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出海
字數:3672 加入書籤
ps:昨天上傳的時候沒注意,章節的數目給打錯了!實在是對不起了
雖然甘寧對整日裏和自己等人打打鬧鬧的李健似乎沒有什麽信心,但當看到李健第一次如此嚴肅認真的表情之後,卻又對自己的看法產生出了一絲疑惑,“或許跟著君強兄弟將來說不定還真能幹出一番事業來!可看他從前的模樣,真的行嗎?”在這樣的疑慮中,甘寧暫時的留了下來,而蔣欽和周泰則沒有甘寧那麽多的想法,在他們看來,現在即能擺脫水賊的身份,又能和從前一樣的刺激,這就足夠了!
甘寧等人願意留下來,對於李健來說自然是一件天大的喜事,一頓酒宴自然是少不了的。宴席散去之後,看著甘寧三人離去,李健叫住了徐庶,對他白天的援手表示感謝,並詢問徐庶是不是改變了主意時,徐庶卻說道:“君強,你我所做之約現在還未曾實踐,你覺得我像上是一個那麽容易放棄的人嗎?今日之事不過是順勢而為罷了,你也不必放在心上。”
聽了徐庶的回答,李健雖然心中免不了生出些許失落,但仍對徐庶說道:“哪個約定我是贏定了,對此我也是深信不疑。但如論如何,今日之事對於元直兄來說或許是順勢而為,舉手之勞,但對於我來說卻如同是雪中送炭一般,健在此多謝了!”說罷,略微後撤半步,對著徐庶深深一禮。徐庶見此急忙上前將李健扶起來說道:“君強如此可是見外了,不論如何,咱們二人終究是同門,相互幫襯本是平常之事,君強禮過了!”
雖然對徐庶的招攬工作仍未取得實質性的進展,但李健卻感覺到徐庶的對自己的看法已經產生了一絲改變,雖然這種改變李健也說不清楚,但卻是能真切的感覺得到,算起來也算是小有成果了吧!
既然甘寧等人願意留下來,那麽離李健的計劃便又是進了一步,眼下戰將,水手,大船俱一準備妥當,那麽揚帆遠航,讓李家的大旗再次飄揚四海的計劃便提上了日程。一連十幾天,甘寧、周泰和蔣欽三人,帶著隨自己來到交州的那一百多名手下,基本上就吃住在了利順號上,並且除了補充淡水和事物以外,便一直在海上來回航行,以求在最短的時間裏適應海上的環境。就連徐庶也同甘寧等人一起吃住在船上,說是“這麽一個能夠出海見識天下的機會自己又怎能放棄?”
而李健也把自己往屋子裏一瑣,對照那張李家先祖們繪製出來的海圖,根據自己在海事學校時學習的知識,繪製出一張全新的海圖。雖然這個時代還沒有經緯度一說,李健也不可能在短短十幾天的時間裏創造出一套經緯度,但好在那張李家的海圖上的文字記載非常詳細,從那裏向哪個方向前進,那裏有什麽參照物等等,描寫得異常詳細。因此倒是幫了李健的大忙。終於在十幾天後,一份讓李健勉強感到滿意的海圖繪製完成了!當忠伯看到李健這張海圖之後,驚訝得差點連下巴都掉下來,從此之後,對李健是由李家曆代先祖所選中的人這一說法更是深信不疑了!
當海圖繪製完畢之後,李健命人將甘寧等人找來,將自己繪製的海圖往桌子上一鋪,包括李恪、李順以及忠伯在內的七個人聚在一起聽著李健解說道:“一般來說,現在各大海商出海的線路基本上都還是順著海岸線,先向西,再向南,繞過皮宗(馬來半島)經都元國(蘇門答蠟),前往黃支(印度一部)和已程不國(斯裏蘭卡)。這條線路的好處是沿岸而行,中途不愁補給,便於交易。但一路上海盜眾多,傷亡卻是難免!因此鑒於我們此次出航的主要目的是探路和尋找良駒,因此我對這次航行的線路做了調整。我們先到朱崖洲的南麵,建立一個據點,並留下一部分人在那裏建造碼頭和馬場。然後船隊,直接向南行駛,繞過日南之後,直接抵達都元國。經過都元國和皮宗之間的狹長海峽之後,掉頭向西,直接駛向已程不國。至於補給我算過了,如果我們把貨物主要集中在利順號和寶筏號上,而用剩下的三條船隻裝載補給的話,是絕對沒有問題的。你們看有什麽問題沒有!?”
這裏的人除了李健之外,剩下的對航海都是一竅不通,倒時忠伯說道:“按照家主的計劃,補給上老奴倒是並不怎麽擔心,隻是這麽直接跨海而行卻是少有,雖然有指南針(漢代已經將指南針用與航海了,隻是還比較簡陋,而且也不叫這個名字,為了省事,就這麽叫吧!)可辯方向,但老奴覺得還是太危險了些!家主是不是考慮一下,按照老線路航行,咱們似乎沒必要這麽趕吧!”
對於日後天下形勢的判斷,這裏除了徐庶之外,再無旁人知道,因此李健也不便直言。隻好含糊的說道:“雖然去時能夠更快一些,但回程時還是要走老航線。再加上到了黃支之後,恐怕我們還得再向西走上一段距離,因此先期這段路還是走得越快越好。等回來之後,我另有要事需辦!”見李健如此堅持,忠伯也就不好再說什麽了,少了忠伯的疑問,其餘眾人自然也提不出什麽太有建設性的意見來,因此簡短的會議之後,出航的計劃便確定了下來。
既然確定了遠航計劃,那麽剩下來的便是緊張的準備工作了,而甘寧等人也利用這出發前的最後空間時光做最後的適應訓練!又經過幾天的準備之後,一支由兩條海龍船,四條普通海船組成的船隊從番禺出發,向朱崖洲駛去!
朱崖洲就是後世的海南島,西漢時,中央朝廷曾在這裏短暫的建立過一個儋耳郡,但在設立了不到三十年之後便被撤消。不僅如此,就連所有的駐軍也全部撤回了大陸,之後的朱崖州除了北麵由於和徐聞隔海向望,時不時的有人來往之外,整個朱崖洲的其他地方便再也少有漢人登陸。由於這次販運回的馬匹暫時還不能被各方所察覺,所以為這些阿拉伯馬找個臨時的放養和適應氣候的馬場便是重中之重,而地域廣大,又少有漢人前往的朱崖洲便落入了李健的眼中!
經過十幾天航行之後,船隊來到了後世被稱為崖縣的地方,而此時,雖然漢代已經放棄了這片土地,但船上的水手們依舊稱呼其為臨振縣!
由於西漢曾在此設縣,所以當漢朝放棄了這裏之後,原有的縣城以及周圍的配屬設施自然也就落入了當地土人的手中,雖然幾百年的時間裏由於得不到必要的修繕,使得城牆顯得有些破敗,但終究還是基本保持了原來的形狀,也讓李健等人很順利的找到了當地的土人首領!
對於李健等人的到來,這個被稱為瓊的部族的首領顯得非常的高興。畢竟這些人雖然對漢朝曾經的統治極力反抗,但對漢人所擁有的各種商品卻是異常的喜歡,其中尤其是以鐵器為重。但當瓊的部族首領聽說李健要在這裏用鐵器換取一片土地之後,明顯的表示出了一股戒意,惟恐李健等人耍什麽花招。見此情形,李健急忙解釋道:“尊敬的阿布首領,請您放心,我們隻是一些商人而已,之所以希望能夠在您的地盤上獲得一塊土地,是因為我們需要在這裏對一些貨物進行一些處理和存放,因此才有這個要求,請首領千萬不要多心!請首領能夠相信我們!”而對於李健的解釋,阿布開始時並不十分相信,但經過李健的反複解釋和勸說之後,最終阿布首領還是同意了李健的要求,因為李健所需要的土地僅僅是在一片遠離縣城的山穀之中,阿布看不出那裏會對自己產生什麽威脅。因此當李健把購買土地的價格漲了一倍之後,阿布最終還是抵擋不住誘惑同意了李健的要求。而李健所付出的僅僅是一百把在交州被視為垃圾的鐵刀!
從阿布那裏出來之後,隨行的周泰對李健說道:“公子,何必對這些土人如此客氣,就憑他們這點人手,要滅了他們真是易如反掌。又何必如此低聲下氣的求他們?”由於甘寧等人現在也算是李家的部下了,但由於李健的堅持才沒有稱呼李健為家主,因此甘寧三人便稱呼李健為公子,以區別上下。聽了周泰的話後,李健笑道:“嗬嗬,這些土人雖然人數不多,但卻隻是一小部分而已,真要是向你說的滅了他們,用不了多久,整個朱崖洲的土人都會起來和你作對。咱們現在是商人,尋找一處合適的馬場是最關鍵的事情,現在的我,可沒時間和他們在這裏為了幾把破刀跟他們計較!”
李健所選中的地方,周泰也曾去看過,雖說是山穀但地域卻是廣大得很,別說是放馬,就是養活一個幾千名百姓有是相當容易的事情。想到這麽大塊地方李健所付出的代價僅僅是百把破鐵刀,周泰也就不再說什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