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字數:5234   加入書籤

A+A-




    戀上你看書網 630book ,最快更新追風箏的人最新章節!

    再次暈車。當時我們駛過一塊帶著彈孔的標牌,上麵寫著“開伯爾隘口歡迎你”,我的嘴裏開始冒水,胃裏有些東西翻滾絞動。司機法裏德冷冷看了我一眼,眼裏毫無同情。

    “我們可以把車窗搖下來嗎?”我問。

    他一隻手抓著方向盤,另外一隻手僅有的兩根手指夾著點燃的香煙。他黑色的眼睛仍望著前方,彎下腰,拿起放在腳邊的螺絲刀,遞給我。我把它插進車門的一個小洞裏麵,那裏原先有個搖柄,把我這邊的車窗搖下來。

    法裏德又鄙夷地看著我,眼中的嫌惡不加掩飾,然後收回目光,繼續抽煙。自從我們離開雅姆魯德堡壘以來,他跟我說的,隻有寥寥數語。

    “謝謝。”我低聲說,把頭伸出車窗,讓午後的寒風獵獵吹過我的臉龐。馬路穿過開伯爾隘口的部落領地,蜿蜒在頁岩和石灰岩的懸崖峭壁間,一如我記得的那樣——1974年,爸爸和我曾駕車駛過這片崎嶇的地帶。那些貧瘠而壯麗的山脈坐擁深溝大壑,峰巒高高聳起。峭壁之上,有座座泥牆砌成的堡壘,年久失修,崩塌傾頹。我試圖讓眼光盯牢在北方興都庫什山脈[1]hindu kush mountains,東起帕米爾高原南緣,向西南經巴基斯坦延伸至阿富汗境內。山勢雄偉,有“阿富汗的脊梁”之稱。[1]白雪皚皚的峰頂,但每次我的胃稍微平息一些,卡車便來個轉彎,讓我又是一陣惡心。

    “吃個檸檬試試。”

    “什麽?”

    “檸檬。對暈車很有效。”法裏德說,“每次開這條路我都會帶一個。”

    “不用,謝謝你。”我說。光是想到要我吃下酸的東西,就夠我反胃的了。法裏德冷冷一笑,“它不像美國藥丸那樣靈妙,我知道,不過是我媽媽告訴我的古老藥方罷了。”

    我後悔白白放過這個和他套近乎的機會,“要是那樣的話,也許你可以給我一些。”

    他從後座抓起一個紙袋,拿出半個檸檬。我咬一口,等上幾分鍾。“你說得對,我感覺好多了。”我說謊。身為阿富汗人,我深知寧可遭罪也不可失禮,我擠出孱弱的微笑。

    “古老的土方,用不上玄妙的藥丸。”他說,語氣不再乖戾。他彈去煙灰,自我感覺良好地從觀後鏡看著自己。他是塔吉克人,皮膚黝黑,高高瘦瘦,滿臉風霜;他肩膀不寬,脖子細長,轉頭的時候,人們可以窺見那長長的胡子後麵突起的喉結。他穿得跟我一樣多,但我想附近的人應該不是這樣的:他穿著一件背心和灰色的棉袍,外麵還罩著粗毛線織成的羊毛毯。他頭戴棕色的氈帽,稍微斜向一旁,好像塔吉克的英雄艾哈邁德·沙阿·馬蘇德——塔吉克人稱之為“潘傑希爾[1]panjsher,阿富汗中部峽穀。[1]雄獅”。

    在白沙瓦,拉辛汗介紹我認識法裏德。他告訴我,法裏德二十九歲,不過他那機警的臉滿是皺紋,看上去要老二十歲。他生於馬紮裏沙裏夫,在那兒生活,直到十歲那年,他父親舉家搬到賈拉拉巴特。十四歲,他和他父親加入了人民聖戰者組織,抗擊俄國佬。他們在潘傑希爾峽穀抗戰了兩年,直到直升機的炮火將他父親炸成碎片。法裏德娶了兩個妻子,有五個小孩。“他過去有七個小孩。”拉辛汗眼露悲哀地說,但在早幾年,就在賈拉拉巴特城外,地雷爆炸奪走了他兩個最小的女兒;那次爆炸還要去了他的腳趾以及他左手的三個手指。在那之後,他帶著妻子和小孩搬到白沙瓦。

    “關卡。”法裏德不滿地說。我稍稍癱在座位上,雙臂抱胸,暫時忘卻了眩暈的感覺。但我不用擔心,兩個阿富汗民兵朝我們這輛破舊的陸地巡洋艦走來,匆匆看了一眼車內,揮手讓我們走。

    在拉辛汗為我準備的清單中,法裏德是第一項,清單還包括把美元換成卡爾達[2]kaldar,巴基斯坦貨幣名稱。[2]和阿富汗尼鈔票,我的長袍和氈帽——諷刺的是,真正在阿富汗生活的那些年,這兩件東西我統統沒穿過——哈桑和索拉博的寶麗萊合影,最後,也許是最重要的是:一副黑色假胡子,長及胸膛。表示對伊斯蘭教——至少是塔利班眼中的伊斯蘭教——的友好。拉辛汗認得白沙瓦幾個精於此道的家夥,有時他們替那些前來報道戰爭的西方記者服務。

    拉辛汗曾要求我多陪著他幾天,計劃得更詳盡些。但我知道自己得盡快啟程。我害怕自己會改變主意。我害怕自己會猶豫不決,瞻前顧後,寢食難安,尋找理由,說服自己不要前去。我害怕來自美國生活的誘惑會將我拉回去,而我再也不會趟進這條大河,讓自己遺忘,讓這幾天得知的一切沉在水底。我害怕河水將我衝走,將我衝離那些當仁不讓的責任,衝離哈桑,衝離那正在召喚我的往事,衝離最後一次贖罪的機會。所以我在這一切都還來不及發生之前就出發了。至於索拉雅,我沒有告訴她我回阿富汗並非明智之舉。如果我那麽做,她會給自己訂票,坐上下一班飛往阿富汗的客機。

    我們已經越過國境,觸目皆是貧窮的跡象。在路的兩旁,我看見村落一座連一座,如同被丟棄的玩具般,散落在岩石間;而那些殘破的泥屋和茅舍,無非是四根木柱,加上屋頂的破布。我看見衣不蔽體的孩子在屋外追逐一個足球。再過幾裏路,我看到有群男人弓身蹲坐,如同一群烏鴉,坐著的是被焚毀的破舊俄軍坦克,寒風吹起他們身邊毛毯的邊緣,獵獵作響。他們身後,有個穿著棕色長袍的女子,肩膀上扛著大陶罐,沿著車轍宛然的小徑,走向一排泥屋。

    “真奇怪。”我說。

    “什麽?”

    “我回到自己的國家,卻發現自己像個遊客。”我說。路邊有個牧人,領著幾隻幹瘦的山羊在趕路。

    法裏德冷笑,扔掉煙蒂,“你還把這個地方當成國家?”

    “我想有一部分的我永遠會這麽認為。”我說,我的戒備之心出乎自己意料之外。

    “在美國生活了二十年之後?”他說,打著方向盤,避開路上一個海灘球那麽大的洞。

    我點點頭:“我在阿富汗長大。”

    法裏德又冷笑。

    “你為什麽這樣?”

    “沒什麽。”

    “不,我想知道。你幹嗎這樣?”

    借著他那邊的觀後鏡,我見到他眼裏有神色閃動。“你想知道?”他嗤之以鼻,“我來想像一下,老爺。你也許生活在一座兩層或者三層的樓房,有個漂亮的後院,你的園丁給它種滿花草和果樹。當然,門都鎖上了。你父親開美國車。你有仆人,估計是哈紮拉人。你的父母請來工人,裝潢他們舉辦宴會的房間,好讓他們的朋友前來飲酒喝茶,吹噓他們在美國和歐洲的遊曆。而我敢拿我大兒子的眼睛打賭,這是你第一次戴氈帽。”他朝我咧嘴而笑,露出一口過早蛀蝕的牙齒,“我說的沒錯吧?”

    “你為什麽要說這些呢?”我說。

    “因為你想知道,”他回嘴說。他指著一個衣裳襤褸的老人,背著裝滿柴草的麻袋,在泥土路上跋涉前進。“那才是真正的阿富汗人,老爺,那才是我認識的阿富汗人。你?在這裏,你一直無非是個過客而已,隻是你自己不知道罷了。”

    拉辛汗警告過我,在阿富汗,別指望那些留下來戰鬥的人會給我好臉色看。“我為你父親感到難過,”我說,“我為你女兒感到難過,我為你的手感到難過。”

    “那對我來說沒有意義。”他搖搖頭說,“為什麽無論如何,你們總是要回到這裏呢?賣掉你們父親的土地?把錢放進口袋,跑回美國找你們的媽媽?”

    “我媽媽在生我的時候死了。”我說。

    他歎氣,又點一根煙,一語不發。

    “停車。”

    “什麽?”

    “停車,該死。”我說,“我要吐了。”車還沒在路邊的沙礫上停穩,我就吐了出來。

    接近黃昏的時候,地形變了,從烈日灼烤的山峰和光禿禿的懸崖變成一派更翠綠的田園風光。大路從藍地科托下降,穿過新瓦裏地區,直達藍地卡納。我們從托爾坎[1]藍地科托(ndi kotal)、新瓦裏(shinwari)、藍地卡納(ndi khana)和托爾坎(torkham)均是開伯爾隘口沿途小鎮。[1]進入阿富汗。夾道相送的柏樹比我記憶中少多了,但在經曆開伯爾隘口那段乏味的旅途之後,再次看到樹木,還是神情一振。我們正在接近賈拉拉巴特,法裏德有個兄弟在那兒,我們會在他家過夜。

    我們駛進賈拉拉巴特的時候,太陽還沒有完全下山。這座城市是楠格哈爾省[2]nangarhar,阿富汗省份。[2]的首府,過去以溫和的氣候和水果聞名。法裏德駛過市中心的樓宇和石頭房子。那兒的棕櫚樹也沒記憶中多,而有些房子已經變成幾堵沒有屋頂的牆壁、幾堆雜亂的泥土。

    法裏德駛上一條土路,將陸地巡洋艦停在幹涸的水溝旁邊。我從他的車上溜出來,伸展拳腳,深深吸了一口氣。從前,和風拂過賈拉拉巴特富饒的平原,農民種滿甘蔗,城裏的空氣彌漫著甜蜜的香味。我閉上眼睛,搜索香味,可是沒有找到。

    “我們走吧。”法裏德不耐煩地說。我們踏上那條土路,經過幾株光禿禿的白楊和一排殘破的泥牆。法裏德將我領到一座破落的平房,敲敲木板門。

    有個用白色頭巾蒙住臉的少女探出頭來,露出海藍色的眼睛。她先看到我,身子一縮,然後看到法裏德,眼睛亮起來。“你好,法裏德叔叔。”

    “你好,親愛的瑪麗亞。”法裏德回答說,給了她一種他整天都沒給我的東西:一個溫暖的微笑。他親了她的額頭。少女讓出路,有點緊張地看著我隨法裏德走進那座小小的房子。

    泥磚屋頂很低,四麵泥牆空空如也,賴以照明的是屋角兩盞提燈。草席蓋住地麵,我們脫掉鞋子,踏上去。三個年輕的男孩盤膝坐在一堵牆下的墊子上,下麵鋪著卷邊的毛毯。有個留著胡子的高個子男人站起來迎接我們。法裏德和他擁抱,親吻彼此的臉頰。法裏德介紹說他叫瓦希德,是他哥哥。“他從美國來。”他對瓦希德說,翹起拇指指著我,然後丟下我們,自行去跟那些男孩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