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力拔山兮

字數:3268   加入書籤

A+A-


    楚王率領騎兵隊在官道上疾馳,他一刻都不能耽擱,認清劉四的真實器量後,他敢確定,劉四策反張甘攻下京都後不會就此罷休,他一定還會有更大的動作。

    山雨欲來風滿樓,果不其然,暗衛接連來報,劉四以楚王在安平郡屠殺二十萬平民為由在京都發布了討楚檄文,號召天下伐楚,並與十八路諸侯結成了反楚聯盟。十八路諸侯分兵四路,分別進犯青州、汾陽、豐城、中州。青州、汾陽、豐城三路大軍已經被分割圍殲。沿途楚地各郡縣也都被攻占,隻剩中州大本營正在與張甘的大軍對峙,隻怕也堅持不了多久。

    劉四策反張甘、攻下京都後,在諸侯中的威望直線上升,而楚王以往過於強勢,壓得諸侯喘不過氣來。劉四振臂一呼,高舉反楚大旗,諸侯終於有了翻身的機會,自然會追隨劉四,對他言聽計從。這些都不足為奇,讓楚王沒想到的是,劉四和十八路諸侯的效率奇高,這才幾天功夫就消滅了楚王的三路主力大軍,就連楚王的大本營中州都岌岌可危。據說中州守軍士氣低落,若楚王再不現身,隻怕張甘會不戰而勝。楚王很清楚這一點,他也想盡快回到中州,重振雄風,奈何此去中州尚有一天路程,無論如何也急不得。

    正鬱悶時,前路一匹烏馬攔住去路,它向楚王露出一口大白牙,擠眉弄眼,看著十分好笑。

    楚王明白它的意思,舍棄坐騎,騎上烏馬,這還是他第一次正兒八經坐在它背上,由於它經常做出人性化的事,還從沒意識到過它是匹馬。

    楚王向騎兵隊交代了幾句,獨自騎著烏馬先行一步。

    烏馬奔走如風,快如閃電,照這個速度,至少節約一半時間。

    中州城的規模遠不是安平郡能比的,城高、牆固、池深。但此刻中州守軍的士氣極其低落。就在數日前,中州還是人人敬畏的楚王聖地,楚軍更是無往不勝的王者之師,就連京都也是楚軍盤中餐,口中肉。短短數日間,楚地成了天下公敵,楚軍更是被諸侯聯軍打得分崩離析,就連京都也被劉四收入囊中,更要命的是張甘大軍兵臨城下,麵對兵力十倍於己的張甘大軍,中州守軍實在不知道是否有一戰之力。

    近乎絕望的情緒在軍中蔓延,莊少爺看著城外黑壓壓一片看不到頭的張甘大軍,實在不知道該說些什麽來鼓舞士氣,總覺得無論說什麽都會底氣不足。隻能期盼楚王早日歸來。

    張甘大軍開始向前推進,頃刻間就會發動攻勢。守軍中一陣躁動,不是被張甘大軍浩大的聲勢嚇到了,而是因為看到了遠處一個期盼已久的身影終於出現了。

    一匹烏馬猶如飛燕般踏雪而來,背上一人渾身籠罩在金光中,他手提龍骨槍,直奔敵陣去了。

    是楚王殿下!”

    守軍中不知是誰喊了出來,頓時中州守軍戰意高昂,隻要楚王一個手勢,隨時準備出城血拚敵軍。但楚王沒有任何指示,一人一騎直奔敵陣中軍去了。

    張甘也認出了楚王,他心裏發虛,他知道如果楚王回來的話第一個要殺的必然是他。他慌忙調來弓箭手朝楚王放箭,試圖阻擋他。

    無數箭羽砸在楚王的護體金光上,雖然大部分都折斷了,但仍有小部分紮透護體金光劃傷了楚王的肌膚。

    楚王感到詫異,這是以往從未發生過的事情,但情況緊急,也無暇細想。

    烏馬以不可思議的姿勢不斷閃避著箭羽,竟是連毛都沒傷到一根。

    很快,一人一騎衝入張甘大軍腹地,離張甘僅僅不足百步遠。楚王並沒有繼續殺過去,而是奮力擲出龍骨槍。

    流光閃過,龍骨槍不偏不倚地插入張甘馬蹄下,砸出一個巨坑,張甘隨著坐騎一起摔入巨坑,狼狽不堪,眾兵卒趕忙將他救起。驚魂未定的張甘大手一揮,連連喊道:“撤軍!撤軍!”

    楚王當然可以一槍挑了張甘,但那之後張甘二十萬大軍會作何反應根本無從判斷,也許會潰不成軍,解了中州圍城之困,也許會有條不紊地由副帥接管繼續攻城,那樣一來楚王殺了張甘就毫無意義。

    唯一能讓張甘大軍撤退的最有效辦法就是用絕對武力震懾張甘,讓他知道楚王隨時能要了他的命,嚇破他的膽,由他本人親自下達撤軍命令。

    中州城樓上響起山呼海嘯般的歡呼聲,中州守軍為王的英勇機智所折服,他們堅信,隻要有王在,楚軍定能重振雄風,剿滅叛軍,鎮壓諸侯,重掌天下牛耳。在莊少爺的帶領下守軍出城列隊恭迎王的歸來。

    楚王看起來依然那麽的自信,似乎渾然沒將眼前的不利形勢放在眼裏,他風采奕奕,神威蓋世,向列隊來迎的中州守軍傳達一種信念:“王回來了,我們不會輸。”

    隻有王自己清楚,大勢已去了。自楚王起事以來,大勢總是在他這邊,所以他才能無往而不勝,掃清八荒六合。然而,不知什麽時候起,大勢一點點向劉四傾斜,在這種情況下,一切都無可挽回了。

    城裏歡呼聲隨著王的到來更加高漲,絲毫沒有停歇的跡象,王是中州數百萬百姓的信仰,如果信仰崩塌,那種打擊是致命的,所以王必須掩飾內心的頹然,他要將最好的一麵展示給自己的信眾。

    內心的苦悶與外表的光鮮自信形成劇烈的矛盾和強烈的反差,在這種矛盾和反差激烈碰撞下,楚王深感無力與疲倦。無人傾訴使得這種苦悶情緒得不到宣泄,更加的鬱結。

    要是小玉在的話就好了,她一定能懂我。”楚王不由得感歎。

    楚王府議事堂內,眾位將軍吵得不可開交,有人提議立即征兵,擴充軍隊,打回去,將失去的重新奪回來。有人則反對這麽做,認為敵軍勢大,應暫避鋒芒,休養生息,等待機會。

    眾人都在等楚王拿主意,楚王則始終一言不發,任由他們爭吵。

    就在剛才,楚王接見了劉四派來的信使,約他在中州城外清水河畔單獨相會。

    眾人當然反對楚王赴會,這很明顯是個誘殺楚王的圈套,隻要楚王一死,中州不攻自破。因此,沒人在意這個荒唐的約見。

    然而一直沉默的楚王竟決定要單獨赴會,王既然已經決定了,那就任誰都不能改變他的心意,眾將各自回營,率領各部進入備戰狀態,一旦有變,立刻出城接應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