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主仆擒妖端倪乍現 大王劫道竟遇故人
字數:3589 加入書籤
金烏西墜,倦鳥歸林,眼見暮色蒼茫,北風嫋嫋,叢林深處澗水潺潺而流,成片的烏鴉忽起忽落,偏偏而舞,陰慘慘令人發毛。
遠處馬蹄正急,沿著曲折迂回的小路,一掛馬車疾馳而來。趕車的中年漢子右手接連揮動馬鞭,左手一把接一把地揩著額頭上的汗水。車簾高卷,內坐一人,三十來歲的年紀,正閉目養神,見此人生得,將軍眉,丹鳳眼,微有些胡須,中等身材,眉宇間流露一股正氣,懷抱一柄寶劍,劍身篆有“勾魂”二字。
此人名叫何雨襄,江湖混號勾魂劍客,乃中原豪俠。何家乃武學世家,七十二路勾魂劍法縱橫江湖,鮮有敵手,更兼何雨襄自幼癡迷武術,武學造詣更是曆代翹楚。何家資財頗豐,單是洛陽城內掛著何字牌號的買賣已逾半百。半月前,聞說老君山一帶突現屍怪,短短月餘就有六十三人喪命屍口。言說屍王最是凶惡異常,逢人就撲,過往商旅談之未見有不色變者。何雨襄通曉道術,自問此等怪事聞所未聞,料想其中蹊蹺良多,欲往伏妖,於數日前帶著總管衛戍,一行二人驅車前往老君山。由於路途生疏,行程甚緩。沿途打聽,終於探得屍怪藏身舍身崖附近,二人日夜兼程趕往舍身崖,以求究竟。
是日,天色已晚,何雨襄仰天而望,但見濃雲半遮月,黑氣蓋稀星,林中一股幽怨之氣衝天而上。衛戍收韁,提鼻子仔細聞了聞,沉聲道:“好重的殺氣!”。何雨襄沒言聲,隻閉目點了點頭。
噠噠噠,清脆的馬蹄聲在夜色中傳出很遠,車勢漸緩,一股刺鼻的腥臭撲鼻而來,聞之令人作嘔。衛戍心頭一寒,趕緊帶住馬匹。眼見距離馬車不遠處橫七豎八歪倒著六具屍體,屍體已經被啃食的麵目全非,都張著嘴,露出森森的白牙,十分猙獰可怖。主仆二人先後跳下車轅。衛戍打了個呼哨,馬匹訓練有素,聞聲會意,立刻調轉方向,拉車遠遠地跑開了。二人眼神稍一交流,衛戍會意,即刻四下巡視戒備。何雨襄疾步來到屍體近前,依次翻看。
屍身雖被啃食的血肉模糊,但傷口卻全不致命。仔細看時,方見六具屍體或在脖頸或在心窩都有利器所遺傷痕。何雨襄沾了沾地上的血液,尚未凝結,料定人死的時間並不很長。正思索著,麵前一具屍體突然毫無征兆地坐立起來,雙手憑空抓撓,哀嚎兩聲複又倒在地上不動了。饒是藝高人膽大,但情發突然仍是驚得何雨襄的麵色慘白,脊背上滲出了一層冷汗。
衛戍聞聲而來,何雨襄擺擺手,道:“不打緊,虛驚一場,想來剛才還沒死利索”。衛叔驚愕地點了點頭,繼而問道:“老爺,可有了眉目?”。何雨襄掃視著屍體,沉吟良久才道:“六具屍體雖形態可怖,看似被啃咬而死,實則不然”。何雨襄說到此處,逐一點指六具屍體:“他的致命傷在咽喉,他的在胸口,他的在心窩”。衛戍目光隨著何雨襄的指點遊走,頻頻點頭,已明白了話中的意思:“老爺,難道不是屍怪作祟?”。何雨襄幹巴巴說道:“傳言是真是假此時尚言之過早,我行走江湖十餘載,的確見過很多不同尋常的事情,但若說鬼怪吃人,卻真未曾見過,單從屍體的情形看來,殺人越貨,掩人耳目的麵兒大些”。何雨襄說到此處,話鋒一轉,問衛戍道:“衛戍,你可曾發現什麽蛛絲馬跡?”。衛戍遞過一塊玉佩,道:“這是我在草叢裏撿到的,請老爺過目”。何雨襄接過玉佩仔細查看,眼前豁然一亮,斬釘截鐵道:“屍體裝束不像尋常百姓,身上不可能沒有錢財細軟,如此看來也隻有一種可能,他們被人劫了!”。
何雨襄話音剛落,三聲響箭貫徹雲霄,在寂靜的山林中回環不絕,十分刺耳。下一刻,山路的兩邊的叢林中響起一陣錯亂嘈雜的馬蹄聲,接著殺聲四起。喊殺聲止,一行人馬雁字排開,封住去路。為首大王提韁縱馬,一顫手中亮銀槍,喝道:“呔,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從此路過,留下買路財!”。何雨襄循聲觀看,仔細打量著馬上大王,看他好生威風,但見:
頭戴紫金冠,兩旁插雉尾。白麵如冠玉,豹眼似流星。身披亮銀甲,外罩大紅袍。手持紅纓槍,背懸霸王弓。胯下白龍馬,足蹬粉底靴。不像綠林匪,卻似真英雄。
何雨襄微微一笑道:“隻今兒出門沒看黃曆,可巧就遇上劫道的了”。大王用槍點指何雨襄,喝道:“廢話需要少說,閑言不要亂講,留下買路錢財,即饒爾等不死!”。何雨襄上下打量了大王半晌,哈哈一笑,正色道:“爾本良材,奈何為賊!”
那大王被此言激怒,怪叫一聲,催馬搖槍來至何雨襄近前,不由分說分心便是一槍,何雨襄身形一側,剛然躲過,那頭大王收槍頭,獻槍攥,宛若一道閃電猛戳何雨襄前胸,何雨襄舉劍招架,哪知他戳擊是假,不待招式用老,順勢將槍往懷裏一帶,回槍攥,獻槍頭,槍刃斜肩斬落,何雨襄身形猛向後仰,槍刃貼胸口撩過,剛然起身,那大王立即手腕一翻,一招腦後摘瓜,寶槍回掃而至,何雨襄再想躲避,已然不及。
一時鴉雀無聲,衛戍驚得半張著口,臉色慘白如紙,隻聞得“當啷”一聲金屬交鳴之聲,那大王長槍被蕩開五尺有餘。何雨襄在那千鈞一發之際,使一招“蘇秦背劍”——勾魂劍向身背後一架,架住來勢凶猛的長槍,何雨襄內功渾厚,饒是大王力猛槍沉,槍劍相交,仍被震得膀臂酸麻,帶馬收槍,偷眼向手上看時,雙手虎口都被震得開裂了。
大王惱羞成怒,搖槍又至,何雨襄收劍於胸,喝道:“且慢動手!”。大王也真賣了個乖,聞聲駐馬,身體突突亂抖。何雨襄複又仔細打量著馬上大王,出了半日神,才開口問道:“敢問大王可是姓林嗎?”。大王聞言臉上表情一凝,言語和緩許多,問道:“你如何知曉我家姓氏?敢問閣下貴姓台甫?”。何雨襄聽那頭領答話更加肯定,透了口氣道:“鄙人洛陽何雨襄,因見你槍法路數頗似林家槍,故唐突發此一問”。馬上大王聽何雨襄報通姓名,不禁渾身一顫,驚愕注視良久,忽地銀槍脫手,滾鞍下馬,跪爬兩步,極力抑製著心跳,抱拳道:“林木英見過恩公!”。何雨襄趕緊搶步上前攙扶,道:“賢侄,快快請起,這如何使得!”。林木英手下兵丁不解其中緣由,看的一頭霧水,不由得麵麵相覷。林木英起身道:“弟兄們,大水衝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認一家人了,不要愣著,快快拜見咱家恩公!”。眾人聞聽寨主發話,紛紛撩衣跪倒齊聲參拜:“恩公在上,請受我等一拜!”。何雨襄趕緊上前攙扶:“折煞我了,大家快快請起!”。兩下見禮過後,林木英立即吩咐手下探馬先由捷徑往寨中送信,自己則帶領一幹弟兄陪定何雨襄慢慢而行。
前方嘍囉引路,何雨襄與林木英執手而行,山中道路崎嶇,回環曲折,寬闊處可行千軍萬馬,狹窄處僅容一人躬身前行,走出數裏,眼前鬥現一座山寨,此寨依托天險而建,但見:山寨背靠百丈峭壁懸崖,東西橫亙兩道綿延山脊。北側宅門巨石堆砌石牆,高山禦探子,環山防夾攻。瞭望台,瞭陣敵情一覽無餘。烽火台,狼煙一起百裏貫通。放箭孔,令下即生索命箭雨。屯兵營,三軍持戈四處哨兵。中央聚義寶帳更兼議事大廳,前有教軍廣場後有房舍安生,東西開辟良田百畝,聽天不服隸命。
何雨襄目瞪口呆,若不親眼得見,哪敢相信在這二龍山深處會有如此一座占據天險而建,易守難攻的山寨。林木英逐一指點介紹,說話兒間已經來至山寨門口,早有嘍囉開寨門列隊相迎,玉皇寨好漢眾星拱月般將何雨襄迎入寨中。
眾人分賓主落座,兵丁如何獻茶,不必細表。林木英對何雨襄恭敬已極,一口一個恩公,聽得手下弟兄一個勁兒的撓頭,這恩從何起呢?
又是一筆倒敘,話說那一年冬,洛陽城大雪連綿,自立冬以後,漫天的大雪幾乎就沒停過,肆虐的狂風淒厲地嘶吼著,刀子一樣裹著雪片子四處亂飛,把個繁華的洛陽蓋的嚴嚴實實。這天一大早,何雨襄剛然用過茶飯,正獨自臨窗賞雪,猛聽房外“媽”地一聲大叫,接著便見家丁踉踉蹌蹌地推門進來回話——“老爺,出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