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學院變私塾
字數:3782 加入書籤
當丁靖的身體恢複得差不多後,丁靖也將自己的精力從修養中退了出來,轉而投身到並州的建設之中。
然而有荀攸、賈詡、丁重等人的親力親為,這並州的民事政務基本不用丁靖愁心處理,讓丁靖比較上心擔憂的,而是建立不久的並州學院。
並州學院建立了,院長還是大名鼎鼎的蔡邕,然而普通的學院講師卻沒能招到幾個,也因此並州學院還未正式開學招生。
隻怪丁靖起先也沒能想到,這個時代的讀書識字之人的比例真的太少了,一般人別說看到書籍了,就連筆墨都沒有見過。
而這個時代的讀書人,之所以讀書的最大目的不是搞學術探究,而是單純的想借此走上仕途之路,行當官謀權之道。也因此,讓博學之人來教書育人,簡直就是一種笑話,除了蔡邕這種無心仕途的人外,就根本沒有人答應的。
也因此,並州學院講師的招募中,即便待遇賞賜極高,然而應者卻是寥寥無幾,學識不錯的隻想當官不想教書,學識一般的並州學院找來也沒用,達不到丁靖精英教育的標準。
為了解決並州學院如今麵臨的尷尬局麵,丁靖也是絞盡了腦汁想辦法,最後隻能調整策略,將並州學院分為三等學區,分別為蒙學、中學和大學三部。
蒙學的要求比較低,隻收取十三歲以下的孩童,學期四年,教導識寫閱讀等基本功,並且選一些簡單的古文典籍作為擴展訓練。
而丁靖知道,蒙學是學生的基礎教育,乃教育環節中最重要的一環,因此丁靖在蒙學之中,不會隻是教導儒學文書,還添加了算數和體育等兩項。唯有如此綜合發展,基礎夯實,才能達到丁靖的要求。
至於中學和大學兩部分,丁靖暫時找不到老師和學生,隻好暫時擱置不管,等日後有能力後再補上。
當丁靖將自己的想法傳達給蔡邕的時候,蔡老頭更是直接爆發了,大罵丁靖言而無信,騙他說要把並州學院建立成不亞於潁川學院的學院,如今卻是變成了隻教蒙學的私塾。
他蔡邕身為大儒,豈能充當作那啟蒙先生?
對於丁靖的行徑,蔡邕根本無法忍受,竟然直接撂挑子不幹了,回到自己家中,閉門不再管並州學院。
得知蔡邕如此,丁靖頓時大急,連忙親自前往蔡府拜訪,想把蔡邕勸回來。
“蔡先生何故棄學院不管?”丁靖至蔡府拜見蔡邕,焦急問道。
蔡邕見丁靖前來,口出此言,竟是不禁吹胡子瞪眼,怒不可遏,斥道:“丁靖,你還敢問我,你此前鼓動於我,跟我信誓旦旦,要建立一個不亞於潁川學院的並州學院,然而你今日又是何作為?竟是頹靡到作一蒙學私塾,如此之舉怎令我默從!”
見蔡邕如此怒不可遏,甚至動了肝火,氣喘咳嗽不止的樣子,一旁的蔡琰頓時焦急不已,連忙輕拍父親後背,讓蔡邕止怒靜坐。
而丁靖聽到蔡邕言語,他也算是弄明白了,原來蔡邕是嫌棄蒙學格調太低,不符合他大儒的身份,有點大材小用的感覺,認為丁靖是在折辱他。
知曉蔡邕如此心態認識之後,丁靖也是搖頭歎息,向蔡邕問道:“蔡中郎可是覺得蒙學之職,對您而言,是大材小用了?”
蔡邕聞言隻是不言,既不否認,也不承認。
不過蔡邕不說話,也就代表他默認了丁靖的說法,丁靖見狀繼續說道:“依靖之見,以蔡中郎之博學,行這蒙學之職,確實是大材小用了。”
“然而靖也是無法,並州疲瘠,難有博學之人擔任學院講師,以蔡中郎一人領引學院全職,恐怕不妥。且我之教育方式,與當世也十分不同,若非蒙學夯實之人,極難學會中學所傳教的內容,更別談大學了。”丁靖說道。
蔡邕聞言卻是冷哼一聲,反駁斥道:“休要胡言,你一豎子,何有資格談教育?”
聽蔡邕這麽一言,丁靖也沒有辦法,隻好說道:“既然蔡中郎如此說了,靖也無法反駁,那我就隨便出一個問題吧,這個問題用中學所授知識解答,人人皆可不刻而解。”
“說吧,是何問題?”蔡邕直接問道,想看看丁靖還有什麽花招。
“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
丁靖也不藏拙,直接拋出了一個最簡單中學數學算式,一個一元一次方程的問題,即就是雞兔同籠的問題。
果然,丁靖問題一出,蔡邕頓時眉頭緊皺不展,腦海思慮籌算不止,卻不能快速說出答案。
就連一旁的蔡琰亦是陷入了深思,也在思考著雞兔同籠的答案,然而卻始終不得。
直到丁靖等待了一刻鍾還多,二人卻是還未得出最後答案,依舊愁眉苦思不止,而丁靖卻等的不耐煩了,微微笑著提醒道:“蔡中郎,一刻鍾已經過了,可得到答案?”
蔡邕被丁靖這迫挾一問,頓時老臉一紅,依舊不服氣說道:“此問題刁鑽無比,所給條件提示有限,怎能一刻鍾就得出答案?”
見蔡邕還不服氣的樣子,丁靖卻是一笑,言道:“紙筆拿來,我立即就能給你算出答案來!”
蔡邕卻是依舊不信,立即讓蔡琰將筆墨奉上,想看看丁靖到底準備怎麽解。
丁靖接過蔡琰遞來的筆墨,立即開始在紙上書寫計算,這一元一次方程算術,豈能難得住丁靖。前世在軍校畢業之前,丁靖就一直是個學霸,即便到了部隊裏,成為一名出色的特種作戰兵王,也沒忘記文化課,每日也是看書吸允各類知識不停。
丁靖立即就在紙上寫出下列:
設兔有X隻,則雉有(35-X)隻。
可列方程為,4X+2(35-X)=94
4X+70-2X=94
2X+70=94
2X=24
X=12
35-12=23
“算得兔有十二隻,雉有二十三隻。”計算完畢後,丁靖立刻說道,計算過程一共十秒鍾不到,丁靖就得出了蔡邕父女一刻鍾都沒能想出的答案。
聽聞丁靖如此迅速的得出了答案,蔡氏父女頓時一驚,立即將丁靖的答案反推驗證,卻發現果然正確無誤。
此時,這對父女頓時瞠目看向丁靖,不懂丁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二人知道其中玄機必定就在紙上,皆把目光放在了丁靖計算的稿紙上。
可是紙上都是阿拉伯數字和數學符號,對於這個時代的漢人而言,簡直就如同天書一般,完全看不懂的東西。(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