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改進弓弩

字數:4587   加入書籤

A+A-




    ps:感謝兩塊值錢的木頭推薦票支持!

    【以下正文】

    武國的【七鍛鐵】技藝或許能夠滿足日常農具的需求,但是遠遠達不到林玧琰心目中對武器製造的要求。

    如今武陽軍中的武器乃是邊軍淘換的軍備,乃用的便是【七鍛鐵】的技藝,這種硬度的鐵質兵器如戈、矛等替換需求很大。

    因此,林玧琰對武陽軍暫時的軍備打算僅僅是放在了【弓弩】之上,因為弓弩並不需要用到多少鐵,而武國境內又是多生產桑柘木。

    尤其是在泌陽鐵礦至鑄造坊的直道鋪設中,便是在原始森林中發現了大量上了年份的桑柘木,這種材質製成的弓弩身,無論是硬度還是韌性上說都是絕佳之物。

    而至於戈矛長劍,林玧琰則是打算等到年關過後,鑄造坊攻破了【十鍛鐵】技術壁壘再打造。

    反正林玧琰也是想出來了模具製造這種方法,生產製式兵器倒是不怕時間有多慢。

    確定了方向之後,林玧琰便是想要立刻著手兵器研製。

    武陽軍的建立,便是林玧琰針對為期不久將會爆發的武國南境之患的國患。

    這些天以來,上林苑接收到了不少從武國南境,有的直接就是鄧國人逃難到這裏,他們也給林玧琰帶來了有關【紅巾軍】的消息。

    舊楚國不僅是占據了整個長江中部流域,國境邊境一度延伸到大河以南,衍生出【楚王問鼎】的典故在。

    近百年來,楚國采用了道家【無為而治】的方法修養生息,其中雖然使楚國的貴族掌握了地方的權柄,但不得不說,極盡魚澤山林之利的楚國也是因此人口猛漲,時至今日,連楚國自己都不知道擁有多少人口,除了楚國沒有一個完備的戶籍製度之外和貴族私蓄奴隸之外,其中人口數量之多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當年楚國郢都可是有著三十萬的楚國正軍,尤其是楚西大貴族各有身家,集結了近百萬的守衛軍在郢都,但依舊被太平天公的百萬紅巾軍攻破。

    究其原因,便是因為紅巾軍有百萬之數,其裹挾而來的楚西民眾奴隸足足又有數百萬。

    直接是用人海戰術淹沒了郢都,據說當年紅巾軍破郢都一戰,雙方戰死的屍體堆積的如同郢都城牆一般高,連江水都變紅了一直流到了吳越之地。

    但盡管如此,楚國丟了郢都,丟了楚西,失去了半壁江山,依舊是沒有傷了根骨,如今定都楚東壽春的楚國依舊乃是當世強國,曾經丟失在郢都的三十萬楚國正軍在到達楚東之後,便又是以新募五十萬楚東正軍規模東山再起了。

    至於楚西太平天公建立的【荊楚天神祝融庇佑之國】(簡稱荊國)也是在占領了郢都之後,分封有功諸王,擴充勢力和地盤,已然成為了占據楚西千萬裏沃土,坐擁百萬之卒的虎狼之國。

    荊國東征西討,無非是想擴大勢力,好吞並楚東,恢複到楚國鼎盛時期的疆域,繼而與中原諸侯一爭雌雄。

    畢竟比起富饒且多兵多將的楚東,鄧,武,蓼,穀,唐,曾等都是人口不上百萬的小國,有的小國直接就是人口都是十萬上下的,因此荊國的征伐方向便是北上。

    而林玧琰對紅巾軍的作戰方式也算是通過鄧國逃潰的難民有了一些了解,紅巾軍分為革甲兵和布衣兵,革甲兵相當於正規軍,而布衣兵則是奴隸兵了,革甲兵常常身上有著一件青銅革甲,手裏還有一件像模像樣的青銅兵器,但布衣兵衣衫襤褸,甚至連手上在戰場上作戰的兵器都是一個簡單的木棍。

    比起中原國家多講究的【精兵路線】,似乎荊國更相信【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對普通士卒並非是很看重。

    進攻鄧國的荊國軍隊主要有兩支,一支是以北王韋權率領的東路【北王軍】,另一支則是壽王桓羽的西路【壽王軍】,規格上,北王軍要比壽王軍次一點,但是兩者都是荊國的精銳之師,在參鄧國戰場上,壽王軍的表現還是比北王軍更要亮眼一點。

    而林玧琰想要克製住以【人海戰術】取勝的荊國軍隊,就是必須要發展遠距離攻擊武器。

    如弓箭,弩器是林玧琰看重的首選武器,其中因為大量桑柘木的發現,使強弓倒是沒有什麽大的問題。

    但是弩器這方麵,林玧琰通過莒勱的關係,拿到了兩三個邊軍的戰利品——韓人的弩器。

    天下勁弩皆從韓出!

    韓國的弩器發展,中原諸侯之間是有名的,林玧琰也是從修複的一架韓國弩器試驗出來,韓弩的確是可以達到六百步的射程,其中大部分也是不難仿製,但是韓人的冶鐵技術的確是發達,其中懸刀至中心機括內構造林玧琰也是遲遲沒有弄清楚。

    不過林玧琰卻是憑借著自己的記憶,以及參考韓人的弩具,自己硬是畫了一份弩具的構造圖案,其中,弓臂和弩身乃是采用桑柘木,弦乃是采用是桐油泡過的麻線,至於中樞機括,無非是達到拉下懸刀,使弩牙下縮,弦脫鉤,射出箭而已。

    武國也有弩具,不過比起韓國來,差的可不是一點點,以至於邊軍的將士覺得還是手中的弓箭好使,因此弩具在武國邊軍之中並不普及。

    林玧琰比較了武國和韓人的弩具詫異,才是發現武國的弩具從選材上便是差距韓人。

    因此林玧琰第一步便是進行選材上的改革。

    至於第二步,則是怎麽能夠增加機括的發動力,畢竟弩具的射程可是直接和機括掛鉤的。

    林玧琰想了想,弩身之內的需要更大的拉力,很明顯,這拉力並非是人力,而是齒輪,這就需要利用模具打造鐵質齒輪,畢竟桑柘木雖然堅硬,但終究是木質,容易受力變形,沒有鐵的硬度大。

    想到了齒輪,林玧琰便是拿起來了木炭在手中,這木炭乃是用布包裹著,以作筆用,畢竟論起構圖,毛筆實在是有一點力不從心。

    第一個齒輪應該有一個手柄,放在弩具的外麵,由人力轉動將勾上弦的牙拉到後麵,為了達到最大的省力結構,弩具內應該可以放三至五個齒輪……

    “不對不對……”林玧琰搖了搖頭,依照如今鑄造坊的技術,恐怕無法造出來薄如錢唇的齒輪,估計塊頭得大點,加上轉動手柄的話,五個齒輪少說也有三十多斤,整個弩具也是達到了近五十斤,負重大了,並非是什麽好事。

    林玧琰想了想,可以將弩機的機身改薄,喚作兩個齒輪。

    那上了弦的牙利用齒輪拉到了最後麵的弩口上,勾住的牙便是不會受弓臂的彈力而向前方彈去。

    林玧琰將兩組齒輪畫上,再設計出牙和弩口,接下來便是要思考怎麽用懸刀製動弩口放出弦了。

    林玧琰看了一下拆開的武國弩具和韓人弩具。

    隨即想到了隻要將弩口設計成一個半環狀,利用懸刀的向後力製動弩口轉動,將弦放出來。

    這樣一來,林玧琰設計的弩口便是替代了先前弩牙的作用,加上上弦的那弩牙,這副弩具便是有了兩個弩牙。

    林玧琰想了想,這無不可,隻要兩個弩牙設計合理,且分工有序,不僅可以增大弩具的動力,還可以增加弩牙的使用年限。

    一想到這,林玧琰便是發現,弩具的中樞機括全部要應用到鐵質才可以保證拉動輪齒的攢下的爆發力不會衝擊壞弩身,無論是韓人弩具,還是武國的本土弩具,都是利用人力上弦的,但是林玧琰設計的弩具不同,是利用齒輪將上弦的弩牙推到懸刀直接製動的弩牙,這樣設計,使轉動齒輪的力氣隻有直接拉動上弦弩牙的三成力氣,且不容易傷手。

    不過礙於武國目前的鍛造技術,林玧琰設計的這弩具射程估計大概隻有不到四百步的射程,比起來韓人弩具的六百步依舊不如,林玧琰對此已經是知足了,自己腦子裏的東西雖說此韓人數代人的積累要發達,但是賴於武國的鑄造基礎實在是太過薄弱了。

    不過當務之急乃是南境的不安,林玧琰姑且隻能不管這些了。

    看著紙上的塗塗畫畫,林玧琰自言自語道:“姑且叫你【神臂弩】吧!”

    然後,林玧琰便是拿起來了一旁的青銅尺開始對紙上的設計定量尺寸,畢竟涉及到了齒輪以及機括一些比較重要的東西,尺寸大小必須是要重視的,不能有太大的誤差。

    隨即,林玧琰便是招來了箔錫,囑咐幾句讓他拿著神臂弩分解的圖紙前去找陸豐等匠人打造,再另行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