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北齊覆滅

字數:5702   加入書籤

A+A-


    高緯雖然回到鄴城,但並未表現出帶領國家走出困境的能力,而且對於別人的意見也不加考慮,局勢依舊緊張。

    廣寧王高孝珩請求說:“讓任城王高湝率幽州軍區各軍,從土門關西進,聲稱進攻並州,獨孤永業率洛州軍區各軍攻擊潼關,聲稱直取長安,請準許我率京畿各軍,擂動戰鼓,從滏口迎擊追來的周軍,他們聽到南北兩路大軍出動的消息,自會逃走潰散。”並請釋放宮中的美女,取出珍貴寶物,賞賜將士。

    高緯很不高興,否決這項奇策。

    北齊洛州州長獨孤永業仍有武裝部隊三萬人,聽到晉州陷落時,就向中央請求出兵攻擊北周,奏章呈上卻被擱置,不久聽到並州也陷落,於是派兒子獨孤須達前往北周投降,北周任命獨孤永業當上柱國,封應公爵。

    斛律孝卿又請高緯出宮親**勞官兵,並替高緯撰寫好了講稿,囑咐說:“致辭時一定要慷慨激昂,痛哭流涕,這樣才能感動激勵軍心。”

    高緯答應,但當真的麵對各將領,卻緊張得忘了稿子內容,看著大家的嚴肅表情,心裏頗覺好笑,最後竟真的笑場,左右侍從也跟著哈哈大笑,將領們無不悲憤,互相說:“他自己還這個樣子,我們何必著急。”

    三軍毫無鬥誌,靜候亡國之音。

    576年12月20日,中央派駐朔州特遣政府行政長官高勵,率軍護送胡太後和太子高恒返回鄴城。

    12月22日,就在高緯緊握手頭上僅有的一點財富不肯撒手的時候,宇文邕已拿出晉陽宮中所有金銀財寶和服飾賞賜給有功的將士,並釋放宮女二千人,兩相對比,人心士氣高下立判。

    宇文邕向高延宗請求奪取鄴城的策略,高延宗推辭說:“這不是亡國之臣所能想出來的。”

    宇文邕強迫他回答,高延宗隻得回說:“如果任城王高湝增援鄴城,我不敢預料,如果當今皇上親自守衛,陛下也許兵不血刃,就能占領鄴城。”

    12月29日,北齊東征軍向鄴城進發,宇文邕加授宇文憲為前鋒,上柱國陳王宇文純為並州軍區總司令。

    北周黑雲壓城,北齊大驚失色,高緯在朱雀門內緊急召集高級官員,用酒宴招待,征求大家的意見,每人的看法都不一樣,但多數都無心作戰,每天都有大量官員出城投降。

    高勵對高緯說:“背棄帝國的叛徒,都是尊貴的高官,至於低微卑賤的士卒,仍然擁護政府,我建議把五品以上的官員的家屬,集中三台,脅迫他們出城作戰,如果不能戰勝,就縱火燒台,他們顧念妻子兒女,定會以死相拚,而且我們不斷被擊敗,匪徒對我們一定輕視,而今背城一戰,如果還有天理,一定把他們擊破。”

    高緯仍不接受,反而去找巫師解圍,巫師警告他說:“帝國當有人事變動。”

    高緯終於知道做什麽了。

    577年正月1日,21歲的高緯傳位給8歲的太子高恒,自己當太上皇,以應巫師的預言,尊奉胡太後為太皇太後,任命穆舍利為太上皇後,廣寧王高孝珩為太宰。

    此時鄴城人心惶惶,宰相莫多婁敬顯和領軍大將軍尉相願,暗中在千秋門設下埋伏,打算擊斬右丞相高阿那肱,擁護高孝珩當皇帝,可是高阿那肱偏偏由另一條路入朝,密謀不能實現。

    高孝珩仍然堅持出軍抵抗北周,對高阿那肱說:“政府不交給我軍隊攻打賊寇,不過是怕我造反,如果能擊破宇文邕,我頂多追到長安造反,對政府能有什麽傷害,今天國家已危急到這種程度,怎麽還如此猜疑嫉妒!”

    高阿那肱和韓長鸞一合計,索性把高孝珩放逐到滄州當州長。

    禁宮侍從長顏之推、立法院主任立法官薛道衡、總監察長陳德信,一致建議高緯到河外招募新軍,從頭來過,如果仍不能支持,就投降陳國。

    這個辦法倒是得到了高緯的認可,正月3日,胡太後和穆舍利先從鄴城出發,前往濟州,正月9日,高恒也離開鄴城東下。

    正月18日,北周大軍抵達鄴城城下,正月19日,攻城開始。

    高緯認定城池不保,不及兩國交鋒,就率一百騎兵向東逃走,而讓武衛大將軍慕容三藏,保衛鄴城皇宮。

    城中的文武官員很快就全都投降,周軍順利進城。

    慕容三藏是慕容紹宗的兒子,仍在宮門拒敵,眼見大勢已去,隻好放棄抵抗,宇文邕親切地接見了他,任命他為儀同三司。

    領軍大將軍鮮於世榮是高歡的舊部,是唯一死戰到底的將領,在周軍已完全占領鄴城的情況下,他仍在三台擂動戰鼓,與左右幾十個人奮勇作戰,最終失敗被殺。

    一大批降臣中,各人待遇不盡相同,宇文邕斥責莫多婁敬顯說:“你有三項死罪,去年從晉陽逃往鄴城,帶著小老婆,卻拋下娘親,是不孝,表麵為齊國效忠,暗中卻寫信給我,是不忠,既然投降,就應死心塌地,卻腳踩兩隻船,是不信,如此不孝不忠不信,不死還等什麽。”下令斬之。

    國立大學教授熊安生和主任立法官李德林,則很受宇文邕重視,宇文邕甚至到李德林家宣讀詔書:“我征服齊國最大的收獲就是得到你。”

    李德林後來頗有功勳,可惜卻並不是對宇文邕。

    尉遲迥的侄子尉遲勤負責追捕高緯。

    正月21日,高緯渡過黃河進入濟州,當天又把皇位禪讓給大丞相、任城王高湝,再用高湝的名義發布詔書:“尊太上皇高緯為無上皇,高恒為宗國天王。”讓總監察長斛律孝卿,把禪讓詔書及玉璽送往瀛州。

    斛律孝卿出了濟州城,沒有前往瀛州,而是直奔鄴城投降。

    高緯方寸大亂,把胡太後留在濟州,派高阿那肱駐守濟州關,偵察北周的行蹤,然後和穆舍利、馮小憐、高恒、韓長鸞、鄧長顒等數十人,再向東逃奔青州。

    送走高緯之後,高阿那肱立即向北周投降,並催促周軍加速前進,承諾生擒高緯,所以當高緯詢問周軍情況時,高阿那肱不斷報告說:“周軍距離還相當遠,我已下令燒掉橋梁,挖斷道路。”

    高緯放寬心,趕到青州後便不再行動,而周軍在高阿那肱的指引下,迅速突襲青州,高緯大為恐慌,把一袋黃金拴到馬鞍上,帶著穆黃花和馮小憐等十幾人向南逃竄。

    正月25日,尉遲勤在南鄧村追到高緯,連同之前在濟州捉到的胡太後,一起押往鄴城。

    立國28年的北齊政權結束。

    正月26日,宇文邕下詔追贈斛律光和崔季舒官位諡號,並另行安葬,他們仍活在人世的子孫各按門蔭大小,分別任官,家人及財產被沒收入官的,一律發還。

    宇文邕指著斛律光的名字,感慨道:“如果這個人還在,我怎麽能到鄴城!”

    2月4日,高緯被押解回鄴城,宇文邕走下台階,用賓客的禮儀與他相見。

    與此同時,高孝珩抵達滄州,率五千人與高湝在信都會師,共同策劃中興大業,前後招募四萬多勇士,宇文邕派宇文憲和楊堅前往討伐,並讓高緯寫詔書促使他們投降。

    宇文憲抵達趙州,高湝派出的兩個間諜被捕獲,宇文憲集合北齊所有降將,一一指給兩個間諜看,對他們說:“我要奪取的目標很大,不是你們二人,現在釋放你們回去,同時也擔任我的使節。”讓間諜帶著書信返回信都,信上說:“閣下的間諜被斥侯拘捕,我們的真實情形,兩位間諜當向你報告,用不著占卜就可知道,戰鬥絕不是上策,據守更是下計,因為我們不會允許,我已下令各軍分道而進,相見的時間並不遙遠,對陣答禮,指日可待,希望你當機立斷。”

    高湝拒不接受,不久在戰爭中被俘,宇文憲問道:“你何苦弄成這個樣子。”

    高湝說:“我是神武皇帝的兒子,兄弟十五人,僥幸隻剩下我仍活在人間,偏偏遇到國家傾覆,我所作所為,隻希望不使祖先墳墓蒙羞。”

    宇文憲敬佩他的壯誌,下令把他的妻子兒女送還,又親自給高孝珩洗傷敷藥。

    高孝珩歎息說:“自神武皇帝以來,所有叔父沒有一個人壽命超過四十,豈不是上天注定,繼位的君王沒有獨到的遠見,宰相也不是棟梁之材,自恨我不能手握軍權,使用銅斧施展我的誌向。”

    此時北齊的定州州和、範陽王高紹義,仍然自由,北朔州秘書長趙穆前往迎接他繼續主持齊國大業,但將領士卒們紛紛離心,聯盟根本無法成立,高紹義被的在向北投降突厥,部屬隻剩一千多人。

    突厥的現任佗缽可汗一直推崇高洋是英雄天子,而高紹義和高洋一樣有一個特別巨大的腳踝,所以對高紹義十分喜愛,凡是從南方前來投奔的軍民,全由高紹義管轄。

    阿史那俟斤於572年逝世,並沒有傳位給兒子大邏便,而是傳給弟弟佗缽可汗。

    佗缽可汗任命侄子攝圖為爾伏可汗,統治東方,又讓弟弟褥但當步離可汗,統治西方疆土,因當時北周和北齊都爭相拉攏突厥,不斷送上厚禮,佗缽可汗曾驕傲地對部屬說:“隻要南方兩個娃兒始終孝順,我們怕什麽窮。”

    因為得到許多好處,佗缽可汗並沒有再向南方動武,維持了短暫的和平,即便在北周與北齊決戰的敏感時期,突厥也沒有插手。

    高紹義北上之後,北齊國內隻有一個營州州長高寶寧蜷縮在國家的東北角,其他州郡和官員全都投降,共計50州、162郡、380縣,303萬7500戶、2千萬6786人。

    高寶寧並非皇族,所以被發配到和龍那種惡劣的地方,但當國家發生大難,竟也有躲進小樓成一統的愜意。

    4月3日,宇文邕返回長安,把高緯放在凱旋遊行隊伍的最前麵,高緯之後跟著北齊的親王、藩王、三公、以及車轎、旗幟、器具,各依順序排列。

    宇文邕乘坐大駕排列六軍,高奏凱歌,把高緯等俘虜帶到祖廟,呈獻給祖先,參觀的人齊呼萬歲。

    當年北魏俘虜北涼居民設立奴隸戶,北齊立國之後,繼續保持這一傳統,仍讓他們充當苦差賤役,宇文邕既消滅齊國,打算廣施恩德,於是下詔:“對罪惡的處罰不涉及後代,奴隸戶民眾所受待遇,與古代的明文規定相背,隻因祖先被當作罪犯處分,一百代子孫都不能寬恕,刑罰的威力永無休止,法律就難以公平,從今天開始,凡是奴隸民眾,全都恢複自由,成為平民。”從此世間再無奴隸戶,民間一致叫好。

    8月2日,宇文邕又頒布新的度量衡製度,全國施行,整個北方加上蜀地從此置於一家,距離南北統一的日子越發近了。

    (本章完)(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