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有 意 和 談
字數:4573 加入書籤
失重鎮門戶洞開
露和意縣丞登場
川陝一線的情況呢。
金右都監蒲察貞充當急先鋒,他的野心頗大,目標是和尚原、大散關。他的部隊中漢人、女真人很少,大部分是吐蕃人。這支吐蕃軍叫緋鬲羽翅,個個身材矮小,卻格外敏捷,善於在山中行走。
首先,要攻打方山原,它是通往和尚原的必經之道。蒲察貞派兩名副統各帶兵千人埋伏在山下東西兩側,命一名萬戶率五百名緋鬲羽翅壯士,取小道偷偷登山,突然出現在宋守軍的上方,從高而下向宋軍射擊,宋軍大驚失色,慌忙應戰,緋鬲羽翅兵越戰越勇,興州守軍不敵向山下撤離,而此時,金軍在山下的伏兵則向上攻擊,方山原失守。
在攻打方山原的同時,蒲察貞又派出三支部隊分頭行動,一支由兩名部將率兵兩千人,從西側黃兒穀強攻和尚原,第二支,千餘人從東邊出大寧穀,攻西山寨,第三支,他親自上陣,隻用七百人,由中路攻龍門關。
方山原攻下後,兩支部隊左右對進,向和尚原發起進攻,另兩支則起到阻擊援兵的作用。
和尚原處於金軍的包圍之中,守將金州副都統曲昌世據城力戰,請求程鬆派兵救援。程鬆手下已無兵可派,於是想到了吳曦的興州兵。吳駐軍河池,在兩百裏開外,如果他下令讓吳派兵支援,一是耽誤時間,再是吳理不理他都難說。程鬆為此急得團團轉,參議官給他出了個主意。便以四川安撫使司的名義,下令在洮州附近住防的興州踏白軍統製王喜帶兵增援。
王喜接到安撫使司的指令後,有些為難,吳節帥曾經明確地對興州都統司的部將說,沒有我吳大帥的命令,任何人都不得擅自動兵,違者格殺勿論。現雖無吳的命令,但安撫使司的大印赫然在目,又有參議官監督,不執行也過不了關。於是,點三千兵馬向和尚原去。
這時,右監軍完顏充派出的前鋒發覺,急忙向完顏充報告,完顏充命前鋒官帶人在前方攔截。
吳曦得知王喜帶兵馳援和尚原,勃然大怒,派人製止。
王喜在半道上與金軍相遇,正要交戰,就接到吳曦命令,隻得下令撤退返回。
麵對險境,曲昌世決心死守到底,派人燒毀通往關隘的閣道。
蒲察貞指揮的各支隊伍已將和尚原團團圍住。派人修好閣道,逐步推進,到達小關,宋軍據險集中射箭,金兵無法前進。
見此,蒲察貞令副統裴英帶兵從正麵佯攻,秘密派一名猛安率甲士五十敢死甲士,繞至其後,從後攻擊他們,宋兵大亂,金軍乘夜偷登和尚原最高峰,宋人四散逃走。
和尚原陷落,在其西邊不遠的大散關就芨芨可危了。
果然,蜀漢安撫使完顏綱下令,蒲察貞、完顏璘、石抹仲溫幾路人馬向大散關撲來。
鎮守大散關的是興元府都統楊震,兩萬餘重兵在此守衛。
進入臘月,杭州的天氣確乎有些冷,風嗖嗖地刮,天空灰蒙蒙的。下雪了,楊絮似的雪片飄飄揚揚,不一會,院子裏的冬青上落一層。站在窗前,韓侂胄有些發怔,覺得自己就象這雪一樣,不知從哪裏飄來,也不知飄向何處。
劉璘從前廳走過來,“平章王,四川程鬆送來報告,情況可不大好呀。”
韓侂胄有些吃驚,金軍主力盡在兩淮和京湖,川陝應該沒多少重兵,吳曦這小子到底在搞什麽,就不能打兩個勝仗,給朝廷帶來些喜氣?又一個忘恩負義的東西。
忙示意劉璘坐下,平心靜氣地說:
“子玉,我也不想再看。你說來聽聽。”
金軍出動近三萬人馬包圍了和尚原、西山寨、龍門關,金州都統司八千餘將士奮戰四天四夜,終於不敵,和尚原陷於敵手,我軍死傷兩千餘人。目前,金軍正在圍攻大散關。
“那吳曦呢,他在幹什麽?”
“吳曦未有戰報,程鬆說興州未出兵支援,吳曦焚河池,退軍青野原。”
“這個狗娘養的,他為何畏縮不前?”
這就是劉璘來找他的另一個原因。辛稼軒告訴他,成都府謝淵明來信,列舉一些事例,懷疑吳曦有不臣之心。綜合近半年吳曦的所作所為,此人確有異常。
劉璘謹慎地說:“平章王,如今兩淮京湖都火燒眉毛了,西北可不能再出事了。”
“子玉說的是,”韓點頭,“不過,如果吳曦有異動,程鬆能一無所知?你看時至如今,程鬆所有的報吿中,雖未說吳曦有怎麽怎麽地好,但是也沒講什麽不好的。吳曦這小子我知道,眼高於頂,有些狂傲,但吳家幾輩人對朝廷是忠心的。”
“不過,還是得防著點,不然,後悔莫及呀。”
“防是要防的。你這樣,給四川發兩份公文。一份給程鬆,讓他盯著點,有什麽異常立即報告;再責令吳曦,一定要保住大散關,再派兵把和尚原奪回來。川陝一個地方都不能丟,最好能占一兩個州。
要注意措詞,既要讓他有壓力,又不能過分責怪。”
劉璘頷首,“我知道,不能讓他尥橛子,現在是用人之際,四川那個地方暫時還沒有人替代他。”
見劉璘沒有走的意思,便問:“還有什麽事?”
“邱樞密的事,您知道嗎?”
金軍進犯淮南,邱仲卿組織人企圖奪回廬州、和州,反對退守長江,公開地說:“放棄淮南,就會與金賊共對長江之險,再無可退。與其退守長江,不如堅守,與淮南俱存亡。”前兩天,邱仲卿專門請示:從金軍反攻後,宣撫司隻收籠兵力三萬餘人,泗州孤立,萬一金人南出清河口及犯天長等城,則首尾中斷,腹背受敵,因此,建議棄守泗州,屯軍於盱眙軍。機速房人員經過商議,覺得有道理,回複照準。
劉璘從私人渠道,得知這樣一件事,覺得非同小可,特意報告給平章王。
有個自北方來的人到揚州大營找邱宣撫,叫韓元靖,自稱是韓琦五世孫,問他來此的緣故,回答:“宋向北用兵,金國大臣皆說是韓太師的主意,如今相州韓氏宗族墳墓即將不保,所以來請太師罷兵。”與他談了好一會,才得知金軍流露出議和之意。為搞清此人說的真假,派人護送北歸。韓元靖再次回來,拿出金河南行台的公文紙,邱準備將此事報告給朝廷,就派王文采持宣撫使司帶著文書幣前去汴京。王文采帶回了金元帥布散揆的書信,確有和解之意。
前日,邱帥又派人送信給李石章。李石章拿不定主意,又與我商量。邱帥說:“金人願意和解,要我們也拿出誠意。”
昨日,邱宗卿向皇上密奏,請求朝廷移書金廷,希望繼續執行以往的盟約,又說金人認定韓平章侂胄為戰事主謀,如果要移送國書,應回答已免除韓的職銜。
聽到這裏,韓侂胄怒發衝冠,喊來中書舍人:“你去將李石章給我找來。”
李石章來了,說明原委,表明他的態度。“前朝張浚以討賊複仇為己任,隆興初年,北伐條件未為成熟,也隻能以和為權宜之計。隻要有利於江山社稷,不必固守一策。”
韓侂胄氣憤地說:“隻要是為了大宋,策略可以。但是邱仲卿為何不先與我說,目中無人,還要辦我的事。本勢大了,我這就稟告皇上,讓他給我滾蛋。”
李石章忙勸道:“平章王,國家危急時刻,最好不要動不動就換人。況且,邱帥素有威望。”
韓侂胄變色道:“有威望怎麽啦,我就不信,普天之下,離開他姓邱的就不行?”
李石章無話可說,默然走開。
劉璘柔和地說,“平原王,邱忡卿的做法也確實不妥,不過議和也不失為可行之策。大敵當前,懼怕和硬扛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除了勇敢麵對和沉著應付,還需要相應的智慧,以及靈活的變通。現在這樣打下去,結果如何,難以預測。那我們何不換一種方式,通過議和來緩和局麵,爭取時間,再尋良機。”
韓侂胄想了一會,“子玉的想法可以考慮。但派誰為使,是個問題。”
“既然眾多朝臣都希望和,就讓大家推薦。”
“那你推薦誰呢?”
“蕭山縣丞方信儒,是個沉穩善辯的青年才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