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漢地

字數:4971   加入書籤

A+A-




    第154章 漢地

    林文在王德的會議中就這麽多了一項光榮的任務,募兵和招納南洋漢人,其實這個時候台灣的人口少的很,要想組建什麽數萬大軍那是不現實的,當然以今天自己這邊的財力也養不起數萬軍隊。

    陳碧君聽著命令笑道“沒想到王大人很是開明,還曉得招募這些土著入伍,就是這些人不多,恐怕起不了多少軍隊。”

    林文皺眉道“五百人可行否?”

    陳碧君失聲道“五百?怎的可能大人?這裏有多少人啊,還要必備的農桑之事,還有挖礦之人,哪裏可以組建這麽多的人來從軍。”

    一旁的李木秋道“那三百可成?”

    陳碧君淡淡的道“那都多了,就百人還需仔細行事。”

    林文驚道“這樣少?百人成的了什麽事情,縱然是精銳之師又有什麽大用?”

    陳碧君笑道“奴家也知曉這人是少了些,可又總比沒有的好啊,要大軍憑現在的土地還是不成的。

    林文道“二百人,定要如此,碧君定然要朝這個做。”

    陳碧君歎道“又要為難奴家了,這又多了百人,奴家又不是神仙,哪裏能憑空給變出來。”

    林文笑道“碧君就給我大宋當回女菩薩吧。”

    陳碧君白了林文一眼也沒做聲,像是默認了。

    林文估計這事情說不定也能成的了,二百人若是訓練成精銳之軍也足以成一翻事情,當然前提是在這裏。

    李木秋忽然開口道“大人,學生愚昧,這王相公交代下的日後南洋募軍,這學生對這南洋之地陌生的很,聽說是海外之地,難道那裏多漢人?”

    林文笑道“師爺,這裏沒有地圖倒是不太好解釋,反正就是距離中土一些不遠不近的海島上,有漢人在哪裏謀身,人數還不少,其中有些人還建立了漢人的國家。”

    林文說到此忽然想起來前世從書本上看到的那段神奇的故事……蘭芳大統製共和國。

    乾隆三十七年,羅芳伯鄉試不第,“乃懷壯遊之誌”,發揚客家精神,漂洋過海,登上婆羅洲。到了東萬律,羅芳伯最先建立的是蘭芳會,一個以保護華人社團為業的組織,其實就是一個幫會,主要的對手是天地會。經過多次交手,天地會滅亡,蘭芳會發展壯大。

    當時,東萬律麵臨內憂外患,內部互相爭鬥外部又有強鄰入侵,在印度尼西亞的荷蘭殖民者聯合東印度公司,曾多次向坤甸一帶發動武裝侵略。羅芳伯和他的夥伴,和當地人一起,協助當地蘇丹首領平了土著人的叛亂,得到了首領的嘉獎,將東萬律劃歸羅芳伯管轄。這塊地方有10多萬人及南北幾十公裏的產金地,吸附華人數萬,土著好幾十萬,順理成章地成立了巨大的經濟實體——蘭芳公司。

    公司成立後,羅芳伯一個個收拾了當地四分五裂的各種華人團體、商會、村寨,消滅了所有對手。這時的蘭芳公司已經擺脫了先前的幫會性質,正式以一個軍隊的麵目出現了。

    1776年,羅芳伯將“公司”改為“共和國”,建立了自治政府。

    這一年定為蘭芳元年。當時,大家推薦羅芳伯為國王,羅芳伯不同意以王相稱,後由各代表商議建立蘭芳大總製,稱羅芳伯為“大唐總長”或“大唐客長”。但他向北京派遣使者前去朝貢時,仍然使用的是“蘭芳公司”的名義。

    羅芳伯任總長19年,於1795年在西加裏曼丹病逝,終年58歲。羅芳伯病故後,由江戍伯繼任其位。

    蘭芳國110年曆史中,前後共有12位元首。元首的更迭,用的是一種介乎於民主選舉和禪讓的形式。羅香林的《西婆羅洲羅芳伯等所建共和國考》做出了這樣的結論:“清乾隆年間,廣東嘉應州有羅芳伯者,僑居南洋婆羅洲西部之坤甸,墾辟土地,策眾采礦,並助土著蘇丹,平定禍亂,一時僑民多歸依之。東征西討,所向披靡,蘇丹知勢力不敵,因分土而治。芳伯乃為之奠都邑,定官製,修軍備,開商場,興礦冶,撫民庶,建元蘭芳,建國號曰蘭芳大總製。受推為大唐總長,蓋為一有土地、人民與組織,及完整主權之共和國焉。”基本上這就一錘定音啦,蘭芳就是共和國。這個論斷,被廣泛接納。互聯網上,如果你搜尋“已經消失的國家”,蘭芳是其中一個。

    有首都,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地方還分為省、縣、鄉三級。各級官吏均由民主選舉產生,政務的裁決,也由大家來公斷。這一條是人們判斷蘭芳是不是一個國家,以及是不是共和國的關鍵。

    政製分司法、軍事、財政、經濟、教育5部分。

    軍備方麵,開辦軍械廠,鑄造兵器,除軍事戰略要地派駐少量常備軍外,其他地方沒有駐軍。平時大家各安本業,抽調適齡青年練習射擊,一旦有事,就征召這些青年組成軍隊。

    財政方麵,設稅收督察官,實施征稅來充實國庫;征收商人的貨物稅,並且以出口創收為原則。

    經濟方麵,積極擴充市場;礦產由國家組成公司,實施統一經營。

    教育方麵,舉辦漢文學校,聘請儒士執教,以中國傳統文化為重點。

    司法方麵,以天地會綱領為基礎蘭芳公司在與天地會進行了艱苦的軍事鬥爭之後,吞並了天地會,所以天地會比較係統完整的綱領也被蘭芳吸收,進而修訂為普及易行的法規。

    張永和、張開源說,蘭芳還確定了自己的國旗,規定以各式漢服為國家禮服。

    按照《羅芳伯傳》的說法,當地統治者蘇丹與羅芳伯簽約割讓土地給蘭芳自治,“其所割讓的土地,計東界萬勞,西界卡浦斯河,南界大院、上侯、雙溝月之線,北界勞勞、山口洋、邦戛之線,縱橫數百裏……”幅員遼闊,人口也達到百萬之眾,地地道道的國家,可為什麽這個墓誌銘上,偏要稱“公司”呢?

    其實,像羅芳伯這樣的中國移民,在當時社會裏叫“天朝棄民”,根本沒有社會地位。當時是乾隆年代,中國繁榮昌盛,朝廷威權無處不在。羅芳伯他們不敢稱孤道寡,怕犯一個謀逆之罪,自己遠離故土倒不要緊,連累身在故國的宗親友人那才是麻煩。中國人骨子裏始終認同祖國,不管走得有多遠,都改變不了“我的中國心”,羅芳伯他們也是一樣。反而,他們一直希望能夠被清廷接納為一個地方政府,一來可以光宗耀祖,二來也可以利用祖國這個靠山,抵抗來犯的歐洲人。

    事實上,清廷雖然從來沒有正式承認過蘭芳國,但羅芳伯派出的使者至少見到了乾隆的重臣,使得對蘭芳覬覦已久的荷蘭人有所忌憚,一直不敢造次。直到1886年,見清廷衰敗,荷蘭才大舉進攻蘭芳,滅掉了這個華人在海外建立的國家。

    擁有百萬人口,戰時可以全民皆兵的蘭芳國,敗在遠道而來的荷蘭人手下,據說主要原因是武器太差。這件事告訴我們,一個國家不僅要實行好的體製,而且要有實力——經濟的實力、科技的實力,以及軍事的實力。

    華人在海外建國,曆史上並不少見。羅芳伯不是唯一的一個,但他是唯一一個不稱王的。

    這樣的人如何不值得欽佩,當然現在也講不得,畢竟那是後來的事情,現在還沒有發生,林文引以為憾不能講給這些人聽,訴說英雄的事跡。

    林文的心思自然他人是不知,林文道“這些地方也可稱為漢地啊,他日定當取之,不可落於他人之手。”

    聽林文如此說,李木秋二人都不以為然,認為這些地方有什麽要的,不過蠻荒之地,隻是沒有說出來而已。

    第二日,陳碧君就忙著去張羅著招兵,李木秋也在一旁協助,李木秋倒是機靈,寫了一篇老少都看的懂的招兵文書,由通曉留球方言的衙役念出,不謂是優厚的待遇,不僅兵響可觀,就是當兵以後,這些子弟的家人都會享有更為優厚的待遇,賦稅幾乎是少的為零,當然這是林文想出來的。

    王德放手讓林文去做,林文自然可以大膽的去實行,此榜被時寶在各村各集聚點廣為發放,加上時寶等的耐心解釋,一時間效果還是很好的,起碼圍觀的人多。

    時寶得意洋洋的站在一村中間,隻見一土著少年膽怯的道“大人,這榜上念出來的可當真?”這少年倒是會說幾句漢語,隻是不太利索罷了。

    時寶笑道“這是當真,我們大宋留守相公王大人鑒於兵力不夠,不足以維持治安,特開恩在爾等中擇其青壯成軍,我等都為大宋子民,為國效力那是我等的職責和榮幸,從軍者如這榜中所言待遇從優,爾等可踴躍參軍,不要錯失了這樣好的機會,否則定當後悔莫及。”

    隻見那少年道“大人,你看俺行麽?”

    時寶笑道“小兄弟,你氣力大麽?”

    隻見那少年紅著臉道“大人,俺的氣力大的很,拉的動牛。”

    那少年剛出聲,周圍就哄笑不止,那少年羞的抬不起頭來。

    時寶大笑道“好,拉的動牛就成,來這袋米你拿去,你被錄用了,你就是我大宋留球戍衛軍其中的一名了,以後好好為朝廷效命。”

    此言一出,周圍頓時嘩然,還沒去參軍就得到一袋米糧這是多麽優厚的待遇,頓時許多青壯紛紛報名,甚至有些中年的漢子也想報名,時寶一時拿不得主意沒做聲。

    此日林文募得一百二十九名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