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4 這天下是張遼的了

字數:7266   加入書籤

A+A-


    【】

    此次班師  洛陽不過是回城路上的重要一站  在洛陽停留兩日後  大軍繼續開拔啟程  由孟津渡河  經河內進入冀州州境  前後曆時一月  終於回到了如今的都城    鄴都

    終於回來了啊  此時已經是歲末隆冬  遠遠望著一片銀裝素裹中宏偉的鄴都城牆  一路顛簸略顯疲憊的文遠精神一振

    城們外  因為早接到文遠今日凱旋班師的消息  文武百官早早便出城郊迎  等了大半天的百官在寒風中早已凍得瑟瑟發抖  可是晉公班師是大事  沒有誰敢告假缺席不來迎候  即便是小皇帝貴為天子  也隻是在城門處等著  一聽說大軍已到城外  立刻出來迎接

    試想一下大軍凱旋  天子百官出城郊迎  這是何等的威風

    事實上不止是天子百官  此時的鄴都萬人空巷  在城外等候的還有鄴都的十數萬百姓  雖然天氣嚴寒  可絲毫壓抑不了百姓們臉上洋溢的熱情  軍隊得勝凱旋  怎麽說都是值得慶賀的事情  即便晉公這些年打了一個有一個勝仗  在百姓們看來晉公打勝仗就跟隨便喝口水一樣輕鬆

    幾乎所有人臉上都是一片喜氣洋洋  唯獨小皇帝臉色看著有些陰晴不定  也難怪  要說鄴都城裏有誰最不希望看到文遠得勝還朝的話  那排在第一位的非漢獻帝劉協莫屬  曾經的他  對文遠這個救命恩人充滿感激  也希望張遼能重振朝綱  討伐不庭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  小皇帝的觀念變了  現在他甚至巴不得文遠吃敗仗  出征的軍士一個不回的統統死在外頭

    沒辦法  時間總是可以改變一個人的  尤其是當周圍環境發生改變的時候  記得剛到鄴城時  小皇帝才隻有十六歲  從當初落荒而逃  隻求保得一條性命到現在  小皇帝已經在鄴城度過了十一個春秋

    初到鄴城  心中惴惴的劉協隻想過上安穩舒適的生活  什麽中興漢室、重振朝綱的狗屁誌向統統被他拋在腦後  保命  是那時十幾歲的他唯一的想法  張遼隻要能不像之前幽禁他的董卓、李傕、郭汜那般粗魯蠻橫  劉協就已經心滿意足了

    可幾乎是人都有得隴望蜀的貪欲  在鄴都  劉協確實享受到了一個皇帝應有的待遇  也因此對文遠有過感恩之情  可是在得到了想要的生活之後  劉協也開始漸漸變得不再滿足

    他是天子  是站在整個大漢王朝權力最巔峰的人  權力  理所應當的該由他一手掌控  至於張遼  不過是他手下的一個臣子  做皇帝的  想把權力給你就給  不想給的時候  自然也可以毫不客氣的收走  遙想先祖漢武帝那個傳奇的時代  一道聖旨  就能決定一個臣子的生死  那時的天子是何等的威風

    這些思想  都是在鄴城這幾年身邊一些“忠心”的大臣悄悄灌輸的  也隻有這些“忠臣”不像手握重權的諸侯那般不把天子放在眼中  在這夥“忠臣”的暗中影響之下  小皇帝越來越不安於現狀  他急於想要把權力收回手中  然後對那些一直“忠心”與他的大臣給予重用  至於張遼嘛  他是越來越不像話了  念在當年救駕有功的份上  給他一個二線閑職在朝堂上養老就行

    有了這樣的想法  小皇帝和文遠之間的關係就可想而知了  從一開始的融洽  到一步步出現裂痕  直到那一年天子圍獵、出逃兗州的事件發生

    那一次事件  對兩人間的關係打擊極大  雖說沒有到徹底決裂的地步  卻也隻是維係著表麵上的平靜  深處卻是暗流洶湧  事後小皇帝雖然將罪責都推卸給了教唆他出逃的大臣  可是小皇帝還是感覺到周圍的一些改變  比如說那些“忠臣”越來越難接近他的身邊  比如說皇宮內外從那之後加強了防守……

    對於出逃後的這些變化  小皇帝表麵上逆來順受  心中卻是暗恨張遼  那次事件之後  那些忠於漢室的“忠臣”幾乎被張遼殺盡  在小皇帝的心目中  對張遼的評價已經與董卓相同

    對文遠有了這樣的偏見  小皇帝當然巴不得文遠每次出征都大敗虧輸  朝廷裏沒有了“忠臣”的陪伴  小皇帝隻能寄希望各地忠於漢室的諸侯能將他救出樊籠  荊州劉表、徐州劉備、益州劉璋這些個漢室宗親小皇帝都寄予了厚望  當然想曹操那樣有實力的諸侯也行……

    張遼一次次的大軍出征  劉協一次次的燃起希望  然而……張遼的強大超乎了劉協的想想  晉軍兵鋒所向  劉表、曹操、呂布、韓遂、馬騰……一個個地方諸侯灰飛煙滅  劉協一次次的抱持希望  可到頭來夢想成空  就像這次  張遼居然又打勝了  聽說又滅了曹昂  割占了南陽  長江以北的地區  幾乎盡歸其所有

    現在  劉協隻覺得逃出樊籠的希望越來越小  而偏偏這個時候  他還要強作歡顏的迎接張遼  在天下百官鄴城百姓麵前表彰他的戰功  這**真是一件憋屈的事情

    劉協越想越憋屈  以至於身邊近侍連連拉了幾下他的衣角他才有所反應  抬眼看去  一金甲英武將軍在一群悍將的簇擁下已經到了近處

    “臣張遼拜見陛下……”

    “咳咳……晉公快快免禮  晉公此次出征剿滅反賊  大勝還朝  實乃我大漢棟梁之才  能得晉公輔佐  是我大漢之幸……”劉協咳嗽著掩飾心中的慌亂  這一番早就整理好的措辭說得倒還順溜  也許是害怕自己剛才的心思被文遠看穿  有些不敢去看文遠的眼睛

    “都是陛下天威浩蕩  將士用命  臣不敢居功  ”文遠微微一拱手  這種純粹是走形式的場麵  他自己也不舒服  更何況之前劉協慌張的表現  他如何看不出對方在想些什麽事情  看來兩人的矛盾  終歸還是不可調和了

    拜見過天子  接下來自然是百官行禮拜見晉公  百官當中  論官位當然首推太傅曹操  不過曹操這個太傅此次隨文遠一同出征  此刻還在文遠身後  所以領百官拜見文遠的任務自然而然就落到三公之首的沮授身上

    隻見司徒沮授上前數步  身後百官緊緊跟行  到了文遠近前屈身拜道:“晉公威武  臣等恭賀晉公凱旋回朝  願晉公早日掃清寰宇  蕩平賊寇  ”身為文遠嫡係  沮授看到主公凱旋當然發自內心的高興  嗓門洪亮  鏗然有聲

    “願晉公早日掃清寰宇  蕩平賊寇  ”沮授一拜  百官也呼啦啦拜倒了一片  如此聲勢  仿佛比廟堂之上還要雄渾  看得旁邊劉協眼中恨意閃過  心裏一陣抽搐

    百官拜過  凱旋將士自然要接受鄴城百姓的歡呼  一時之間  各種讚歎溢美之詞此起彼伏  氣氛熱烈  仿佛這片天地都為之沸騰  更是讓獻帝暗暗氣不打一處

    然而這還遠遠不夠  文遠身後  賈詡悄悄叫來了越兮、慕容羽等幾個將領  麵授機宜  眾將興奮點頭退入隊列當中……

    “大晉威武  ”

    “大晉威武      ”一個響亮的聲音從文遠身後的大軍陣列裏傳出  這一聲呐喊  仿佛一點水濺入沸騰的滾油之中  刹那之後  一股山崩海嘯般的呼喊緊跟著從將士們口中吼出  吼聲如雷  仿佛天際都為之震動

    文遠愕然回首  那聲音的出處  顯然是越兮的驍騎軍團

    然而更猛烈的還在後麵  數十萬大軍之中陡然又是一聲呐喊傳出  這一次  聲勢更盛

    “晉軍常勝  ”

    “晉軍常勝      ”

    這次是……慕容羽的破軍營    好像還有顏良的中軍士兵

    “晉公萬歲  ”

    “晉公萬歲      ”

    喊聲一次比一次熱烈  口號聲一浪高過一浪  起初還隻是幾個軍團的將士  但僅僅是瞬息之後  便蔓延遍文遠身後數十萬大軍當中  不對  還不止這些  連鄴城的百姓也被點燃了胸中的熱情  亢奮的加入到呐喊當中  他們對文遠、對這支軍隊  是發自內心的愛戴和尊敬  而到了後來  甚至一部分膽大的官員也加入到呐喊的陣營當中

    這……文遠有些錯愕的感受著這排山倒海一般的歡呼聲  說實話這突如其來的變故並沒有在他的計劃之中  他遊目四顧  很快找到了引發這一切的始作俑者    賈詡  也隻有他  才會想出這種狠辣的造勢之謀

    既然是賈詡設計的  文遠也隻能無奈苦笑了  果然  自己就算是想推脫  身後的這些人都不肯答應呢

    如果說文遠被眼前突然出現的變故搞得有些手足無措  而此時的劉協的心情就如同驚濤駭浪中漂流的一葉小舟  充滿了驚恐  對  隻是是震驚和恐懼  而沒有憎恨和憤怒  此刻的他隻感覺到心中前所未有的孤獨  仿佛隻有他一人  無力的在和整個天地做著抗爭

    和天鬥  能鬥得過嗎  所以生性懦弱的劉協此時心中充滿了驚愕、畏懼、沮喪、失落的情緒  卻獨獨沒有憤恨  他的鬥誌  此時已經被周圍浩大的聲勢打擊的支離破碎  隻想著如何保命  江山、社稷  劉協對這些已經不太抱有幻想了  隻要能活著就行

    看著劉協臉上的灰敗之色  文遠身後的曹操心中感慨萬千  又看了看身前那個山一般偉岸的背影  曹操暗自歎息一聲:“這天下……是張遼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