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章 重點在見地

字數:1832   加入書籤

A+A-




    世界上各種秘密法門,原來都是魔道外道,這是真話。經過龍樹菩薩的整理,把佛法的中觀正知正見,裝進了世間流行的秘密法門,因此形成了各種密宗法門。如果修習秘密法門,而沒有佛法的正知正見,那是很危險的,一定走上魔道,絕無例外。密宗的宗喀巴大師,就標榜中觀的正知正見,所以你們學密宗的要注意了,不是學個咒子、學觀想就是密法,那隻是見、定、行三法印當中行的一種。真學密法,要先通顯教的教理,得了中觀正見才可以修持這些法門。你學密宗而不清楚中觀正見,那已經走入了魔道,你不必來問我了。

    大乘菩薩縱然走入魔王的國度,他還是佛,不是魔,永遠不會跟著魔走錯了路。

    現在再提醒大家,《維摩詰經》講的是解脫法門,重點在見地。見地在經教是見道,能見道以後才能修道,但也可以說見修要同時。拿大乘的真正修法,也就是所謂無上乘的密道,有三個大法印,在密宗叫大手印:見(見地)、定(修持)、行(行願)。要想學佛成就,這是必然的道理。見道之後的修道法門有百千三昧,都是在定。小乘的四禪八定是佛法與外道的共法,大乘的定是不共法,因為要慧入,要有智慧進來後修道。百千法門的定是無往不定、無時不定、無處不定,也無定相可得。要得如來正定,就還要起行。沒有久住而不行者,佛也不住涅盤,無時無地不為利世利他起大菩提心、大悲心。

    要成佛,這三個大法印的重點還是在行。如何做到?例如六波羅蜜,這要起而行之,不是光談理論,或隻是觀想了事。但是隻有行而沒有見地,就是隻有功德沒有般若,那還隻是凡夫法。有般若而沒有功德,也永遠不圓滿。所以見、定、行,都不可缺。

    《維摩詰經》的佛道品,講的是見地的大手印,不要輕易地拍它當作佛學理論,那樣自己的心地修持就用不上,修定時就不能得力,佛學隻成了凡夫知見。最低限度,就抵不住生死、抵不住病痛。沒有真見地、真修持、真行願,是拿生老病死沒奈何的。我們讀這一篇會覺得文字很容易懂,但是行起來就很難。愈容易看得懂的,我們內心反而愈戰戰兢兢,因為難以做到。

    大乘菩薩道是要在入世中出世,用現在時髦的話來說就是以大宗教家的精神,作社會福利的事業。如果你到西方社會弘法,你的表達方法就要借用他們的習慣用語,才容易讓人明白。

    示入聲聞,而為眾生說未聞法。大乘菩薩絕不走小乘的路子。大家都知道的永嘉禪師,是通兩個宗派的傑出人物,他修天台宗的止觀而悟道,又得到六祖親自印證,也能算是禪宗。

    他在《證道歌》中講到:“大象不遊於兔徑,大悟不拘於小節”,有人看了就認為可以馬馬虎虎,不用守戒律了。這是大錯,這裏的“小節”是指小乘道。聲聞道、緣覺道都是小乘。

    為什麽叫小乘?以剛才提出的三法印來看,第一是見小,所見有限。禪宗大師形容小乘是擔板漢,形容擔著條板走,隻看得到前方而已。第二是行小,行願小,隻想逃避現實、成就自己、了生脫死,不敢入世。見小、行小,因此定也小,所以隻成就了出離三界的小乘無漏果而已。

    聲聞和緣覺之間也有程度上、層次上的差別。聲聞乘比緣覺乘還要小。坦白講,佛的弟子中,聲聞乘和緣覺乘的人,大部分(並非全部)是出家眾。當然也有大乘菩薩示現為出家眾的,例如地藏王菩薩。

    那麽,究竟什麽是聲聞?就是依賴性,都靠世界有善知識、有佛出世,追隨他們的教化,而不能自悟自了。因為是由聽聞教化,熏習自己的菩提種性而悟道的。他們是小乘基本的群眾,例如本經中的舍利弗、大迦葉就是。佛在世時,對聲聞眾講四聖諦,他們由此證入菩提的不計其數,因為他們親聞佛的音聲,容易入道。四聖諦的苦、集、滅、道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但是隻當理論,結果四聖諦者成了四剩諦,一點用處也沒有。(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