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班底 下

字數:3470   加入書籤

A+A-




    .....

    夢想人人都有,意*各自不同。

    左宗棠在那裏浮想聯翩的同時又內心忐忑著,心情糾結的可不隻是左宗棠一人,站在殿上的韋昌輝、秦日綱等人也是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十餘名太平軍降將裏邊也就胡以晃、蒙德恩、賴漢英三人被封了官,其他人包括了韋昌輝、秦日綱他們這兩位‘王爺’和李秀成、陳玉成、林啟容、林鳳翔、李開方、羅大綱、曾天養、韋俊等人也一個都沒聽到自己名字。

    那種等待高考結果的心情比起韋昌輝等人此刻的焦灼可就不值一提了,高考考不上大不了複讀補考或者幹脆棄學打工,話說許多富豪也是棄學經商掙下億萬身家的。象這樣在新朝混不上個一官半職的影響的可是自個以及整個家族的榮辱興衰,關係重大著呢。

    當然啦,景元殿內外上千人,沒有念到名字的可不止是百十人而已,基本上有一半數是榜上無名。不管是歡喜的,沮喪的,還是喜怒不形於色的,百種人有百種心態和表現,神色都落在了周曉峰眼裏。

    雖然文官武將的名單是已經定了,可以後還能調整不是?在大起大落的關鍵時候可是最能看出一個人的本性的,周曉峰雖然做不到火眼金睛,不過大體上也能做到心中有數,能讓他關注的,畢竟也就那麽十幾二十個人罷了。

    現在周曉峰手底下一明一暗兩股勢力,明麵上自然就是幾支軍隊了,南洋、兩廣、兩湖分成了四五個派係,要說後世知名的人物除了左宗棠、郭嵩燾和潘仕成等幾位,太平軍將領倒是占了大多數。

    廣東十虎的名頭自然響亮,可那隻是江湖上的名氣,不一定就能在戰場上稱雄,功夫好而成上將軍的,周曉峰隻記得一個許**。

    嗯,石達開功夫也很厲害,還封王了,不過他上位可不隻是憑著功夫好,主要還是文韜武略出眾,人品也好,長得也高大英俊。按照這時代的審美標準,石相公可是高富帥,還是自己創業富二代實力派加偶像級別的。至於韋昌輝的功夫也就是三板斧,不過他是富二代,家大業大,基礎比石達開要好,書讀得也比後者多,起點高嘛,上位自然也快些,不過後發潛力就比不上石帥哥了。

    自古名將主要還是從戰爭中磨煉出來的,出色的武師或許可以在江湖中闖出萬來,上戰場就不一定能獨當一麵了。周曉峰的一代弟子中也就黃麒英和梁讚算得上文武雙全,其他人目前的資質也就適合幹個衝鋒陷陣的勇將。

    說起來,湘軍中現在太平軍降兵就已經占了半數了,周曉峰也不能讓太平軍降將再占太大比例,適度的壓製還是必要的。平衡之道,不過是帝王心術,小技巧罷了。

    好在,陳玉成、李秀成等人現在還是小夥,連自己怎麽被人看重的都沒弄明白呢,糊裏糊塗就被俘虜了,然後又是各種勸導、誘惑.....最後還是韋昌輝出馬,還是三板斧,天父天兄那一套是假的,拜上帝推翻釋道儒三教就是與全國人民為敵,跟著周曉峰還是反清雲雲.....年輕人心性未穩,還是比較容易接受新思想的。

    幾個年輕的正好可以帶職送到黃埔大學堂去再學習個一年半載的,剩下的幾個部分人轉文職,剩下來也就韋昌輝、羅大綱、秦日綱和林鳳翔、曾天養幾位了,和其他幾方比起來,至少是大致平衡。

    暗勢力主要就是天地會的山堂和各地分支了,金台山雖然是開山立堂了,事務卻大部分交給了王隱林、黃麒英等弟子在打理,他也就是掛了個山主的名頭罷了。畢竟天地會的宗旨就是反清複明,他這湘王後人現在算得上是唯一可以擁戴的對象了。

    有軍隊在手,又有一幫子徒子徒孫和親友在裏邊操持著,還有陸阿采和李胡子這樣的前輩江湖大佬支持,他也不怕大權旁落。要知道天地會的門規製度,比起法律還要完備和嚴厲呢,三刀六洞可不是說說而已,作奸犯科那是要動家法的,更別說以下犯上,殘害同門了。

    .....

    “這份名單,大家可有意見?”

    念完四五百人的名單那也要大半天,要記住也難,大多數人除了記住內閣和六部尚書侍郎等重要職務的人選,還有就是熟人和自個兒,其他就不怎麽記得住了。

    等名單宣讀完了,滿意的不滿意的雖然說表情不一,不過在這會也不好當堂提出異議,要說不滿意的,倒是占了大多數,誰叫現在是臨時政府機構精簡又偏重軍事呢。

    那些沒有聽到自己名字的文武官員現在隻能眼巴巴地看著周曉峰和坐在前排上首的左宗棠、韋昌輝等人了。

    “殿下英明,臣等沒有異議!”

    榜上有名的官員自然大部分是滿意的了,至於榜上無名的,因為左宗棠這樣素來受重用的人物都還沒有得到任命,也沒有人出頭說事,自己等人還是淡定些,再等等吧,可別留下急功近利毛躁的壞印象。

    “好,那大家退朝吧,今天都辛苦了。”

    忙了這大半天,還真是累得不輕,周曉峰以前就最不喜歡參加會議了,各種套詞空話能讓人昏昏欲睡,今天枯坐許久還要一直保持莊重的表情,那真是比打一架還累。

    今天確定了內閣和各部各級文官的任命,至少這套政府班底是備齊了。

    說起來,對於大明的官製,周曉峰還是相當認同的,所以很多地方都參考了大明官製,要知道,幾千年的封建製度,到了明朝已經相當完善了,要說在清末搞什麽議會政治,那是絕對行不通的。

    要說到民主,明朝算得上是中國有史以來最民主的朝代之一,皇權被壓縮到了最低限度。明朝的皇帝大多不親理朝政,大部分政務都是內閣說了算,隻要報備一下就行了。甚至於象嘉靖這樣醉心於求仙問道的道士皇帝幾十年不上朝政務依然運轉有序。

    當然明朝的製度也算不上完美,要不然也不會被野豬皮給取代了。周曉峰要做的不過是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稍微修改了一些,現在不過是個臨時政權,要完善還有的是空間,也有的是時間。

    大體上,這大楚政權實行的還是明朝的官製,也就是向君主負責的內閣製,這也算是民主集中吧。

    要說這是專*,可也比那種掛羊頭賣狗肉的*主要好些。

    話說,真小人比起偽君子來,可要強多了,封建社會固然有許多糟粕,可也曾創造了許多的第一,要是改正一些不足之處,也不見得就比西方政治製度差到哪裏去。

    這是一塊試驗田。

    *****

    晚點還有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