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認 賊 作 父
字數:4275 加入書籤
臨陣倒戈獻城池
認賊作父稱蜀王
現在來看韓侂胄寄於厚望的吳曦。
自向吳端提出那個要求後,一直等待答複,可是幾個月過去杳無音訊,無奈之下,派親信董鎮去找。好不容易找到吳端,吳端告訴他,完顏綱大帥說,沒有條件可講。
聞聽此言,吳曦對弟弟吳昕說,這金酋他媽的特不是東西了,我吳曦歸順,川陝六路五十四州都是他的臣民,為何還要拿去四個州?
吳昕小眼睛一轉,二哥,這金賊是對老子不放心呐,想趁機敲老子竹杠子。
吳曦氣洶洶地說,那老子不理他,搞個獨立王國。
秋末冬初,金發重兵強渡淮河向東南進攻,宋幾個州郡淪陷。他知道,這是金在報複,無論朝廷怎麽催,總是按兵不動作壁上觀,兩虎相爭,必有一傷,我幹嘛不看好戲,坐收漁翁之利。
接下來,金國的舉動就讓他疑惑了。
數千金軍進攻湫池堡,迅速占領天水,沒過兩天,又一支金軍進犯西和。這西和守軍可是他興州的吳家軍,守還是不守,要不要派援兵,這些都要他拿主意。
兄弟倆一合計,這宋已是強弩之末,扶不起的阿鬥,肯定不能跟著他,既然有心歸附大金,也沒必要跟他對著幹。
吳昕拍一下大腿,“哦,二哥,我明白了,金人為啥這樣幹,他這是在向我們現威風,假如我們跟他對著幹,他完全可以在打敗宋之後,發重兵攻打我們,因此,他打哪裏,我們就讓到哪裏。”
吳曦想,看來的確如此,既然有心歸順,那就由著他吧。
於是,下令,讓守西和的王喜、魯翼撤出西和,退至黑穀。
接著,又一支金軍攻占和尚原,而還有兩支金軍又包圍了大散關。
吳曦終於明白了,這步步緊逼和一連串的打壓,就是要讓老子低頭,用秀才的詞來說,這就是請君入甕。
青野原的節帥大帳,吳曦一臉嚴肅,舉目四望。吳昕、徐景望、趙富、米修之和董鎮都圍坐兩旁。
“兄弟們,今天本帥找你們來,是要商量決定我吳家軍乃至川陝百萬民眾生死的大事。你們都是我吳某的手足和親信,想好了,算準了,給我拿個主意。拜托了。”說罷,便向大家作揖。
徐景望說:“節帥,我們都聽你的。”
“對,節帥發句話,兄弟刀山能上,火海敢闖!”小個子趙富接著表態。
吳曦笑容滿麵,“好,好,你們說的我都信。我讓各位看兩樣東西。看完了再說。”
一份是朝廷發來的文書,由四六駢文寫成,大意是:
近來,金人具二十萬之眾,犯兩淮京湖,情況十分危急;川蜀乃我朝重地,養有重兵,速整軍備馬,收複和尚原,堅守大散關,進而攻占秦隴等州郡,重創金賊,揚我大宋國威;爾吳家屢受國恩,應為國分憂,再立功勳,毋令朝野失望。
米修之發言:“這段話可謂有軟有硬恩威並舉,中心意思是迅速出兵,打幾場勝仗,否則別怪我翻臉不認人。”
“那班龜兒子站著說話不腰疼,打仗是要掉腦袋的,不理他。”董鎮接話。
吳昕也說:“有本勢跟金兵去打呀,跟我們耍橫,沒門。”
吳曦點頭,“再看第二份文書。五弟,你給弟兄們念念。”
這是金帝完顏璟的詔書。
宋自趙佶趙桓失守,趙構竄逃江外稱帝,在吳、越地帶苟且偷生,那時就是你祖武安公吳玠守衛兩川。到武順王璘隨後建大功,本來應世代享有大帥封爵,讓那遠方西土,長為藩屬輔助國家,並對河山發誓,後代即使有不法之事,也應當寬宥。然而,威望謀略震主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自古如此。你吳家治理蜀漢,已經好些年了,猜忌卻一刻沒有停止。代替你不接受,召見你不前往,君臣之義已和陌生人一樣,譬如破桐之葉不可複合,騎上虎背中途難下。此事流傳,我早已熟知,每當想到這些,飯都吃不下,而你還偃然自安。試想,你的功勞能與嶽飛相比嗎?嶽飛之威名戰功顯露於大江南北,一旦見忌,竟被誅滅三族,不可怕嗎?
因此,聰明的人會順應時機,明智的人會抓住機遇,與其背負祖先之勳被猜疑,惴惴然常擔心不能保住自己性命,何不順時乘機,轉禍為福,建萬世不朽之業呢!
如今趙擴昏庸懦弱,被有勢力的臣子控製,違背舍棄盟約,增聚軍馬,招降納叛。我因百姓的緣故,不想急著討伐,姑且派有司傳遞文書予以譴責,又趁宋使到來表明態度,而他們竟不顧道理,更加放肆欺淩,劫掠我的邊境,攻搶我的城鎮。
為此,忠臣扼腕、義士痛心,家家視宋朝為敵,人人百倍激發勇氣,失道至此,雖想不亡國能辦到嗎?我已分頭命令勇武之臣,臨江問罪,以不可阻擋之勢向南急速挺進,飛渡長江為時不遠,這正是英雄爭功的時期。
你以英偉之姿,處危疑之地,令人婉惜。深識天命,洞見成就事業的機會,如按兵閉境不與我軍為敵,使我師齊力進入敵人巢穴而無西顧之憂,那麽你一向占有的全蜀之地,當加封冊,一如皇統年封趙構的做法。如能進一步能順流東下,助我為掎角,則軍旗指向的地方都交給你。天日在上,我不食言。今送金寶印一鈕,到達後可以領去。”
徐景望率先表態:“大金皇帝的手詔講的入情入理,宋沒什麽可留戀的,不如歸順大金。”
米修之說:“投奔大金,節帥可以封王,跟著大宋,不打勝仗,還要除名編管,這不明擺著嗎?我讚成投金。”
董鎮喜不自勝,“歸順大金,節帥就是皇帝,我們就是開國功臣,這樣的好事哪兒找?。”
吳曦看著大家,“那麽說,能幹?”
大家異口同聲,“幹,我等跟著節帥幹!”
臘月初七,掌管機宜文字姚淮源與吳端接頭,到蜀漢路安撫使完顏綱的軍營中奉送降表,遞交禮金。
完顏綱哈哈大笑,“吳大帥終於幹了件明白事。”
這時,大散關被金兵圍得正緊,吳曦下令撤去驀關的守軍。蒲察貞的隊伍繞到大散關的背後,鎮守大散關的興元府都統楊震不敵,隻得棄關逃走。
臘月十九,完顏綱派前京兆府錄事張仔、水洛城巡檢吳端為使,帶著金帝的詔書和金印,來到興州置口鎮,與吳曦相會。
張仔宣讀了封吳曦為蜀王的聖旨,頒發了金印。
麵對金使,吳曦一副誠惶誠恐的樣子,“吳某自今日起歸附大金,聽命於朝廷,”說著,便跪倒在地,麵北嗑頭:“微臣祝大金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說罷,便將宋封官製書和官印交給張仔,並獻出了階州。
三天後,吳曦召幕僚和部分將領議事。對大家說:
“三十萬金軍揮師南下,已渡過長江,東南大部分地方已經失守,皇上趙擴逃到了四明,宋危在旦夕。現在,我們應見機行事,歸順大金。”
在場的人中,大多有所耳聞,隻有王翼大驚失色,大喊:“節帥,不能啊,如果你稱蜀王,那麽你們吳家八十年的忠孝名節,一下都掃地殆盡了。”
吳曦冷冷地說:“這就不要王將軍操心了,本帥心意已決。”
祿禧、褚青、王喜、王大中等將領一起拱手作揖,“恭喜節帥賀喜節帥,我等聽命。”
吳曦當即宣布稱王,派徐景望為四川都轉運使、褚青為左右軍統製,趕奔益昌,奪取總領所的倉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