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縱 論 天 下
字數:3653 加入書籤
歸正人打入另冊
韓外戚成眼中釘
在陸遊麵前,葉正則規矩得多,以晩生自稱,陸遊也十分尊重葉正則,二人開懷暢飲,談笑風生。共同祭祀完畢,各分南北而去。
回到山陰,在京司農寺做官的四子陸子坦回鄉,說起近期朝廷裏發生的各種事情。
朱熹老夫子入朝後,即投入工作,僅二十餘天,給新皇帝講授的《大學》已近尾聲,回過頭一想,情況甚好,皇帝趙擴雖發言不夠踴躍,師生二人互動太少,但學習態度不錯,聽得較為認真。這天下午,授完課走回經筵所,中書來人正在等他。
趙汝愚請他到部堂去坐一下,老夫子知道,宰相想搞清皇帝的學業情況。就把情況介紹一下,汝愚請他多些耐心,作好持久戰的準備。缺額的兩名帝師已與人選,朱老夫子要是沒有意見就定下來。
由於簽書樞密院事兼兵部尚書羅點和禮部尚書黃裳的意外身亡,帝師班子明顯削弱,趙汝愚決定盡快補充。這次推薦的名單是兩位,兵部侍郎章穎擬兼侍講,起居郎劉光祖擬兼侍讀。章信仰騖學,蜀人劉光祖曾師從南軒,可以代表湖湘學派,與朱熹理學同出一脈。朱待製點頭認可。
所謂起居郎,說通俗點,就是皇帝的秘書,負責記錄皇帝發布的各項指令,隸屬內史省,另外,中書省設置起居舍人。皇帝上殿時,二人分立兩旁,前為左史,後為右史,共同記錄,以便史館保存。
一時無話。不一會,朱熹想起昨天收到辛棄疾來信一事。就將此事向這位當朝首相說了。
去年秋天,辛棄疾罷職回鄉,一直在信州鉛山瓢泉居住,無非是堂前看山,東籬看菊,無聲聽風雨、寂寞閑讀書,或而,與人對飲,寄情山水,借以消磨時光。
聽說朱熹入京,隨侍聖上,特來信恭賀。隨信附上三首詩詞。一首是他近日填寫的《水調歌頭》:
長恨複長恨,裁作短歌行。
何人為我楚舞,聽我楚狂聲?
餘既滋蘭九畹,又樹蕙之百畝,秋菊更餐英。
門外滄浪水,可以濯吾纓。
一杯酒,問何似,身後名?
人間萬事,毫發常重泰山輕。
悲莫悲生離別,樂莫樂新相識,兒女古今情。
富貴非吾事,歸與白鷗盟。
一首是楊萬裏的《春時懷故園海棠》:
故園今日海棠開,夢入江西錦繡堆。
萬物皆春人獨老,一年過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天濃淡,欲墮還飛絮往來。
無那風光餐不得,遣詩招入翠瓊杯。
還有一首,又是陸遊《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起初,我還不明白,他這麽做,有什麽含意。仔細一想,含意很清楚,他們三人,一向倡言恢複中原。辛幼安年輕時,馳騁疆場,萬夫莫敵;陸務觀曾在西北邊疆效力多年,頗有名聲;楊誠齋當年廷對時,孝宗皇帝拍案叫好。可以說,都是文武全才,中流砥柱。而如今,三人均未到致仕年齡,卻賦閑鄉野田間,棄之不用,壯誌難酬,隻得寄情山水。
而國家呢,外有強敵在側,內政荒廢益久,眾多英雄誌士卻無用武之地。這些豈不是國家的不幸,民族的悲哀麽?還有,象張孝祥、陸靜之、陳同甫等人,都已作古。如今這三位,最年輕的已近花甲,再不用,更待何時?
趙汝愚也是一臉憂色,夫子您說的對,自高宗以來,朝廷一直倡行和議政策。主戰,要求恢複的忠義之士本來日趨稀疏,加之重文輕武,能征善戰的文臣武將已屈指可數。反過來說,議和,不等於不要戰備。
子直所言極是,聖人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恢複中原,洗雪前恥,朝廷還是要講的。但據目前我朝實情,恢複之計隻能從長計議,至少需要二三十年的辛苦準備,象這樣既不練兵,也不積財,一時高談恢複,隻能是個空想。其實,除戰與和之外,還有一個守字,隻要措施得當,頑強固守,就不會給敵夷以可乘之機。即使不能實現恢複中原之願,至少可以保住東南半壁河山。故而對朝野臣民中的愛國熱情和正義感,萬不可再予以打擊和排斥。這些,你這個政府首腦要考慮。
趙汝愚連連點頭,夫子說的有理,汝愚一定考慮。這其中的辛幼安的確是個幹才,但是也不宜委以重任。
這是為何?朱熹不解。
夫子,您忘了,他是歸正人,重用了,有人會說話的,再則,他每次被罷職的原因,無非兩條:一是貪酷凶殘,一是桀驁不馴。貪點錢財不打緊,但草菅人命不行。
朱熹解釋道:在臨政和執法上,幼安年輕時,是凶暴了一些,但這些年也收斂了許多。前年去福建任職時,專門來信請教,我告訴他三條:臨民以寬,待士以禮,馭吏以嚴。一年多,在福建做的不錯,沒聽到什麽。
桀驁不馴可不好,他自恃能文善武,獨斷專行,不顧大局,不聽招呼,哪個敢用?
這倒是個問題,不過此人還是通情達理的,一般不會胡來。
如若哪個地方缺少監司,可以安排他去。
夫子呀,在起用人才方麵,你還想推薦誰呀。
朱熹略作思考,鄭重其事對他說:子直呀,老夫覺得有件事該辦,各縣軍州的學院要整修,讓讀書人有個幹淨的地方。
趙汝愚讚成,是,教書育人是個大事,該辦。讓中書寫個公文,責令各地方抓緊修整。
還要各路派人去監督,不要花架子。
趙汝愚不住點頭。
哦,我想起來了,還有一件緊要的事,要防止姓韓的,萬不能讓其做大。
夫子的意思是-----
孔子曰,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一個沒文化的外戚怎能治國安邦?然而此人善於阿諛奉承,人前人後獻殷情,偏我們這個皇上性子軟,喜歡誰就聽誰的。我在宮裏看得真真的,這個韓與那個姓關的黃門關係特別好,每日圍著皇上轉。這可不是好兆頭呀。你這個首相要想辦法。
這個我也發現了,可是找什麽理由呢。
派人暗中盯著,總會找到理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