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為*提供了10年軍火——維克多.布特

字數:5798   加入書籤

A+A-




    在本書前幾個章節中,涉及到了軍火走私這一世界性的犯罪問題,說到世界範圍軍火走私,不得不提到傳奇般的軍火走私商——維克多?布特。

    作為一名退役的前蘇聯軍官,維克多?布特的經曆堪稱現實版的《戰爭之王》。

    他是一位靠推銷戰火和鮮血發財的軍火商。

    恐怖大亨拉丹10年來購買的絕大多數軍火都是布特出售的,直到“9?11”恐怖襲擊事件之前的最後幾天,布特向“基地”組織提供軍火的飛機還飛進了阿富汗。

    “‘9?11’事件後,

    我從夢中醒來,

    發現本?拉丹成了老大,

    我成了老二!

    可是我隻能保持沉默,

    因為我的客戶是

    很多國家的政府。”

    ------布特

    在好萊塢推出的大片《戰爭之王》中,影帝尼古拉斯?凱奇成功地扮演了一位靠推銷戰火和鮮血發財的軍火商人,為了商業利潤完全無視別人的生命。在現實世界裏,大凡有戰亂的地區,總會活躍著這類“原型”的身影。在那個暗黑的銷售網絡中,臭名昭著的俄羅斯人維克多?布特被稱為“世界頭號軍火販子”,他旗下的運輸公司能夠將成千上萬的違禁武器運往世界的很多地方。

    在非洲,稍微大一點的戰爭都能看到布特的身影。

    和很多蘇聯解體後迅速成長起來的寡頭一樣,“名滿天下”的布特現在還不滿40歲。據稱,這位有著謎一樣神秘經曆的軍火商1967年1月13日出生在前蘇聯的塔吉克斯坦加盟共和國。但他也曾自稱生於土庫曼斯坦裏海附近的一個小城,此外還有報道說他是烏克蘭人。青年時期的他並沒有展現出什麽特殊才能,直到年滿18歲後,他選擇參軍,並成為蘇聯維斯別克空軍基地的一名導航兵。

    在軍隊期間,因為表現出色,布特入選前蘇聯空軍突擊隊,後來又獲得前往莫斯科軍事外國語學院繼續深造的機會。布特非常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在校時非常努力,成績始終名列前茅,畢業時布特能夠熟練運用6門外語,這為他以後的全球兜售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當時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爭奪非洲的大格局下,布特1991年畢業後自然成了蘇聯駐非洲安哥拉軍事基地的翻譯,他也第一次踏上了非洲這塊充滿戰亂,但同時也為他提供了滾滾財源的大陸。在那裏,他努力結交當地人士,利用外事機會和不少派別領導人都混了個“臉熟”。可沒過多長時間,蘇聯的解體使得布特所在的軍事基地被撤銷,本來打算在軍隊中大展身手的布特一夜之間變成了失業軍人。

    丟掉了飯碗的布特並沒有像很多老兵那樣在社會轉型中迷失自我、成天用酒精來麻痹神經,而是冷靜地分析了自己麵臨的情況和手頭掌握的資源。再三審時度勢之下,他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憑借多年來在軍隊中積攢的知識和關係網做武器生意,首批客戶就瞄準了自己熟悉的非洲。

    蘇聯解體後,大量武器散落在華約國家和前加盟共和國,這些足以武裝一支百萬大軍的常規武器管理混亂,因此布特完全不用為“貨源”操心。他和同夥在東歐國家以極低的價格購進大量的軍火,很多時候幹脆買通軍火庫管理人員,直接把軍火倉庫徹底搬空。據報道,在1992年到1998年間,僅在烏克蘭,就有價值320億美元的大型及小型武器和彈藥以及其他一些軍事設備不知去向,其中不少就流入了布特的渠道。

    1992年,25歲的布特做了第一筆生意。他借錢用12萬美元采購了三架“安”式運輸機,開始以莫斯科為中心搞航空運輸,他的首航是從莫斯科飛丹麥。在傳統的航運業短暫“試水”後,1993年,他將業務移到擔當亞洲、非洲、歐洲貿易和運輸樞紐的阿聯酋,先是托關係在阿聯酋的一個簡易機場租下了幾架運輸機,成立了特拉沙維亞進出口公司,隨後,他開始借著這個“殼”大張旗鼓地從事軍火生意。

    布特的公司在短時期內就贏得了向比利時駐非洲索馬裏的維和部隊供應武器的“正規合同”,此後,他更加大肆從事非法武器走私。上世紀90年代初,他與西歐的一些軍火販子合夥將大批武器彈藥運輸到當時正在打內戰的盧旺達;大約5年間,他獨自將至少37批武器彈藥從保加利亞走私到了安哥拉,賣給安哥拉的反政府武裝“安盟”;布特的身影也曾出現在塞拉利昂和剛果(金),卡比拉能夠推翻剛果(金)前總統蒙博托,軍隊的裝備中也少不了“布記”的烙印。

    為了進一步拓展非洲業務,貼近市場和客戶,布特甚至在當地建立了“本土化”的公司。他在利比裏亞建立了艾爾塞斯船舶運輸公司,本著“隻要給錢就賣”的原則,向貧瘠和戰亂的非洲各國大肆銷售包括自動步槍、槍榴彈、機關槍、火箭筒以及彈藥在內的各種武器。

    布特公司的“觸角”幾乎伸到了非洲各地,其中包括安哥拉、喀麥隆、中非共和國、民主剛果共和國、赤道幾內亞、肯尼亞、利比裏亞、盧旺達、塞拉利昂、南非、蘇丹、斯威士蘭以及烏幹達。隻要有戰亂的地方,布特就會像聞到腥味的蒼蠅一樣馬上飛過去,比利時國際和平情報中心的約翰?佩萊曼是研究非法軍火走私的專家,他認為“在非洲,稍微大一點的戰爭都能看到布特的身影”,因此有媒體甚至得出結論稱“沒有布特,非洲會太平許多”。

    布特迅速將*發展成為阿富汗的第一大軍火買家。

    非洲是布特的起家之地,但沒過幾年他的生意就成功地做到了“走出非洲”,世界上其他動蕩地區也被布特牢牢盯上。其中,從上世紀70年代起就一直戰火不斷的阿富汗便是他商業計劃中的一個“利潤增長點”。

    冷戰結束後的10多年來,阿富汗的政局可謂城頭變幻大王旗,各路勢力你方唱罷我登場。可無論是哪派占據優勢,八麵玲瓏的軍火商布特始終是他們的座上賓。

    起初,布特公司的大主顧是阿富汗北方聯邦政權,建立在各取所需的基礎上,雙方的合作非常愉快。1992年至1995年短短的3年內,布特向阿富汗提供了數噸炸藥和大量的武器,而他從中至少獲利5000萬美元。

    1995年,一向被布特視為重要合作夥伴的阿富汗北方聯邦政權被*政府推翻,這就意味著他暫時失去了最重要的“買主”,他的生意也一度陷入了短暫的混亂。有一次,一架運載著布特公司給北方聯盟提供的武器的貨機被*政府攔截,幸運的是貨機駕駛員想方設法擺脫了*戰鬥機的襲擊。

    雖然在這塊亞洲腹地上的生意一時陷入低潮,但好在深諳亂世之道的布特從來就沒有把雞蛋全放到一個籃子裏,早在北方聯盟政權統治阿富汗的時候,*武裝分子就曾經向布特購買過武器,布特也滿足了這個需求。*掌權後,通過不懈努力,布特又迅速憑借當年的“恩惠”,將*正式發展成在阿富汗的第一大客戶。1996年雙方正式開始合作之後,布特曾經向*政府出售大量武器裝備乃至戰機,依然照賺不誤。

    由於*和“基地”等恐怖組織過從甚密,因此布特在向*出售武器的同時,也沒少為恐怖組織提供軍火。本?拉丹在阿富汗的“基地”組織也是布特的一大買家。據可靠情報顯示,拉丹10年來購買的絕大多數軍火都是布特出售的。而直到2001年“9?11”恐怖襲擊事件之前的最後幾天,布特向*和“基地”組織提供軍火的飛機還飛進了阿富汗。即使是在2001年1月聯合國對阿富汗下達武器禁運令之後,布特走私活動仍然在進行。

    英國負責收集海外情報的軍情六處對布特的軍火走私活動進行了長達兩年的跟蹤調查後發現,除了向*提供軍火外,布特還涉嫌動用自己經營的龐大的貨運飛機網絡,為世界其他國家的*進入阿富汗加入“基地”組織提供方便。

    布特本人曾這樣解釋他與“基地”組織的聯係:“‘9?11’事件後,我從夢中醒來,發現本?拉丹成了老大,我成了老二!可是我隻能保持沉默,因為我的客戶是很多國家的政府。”

    布特身上背著一張國際刑警組織發出的紅色國際通緝令。

    為了防止戰亂地區衝突激化,聯合國對一些非洲國家實行了武器禁運,可這些禁運令對走私出身的布特卻沒有什麽明顯效果。由於破壞了聯合國有關禁止向幾個非洲國家運輸武器的規定,布特身上背著一張國際刑警組織發出的紅色國際通緝令,但他依然不墮“最有效率郵差”的名頭,秘密地為有需要的國家或是組織提供武器。

    例如,麵對反政府武裝的巨大壓力,利比裏亞前總統曾請布特緊急運送一批武器過去,但又擔心聯合國的禁運令。布特就告訴客戶不必擔心,他自有繞過聯合國禁運的方法,那就是從一個合法政府那裏獲得合法的武器銷售許可證。而這樣的許可證在某些國家隻需要5萬美元就可以搞到手。

    經過布特的巧妙偽裝後,很多情況下他的軍火走私被披上了合法的商業行為外衣。武器采購清單通過關係網悄悄地傳遞,第一個鏈接點通常是金錢賄賂過的軍方,他們對“關係戶”的走私行為視而不見;布特的公司還會買通機場士兵和海關人員,讓他們看住貨艙,有時候將裝軍火的箱子貼上水果標誌,或者等待機組人員在機場“加油”時玩個乾坤大挪移;布特還曾在飛行記錄上做手腳,讓飛行員在執行一項公開的飛行任務途中調頭,比如從埃及的開羅到菲律賓,可是,返航的時候卻繞道去了西非某個戰亂國家。

    而走私武器的收入,布特或者利用皮包公司洗錢,或者直接打到某個航空公司的賬上。在很多情況下,他偏愛武器交易直接用現鈔或鑽石支付。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前運輸安全負責人沃洛斯基表示:“布特的采購和後勤網是一個整體,這是他如此有吸引力,如此成功的原因。軍火走私比走私毒品要難得多,所以,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比布特做得更絕。”

    談起多年來屢屢突破封鎖線的行為,布特本人甚為自得,他甚至開玩笑說:“我或許應該開辦一所武器走私大學,教授如何突破聯合國武器禁運的課程。”

    他資助的好萊塢影片《戰爭之王》中的主角則被安排為一個烏克蘭血統的人。他至少持有7個國家的護照。從護照上看,他既是俄國人,也是美國人,甚至是非洲某個不起眼的小國的人。

    但有一點是確切的,他在“非洲暴君”利比裏亞前總統查爾斯?泰勒的總統府旁有一處警衛森嚴的別墅。美國人指控其夥同泰勒竊取塞拉利昂的鑽石和黃金。而在哥倫比亞,布特的飛機向叢林空投武器,反政府遊擊隊則以販毒獲得的毒資回報。

    令人咋舌的是,布特一度成為聯合國人道主義救援行動的重要參與人,甚至成了負責向駐伊美軍運送武器和物資的承包商。而他的美方生意夥伴居然是美國前副總統切尼擔任過高管的一家軍方背景公司。據稱,隻要你出得起價,想買什麽武器,隻要世上有,他就能保證賣給你。

    2005年底,美國下定決心捉拿他。從此,布特待在俄羅斯,深居簡出。2008年,一個自稱是哥倫比亞販毒集團派來的代表約他到巴黎商談軍火生意。然而,布特沒來。美國人又把約會地點改在曼穀,在巨額利潤的刺激下,布特失去了警惕,居然飛到曼穀。在會麵中,“代表”問,你的導彈能打得下美國緝毒飛機嗎?布特哈哈大笑,說他一生最想看到的就是美國人死,如導彈打不下美國飛機,他寧願跳海。

    “代表”立馬亮出了身份,布特束手就擒。由於有了布特要殺死美國人的錄音,美國人控其“謀殺美國人”及“支持恐怖活動”的罪名。憑這兩項罪名,美國人有了向泰國要求引渡布特的“法定理由”。

    2010年,經過兩年來的談判以及各種司法程序,布特被引渡回美國受審。這個傳奇般的軍火走私商,將在戒備森嚴的牢獄之中渡過自己的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