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和 議 達 成

字數:3568   加入書籤

A+A-




    經集議斫首函金

    再努力和議簽約

    1208年,宋朝廷決定,改元嘉定。

    新年後不久,王楠從金返回,報告金索要韓侂胄和蘇師成的首級。

    又是個難題擺在他的麵前,要求聖斷。趙擴眉頭緊皺,不勝其煩。當初,楊家兄妹輪番彈劾韓侂胄時,他是對韓產生了反感,隻是想罷了韓的官職,讓其離京出朝,決沒有誅殺的意思。因而,韓侂胄死後大臣明確稟告,他都難以相信,好幾天後,才接受這一事實。如同當年有人以他名義作假禦筆一樣,明知有人違背他的心意,卻不斥責不追究,任其事態惡化。

    正月十五元霄節,趙擴如以往一樣,重大事情從不決斷,而是下詔,令侍從、兩省、台諫諸臣集體商議。

    禦史台、諫院的言官們首先表態,同意獻首於金,中書尚書二省、樞密院的意見還沒有統一。趙擴要求繼續討論。

    三天後,中書尚書二省、樞密院的意見趨向統一,言官們充當急先鋒,建議皇上拍板,趙擴一臉凝重,破天荒地反對:

    “此事涉及國體,不能輕意答應。”

    王楠覺得很正常,談判嗎,如同做生意,就是不能對方要多少給多少,即便是能答應的,也要向下壓,提出相應的條件。何況,將一個朝廷前重臣的首級送給敵國,的確有損國家尊嚴。

    在金國的這段時間,他已經看清楚了,金國也不願意再打,既然如此,那就再談吧。

    從自身的親身體會中,感受到身為弱國使臣的艱辛,臨北上之前,持笏上奏,為方信孺喊冤叫屈:

    和議的初步達成,都是方信孺備嚐險阻、再三堅持的功勞,他為此遭受諸多艱難,相比之下,微臣做起來就容易些。每次見到金國館伴使,都會問方信孺在哪裏,是非曲折自有公論,即使是仇敵也不得不承認。請求皇上念及方信孺為國盡忠、不辱使命的功勞而免於處分。

    趙擴抬眼望著眾臣:

    各位愛卿以為如何?

    右相丁喬安上前奏道:微臣以為,王使臣所奏有理,應準予方信孺自便。

    趙擴答道:準奏。

    兩天後,朝廷下達兩份詔書。一曰:授予方信孺知韶州。二曰:恢複秦檜申王的爵位與“忠獻”的諡號。

    兩個月後,王楠稟告了金人的回應:金帝答應,以韓侂胄的首級換回這次金人占領的兩淮及陝西土地。

    趙擴再次下詔,令百官集議。吏部侍郎兼直學士院李思不同意:認為此事有傷國家體麵。

    這個李思就是一年多前,當麵說韓侂胄是李林甫、楊國忠的那位。剛剛複職不久。

    吏部尚書樓智信說:“和議是件天大的事,隻等這一條就可以商定,如今奸臣已死,一個死人之首,有什麽值得可惜的呢!”

    是啊,幾乎所有大臣都認為:當和議能避免災難時,天子可以下跪,土地可以割讓,人民可以舍棄,金帛可以資敵,而區區一個奸佞之輩的首級又值幾何呢?

    皇帝趙擴拍板決定:既然眾臣集議的結果是同意梟首予金,且又能換回失地,那就命臨安府斫棺取首吧。

    韓侂胄突然被殺,對韓家來說,是個塌天之禍。昔日門庭若市、鶯歌燕舞的韓府南園突然變得蕭條冷落。

    李仁佑、韓青元、韓仕鵬及朱裕等人表示,北伐失利,郡王難辭其咎,但郡王和韓府沒有從中撈取任何利益,全都是為了朝廷社稷,縱然有錯,也罪不該死,有人假傳聖旨,借機報複,謀殺重臣。他們要到登聞鼓院上書,請求皇上念及十多年勤於王事、輸財為國的份上,追查殺人的凶手,革職查辦。

    韓國夫人吳氏不同意這麽做。韓侂胄被殺後不久,就知道了事情的大致原委。這麽多年,丈夫的所作所為她是知道的,朝野之中得罪的人很多,起初,人家的目的,就是想趕他下台,哪知金人不依不撓,定要處罰戰事首謀。一內一外天怒人怨就成了這個結局。死於非命,也算是命運作弄吧。事到如今,朝廷並未剝奪郡王爵位,也未查抄家產,表明不想深究,到此為止。這個時候,韓家若是再挑頭的話,朝中有誰會支持?此一時彼一時,能保住一家老小平安就算謝天謝地了。

    接下來,吳氏安排做兩件事,韓府中的歌兒舞女、丫鬟傭人一律辭退,沒有兒女的侍妾可以自行改嫁;韓府除留套宅院外,南園和其餘宅院全部交給宮中楊皇後處置。

    韓侂胄妻妾成群,隻有二子四女。長女為吳氏所生,已出嫁,兩個兒子均未成年。根據李仁佑、韓青元的建議,吳夫人、四夫人譚氏、六夫人馬玉芳帶著孩子,一起移居泉州。

    五月初,通問使王楠再次赴金,帶著簽好的國書,以及韓侂胄、蘇師旦的人頭到達燕京。

    數月來,統帥相繼而亡,西北邊陲隱藏禍端,因戰事而國力空虛,舉朝上下惴惴不安,生怕宋人反悔而久拖不決,如今終於放心了。金帝完顏璟心情大好,決定大張旗鼓,好好地辦一下。

    初九這天,風和日麗,天高雲淡。皇上著龍袍戴皇冠與元妃李師兒乘龍輦,采用黃麾立仗之儀,浩浩蕩蕩,駕臨應天門。儀式由元帥完顏匡主持,首先,由翰林學士朗誦功德文章。接著,接受宋人的敬獻。鼓號齊鳴、歡聲雷動之中,宋使奉上兩個木匣。完顏璟麵帶微笑,看到了首級。在他看來,這不是血淋淋、令人毛骨悚然的人頭,而是無上至寶。皇上返回坐下,文武百官依次上表,恭賀皇上決策英明,將士用命,取得此前所未有的勝利。

    之後,嘉獎有攻的將士,在皇宮大宴群臣,歌舞三天。

    接下來,將韓蘇二人首級並畫像懸掛在通衢大道,讓平民百姓任意觀看。然後,將首級包裹起來,藏於軍器庫。作為戰利品留著紀念。

    於是下令完顏匡等罷兵,更元帥府為樞密院,遣使將大散關及濠州歸還宋國。

    一日,金帝完顏璟問右司郎中王維翰:“宋國此次請求和談之後,還能背棄盟約嗎?”

    王維翰回答:“宋朝皇帝懈怠政事,軍隊兵力衰弱,這次戰爭之後,淮河流域一帶千裏蕭條,極其荒涼。他們的大臣隻是誅殺了韓侂胄、蘇師成,但對一些敗軍之將,以及失利的真正原因,不敢去深究和分析,這樣的敵國不足為慮。真正令人擔憂的是北方的蒙古,那將是心腹大患,陛下可要多勞神呢。”

    九月,南宋與金國正式簽訂了和議,內容如下:第一,依靖康故事,世為伯侄之國;第二,增歲幣為銀三十萬兩,絹三十萬匹,犒軍銀三百萬兩;第三,疆界與紹興時相同(金國讓出新占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