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關於軍事建設的兩點意見

字數:3593   加入書籤

A+A-


    (ps:頭好疼,剛吃了藥。今天就更一章了,明天三更!!)

    “你們覺得倭國和三韓如何?”

    “將軍是說要劫掠這四國的百姓來台灣為奴,去開采礦山?”聰明人的腦子就是不一樣,就在李健的話音剛剛落地,徐庶立刻就反應了過來,大聲喊了出來。看到徐庶的神情,李健問道:“元直兄對此有何異議嗎?”

    徐庶雖然年輕是任俠好勇,從文之後也不個迂腐之人,但對李健這種赤裸裸的劫掠人口的行為還是無法接受,聽到李健的問題後,趕忙出言相勸(本來想在這裏拽一段文言的,但可惜寶劍的功底有限,就不湊字數了,反正要說什麽大家也都知道,要是那位大大有經典段落提供一下就太好了),洋洋灑灑的一通說教,直把李健聽得頭暈眼花,急忙打斷道:“元直兄啊,這外族百姓的死活,自然有他們的君主去操心,我現在既然執掌台灣,就要為台灣百姓的生計負責,隻要台灣的百姓能過得好,我也管不了許多了!”

    “君強也曾在龐德公門下苦讀了數年,今後恩師責問起來,君強又該如何回答?”徐庶也被李健的這種“流氓理論”氣得不輕,不僅言語之間的稱呼有所改變,更是將龐德公這尊大神搬了出來。李健見徐庶動了真火,急忙用一種無奈之中帶有幾分無賴的語氣說道:“如今中原的大勢元直兄是知道的,台灣的現狀元直兄也是明了的。如今的局勢逼得我不得不二選其一,要麽是讓我漢家百姓吃苦,要麽是讓外族受罪。元直兄替我拿個主意吧!”

    李健這話一出口,剛剛還理直氣壯,氣勢洶洶的徐庶一下子就沒了脾氣。孔聖人的話要聽,但眼下殘酷的現實也不得不考慮。一時間徐庶也失去了主意,坐在那裏冥思苦想,希望能夠想出一條兩全其美的辦法來!

    看到徐庶陷入了猶豫當中,李健急忙趁熱打鐵道:“元直兄啊,其實擄掠四國的百姓來我台灣對他們來說也未必是件壞事。要知道眼下這四國的體製還是奴隸製度,生產力的水平極其底下,這些人在本國之內,連飽飯都吃不上幾頓,咱們把他們招來,在礦山上幹上幾年,再分給他們一塊土地,教給他們先進的耕種知識,也是為了他好嘛!最多等他們到了台灣,我好好待他們,總之不讓他們吃虧便是了!”徐庶聽了李健的這番言論雖然在心中仍未徹底釋懷,但從心底也明白按照李健所說的辦法,是眼下唯一比較溫和些的辦法,想到這裏,徐庶的臉色也不由得緩和了許多。看到徐庶的臉色大好,李健擺出一副無賴的麵孔,略帶有幾分討好的意味說道:“要不咱們再詢問一下在座諸人的意思?元直兄應當知道,我這個人是很善與聽從別人意見的哦!”

    徐庶看到李健這話,不由得氣極反笑:“在座的幾個人當中,除了自己之外,甘寧、蔣欽本來就是個水匪出身,對這種事情自然不會反對;維吉爾從羅馬而來,更是此中好手,就從他一手操控三支台灣土著四處征戰,為台北提供俘虜來看,恐怕是巴不得立刻出兵才好;剩下的一個李恪從小和李健一同張大,一向唯李健之命是從,隻要李健說好的事情,他何曾反對過?至於管亥?還是算了吧!”想到這裏,徐庶也隻能苦笑道:“此議就從了將軍,但將軍亦要保證,待這些戰俘來台之後,定要好生對待才是!”

    李健看到徐庶送了口,急忙拍著胸脯保證道:“這個沒問題,元直若是不放心,到時候我將這些人交給元直兄負責,這總是可以了吧!”

    以甘寧等人的性情來說,在這種事情上他們向來是不發表什麽意見的,全憑李健和徐庶二人爭論,他們隻需執行最終的結果便可!此時看到李健說服了徐庶同意出兵,急忙跳出來問道:“主公,而時出兵!?”

    看到甘寧等人急匆匆的樣子,李健不由得在心中一陣氣苦,“這麽想出兵,剛才怎麽一言不發?就看我一個人和徐庶在這裏打擂台,你們真的以為徐庶是那麽好糊弄的嗎?”但這些話也就是放在心中想想而已,李健也明白讓他們出來跟徐庶爭辯,那也是來一個折一個的買賣,因此稍微平複了一下心中所想之後,開口說道:“出征四國之事雖是必行,但也不急於這一時。一來征集兵力需要些時間,二來為了征討四國所需要的船隻還有不少缺口,畢竟向青州運送糧草和運送流民來台拓荒之事不能耽誤,為此我還得回躺交州,作好必要的準備。三來嘛,通過這段時間在青州的征戰,我對我軍目前的狀態有了些想法,大家還要再商議一下才好!”

    接著,李健從懷中掏出一張紙來,對眾人說道:“第一,在我第一次到達青州,被管亥帶人圍困在介亭堡之時,由於出發前對青州的情況估計不足,出現了箭矢不足,後勤不暢的情況,幾乎陷入死戰當中,我的意思是。。。。。。”說到這裏,坐在一旁的管亥聽到一上來就說起自己帶兵圍攻李健之事急忙起身告罪,李健不得不停下來安撫道:“這都是過去的事了,你不必放在心上,今日隻是就事論事而已,我這裏不講究那些東西。”把管亥安撫住之後,李健繼續說道:“我的意思是,在台灣成立一個機構,專門針對每次出兵根據各方傳來的情報做出一份或者幾份方案來,其中包括出兵所要達成的目的,出兵多少,以及所需要的後勤保障等等,爭取今後每次用兵都能做好充足的準備,不至於再像上次一樣,搞得自己狼狽不已,打亂了原本的部署。”

    “這個想法不錯,不知將軍可有詳細的打算?”對於李健這個類似於後世參謀部似的設想,徐庶倒是十分看好,至於其他幾人,看到議事的內容回到了自己不擅長的方麵,又都集體陷入“死機”當中。李健對於眼下的這種情況也很是無奈,隻要向徐庶講解:“我打算管這個機構叫做樞密院,下設後勤司和參謀司兩個機構,每次用兵之前,參謀司根據後勤司提供的數據作為基礎,指定出數份計劃備選。而我和軍師則根據這幾份計劃挑選帶兵的將領,然後再由將領依據計劃出兵征戰。元直兄以為如何?”

    徐庶聽後,閉上眼睛想了想,之後說道:“想法雖好,但如此一來,這個樞密院則需要為數不少的一批精於計算和兵事的人才,況且戰場之上,局勢千變萬化,戰機稍縱既逝,後方的人總是不可能考慮得那麽完美啊!”

    “當然,在指定計劃的時候,不可太過死板,要留出足夠的空間以免束縛住了帶兵將領的手腳。至於精於計算的人倒還好說,我李家世代經商,從家裏挑些個善於算計的人倒是不難,但這些精通兵事的人,暫時也隻能從那些‘百夫長’中挑選一些慢慢培養了。元直兄和維吉爾精心訓練了他們這麽長時間,這件事還要你們二人多多費心了!至於這樞密院的長官樞密使一職,眼下也隻能麻煩元直兄了!”李健所說的這些事情,在堂中的諸人當中,也隻有徐庶和維吉爾能夠明白其中的重要性!聽到這裏,兩人急忙起身領命。

    待二人坐下後,李健繼續說道:“這第二件事,恐怕就得落在維吉爾你的頭上了!在青州的這段時間的作戰中,被咱們當成百夫長訓練的那些精銳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和劉備率領的幽州軍作戰時,八千臨時組建起來的青州營在李順和他手下的那些‘百夫長’的帶領下,也是進退有據,作戰勇猛,和之前的作戰風格完全兩樣!因此我的意思是,當初被咱們戲稱為‘百夫長培訓班’的活動還要繼續搞下去,而且還得讓他有計劃有規模的搞下去。因此我想成立一個講武堂,維吉爾出任總教官,專門從事基層軍官的培養。當然隨著咱們軍隊規模的擴大,不可能再像從前那樣對每一個士兵進行培訓。但可以從軍中挑選出一部分戰功到達一定程度的老兵來進行一個短期的培訓!另外還可以從咱們當初培養起來的那些人中,挑選出資質好的,進行更深一步的培養,出來後,一方麵可以投入軍隊充當更高一級的軍官,成績優異的還可以放到樞密院,這樣咱們的參謀司就不怕無人可用了!你們說呢?”

    徐庶和維吉爾聽了李健的建議之後,也覺得此事可性,於是在初步定下了這兩件大事之後,吩咐散會,並將組建樞密院和講武堂的事情交給了徐庶和維吉爾,命令甘寧等人在島上好生操練兵馬之後,帶上李恪乘船向交州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