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丟壽春劉繇憶始末
字數:4882 加入書籤
堅見孫策率先請戰心中很是欣慰畢竟自己的兒子老子的臉上當然也是份外光彩。孫策的本事孫堅心知肚明知道自己這個兒子有萬夫不當之勇而且軍略足備確實已經堪當大任所以稍稍沉吟一下孫堅便沉下臉來說道:“伯符在家為父子出兵為部屬你雖是我子但卻也不可有絲毫偏私。奇襲秣陵事關重大你既然要去須要立下軍令狀!”
孫策抱拳大聲道:“父親請放心兒願立軍令狀此次必然攻破秣陵為取江東立一大功!”孫堅點點頭大手一揮軍法官將紙筆奉上孫策不假思索就於帳中簽下軍令狀軍法官將文書呈於孫堅孫堅略看了一看便將其收入袖中自桌案上取出令箭略想一下向孫策道:“汝既然已立軍令狀那我便與你三千人馬奇襲秣陵!不過此一戰關係我軍生死存續汝年輕識淺獨自前去恐有偏失。”說罷孫堅看向周瑜道:“周瑜聽令!”
周瑜連忙一步邁出抱拳聽令道:“末將在!”孫堅點點頭言道:“命汝與孫策同往秣陵若有變故需見機行事此戰絕不容許有失!”孫策和周瑜一起跪倒在地大聲應諾道:“末將遵令!”
秣陵城城守府自壽春敗至此地的劉匯聚了手下眾文武正在前廳中納悶出神。回想自己這幾個月的奔波遭遇劉真是感到自己今年命犯太歲流年不利!
劉劉正禮青州東萊人乃是東漢皇室一脈的宗親其族叔乃是桓帝一朝的太尉劉寵。不過到了劉這裏他這一脈就已經衰落劉的父親劉方終其一生也不過舉了個孝廉而已。劉幼時雖然並不是十分聰慧。但卻心誌堅定所以盡管沒有什麽驚人之才但習學學問倒也悟得精純。
劉之所以出名是因為在他在十二歲那年其父劉向在返鄉途中遭賊人擄掠為質向其家索要財物。當時劉家衰敗家無餘財。哪裏支付的起那麽多的贖金。在這個時候劉就顯示出他性格中穩重果斷的一麵他將自己父親的事情告知本村的鄉鄰懇請鄉親們能夠幫忙去營救自己地父親。也是劉方平日的為人不錯。所以眾鄉鄰聽到劉一說頓時就聚集起五六十青壯之人。
劉於是帶著這些青壯來到賊眾聚集的樹林先命眾人在林中左近埋伏而後帶十餘從人。押送一口木箱到林中見眾賊寇。當時賊率眾寇在林中看押劉方聞知劉帶一大箱來贖心中大喜便命人帶劉來見。待劉來到。賊見劉身後大箱所用木料乃是貴重的檀木所製樣式精美。一看就知不是尋常之物。甚是歡喜。就命人帶劉方上前。
劉又求先將其父放回賊依仗著自己的人多勢眾。便大大方方的將劉方送回而後親自來到那個檀木箱處親自打開箱蓋想要看看這貴重的木箱裏麵裝的到底是什麽寶貝。哪知箱蓋剛一掀開箱蓋便有一人暴起而出揮舞鐵劍狂劈亂砍一通。雖然沒有什麽準頭但那賊被打了個措手不及而且他也被這突然地變化給嚇懵了猝不及防之下竟被那人一劍刺死在地。
劉見賊酋授遂呼嘯一聲左右埋伏的鄉勇一湧而出眾賊先是失去領而後又被突襲頓時不戰自潰有抱頭鼠竄者有棄械於地束手待縛者。眾鄉勇無一損傷押解著被俘賊寇歡歡喜喜的往當地官府去報功了。這一次的事讓劉地智勇之名傳遍了四鄰八鄉當地縣令也具表上奏朝廷舉劉為孝廉。從此劉的仕途便是一帆風順先是被任命為縣令而後又被司空府辟為司空椽漢靈帝中平年間被拜為侍禦史。
平心而論劉雖然有些謀略但他卻並不是一個有野心的人。熟讀儒家經意的他在擔任朝廷地侍禦史的時候眼看朝廷混亂社稷危若累卵而自己位小言卑無力勸諫皇帝本想著獨善其身終老於林泉之下結果被其父所責言他身為宗室便是朝廷有千般不是總也是祖宗基業如若棄官便是置祖宗江山於不顧不忠不孝的罪人。劉無奈隻好繼續在朝廷任職。不過他的那個官雖然職位不小但在當時那個混亂地朝廷中卻並沒有什麽實權一來二去劉也就漸漸熄了心想要安心的在京中做個能夠養老的官職。
哪知道天不從人願中平三年因為劉宇為了讓漢靈帝同意設立州牧而說地一句:“用宗室親貴守長江三州已立根基再令宗族鎮京畿撫河北可保漢家萬世之基”讓劉地命運軌跡生了巨大地變化。
當時的朝廷中比較有能力地宗室並不多而劉就是那種依靠功績升任至朝廷的有能宗室所以經過一番篩選之後他竟然被任命為揚州牧。從一個沒有多少實權的朝廷賢差一下子變成了統領一方的封疆大吏劉都有點不適應自己的這個身份的變化不過這個突如其來的任命倒是讓劉心中那點微弱的雄心稍微壯大了一下他第一次有了一種想要在這個混亂的時局中闖出一番事業的想法。
出於這個想法劉在自己的家鄉青州東萊廣招隨從之士因為劉當年智破賊寇的事跡還在當地廣為流傳所以劉才將招兵榜文貼出兩日就募滿了三千人馬。要說天下民風最彪悍者莫過於青、兗等山東之地所以劉後來雖然有了數萬人馬但最精銳的卻還是劉的這三千青州子弟兵。
等來到揚州治所壽春開始著手署理政務之後劉才知道原來這個揚州牧實在是個燙手的山芋。整個揚州的江東六郡幾乎都在江東大小世家的把持之下而這些世家又極為排外對於劉這個外來戶他們雖然表麵上尊敬但實際上卻是暗地使絆掣肘讓劉頒下的政令沒有一個落在實處。劉對此自然是了然於心但他空有一腔憤怒卻因為忌憚江東世家的強大勢力。沒有任何的辦法隻能忍氣吞聲。這樣一來二去的兩三次之後劉也幹脆死了心
他本來就沒有什麽野心如今有誌不得伸便幹脆放了。所以劉隻是費心的經營了淮南一帶還有臨近長江的秣陵等地。
本來劉是準備做個太平州牧算了誰知道漢靈帝駕崩之後天下就如同久曝地幹柴遇到火星一樣。變得混亂的一塌糊塗不過劉認為自己身在淮南遠離全國的政治中心所以並不想去趟這潭不知道有多深的渾水。所以就算是諸侯聯合討薰的時候劉也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沒有響應討董檄文。
以劉看來。他這樣兩邊不得罪到最後應該能夠明哲保身但沒想到沒有參與到戰亂中的。與其他州郡相比要富庶一些的淮南此時已經成為了別人眼中的肥肉。
袁術從孫堅那裏得到了玉璽之後他地野心迅膨脹做皇帝的美妙場景每天晚上都會出現在他的夢中。可以說。袁術已經是迫不及待的想要自己做皇帝了。不過袁術也絕對不是沒有頭腦地蠢材。他知道。憑借自己現在的力量根本就不足以公開的另立朝廷。所以在回到南陽之後他就開始籌劃如何增強自己的實力了。
在袁術看來南陽這個地方雖然位置不錯但並不適合於作為基業來經營一來南陽處於四望之地無險可守而且一旦有了戰事這裏馬上就會成為戰火紛飛地四戰之地很容易被多個勢力夾攻二來因為將近兩年的討董戰爭南陽郡的民力已經被榨幹了龐大的糧米賦稅負擔使得整個南陽郡百姓苦不堪言各地都出現了逃往外州地流民。麵對這樣一個爛攤子想要恢複整個地區的元氣沒有個四五年是辦不到的而袁術已經等不了那麽長時間了。最後南陽畢竟是人家荊州地地方而荊州現任地州牧劉表在袁術看來是個不好惹地角色。
別看劉表在麵對劉宇的時候處處吃虧但事實上整個荊州地實力要遠遠強於像袁術這樣的勢力。哪怕不算荊州的水軍僅算步兵和騎兵的話劉表現在還握著八萬步兵和兩萬騎兵呢更何況在經曆了劉宇的第一次戰鬥之後吃了大虧的劉表再次在荊州範圍內大規模征兵現在已經征得新兵七萬餘人又從冀州、青州等處收得戰馬兩萬餘匹所以如今荊州的軍事實力如果僅看數量的話已經和益州相差不多了。
擁有如此強大軍力的劉表袁術不願去招惹更不願意在他荊州名下的郡縣展勢力。所以選來選去袁術就選中了揚州治所所在的淮南壽春。淮南雖然隻包括了揚州的九江一郡但土地肥沃民戶殷實在籍者約有七十餘萬戶這個數目幾乎相當於另外江東六郡民戶數目的總和。所以隻要占據了淮南就算想要募集到二十萬大軍也不是什麽很困難的事情。
將目標定在淮南之後袁術就開始積極的做攻擊前的準備包括精銳部隊的調動以及糧草軍需的調配。而就在袁術準備的差不多的時候荊州劉表在接到劉虞請求他出兵攻打袁術的信函之後心思也活泛起來因為這南陽自從袁術來了之後就好像脫離了荊州的管轄這在劉表看來是不可容忍的而且劉景升剛剛在和益州的戰鬥中吃了個大虧被劉宇白白的占去了四郡之地他正有氣沒處呢正好被袁術碰到這個黴頭被當作了出氣筒。
但袁術當時已經準備放棄南陽了所以荊州軍才那麽容易的攻陷了南陽。對於袁術的抵抗太過無力這個問題劉表不是沒有懷疑過但為了鼓舞軍心劉表還是把這場戰鬥說得天花亂墜很快就讓天下都知道了劉表在南陽力克袁術的主力部隊成功收複南陽但又有誰知道在南陽損失的其實都是袁術的雜兵袁家真正的精銳部隊已經在悄悄前往壽春的路上了。
不可否認在信息交流技術還很原始很落後的漢朝依靠百姓的嘴來傳播的消息流傳度也是快的驚人袁術的兵馬還沒有進入淮南地界劉表在南陽大捷的消息就已經先傳到了壽春的劉那裏而這個消息更是決定了劉在這次對袁術的戰鬥中的失敗。
本來劉駐紮在壽春的部隊是很精銳的本來劉是隱約知道袁術有逃來淮南的跡象的本來劉是可以事先做好對抗袁術的準備的但很可惜劉被劉表為了誇大自己的戰績而改動過的情報騙過了他真的相信了劉表已經擊潰了袁術精銳主力的話。
劉表的能耐有多少劉身為他的同宗兄弟自然是心知肚明既然人家劉表能夠一舉殲滅袁術軍的主力部隊那麽自己又何必懼怕袁術呢何況如今逃往這淮南的乃是袁術的潰敗之兵不但不是精銳而且剛剛遭逢敗績士氣必然低落。麵對這樣一支部隊劉認為自己就算是無法全殲了袁術兵馬也至少能留下八成。
可憐劉到袁術進入淮南境內的時候還不知道他將要麵對的將是袁術的真正精銳三萬人。當袁術來到壽春三十五裏之外的時候劉竟然放棄了擁有堅固的高大城牆利於防守的壽春城而是親自帶領三萬人馬前往袁術大營挑戰意圖一舉殲滅袁術。
可惜當袁術的部隊出現在劉眼前的時候劉連後悔的力氣都沒有了。一方有備一方輕敵;一方身經百戰一方初臨戰場在這樣的實力對比下雙方對抗的結果也就沒有了懸念劉的三萬揚州兵被袁術的部隊打的七零八落潰不成軍。
好在劉的三千子弟兵爭氣死命護持著劉殺出重圍想要跑回壽春自守待援但沒想到袁術竟然沒有給他們這個機會一股五千人左右的騎兵一直陰魂不散的緊緊跟在劉敗軍的身後如果劉想要進城的話這袁術的兵馬就會衝進城門或者在城門處相互廝殺使得這城門想關也關不上最終也還是便宜了攻城方。所以劉逃到了壽春竟然未曾進城直接逃奔到下蔡縣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