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分頭行動
字數:3042 加入書籤
在日軍部隊中,參謀的位置非常重要,說話的分量很足,一般軍事主官都會采取他們的建議,山本一看自己說話不好使,當即抬出參謀,讓他趕緊勸勸這個腦子發熱的中村聯隊長。
鬼子參謀也是個老江湖,他見聯隊長這麽大的勁頭,非得要過蘆葦蕩,要是直接建議部隊撤離,恐怕不太現實,隻能想個折中的辦法。
打定主意的鬼子參謀對中村說道:“聯隊長,要不先派幾個偵察兵過去看看對麵的情況,大部隊在這裏等著,倘若蘆葦蕩安全沒有問題,咱們再過去也不遲。”
這個鬼子參謀狡猾狡猾的,他來了個投石問路的招數。如果蘆葦蕩有埋伏,最多犧牲幾個倒黴蛋,如果沒有埋伏正好也能探探路,省得出什麽意外。
中村想了一下,覺得參謀的話有道理,他剛想派人去蘆葦蕩偵察一番,可是就在這時候,電台裏傳來了急促的呼救聲。
“聯隊長閣下,支那軍發瘋了,大概有五六千人分別從東、南、北三個方向對我中隊發起了攻擊。輜重部隊已經失去聯係,我們這邊兵力太少,死傷慘重,請求增援。”
中村一聽這個求救信號,立刻拔出指揮刀,命令道:“聯隊全體注意,隊伍分成兩部,一部由山本大尉帶領,快速通過前麵的蘆葦蕩,找到並全殲逃竄的支那軍。他們人數不多,隻有一個中隊的規模,山本君,我給你一千五百位皇軍,應該夠用了吧?”
山本現在真是哭笑不得,他一直在極力避免從這片凶險未知的蘆葦蕩中通過,可最後還是避不過。沒辦法,他隻得陰沉著臉接受命令,帶著聯隊一半的兵力,很不情願的朝蘆葦蕩走去。
中村看著山本率領部隊走進蘆葦蕩後,興奮地對剩下的鬼子說道:“大日本帝國的勇士,你們建功立業,光照千秋的時刻到了。支那軍全體出動了,現在他們在常熟的防備幾近於無。”
“接下來,我們就和山本君一起,兩路夾擊,攻克被支那人稱為東方馬其諾防線的國防工事,我們的太陽旗馬上就會插在常熟的城頭上,前進!”
餘下的一千五百個鬼子如同漫天的沙塵暴,氣勢洶洶的撲向獨立旅堅守的國防工事,一場你死我活,腥風血雨的惡戰即將展開。
……
另一邊,丁寧帶著二團的兄弟火急火燎地趕到了四團的駐地,高祥發早已恭候多時,一見丁寧來了,什麽戰前動員都不做,部隊立即開拔,目標直指三叉港。
四團本身就是獨立旅人數最多的一個團,加上丁寧帶來的二團,現在這支負責東線作戰的部隊,在兵力上已經占到獨立旅七成了,足足有四千五百人。
丁寧考慮到這麽龐大的一支隊伍行動起來肯定比較緩慢,為了保證在最短的時間內趕到三叉港東邊,他一本正經的說道:“老高,我覺得可以派出一支精幹的前鋒分隊,人數有個兩三百就差不多了,讓他們輕裝快速插到三叉港,我們大部隊緊隨其後,這樣既能早點拖住鬼子,又能加快我們的行軍速度,你看怎麽樣?”
高祥發笑道:“參謀長,你的級別比我高,在這次行動中,你又是我的上級,我當然得聽從你的命令了。”
聽了高祥發的回答,丁寧也不客氣了,當即從二團中挑了一個連,由一個營長負責帶隊。
丁寧命令他們拋掉身上除了武器彈藥以外的所有東西,全部輕裝前進,務必在一個小時內趕到三叉港東邊,就地展開對鬼子的攻擊,大部隊隨後就到。
那個營長接令後,二話不說,立馬帶著兩百人的加強連出發了。丁寧給他們配備了不少花機關槍和卡賓槍,手榴彈也帶了不少。希望他們能在規定時間到達指定地點,拖住鬼子,為後麵的大部隊爭取時間。
“老高,咱們的大部隊要全部趕到三叉港最起碼要一個半鍾頭。到時候,我們分成兩路攻擊鬼子,你率領四團從東南方向進攻146聯隊駐地大營,我率領二團的兄弟穿插到背後,切斷他們和輜重部隊的通道。”
“然後,再根據戰場的實際情況,以及旅座那邊的進展,部署如何向固守在三叉港的鬼子發起總攻。”
丁寧的意思是讓高祥發的四團拖住鬼子,使得其不能動彈。他的二團趁機插到146聯隊和輜重部隊中間,分而圍之,一口一口吃掉敵人。同時徹底切斷鬼子相互之間的聯係,防止他們會合。
這是一個相當大膽的作戰計劃,各部的行動都不能出現差錯,而且對時間要求比較高,不能早了,太早,鬼子有可能不上當。不能遲了,太遲,146聯隊可能會跟輜重部隊會合,一旦他們抱成團,那今天晚上的行動就徹底泡湯了。
最危險的是,鬼子輜重部隊後麵十多裏地,就有日軍的一個半師團擺著。如果一個不小心,獨立旅極有可能被後麵趕過來的日軍增援部隊團團包圍,要想突圍出去,難於登天。
聽了丁寧的一番分析後,高祥發認為參謀長說得有道理,當即提議道:“參謀長,你們的兵力是不是少了點?要不這樣吧,從我們四團抽調一個營加強到二團,人多一點,多有幾分把握。”
對此,丁寧自然求之不得,連連點頭同意這個建議。這時候,負責帶路的老鄉過來了,他對丁寧說道:“長官,我知道這裏有兩條路直通三叉港,靠近東邊的那條比較近,能縮短不少路程。”
聽到這個情況,丁寧心中大喜,激動地說道:“老高,咱們的機會來了。我帶二團從另一條路直插鬼子背後,你繼續沿著東邊這條路推進到146聯隊的大營。我們以三顆綠色信號彈作為聯絡方式,怎麽樣?”
“好,沒問題參謀長,要是這樣的話,你們得趕緊走了,另一條路比較遠。”
高祥發非常同意丁寧的計劃,當即決定兩支部隊分頭行動,這樣可以加快行軍速度,不至於這麽多人擠在一條小路上,拖拖拉拉的走不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