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心平何勞持戒
字數:3821 加入書籤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後來慧能那部光耀千秋的《六祖壇經》,其中佛教修身,就是在這個靈氣迫人,環境清幽之地,放下一切俗事雜念,和梁玉蓮一起躬耕種梅,一起念經,一起體驗“禪農一體”,一起聽蛙叫蟬鳴,接受清靜和諧大自然的熏陶;跟娘親一起去種菜,從打打殺殺、喧囂、煩悶的環境中解脫出來而親身體會出來的。請看《六祖壇經》中的《心平何勞持戒》這一品: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
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
若能鑽木出火,淤泥定生紅蓮。
苦口的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
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
日用常行饒益,成道非由施錢。
菩提隻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西方隻在目前。
《六祖壇經》共十品:行由、般若、決疑、定慧、坐禪、懺悔、機緣、頓漸、護法、付囑。其中“心平何勞持戒”是“決疑”第三品。
這一品的意為:“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修行人能作到心平氣和麵對世事,那麽何必去刻意持戒呢?行為正直,心若止水何必去閉門坐禪呢?
“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是一個知恩之人,就必定孝敬父母,是一個明義之人,就必定會尊老愛幼。
“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人能作到事事謙讓,就必然會使周圍的人呈現出尊卑有序、和和睦睦景象,懂得忍辱之道的人,自然會明白隱惡揚善的妙用。
“若能鑽木取火淤泥定生紅蓮”,隻要鑽木能取火,淤泥中就能盛開不染的蓮花。
“苦口的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善於改過的修行人智慧必定生發,回避內心的過失、毛病那就不是聖賢。
“日用常行饒益成道非由施錢”,在日常生活中常行、多行饒益他人之事,想要成道非得放棄對世間錢財的貪戀,要作到不著相(可以簡單理解為:不是有意識地、從心地、人前賣弄地,而是應該地、必然地、內心不留絲毫痕跡地)布施。
“菩提隻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修行人啊,真正智慧、大道隻能自己向內心尋找(具體的尋找方法大致便是以上逐句中所涉及到的內容)!切不要妄想徒勞地、僥幸地從心外求得。
《六祖壇經》的中心思想是“見性成佛”、或“即心即佛”的佛性論,“頓悟見性”的修行觀。所謂“唯傳見性法,出世破邪宗”。性,指眾生本具之成佛可能性。即“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及“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這一思想與《涅槃經》“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之說一脈相承。
《六祖壇經》還主張唯心淨土思想。認為“東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國?凡愚不了自性,不識身中淨土,願東願西,悟人在處一般”。又說:“心地但無不善,西方去此不遙;若懷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難到。”慧能反對離開世間空談佛法,主張“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指出:“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東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惡”。
慧能大師說:“大眾,世人自己的色身(指人的肉體,佛教認為是由地、水、火、風四種要素)組成。(色法)就是一座有門的城池,眼、耳、鼻、舌也是門,這是外邊的五個門,裏邊還有一個門,就是意。心是土地,本性是國王,國王居住在心的土地上,本性在國王就在,本性離去國王也就沒有了。本性在,身體和精神就存在,本性離去了,身體和精神也就毀壞了。佛就在本性裏產生,不要向身體外麵去追求。自己的本性迷惑那你就是俗人,自己的本性覺悟那你就是佛,慈悲為懷你就是觀音菩薩,樂善好施那你就是大勢至菩薩,心靈純淨你就是釋迦牟尼佛,公平正直你就是阿彌陀佛。計較人與我的利害就出來須彌山,產生邪惡之心念就是海水滔滔,有煩惱就是波浪洶湧,有毒害之心意就是惡龍傷身,滿心虛妄之見就出來鬼神作祟,追逐紅塵名利就有魚鱉橫行,貪婪嗔怒就是地獄,愚昧癡迷就是畜牲。善知識們,經常實行十善,天堂就到眼前;去除人與我的利害計較,須彌山就立刻倒塌;去掉了邪惡之心念,滔滔海水就立刻幹枯;煩惱沒有了,波浪就止息了;毒害之心意忘卻了,作怪的魚鱉蛟龍也就絕跡了。從自己的心地上覺悟佛性接近如來,就會放射出本性的智慧大光明。這種光明對外照得六門清淨,把六欲諸天都破除了。自己的本性被光明向內照耀,貪、嗔、癡三毒也就立刻被去除了,入地獄的罪孽也在瞬間被消滅了。達到這樣內和外都光明透徹的境界,和西方淨土毫無差別。如果不這樣修行,又怎麽能到達西方極樂世界呢?”
慧能大師又說:“善知識們,如果真要修行,在家修行也行,不一定非要出家到寺廟裏來。在家裏能修行,就像東方人心地向善;在寺廟裏不修行,就像西方人心地向惡。隻要心底潔淨了,就已經達到了自己本性中的西方淨土。”
當時有人問:“在家裏怎樣修行呢?希望您再給予教導。”大師說:“我給大家念一首《無相頌》的偈語,隻要根據這裏麵說的修行,就像和我在一起一樣。如果不照此修行,即使剃了頭發出了家,對於佛道又有什麽益處呢!
慧能大師說: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若能鑽木取火,淤泥定生紅蓮。苦口的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日用常行饒益,成道非由施錢。菩提隻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聽說依此修行,天堂隻在目前。
“自修自悟”是慧能修禪基本原則,《六祖壇經》指出“善知識,見性自淨,自修自作法身,自行佛行,自作自成佛道。”慧能的自悟自修首先是建立在依自力不依他人的基礎上的。
《六祖壇經》還指出“若自悟者,不假外善知識,若取外求善知識望得解脫,無有是處”,慧能在自悟自修的基礎上並不排斥“外善知識”的“示導作用”。
《六祖壇經》又指出“心地含情種,法雨即生花,自悟花情種,菩提果自成”。慧能的自悟自修說明了他自力更生的主張及揭示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的原理。
佛在那裏,佛那到底是什麽?慧能通過自悟則認為,通過“頓悟”就可以成佛,人的心中自有佛的存在,人自己的佛才是真的佛,而所謂成佛實際就是“明心見性”,所以中國禪強調自性是佛。
禪宗開創了通過禪修,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直覺思維方式,或者可以說一種直覺的辯證法。
其中主要有菩提達摩的直覺真性說;道信、弘忍東山法門的“念心”、“守心”直覺方式;神秀的佛塵看淨說;慧能的頓見本性說等。其中,慧能的頓見本性說則最有代表性。慧能以眾生本性為般若直覺的直接對象,“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是他“頓見本性”的直覺思維特點。
慧能明確地把“本性即佛”作為“頓悟成佛”的理論出發點。他說:“本性是佛性,離性無別佛”,“當知愚人智人,佛性本無差別,隻緣迷悟不同,所以有智有愚。”
慧能佛性說的特點在於把佛性看作人的惟一特性,把成佛的途徑通過“內求於心”,轉移到對自己“本性”的覺悟上來。而《六祖壇經》也就是慧能自身修行的悟性、靈感之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