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天界前傳(一):大漠孤燕
字數:9259 加入書籤
風卷雲散,黃沙漫天。
幽芷城,大燕國曾經最為最為繁華的城市,鼎盛期更是有數百萬人居於城中,不僅是大域西部地區的經濟中心,更是各國的商人富賈、浪客遊人樂此不疲的天府之城。
而如今,漫無邊際的黃沙覆蓋著城中的每一寸土地,時刻不曾停歇的狂風,卷起黃沙,如同幻化成一條條通天黃莽,巨口張合,吞噬著空間,使得整個天地間皆是被籠罩在了一片昏黃幽暗之中。
曾經的寶塔高樓、雕梁畫柱,已全然沒了蹤跡,餘下的,隻是一片傾頹著的殘垣斷壁、起伏著的綿延沙海。
遠處,隻有那曾經象征著幽芷城無盡輝煌的百丈城牆,還在與這漫天黃沙做著最後的鬥爭,即使已被掩埋了大半,卻依舊威風八麵,傲然於天地。
此時,一男子正負手立於城牆之上。
他身著一身華貴的黑色長袍,料子是已經絕跡了的黑天蠶絲,其上用金線娟秀著三條威風凜凜的五爪金龍,散發著無盡的威嚴,整件袍子被這風沙吹動的呼呼作響。
他身軀挺拔,二十五歲,生著一張生人勿進的臉孔,極為俊秀卻又充滿無盡的冷傲之氣,烏黑長發梳成了幹淨的發髻,沒落下一縷發絲。
他絲毫不顧這漫天風沙的吹打,英俊的臉龐卻是布滿了無盡的憂愁之色,昂著頭,極目遠眺。
他注視著那黃沙之下,依稀可見的幽芷城輪廓。
直直的望了半晌,仿佛看到了那又一次盛開的……幽芷花。
……
每到風停日午的時刻,也正是人們用罷午餐的時候,幽芷城人便會稍整衣裝,走上街來。
那些常來此地的外邦人自然是早已習以為常,從容的隨著人群閑散的漫步在寬闊的大路旁、潺潺的清流邊、以及小徑、林間、草場…無處不至,漫無目的,又有源可尋。
至於那些初到此地又無耳聞的人,大都先驚於此景,接著就很快的便融入其中了。
這便是幽芷城最大的特點。
無論是城市的繁華程度,還是廣闊的城市規模,亦或是龐大的人口數量都是世上頂尖,可每到這個時候,整座城裏便沒有了一絲急躁與忙碌的氣息,而是由於人們的這種默契,使得城中無處不充滿了醉人的愜意與恬靜。
而這一切,都是要歸功於那四季不凋,終年不謝的奇花——幽芷。
幽芷花自花瓣到花蕊再到根莖,通體呈現一種無比奇特豔麗又極為賞心悅目的金黃色。
幽芷城,便是得名於那些遍布在大小街邊、散落在郊野林間、點綴著小山丘陵的幽芷花。
曾有人欲將此花移栽至別處,但帶土的花苗剛出城門,便立刻化為烏有,隨風飄散了。至於其中緣由,始終也不曾有人參透。
每日正午,便是幽芷花盛開的時刻,花瓣如同精靈,躍動著將花蕊托出,接著,便會散發出一種讓人感到身心無比暢快、精神甚是愉悅的奇香。
這種花香如同活物,隻在城中環繞,不入門戶。
不論天氣如何,朦朧小雨又或風雷大作,其香既不會淡,也不會散,但隻要日頭偏了些許,花瓣便收攏,香也便失了蹤跡。
說來,這花香雖四季皆有,但也算珍貴,畢竟每天不過一刻鍾而已。
至於人們為何都要在此刻上街覓這花香。
實在是她能給人帶來的愉悅與舒暢是任何事物無法比擬的。
但對於一些人來說,更主要的原因則是這花香對踏入了空識境或初入元始境的人有著極大的裨益。
甚至對那些元始境後期或達到了真元境的強者,也是有著不小的功效…
而這一切,卻在那天,戛然而止。
天色驟變,世間暗淡,風蟲降世,日夜不息,終是吹散了那香,覆了這城。
……
一陣疾風卷過,方才使他從恍惚中回過了神來。
他遙看著城中的某個角落,隻見風卷沙起,露出了一片森森白骨。
見到此景,平日裏,那個看似高高在上,藐視世間萬物的大燕英帝、大域之尊,竟是露出了少有的神情。
他咬緊牙關,淚盈眼底,心念著這座不知傾注了他父皇多少心血的城市,怎就奈何變作了這般模樣?
又歎道,“父皇,兒臣不孝!”
“自打您仙逝,已然過了九年,可直到如今,我卻依舊無能為力,隻得任憑這風蟲肆虐我大燕疆土,教我大燕國上下生靈塗炭、民不聊生,如今連您最心愛的幽芷城都變成了這般模樣,日後又該如何是好。”
雙目微閉,沉思片刻。
既然幽芷城已然如此,他便決定不再多留。
轉念催動了體內的真元,雙足下便幻化出兩條忽隱忽現的風龍,將其托至空中。
神情凝重的將那黃沙中的幽芷城又環顧了一遭,接著,便如同一道流光,向遠方急掠而去。
天京,大燕都城,位於大燕國東部,大域的中部地區。
與幽芷城比起來,這裏的四季雖然同樣是風沙不斷,但相對來說卻是要好很多。
至少還不時的有些城中居民,披著落滿黃沙的鬥篷,行走在青石路上,偶爾有一些目力好的,還可辨出熟人,高聲攀談上幾句。
城中的士兵也有機會趁這風沙厚積之前,便可將其清理至馬車之中,運出城外。
整座京城,如同一座大漠中的孤城,還尚存著一絲生機。
就在天京城西百十裏遠,有一處地方,是天脈的源頭處,與京城遙相輝映,是曆代燕國君主的長眠之所,喚作燕君陵。
燕君陵的地上建築,正中央是一座巨大的石築四棱高台,高台旁無規則的散落著數十根高聳的石柱,其上分別刻畫著安葬於此的曆代君王肖像。
圍著的是一圈總長近千米,卻不過一人高的圓形石牆,牆壁內外皆是雕刻著密密麻麻的文字與圖案。
大燕國如何由弱至強,又一次次的盛極而衰,再到明帝光複使大燕再次屹立在了大域頂峰,甚至近些年來發生的每件大事也都刻在其上,包括風蟲是如何肆虐這個國家,儼然一部大燕國史。
牆外,距離牆邊不過數米處,麵朝外站立著九尊不同的神獸石像,高數十米,怒目圓睜,使人不敢近前。漫天的黃沙更使其增添了一份恐怖氣息。
此時,中央石台上,一身形龐大之人身披一襲漆黑鎧甲,單膝跪地,一手握拳撐地,一手扶著腰間劍柄,神情中充滿了無限的敬意,目光平視,注視著那個英帝“龍傲”飛來的方向。
風沙吹過,擊打著鎧甲,不斷的發出乒乒乓乓的聲響,身披的暗黃色鬥篷亦是不斷鼓動,而他的神情中卻不帶有一絲波動,半長的黑發隨意的散落在背後,任由風沙吹動。
此人生著極為硬朗的五官,額骨寬闊,眉如刀削,一雙鷹眼,瞳孔呈淡紅色,其中無時無刻都是暗含著一抹殺氣,令人不寒而栗,這是殺人過多留下的印記。
他鼻梁高挺,雙唇略白,身材極其魁梧,即使全身被鎧甲所包裹,但其隆起的肌肉依舊可見一斑。
縱使此刻他神情平靜的如一潭深水,但所散發出的氣勢,卻是要蓋過了那九尊巨大的神獸石像。
他便是,威震八方的守陵人——李廣,世人常喚其為“靈君”。
當今世界,不談西域、北域、南幽諸州、或是其他海域山領,僅這被視為天下中心的大域便有九百國家,故此便有九百帝王陵寢,亦是有九百位“守陵人”。
但倘若在這普天之下,不提姓氏、不訴名號,隻對旁人說“守陵人”三字,那世人便都會默認你所說之人,便是這“靈君”——李廣。
有這名號者,天下僅此一人。
十三年前,突如其來的風蟲,開始肆虐大燕疆土,致使其國力在此後的三年間便一落千丈,再次從大域頂峰跌落下來。
得此良機,不僅大域各國,強如那北域二帝、西域五王,皆欲伺機而動,妄圖奪得一寸大燕境內的“天脈”以為日後增強實力。
所謂“天脈”,便是“天級元脈”。
元脈生於地下,如同一條地下暗流,流淌著極為精純的元氣結晶——“元晶”。
其流經之所,地上的元氣都會變得更加雄渾,對修煉者有著極大的幫助,所以有元脈的土地必是各國相爭的要地。各國也大都會選擇在元脈的流經之所建立城市。
元脈按照磅礴程度共大致分成了三個級別,分別是“元脈,地脈,天脈”
如今大域,共有一百零九條元脈,其中一般的元脈有七十二條,更強一些的“地脈”有三十二條,而再上一級的“天脈”,卻隻有大燕境內的這一條而已。
這萬年間,之所以無論大燕國力是增是減,都可以保證大燕在這全天下戰亂最重的大域內寸土不失,主要就是因為這天脈,為其造就了太多強者。
可風蟲降臨後,不僅摧殘著大燕的土地,還不知為何,使得天脈失去了功用,成為了一條死脈。
由於天脈失去了作用,致使大燕國內強者數目斷崖式的減少,給那些凱覷天脈的國家提供了可乘之機。
這條曾經大燕所依賴天脈,卻反倒是使其處在了八麵環敵的境地。
九年前,天下之兵,皆至大燕。
即便是“明帝——龍爾“與“國相——周震”親上戰場與敵人廝殺,但在八方敵人的圍攻下,依舊是節節敗退,大燕國命懸一線。
在那危急存亡的時刻,兩位少年天才橫空出世,力挽狂瀾,憑借各自強大的實力,不僅保住了大燕國命數,收複了失地,更是讓各國不再敢對大燕有絲毫凱覷之心,甚至那嗜血好戰的西域也是不得不對其垂首。
其中一人,便是如今的大燕帝君——“英帝——龍傲”,當時僅有十六歲,憑借一身雷霆手段,把那北東百國打得可謂是毫無招架之力,接連是對大燕俯首稱臣,方才是打消了那少年就欲屠遍北東的念頭,更是震懾的那強大的北域二帝,都是極為忌憚,不敢涉足大域半寸。
而另外一人,時值二十歲,不僅殺遍西南,更是因為某個原因,不顧那“守陵人久離陵寢便會身靈俱焚”的危險,隻身一人,跨過廣袤無垠的落天海域,殺入強大的西域。
憑借一己之力,便將那西域殺的是血流成河,橫屍遍野,風攜腥味,雨夾血水,即使是西域那些嗜血好戰到了極致的民族,皆是無不聞其名而膽寒。
無奈之下,當時的西域五王隻能合力攻之,可此人早已是怒火攻心、殺紅了眼,縱然五王拚勁全力,依舊無法撼其鋒芒,更是被他連斬三人。
戰至最後,若不是那落天海域的“落天戰神”攜明帝龍爾共同出麵勸說,恐怕他便會以身隕為代價,徹底將那整個西域的生靈屠戮殆盡。
而這人,便是如今的“靈君”——李廣,目前為止,天下唯二的“混元境”強者,也是萬年以來又一位最有希望突破到“凝天境”之人。
“靈君”這個名號的由來,一是與“陵”音諧,二來則是因其屠戮了無數生靈,世人皆知,生靈或是死靈,皆係於李廣的一念之間,是靈之主宰,故為靈君。
燕君陵的中央高台上,李廣依舊單膝跪在上麵,目光平視,片刻後,見那道身影穿風而過,已然近了,便垂下頭,目視正下方。
一見到高台上的李廣,禦風而行的龍傲就還不等到達高台上方,便收了元術,縱身躍上石台,目露急色,疾步走了過去,伸手將其扶起。
“廣王兄,禮重了!”
縱然自負如龍傲這般,但在這世上,他依舊誠敬三人。
第一位是他的父皇,先帝龍爾,在龍傲心中占據著絕對的地位,之所以龍傲會對大燕如此傾注心血,也多是因為龍爾。
第二位則是曾助龍爾實現大燕光複的兩朝國相——周震,龍傲常以亞父對其相稱。
那第三位,便是這李廣。
至於龍傲為何稱其為廣王,是因為李氏的先祖——李洛,可謂是萬年前大燕開國的第一功臣,後來被大燕首位帝君“玄帝龍玄”冊封為了唯一一位異性世襲王爺。
不過依照大燕禮法,每個家族的爵位,隻能由長子繼承,而李廣是次子又成為了守陵人,本無法繼承王位,隻因九年前的那次“滅門”,龍爾才破例將王位授予了唯一的李家後人——李廣。
他順勢輕扶龍傲的手臂,站起身來,道,
“已三月未見陛下,理應還上這三月未施的禮。”
龍傲輕笑,歎道,“廣王兄還是如此固執,總說什麽禮數不禮數的,罷了,罷了,那就依你。”
接著他又轉身看向高台上那長龍浮雕的龍首處,目光深邃,道,
“這算來,朕也是已有三月未曾拜謁父皇了,不知他老人家是否會怪罪於朕。”
聞言,李廣會意,亦望向那龍首處,張開左手手掌,掌心中的黃龍圖騰泛起微弱的光亮,同時說道,
“先帝若是知道陛下為了大燕如此竭力,在那九泉之下,必定會無比欣慰。”
說罷,隨著李廣手掌上抬,在那龍首處,一道巨大的方形暗門升了上來。
“但願如此吧。”
龍傲略微整了衣襟,又對李廣點了點頭,便疾步朝著那暗門走了過去,李廣跟在其後。
待龍傲近了門前,其後的李廣輕揮手掌,兩道流火便憑空出現,沿著地麵先一步進入了暗門。
等龍傲邁進暗門,下行樓梯兩側牆壁上的無數火把皆已燃起,將其中的空間照的通明。
下行的黃石樓梯很長,還算寬闊,足夠四人並排行走,頂部與樓梯方向平行,有兩人高。
兩側的牆壁和頂壁上亦是刻滿了無數的浮雕與文字,講述的是自玄帝至明帝以來曆代大燕帝君的主要生平事跡。
李廣進入暗門後,暗門便又降了下來,樓梯兩側的火光同時停止了跳動。
君臣二人片刻無言,拾級而下。
片刻後,李廣打破沉寂。
“陛下,此次可有所獲?”
聞言,龍傲歎道,
“天下雖大,卻盡是些廢物爛人,能有何獲,哎,空走三月而已。”
又道,“朕再次尋遍了大域,依舊隻有我大燕疆土受風蟲所困,朕便猜想是否並不是這風蟲壓製了天脈,而是因為某種原因,天脈生出了這風蟲。”
李廣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但倘若是天脈所致,必定有所源頭,朕便尋遍我大燕疆土,可卻無法尋得風源。”
李廣神色亦凝重起來。
龍傲又道,“三日前,我去了趟幽芷城”,話未說完,他頓足片刻,後又邊走邊歎,“可憐了那些誓與幽芷共存亡的大燕子民啊!”
聞言,李廣皺眉,道,“前些日子,臣感受到幽芷方向有些異樣,便趕了過去,可我卻隻能看著幽芷城被那大風蟲所吞噬,更是隻救得一人而回實在慚愧。”
說罷,李廣略顯愧疚,歎氣搖頭。
聞言,龍傲卻不以為意,邊行邊道,“廣王兄慚愧什麽?大燕今日依舊可以保有故土,還不是因為有你坐鎮,何患這一城池的消隕,你能救出一人,使幽芷城的血脈有所保留,便是大功,朕當重賞才是。”
“不過。”,說道此處,龍傲駐足不行,雙目微眯,負於身後的手掌攥成拳頭,道,“半年來,這是第幾條大風蟲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