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一個縣令的雄心 五

字數:2531   加入書籤

A+A-




    第135章一個縣令的雄心(5)

    陳碧君自幼便生活在胡漢雜處的環境中,在加上本身便有一半的佘族人的血統故在這留球胡漢環境中倒也顯得遊刃有餘,林文讓陳碧君去安撫留球土著陳碧君果不負重望,這些土著一開始對這些外來戶也是抱有深深的戒心,也不知陳碧君使了什麽手段倒是讓這些土著逐漸消除了戒心,慢慢的也在這諸羅山附近活動了起來,隻是還是不敢過為深入的進入皇城司盤踞的中心領域。

    林文原來知曉台灣原住民,是漢人移居台灣前最早抵達台灣定居的族群、原住民。

    不過林文已然為他們取了個新名字“宋人”。

    許弘文對林文的屯田建議那是十分的看好,馬上便令準備屯田的事情,由於許弘文深知澎湖列島地勢平坦,無河川山嶽,土壤層淺薄,均為紅棕土壤,肥力不足,水源缺乏,加上海風強勁,不利於農作物生長,那定然是開墾不得的,陳碧君部已然紮根澎湖不宜調動,自然是指望不上他們,那也隻有在留球本土屯田,至於人手,皇城司的人本就要去開拓留球本土,人手本就不夠用自然是不能拿來屯田的,那便隻有靠本身的民眾行屯田養軍之事。許弘文發現留球的土著不太會農桑之事,於是讓林文來行勸課農桑之事,說來林文還是越來越佩服許弘文的眼光,既然一眼便瞧出這澎湖不適宜農業,這自己便不行,許弘文雖說科舉不成,但本事卻絕非那些腐儒們可比的,林文是越來越感受到這個書生的厲害。

    林文見著一路風塵仆仆歸來的陳碧君笑道“辛苦了。”

    陳碧君淡淡的道“沒甚的,隻是所幸不付大人的重托,還算是小有成果就是。大人,這農桑之事奴家會勸那些土著,到時候隻要拿出好的條例出便行,這些人其實善良的緊,大人隻要不過分苛刻他們,他們定然會為大人賣命。”

    林文道“都是我大宋的子民如何會苛刻他們?如此世道正該輕瑤薄賦便是,碧君當為我正言,好好與那些人打交道,務必讓這些人打消對我等的疑心。”

    陳碧君笑而點頭道“大人?奴家這次回來聽聞大人欲製造火器,而且已然開始了?”

    林文道“正是,這次回來正欲與碧君商量。”

    陳碧君道“這火器一道,隻是好看,上了戰場可成了什麽事情。大人何必花心力做這等事情?”

    林文笑道“那碧君可曾聽說過楊妙真此人?”

    陳碧君點點頭道“一個背國賤婦如何不知?隻是大人提此賤人為何?”

    那楊妙真金江湖人士。益都人。紅襖軍首領楊安兒之妹,號“四娘子”。楊安兒死後,率部與李全會合,結為夫婦,隨李全投宋,又降蒙古。善騎射,所創梨花槍,號稱天下無敵手。陳碧君同為一時代之人如何會不曉得隻是不齒其為人罷了。但是陳碧君卻是不知明戚繼光《紀效新書》:“槍法之傳,始於楊氏,謂之曰梨花,天下成尚之,變幻莫測,神化無窮,後世鮮有得其奧者。”

    何良臣《陣紀》:“馬家槍,沙家竿子,李家短槍,各有其妙……而天下無敵者,惟楊家梨花槍法也。”戚繼光亦師楊家槍法並加改進以教士卒。《紀效新書》載有該槍法並圖解。此女雖然背國投敵可是用槍一道卻是為後世所推崇。

    這等女人陳碧君自然是瞧不上的。

    林文不知楊妙真昔日的那麽多底細,自是不明白陳碧君在想什麽,倒是以為這隻是女人間的暗戰,於是笑道“這女子自然是不可和碧君同日而語,可是卻有其的好處,你可知曉她用何等的兵器。”

    陳碧君雖見林文在捧自己卻也不願意和楊妙真那等女子並列於是沒好氣的道“不就是那梨花槍麽,還號稱什麽天下無敵我看也不見得,無敵,既然是無敵為何沒個好下場。”

    林文笑道“那是,還是碧君的槍耍的好,隻是她那槍卻不是普通的梨花槍。”

    “哦那是什麽?”

    林文道“那槍是用一個或兩個竹筒裝上火藥,綁縛在長槍槍頭下麵,與敵人交戰時,可先發射火焰燒灼敵兵,再用槍頭刺殺。”

    陳碧君不屑的道“不就是那飛火槍麽,成的了什麽氣候,金賊不就是有這個還不是亡了國。”

    林文忙道“一人使自然是成不得什麽氣候,無非是個人爭勇而已,但是若是全軍如此呢?還有我為此槍改進了一翻,槍柄六尺長,末端有鐵鑽,槍頭1尺長,槍頭下夾裝兩支噴射藥筒,用引信相連。使用時兩個藥筒相繼點燃噴射火焰;槍頭兩側有鉤鐮狀的鐵叉,兩長刃向上可作镋用,兩短刃向下可作鐮用,具有燒、刺、叉、鉤等作用。隻有一個鐵筒,狀如尖筍,小頭口徑3分,可安引信,大頭口徑1寸8分,內裝毒藥,用泥封口。兵士們可隨身攜帶數個藥筒,以備更換發射。噴射出的毒焰可達幾丈遠。這樣如何?”

    陳碧君聽罷呆道“大人一書生怎的會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