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章 般若即是妄想(下)

字數:1771   加入書籤

A+A-




    你懂了這個道理,很自然就空了。你現在在聽講,空不空?不空啊,這是有啊。但是你聽到、感受到的,沒有一點可以停留住的,它早跑掉了,當你一聽到就已經沒有了。所以是它來空你,不是你去空它。

    結果我們學佛的都走了反路,都在求空,豈不是背道而馳?它本空啊!你了解了本空不是就很解脫嗎?用不著怕有個有的。你想把我們的思想、感覺停留住,那是停留不住的。

    不過有一樣你感覺到好像停留住了,就是當你痛苦時,你硬是空不掉。其實還是空得掉的,那個感覺痛苦的就是受陰,就是業力的根本。

    業在哪裏?就是被痛苦煩惱束縛,被這個力量捆住了,解脫不了,就是業。這是一個感受的作用,你打坐覺得靜了,但是你裏頭還有一個靜的境界,就是受陰,你就解脫不了。等你覺得空了,就又著相了,有個空相,這空相也要空掉。你說空了覺得清淨,可是既然還有個清淨,又不空了。

    空,是徹底的無相。既然無相就當然無作無願,我也不希望有個空來,它自然空的。你造出來個空的境界、光明境界,那就是有作。有作在修持的程序上就是有修有證,無作是無修無證。所以得了道的人跳起來是道,坐下來還是道,這肉身完了,可是法身是不生不死。

    我們修持能達到空、無相、無作,則心意識自然空了,自然就解脫了,自然就入道了。學佛不論大小乘,不論任何宗派法門,歸納起來,最後都是求解脫。什麽解脫呢?不是功夫,不是信仰,是智慧的解脫。所以學佛的成就是大智慧的成就,不是功夫,不是境界,不是迷信,不是信仰,而是智慧的解脫。但是同時也包括了功夫,也包括了境界,也包括了正信。

    心意識是很難解脫的。心意識不是一個東西嗎?為什麽要分三層?佛經上常這麽分,尤其是禪宗語錄,在宋朝以後的大師們,常常提到要離心意識參話頭。當年我跟顯明法師二位,皈依虛雲老和尚學禪(這裏不應該說二位,應該說我們兩個人,自稱二位就大模大樣了。順便把中原禮數告訴你們年輕人),虛老一開示就叫我們離心意識參,我參了一分鍾就不參了,因為離心意識我還參個鬼!那我已經成功了嘛!這句話到此為止,你們參參看,參我那句鬼話。

    現在不講禪宗,講教理。意,大家都知道,以六根來講,佛學把我們生命分成六個工具:眼耳鼻舌身意。相對外在的六塵:色聲香味觸法。

    另一種分類,是分成五蘊:你把五蘊研究通了,也可以悟道了。唯識宗主張萬法唯識,把物理世界和我們的精神的生命合起來,分成八個識,這又是一個係統。

    這八個識當中,主要的中心在意,第六意識,第六意識的根本,整個的叫作八識,就是唯心,所以叫作八識心王,心是主體。心起的作用就是意。把心意識三個層次勉強作個分類比方,心像大海;意像大海中起的波浪,一個一個思想不停;識像波濤麵上的浪花。

    空、無相、無作與心、意、識之間的關係,要怎麽樣配合呢?這個無作是指什麽無作?

    無作配心。無相配意。空配識。因此深慧菩薩告訴我們,“於一解脫門,即是三解脫門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空、無相、無作,隨便由那一個法門證入,一門深入,就徹底成功了。

    再歸納起來講一句話,妄想就是般若。我的師傅,給我講過一句大名言,了不起的。他告訴我般若與妄想有什麽差別,他說:“了妄想是空,妄想即是般若。了般若是有,般若即是妄想。”說得非常徹底。(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