次放過了他們,就會有更多不知死活的人像蒼蠅一樣湊過來。所以即便張曉君兄妹被放回來了,秦家也保住了最後的基業,馮誌遠也沒打算放過始作俑者,隻是他天生缺少此方麵的技能樹,對於是哪家所為無從判斷,隻能委托精善此道的嘉裏、吳氏和秦家處理善後事宜,暗中查找真凶也是最重要的任務之一。而馮誌遠則帶著傷愈的祝美慧和張曉君兩兄妹離開了無罪之城,沿著海邊公路向上滬的方向開去。

    可能是在廈港鬧得動靜太大,馮誌遠的凶名終於在亞洲這片土地上遠遠傳播開來,一路上不管是攔路的小劫匪還是聚居地,隻要看到他標誌性的房車無比退避三舍,再也沒有發生什麽不愉快的事情。而有了張曉君的加入,馮誌遠徹底告別了兼職司機的身份。終於有時間研究一下和幻滅刀息息相關的古書了。

    注入能量,古書封麵發出一道燦爛的金光,環環相扣的法陣被打開,暗金色的封皮自動回卷收入書脊中,露出了裏麵帶著絲絲暗紋的書頁。書頁的材質和封皮類似,隻是金元素相當稀少,可能是主人認為有封皮的保護已經足以讓這本書曆經風風雨雨了。書頁上的文字同樣是大篆,這或許揭露了著作者所處的年代,可以馮誌遠曆史比較渣,當然看不出來。

    廣義上的大篆是指小篆之前的字體,包括了金文和甲骨文。古書上的字體從結構上來說更接近小篆,比小篆更加複雜,由此可以斷定應該是籀(音同“皺”)文,相傳為夏朝伯益所創,流行於西周晚期,字體結構整齊,筆畫勻圓,並有橫豎行筆,形體趨於方正,風格遒勁凝重。但它字體繁複偏旁常有重疊,書寫不便。在現代,隻有專門從事書法、刻章行業的人員才懂得這種文字,馮誌遠是肯定不會的,不過這並不妨礙他閱讀此書。因為這本書的正文有兩種記錄方式:傳統的文字記錄和精神力記錄。

    傳下幻滅刀的大能既然能將信息調製到精神力中並保存下來,想要在一本專司記錄功能的書中錄下信息就更簡單了,前半本書全是馮誌遠看不懂的文字,後半本一個字也沒有,卻刻畫了上百個法陣,每一個都記錄了一段信息,利用這一路上的空閑時間馮誌遠挨個閱讀了一遍,終於是弄明白了這本書的真相。總的來說,這是一部刀譜,記錄了和幻滅刀相輔相成的刀法。

    說道刀法,你心中可能會出現五虎斷門刀、正反兩儀刀法、胡家刀法、小李飛刀、揮刀自宀等等刀法,可惜這些都是冷兵器時代的思維,上升到魔能、元素能領域就不是一板一眼、你來我往、刀光劍影般的肉搏廝殺了,而是對能量的運用技法。同樣是金級,同樣使用聚變能量,不同的技法產生的效果可能就會大相徑庭,這就好比同樣一節電池,有的人用它來照明,有的人用它來驅動收音機,即便消耗的能量相同,也會因為技法而產生效果上的差異。

    相對於武俠小說中的刀法,幻滅刀法更難掌握,每一招都是由數十個法陣構成,雖然刀身上已經刻畫好了通用部分,但不相通的法陣也多大十幾二十個,更何況即便是通用法陣也有不同的激發順序,每一步都不能出錯,不然輕則法術失敗,重則傷人傷己。從廈港到上滬的五六天裏馮誌遠也隻初步掌握了第一招——無邊漫獄。

    顧名思義,無邊漫獄的效果就是將目標置身於設置好的空間內,以達到控製戰場優勢的目的,相對於馮誌遠以前使用的物理性控製技能“空氣牢籠”來說,這種從五感到精神力的禁錮當然要高級的多,也更加難以破解。可它的缺點也同樣明顯。首先是能量消耗巨大,自成就傳奇以來馮誌遠一直缺少時間來聚集能量,所以無邊漫獄他也隻能維持幾分鍾而已。第二個缺點就是施術者也會被置於漫獄中,相當於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但也不是沒好處,比如和蟲子作戰時,切斷其飛行能力總好過和它們在空中糾纏。所以招式無好壞,就看怎麽用。

    怎麽說也屬於高級技法,想要一下子掌握也不現實,經曆了多次模擬後也隻能說能用,至於效果還有待檢驗。

    說起高級技法,馮誌遠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他雖然繼承了龐大的知識經驗,但絕大部分都是金級以下的,金級的魔法、戰技少的可憐。傳奇級幾乎沒有,連如何晉升也隻有“點燃魂火”這寥寥幾個字。馮誌遠到現在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麽從銀級巔峰跳到半步傳奇的,又是怎麽臨危突破到傳奇的。要不是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話,他都認為自己有豬腳光環了。

    匆匆幾天一晃而過,上滬近在咫尺。

    站在車頂上,馮誌遠舉目眺望,十年前的傷心地出現在眼前,往事如同電影般在腦海中回放,初到時的激動、見麵後的憤怒、無情的殺戮、忍辱的委屈、情感的宣泄等等等等酸甜苦辣鹹諸般滋味縈繞在心頭,馮誌遠閉上眼睛感受著心髒越來越有力的跳動,發出一聲感歎:“已經十年了啊,我竟然也是三十多歲的人了……”

    房車自上滬的南方而來,這裏是當年上滬保衛戰戰況最激烈的地區,到處都是彈坑,經年的雨水澆灌下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池塘,池塘邊長出了無數的蘆葦和灌木叢,不時就能看見生活期間的鳥類和小動物,除了十幾公裏外受核彈打擊的地方寸草不生外,活脫脫的一幅原始沼澤風貌。

    公路已經被淹沒在黃綠色的草叢中,馮誌遠不知道前方的雷區在這麽多年裏有沒有被動物們“清掃”幹淨,反正想開車過去已經不可能了,好在他是“人形自走核動力多功能工程車——法師之手號”,三個人家一輛房車還難不倒他,直接“托”著車輛在空中飛幾公裏的沼澤區,就到了曾今的上滬防線外。

    跨過殘缺不全的混凝土牆後,一條勉強能走的小路出現在眼前。順著路向北方望去,殘垣斷壁間長滿了雜草。原本被難民砍伐充當燃料而消失的行道樹因為鳥類的“勤糞”耕耘更見繁茂,但馮誌遠卻心頭一沉。十年的時光能改變的東西太多了,上滬儼然成為了動植物的樂園,地形大變的情況下他還能找到掩埋父親的那棟建築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