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不能共苦
字數:3446 加入書籤
雪諾滿臉陰沉,他內心很是著急,昨天還在和司令討論現在人心不齊的情況,轉眼就生了堂主之間為了地盤和相互殺戮的事實,司令如此坐得住,讓雪諾無可奈何。
他相信司令能夠掌控一切,這些都在司令的控製之中,但是他不明白司令為何要如此縱容,非要等到這座城市殺的天翻地覆才肯出麵嗎?
“雪諾,別呆了,我有一件事要你去辦。”
“司令,你說吧。”
“你講這封信函交給大猿,就說鱷魚的地盤全部由給他接收,並且告訴所有人,我正在調查昨晚鱷魚與毒蛇之死的原因。”
雪諾一怔,隻好趕緊去大猿那裏,鄭曉摘下眼鏡,揉了揉眉心,該來的總要來,他要建立的是一個人類的新秩序,可不是什麽一座城市的搶奪故事,這群堂主其實大部分都已經被鄭曉放棄了,要不了多久,這群人就會集體逼宮,要求他交出基因改造技術,在這之前,他們會先引狼入室,讓其他要塞的政府協助,籌碼就是基因改造技術,條件是這座城市的擁有權和未來人類聯盟中的地位。
“人類,終究不可能做到同甘共苦。”
鄭曉曾經在大學時寫過一篇論文,題目就叫做
就憑借著一篇論文,他就獲得了全額獎學金,不為什麽,就因為句句在理,字字誅心。
古時候很多朝代都有殺開國功臣的傳統,這其實跟鄭曉想表達的並不是一回事,古時候殺功臣更多是因為軍權挑戰了皇權,而現在的人不能同甘共苦,也不在於自私的問題上,其實就是不能適應環境的改變。
一旦一個國家的經濟結構穩定後,那麽這個國家的福利待遇也會相對應的完善,但是無論是哪個國家,隻要它到達了這個結構所能展的頂峰,那麽就難以避免的會停滯不前,緊接著就是外部環境的任何變化都會引內在環境一係統的蝴蝶效應,比如外債。
達國家的福利是最好的,但同時也一定是欠下外債最多的,窮國家欠錢?那是自然,但是貧窮國家欠錢更多的隻是硬性欠費,這種錢一般是因為國家項目需求而欠下,例如國內投資招商和硬件建設,貪汙那是另外一回事。
但是達國家欠錢,說來說去,繞來繞去,說的再專業再神奇,都隻是一種民生欠錢,說白點,這外債都是因為每一個老百姓享受福利所帶來的副作用。
為何這麽說?因為為了還外債,隻能用一種方式來償還,削減社會福利待遇,調整這種福利政策,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公民會集體抗議,而政府不得不重新審視政策,或者重新維持福利,削不得,減不得。
可是國際經濟不景氣,國家也沒錢啊,隻能借錢了。
所以福利待遇越好的國家越容易受製於人,無論這個國家強不強,都難以避免的受製於外債持有人,尤其是西方國家大部分是寡頭控製,隻要他們願意,政府和人民一定會出現言路不通的情況,資本不能控製輿論,不然國家要亂的,因此國家當家人是絕對不願意和寡頭起衝突,既然動不得寡頭的利益,那就隻能人民一起受苦了。
老祖宗說過一句話經典: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這句話表層意思是:我一無所有,所以義無反顧,沒有什麽能失去的,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但在鄭曉眼裏,這句話真正的意思其實是:因為擁有,所以害怕失去,一旦對於富貴有了病態般的迷戀,人類所謂的相互理解就會化為字典裏的笑話。
寡頭是,寡頭為了利益而去竭力討好的人民亦如是。
因為都不願意失去享受的一切,所以不能相互理解,因為不能相互理解,所以就要犯上作亂。
妥協,便是繼續加重國家的負擔,如同一個無底洞,根本填不滿,惡性循環就這般。
不妥協,便是政府與人民的對立,鬧吧,鬧到最後各種罷工,各種作秀,各種推脫責任,然後被曆史車輪拋下,從此走下神壇。
有什麽辦法能夠應對呢?教育!
當一個人從小到大能夠被教育的能夠真正明白國家與人民的關係,人民與社會的關係時,那自然就能夠設身處地的通過自身約束,來挽救國家的危機。
比如:棒子國
當棒子國遭遇經濟危機時,每一個國民都能明白國家所麵對的經濟困難,所以他們不再伸手問政府要福利,不再扯著嗓子問政府要解決辦法,而是身先士卒的接受福利的削減,隻買國貨,自主抵製外來貿易的侵略,硬是幫國家度過難關。
這便是從小的教育所帶來的解決之道,不用多說,大家應該都能理解。
因此要抵製一個國家的經濟,或者拯救自身國家的經濟,要的方法都是必須給予本國相關行業的扶持,這種來自國家和人民的大力扶持才能有效達到自己的目的。
抵製要理性,不要偏題。
話題轉回來,鄭曉知道這群人共苦同甘後,一定會想方設法的拒絕再次共苦,因此他們會盡力成為寡頭,所以鄭曉從一開始就不打算進行什麽現代體製下的改革,而是采用周朝的天子分封製,他要每個人都在權勢麵前暴露出自己最根本的欲望。
當鄭曉知道了自己在這個世界的分身,也就是麵具武裝團的司令所采用的方法時,他瞬間就明白了意思,因為這是人類新紀元的有效管理方法。
各個街區之下的人民,所麵對的都是不同的領導者,這些領導者有的仁慈、有的貪婪、有的霸道、有的王道、有的殘忍、有的無能,而慢慢的一定會產生利益的衝突和階級的衝突,無論如何,最後一切的結果都是順理成章。
這群家夥怎麽鬧,鄭曉都會成為最後那個收拾殘局的人,他可不是周天子,現在也不是上古時代,一旦堂主們的鬥爭出了結果,這座城市很快就會在鄭曉的手段下恢複信息通用,現在的信息是不對等的,鄭曉知道他們在幹什麽,而他們隻會覺得司令高深莫測。
“最有野心的人,一定不會留到最後,最有手段的人,一樣不會留到最後,能留到最後的都是能穩住自己地盤局麵同時又能克製自己的大佬。”
鄭曉將窗簾拉開,然後微笑道:“不到萬不得已,我真不想動用武力清場,雖然難以避免,再怎麽說投名狀都已經接到那麽多份了。”
這一章的囉嗦是有感而,理性抵製,壯大自己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