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 塵歸塵, 土歸土

字數:2368   加入書籤

A+A-




    嶽林寺的前身,係三百年前南北朝時梁武帝大同二年(公元536年)所創建的崇福院。入唐之後,六祖慧能呼嘯出世,高揚頓悟成佛的大旗,開創了禪宗狂飆突進的嶄新局麵,蔚然成為中國思想史上的一大奇觀。晚唐,恰恰是禪宗發展的鼎盛時期,天下寺院,十有其九歸宗為禪,所以,崇福院自然而然也就成了一座禪僧寺院。

    有一天,崇福院來了一位氣度不凡的遊人。他就是著名詩人當朝宰相李坤(公元772-846)。李坤與好友元稹、白居易交往甚密,所以,他不但是新樂府運動的積極參與者,寫了“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等流傳千古的詩篇,而且受他倆的影響,也虔信佛教,與一些著名禪師成為了至交。這一年,他回老家(無錫)省情之後,順便遊覽江南山川寺院,尋友訪禪。在崇福院,他與幾位禪僧相談甚歡,雅興所致,欣然命筆,寫下了一方龍飛鳳舞的匾額。

    然而,數年之後,會昌五年(公元845),唐武宗開始了一場大規模滅佛運動。崇福院被拆得七零八落,一片狼藉。李坤的墨寶自然也一同化成了灰燼——不是麽,連它的主人李坤,也於一年前被唐武宗一腳踢出京城,充任了淮南(總部揚州)節度使。

    僅僅一年多之後,唐武宗演完了最後的瘋狂,因服用道士的“仙丹”而中毒身亡,曾經出家做過沙彌的唐宣宗即位,開創了大唐王朝最後一段太平盛世——大中之治。

    大中二年(公元848年),閑曠禪師雲遊來到奉化,看到崇福院的斷壁殘垣,不僅傷感噓歎,淚流滿麵。他悲願萌生,放下缽盂,掛起行囊,發心重建這座古老的寺院。閑曠是一位明心見性的大禪師,悟道宏深,慧眼通天。當天夜晚,他在崇福院廢墟之中跏跌而坐,進入了靈明奇妙的禪定狀態,於是,他敏銳地感覺到,隔水相望的縣江東岸,佛光閃閃,徹地照天——在這佛光出現的地方建寺安僧,必將有聖賢出世,菩薩過化。於是閑曠禪師將新寺院遷建於縣江之東,更名為“嶽林禪寺”。因其是唐朝大中年間所建,後世稱之為“大中嶽林禪寺”。

    這一天清晨,嶽林寺主持閑曠禪師正在方丈之中的禪床上打坐,忽然聽得寺院前麵的什麽地方一聲悶響,好像重物墜地一般。他徐徐睜開眼睛,喚來侍者,讓他去天王殿察看一番。片刻之後,侍者慌慌張張的跑回來,尚未進門便嚷嚷道:“大和尚,禍事了!大和尚,禍事了!”

    閑曠禪師從禪床上站立起來,問道;“有何禍事,你慢慢講來。”

    侍者說:“天王殿裏的天冠彌勒,從蓮花座上跌了下來,摔得冠也掉了,頭也破了。”

    閑曠禪師一笑,輕輕鬆鬆說道:“一個泥塑的菩薩,從高處跌下來,自然要摔壞的。”

    侍者一愣,滿臉疑惑地問道:“菩薩像怎麽會自己倒下呢?是不是預示著寺裏有什麽災難?”

    “到了該倒的時候,它自然就倒了。它連自身都保不住,還能預示什麽災難!”

    閑曠禪師的話裏蘊藏著無限禪機,可惜侍者懵懂,尚未參透禪關,無法領會其中奧妙。這時從天王殿方向隱隱傳來一陣話語聲。一定是禪僧們聽到響聲,看到菩薩像莫名其妙倒地,正在議論紛紛。閑曠禪師拿起禪杖,走了出去。

    天王殿內,一尊前些年流行的天冠彌勒——確切地說,應該是頭戴皇冠的武則天塑像,砰然倒下,前額碰癟了,冠冕滾落了老遠。正在不知所措的眾僧看到大和尚到來,便自動閃到兩邊。閑曠禪師看了看已經嚴重損壞的彌勒塑像,對弟子們說道:“金佛不度爐,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心中坐。俗話也說,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諸位,你們都看到了吧?外在的佛像,總有損壞的一天,所以,你們要參拜自己的自性真佛,明心見性,頓悟成佛,永不敗壞。”

    寺裏的監院師說出了大家的疑惑:“可是,師父,那會兒無風無雨,更無地震,這尊重達幾百斤的佛像,怎麽會平白無故地倒下來呢?”

    閑曠禪師莫名其妙地說道:“真菩薩就要到來,泥菩薩自然要讓位了。”監院師問道:“師父,怎麽處理這尊佛像呢?是不是將它扶回原位,然後修補重繪?”

    閑曠禪師用禪杖指著倒在地上的彌勒塑像說偈曰:

    塵歸塵、土歸土,哪裏來、哪裏去。

    彌勒菩薩離兜率,瘋癲和尚背布袋。

    說完,閑曠禪師揚長而去。

    監院雖然沒有聽懂師父的後兩句偈子,但他明白什麽叫塵歸塵,土歸土,所以指揮大家將泥像抬了出來,挖了一個深坑,掩埋起來——

    泥土所造,重歸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