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誰能為帥?

字數:3269   加入書籤

A+A-




    強烈推薦:

    在得知李隱帶兵直搗自己的老巢朔方郡後,梁師都慌忙從靈州撤兵,急衝衝的返回了朔方郡,但這時,李隱卻已撤離了朔方郡,而且還擄走了兩萬多百姓。

    梁師都轄下人口本就不多,白白失去了兩萬多百姓,對統治內的賦稅、人力等反麵都會造成很大影響,所以梁師都知道這一情況,頓時怒火中燒,久久緩不過氣來。

    李隱之後又采取房玄齡之計,派使者前往榆林郡,與郭子和取得聯係,勸其歸降大唐。

    榆林郡在朔方郡的北麵,為梁師都勢力的腹背之地,梁師都與郭子和起事後,共通突厥,互相聯姻,互不侵犯,如果郭子和降唐,那可就是梁師都敵人了。

    房玄齡既然如此獻策,自然是有自信郭子和會答應投降的,因為榆林地狹民少,北為草原,南為朔方郡,東為黃河,西為沙漠戈壁,發展空間有限,郭子和此人的野心也不大,就是想割據榆林郡,過著他土霸王的日子。

    所以郭子和肯定是誰強就投靠誰的。

    房玄齡所料不差,李隱的使者到了榆林郡後,便受到了郭子和的熱情接待,使者表明來意後,郭子和二話不說,便將梁師都的族中子女送還了朔方,斷絕了與梁師都的來往,然後派自己的親弟弟郭子政與使者一同南下,麵見李隱。

    當郭子和剛剛見完李隱的時候,李隱便接到了自長安而來的急詔,於是布下士兵防禦邊境,之後立即班師回朝,郭子和也隨之入長安向李淵獻表歸降。

    七月二十日,李隱還師新豐縣,讓大軍駐紮於此,然後與房玄齡等人輕騎直入長安。

    高戰敗,原本主要職責自然是作為主帥的李世民了,但李淵卻不願對李世民做過多的處罰,以免無人能製衡李隱。

    於是,李淵去信給殷開山、王君廓等人,讓他們委屈一些,先將罪責攬上身,承諾過些時日定會對他們重新錄用。

    對此,殷開山等人都答應了,但王君廓卻不答應,一氣之下,竟帶著數千人馬出武關投奔李密去了,李淵對此也是無可奈何。

    之後,李淵便對外說,高戰敗與李世民關係不大,因為那時李世民剛好得了瘧疾,需要靜養一些時日,於是把軍事委托給了殷開山等人,那時李世民還特地告誡過殷開山等人,“薛舉孤軍深入,糧食不多,士卒疲憊,假如來挑戰,小心不要應戰。待本王的病痊愈後,自會將他打敗!”

    不過殷開山等人卻硬是不聽李世民的勸告,想要顯示一下武力,以威懾敵人,這才率兵出城,以致遭受慘敗……

    最後,殷開山等此次隨李世民出戰的眾多將領,都被李淵罷免了官職。不過與原本的曆史相比,其中的人物少了劉文靜與劉弘基,他們兩個都被李隱給要走了,並未參與高之戰。

    李淵為了挽回因高戰敗所帶來的頹勢與危機,在詔李隱回長安的同時,還遣使入涼州,向李軌承諾可以與他共謀隴右,並稱呼李軌為從弟。

    李軌大為欣喜,他自稱大涼王後,也是自稱先祖乃十六國時期西涼開國之主李的後代,但很多人都是知道,李淵這一支才是正宗,而且是可以考據的,李軌這明顯是牽強附會。

    但現在李淵既稱李軌為從弟,那自然也是承認他為李之後了。

    於是李軌立即遣其弟李懋入長安入貢,李淵以李懋為大將軍,冊拜李軌為涼州總管,封涼王,總算是將李軌給穩住了,稍微的減輕了一些長安麵臨的壓力。

    李隱回到長安後,帶著郭子政麵見了李淵,李淵大喜,拜郭子和為靈州總管,並將這事大肆宣揚,因為郭子和是依附突厥的一方諸侯,便說突厥將南下幫助李唐對抗薛舉。

    薛舉大軍原本朝中長安攻城略地而來,得知這個消息後,有所顧忌,遂停兵觀望,讓唐朝高官百姓都稍微的鬆了一口氣。

    李隱到達長安後的第三日,李淵再次舉行大朝會,與百官商議對付薛舉的辦法。

    李世民出列請戰,讓李淵給他一個一雪前恥的機會,為此,他願意立下軍令狀,不成功,便成仁!

    李世民自有屬於他的榮譽與驕傲,他是萬萬無法接受高戰敗這件事的,他定要為自己雪洗這個恥辱。

    在原本的曆史上,李淵最後給了李世民一雪前恥的機會,讓他再次帶兵迎戰西秦,李世民也最終證明了自己,一舉將西秦滅掉,為大唐攻占了極為重要的隴右之地。

    然而,此時李淵麵對李世民的請戰,卻露出了猶豫的神情,他最終將目光看向了李世民身邊的李隱。

    李世民似是看出了李淵之意,立即向李隱道:“二哥,這次你無論如何得讓著我才是!”

    李隱笑道:“我並不與你爭就是,不過最後還是得讓父皇來做主吧!”

    李世民於是神情熱切的看向李淵,李淵仍未能做出決定,看向了裴寂等人,“眾卿家以為如何啊?”

    朝堂上的眾位高官大臣,在聽了李淵的詢問後,都是一陣沉默。

    最後還是裴寂出列道:“回陛下,依臣看來,這一次還是讓晉王帶兵前去抵抗薛舉吧!”

    李隱與裴寂一直都是不對付的兩個人,包括李淵、李世民在內的所有人,都沒想到他會在這時推薦李隱掛帥。

    裴寂舉薦李隱掛帥,無非是處於自身利益的考慮。

    以大唐現在的實力與形勢,已不能再敗,若是此次再敗的話,定會人心離散,到時長安也隻怕會被薛舉所有了,畢竟長安城牆雖固,但城門卻可從裏麵打開。

    而裴寂此時在大唐中,已是位極人臣,尊榮無比,他若投降了薛舉,或許可免一死,卻肯定是難保現在的權勢與地位了。

    所以,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裴寂才會不願讓李淵冒險再讓李世民掛帥,轉而選擇自十六歲就開始帶兵征戰,而且是戰無不勝,從無敗績的晉王李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