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扭計師爺馬咬二(上)
字數:4256 加入書籤
梁士元的臉龐板了起來,蹙起壽眉,沉默了一會,那雙如炬的眼神久久凝定。“唉!”地長歎了一聲,感慨道:“九代狀元雖然是聲震遐邇,大富大貴;但是宦海沉浮,仕途凶險。大人一向忠良正直,貴為宰相,位高勢巍,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亦難以在朝中立足,仍落得窮途落拓,流放千裏之外。”
說到這裏,梁士元又歎了一聲:“功名利祿、榮華富貴,都是身外之物,也全都是過眼雲煙。”
“有道是,一入侯門深似海,伴君如伴虎呀!官場之上,爾虞我詐,互相仇殺,令人望而卻步。我無意奢望自己的後代曆九代狀元,隻求做個黎民百姓,在滄海桑田中辛勤躬耕,與世無爭。”梁士元神色凝重,引古博今,曆數宦海沉浮,仕途凶險。
張柬之聽後十分感慨,敬佩地說:“昔日賢弟乃朝廷萬中無一的奇才,身處宦海,急流勇退,著實令老夫自愧,沉迷功名利祿之中,落得個窮途落拓,流放千裏之外……”
張柬之感懷仕途落拓,不勝感慨,拿起酒壺,自斟了三杯酒,向著梁士元“賢弟,老夫為當日酒後失言,令賢弟辭官不做,今日借賢弟之酒,自罰三杯,望賢弟海量!”說完後,將滿滿三杯酒一飲而盡。
其實,梁士元早就把那次張柬之酒後譏笑他為“破例尚書”的事忘了。他辭官不做的原因,實與新州人的秉性有著莫大的關係。
新州人的秉性,多耐苦、倔強、精明、叛逆、誠信、知足常樂、民風淳樸、達觀人生。至於風水之說因人而出,江湖術士更會憑此賺取金錢。如梁士元,幾次赴考未曾考中進士,卻以雄才大略、經世致用的實學官至禮部,並不是由於他祖上的骸骨安葬於何處,而主要是梁士元本身具有經天緯地之才,以及有了千載難逢的機遇:在朝中,幸運地遇上了有伯樂般的皇上,還特賜他“同進士出身”,官至禮部尚書。
梁士元見狀,也起身拿起酒壺,自斟了三杯,回敬張柬之:“張大人,不必耿耿於懷,此事小弟早已忘卻矣!難得大人看得起,小弟再敬大人三杯,望今後多加關照。”說完將滿滿三杯酒一飲而盡。
張柬之乘著酒興,豪爽地一拍胸膛:“你我兄弟,不客氣,你的事就是我的事,賢弟有事,為兄傾力相助!”
梁士元聽了張柬之這番頗有江湖義氣、令人感動的話,很受感動。張柬之沒有把他當幕僚,而是把他當兄弟,使他倍受感動,心頭一熱,竟然產生想幫幫這位難兄的想法。
於是,梁士元話鋒一轉,向著張柬之問道:“大人到任後,可曾聽說本地扭計師爺這個人?”
張柬之搖了搖頭:“未聽過。有這麽一個扭計師爺之人?愚兄倒想聽聽這個師爺如何扭計法。”
張柬之搖了搖頭:“未聽過,願聞其詳。”接著,又饒有興趣地“老夫倒想聽聽這個師爺如何扭計法。”
梁士元道:“好!說起這個扭計師爺,可要費些口舌,不如到我書房,喝杯熱茶醒醒酒再說。”
張柬之雙手一拍:“此話正合我意。”
梁士元隨即吩咐書童到書房備茶。
張柬之隨梁士元移步來到書房前,遂跟梁士元而入,至中門,隻見門上大書一聯:
淡泊以明誌
寧靜而致遠
書房中,即梁士元讀書高臥之地。果然清景異常。張柬之即興作詩,單吟士元居處:
新州城西二十裏,
蓮塘高岡枕流水。
高岡屈曲壓雲根,
流水潺潺飛石髓。
勢若困龍石上蟠,
形如單鳳鬆陰裏。
柴門半掩閉茅廬,
中有高人臥不起。
修竹交加列翠屏,
四時籬落野花馨。
床頭堆積皆黃卷,
座上往來無白丁。
叩戶蒼猿時獻果,
守門老鶴夜聽經。
囊裏名琴藏古錦,
壁間寶劍掛七星。
廬中先生獨幽雅,
閑來親自勤授徒。
專待春雷驚夢回,
一聲長嘯天下知。
張柬之吟罷,梁士元讚不絕口。
進入房內,二人憑桌而座,書童獻上熱茶,水果。
兩人客氣謙讓一番後,張柬之向著梁士元,催促道:“賢弟請講。”
“好。在新州,有一個人叫馬咬二被稱為‘師爺’,並在師爺之前冠以‘扭計’兩字。”梁士元作了開場白後,接著對“扭計”作解釋:“扭計”俗稱“縮骨“、“點子“、“橋王“,越聰明機靈之人想的辦法就越多,刁鑽、稀奇,往往出人意料。由此可見,其地位之顯赫,功力與智慧非同一般。
馬咬二的真實姓名叫梁天培,是新州奕祥坊人,在其兄弟中排行第二。由於他生長在農村,自小養成調皮搗蛋、好整蠱人、滿肚計謀、爭勝好強的性格。但他又同情弱小、憎恨惡霸,為當地百姓伸冤雪憤,疏解生活煩難,無私奉獻才智,從而又受到百姓的喜愛與誇讚。由於他的點子之妙之多冠絕新州乃至嶺南一帶,他自然而然被譽為“扭計師爺“了。梁士元對“扭計師爺“馬咬二作了一番介紹和點評後,向張柬之講達“扭計師爺”馬咬二的故事。
故事一、施計勒流村
一次,馬咬二搭船往廣州,船經南海附近,聽說甘竹村在村口建了一座風水塔。對麵的勒流村就接二連三地死了幾個人,勒流村因此狀告甘竹村,執意要拆毀這座風水塔。但甘竹村財厚勢大,勒流村屢告不勝,於是,就貼出告示,重金招聘能人。
馬咬二得知這事後,便上船到了勒流村,他裝扮成過往客人,走入一戶人家中找水喝,隻見這戶人家也愁眉苦臉地談論著這起官司。
馬咬二上前搭嘴說:“這不過是一起小小的官司,沒有什麽難打的。”
這家人見馬咬二說得容易,便叫村中的幾個長輩,請求他寫狀詞,去打這場官司。馬咬二見對方如此器重他,就一口答允了,並訂下了計策。
馬咬二接受這單官司後,首先叫該村的人預先準備一些棺木放在各家各戶門口,裏麵放一些死魚爛肉,各路口再放一兩具真死人的棺木,燒著香燭,叫來村中的婦女、小孩裝扮像死了親人的家屬,一齊來嚎啕哭喪。然後寫了一份狀詞,叫他們帶去知府告狀。
知府大老爺接過狀詞一看,隻見上麵寫著:“未見甘竹出科甲,隻見勒流喪萬民”。知府大老爺見是自己管轄的地盤內死了那麽多人,不由得嚇了一跳。於是,即派官差前往檢查。官差一到勒流村,見到這麽多棺木停放在路口村中,臭氣熏天,以為果真像狀詞所寫一樣,死了這麽多人,於是,急急腳趕回去將所見稟報,知府大老爺當即下令即刻拆毀這座風水塔。就這樣,馬咬二幫勒流村打贏了這場官司。
馬咬二為勒流村打贏了這場官司後,勒流村要重金酬謝他。但馬咬二想到他家鄉有一個斜坡村道,天一下雨就一片泥濘、濕滑,村民出行十分不便,就提出了不用酬謝,如果一定要謝的話,就為他村裏修好那個斜坡村道吧。於是,勒流村請來能工巧匠,認認真真打造了一百塊石板修好了這個斜坡村道,村裏的人都稱為百步梯,為該村做了一件造福子孫後代、功德無量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