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益州威脅
字數:4804 加入書籤
初平三年四月初六,孫堅軍兩萬人與荊州劉表所部三萬人戰於蘄春郡尋陽縣東部的潯陽湖之上。潯陽湖,也就是當時的彭澤湖的北半部分,彭澤湖水域廣闊,橫跨長江,江北江南皆為其水域,尋陽縣瀕臨潯水,是建在潯水匯入長江的衝積土地上,對整個長江水係而言,尋陽縣和蘄春郡郡治所在的蘄春縣,都是關鍵的水路要衝,擁有這兩個城池,也就等於遏製了長江在荊揚兩州之間的門戶。一旦失去了這兩個要衝,荊州江夏郡就會完全暴露在最前線。
江夏就在襄陽以東,在江夏作戰就等於在襄陽的家門口大戰,這對於荊州集團統治的穩定十分不利,所以荊揚雙方對於尋陽水域的控製權都是寸步不讓。荊州水軍本有八萬餘人,但一年前的夷陵一戰,荊州水軍折去了近半數人馬。雖然經過一段時間的恢複,人數又再次恢複到了六萬,但那些新近招募的兵員,無論如何是無法與原來的老兵相比的。
不過初平二年荊益兩州的那場大戰,益州水軍消滅的隻是荊州西部水軍和江夏水軍的一部分,荊州最精銳的襄陽水軍以及江夏水軍的一半左右人馬並未參與戰鬥,所以荊州水軍的戰鬥力在此時也是不可小覷的。
相對於孫氏集團的全力備戰,荊州劉表的戰備狀態可就不怎麽樣了。孫堅雖然是世所知名的猛將,但劉表在心裏並不是很看中他。尤其是在攻打董卓地戰役中,孫堅部屬損失巨大,不得已要依靠袁術才能夠回轉江東,而荊州雖然和益州進行了幾次大戰,但因為劉宇顧及他和劉表同為漢室宗親,逼迫過甚的話,會落人口舌。對自己的名聲不利,所以對於荊州軍並沒有趕盡殺絕,不但保全了荊州的幾萬水軍,就連當時在上庸的幾萬荊州精銳步兵,也安然回師!
這樣一反一正,劉表和孫堅的實力相差可就變得懸殊起來。就拿這次戰役來說,兩萬人對於孫氏集團來說已經是能夠招募到的並且能夠出動地最多部隊了,但荊州對應派出的三萬人。在整個荊州軍中。卻不過是五分之一而已。確實,劉表因為袁術同時出兵的關係,調動了四萬人馬在蘄春北部邊境駐防,但就算刨去這四萬人,荊州能夠調動的兵馬也在十萬左右。可是,劉表認為,對付孫堅這樣剛剛得到江東四郡,並且內憂外患俱全的對手。根本用不了十萬人!
態度的差異也就決定了戰鬥的勝負。當然,荊州不缺人才,不管是文臣還是武將,都有在當世出類拔萃的人物。對於孫氏集團地這次進犯,也不是所有地人都像劉表那樣輕敵。但可惜的是,劉表偏偏挑選了兩個和他一樣輕敵的人擔任大軍統帥,其中江夏太守黃祖是三萬大軍的主將,而副將則是剛剛不久之前才因為裙帶關係而上位的蔡瑁。
蔡氏家族是襄陽最大的世族。劉表可沒有劉宇那麽大的魄力和強大的實力。他幾乎是單槍匹馬地跑到襄陽來就任荊州牧的,在這種情況下。劉表要想站穩腳跟,自然就要注意和荊州的世族打好關係,而蔡氏家族也就成為了他的首選。就在一年前,劉表地正室過世,而蔡家家主菜諷就抓準了時機,將自己的小女兒嫁給劉表,兩家的關係日益密切。
借著這層關係,已經在劉表帳下效力的蔡瑁很快就得到劉表的扶持而出人頭地。在三國演義中,蔡瑁被刻畫成一個無能奸臣地形象,不過現實中地蔡瑁,雖然確實是個陰險小人,但說他無能,就有點不符合事實了。
要說蔡瑁的軍事才能,還是很值得稱道地,尤其是在水軍水戰方麵的造詣更是不凡。三國演義雖然對蔡瑁貶多褒少,但卻還是借周瑜之口證實了蔡瑁“深得水軍之妙”,並且留下了“有此二人為水軍都督,則曹軍難破!”的極高評價。雖然蔡瑁和張允因為這個評價而丟了性命,但能被周瑜這三國時代有名的智將如此之高的讚譽,倒也死而無憾了!
初平元年初的時候,荊州南部四郡出現了不穩定的跡象,剛剛嶄露頭角的蔡瑁就在蒯氏兄弟的協助下,奉劉表之命巡撫荊南,並在很短的時間內剿除了亂黨暴民,成功穩住了荊南的局麵。有此戰功在身,蔡瑁的仕途就更加通暢,劉表被封為鎮南將軍之後,便命蔡瑁為南郡太守,襄陽水軍都督!確實,蔡瑁有才華,但劉表所封賞給他的職位,卻也遠遠超過了他實際的能力。人的閱曆和他所取得的成就,往往是成正比的,一旦超過了這個限度,往往會出岔子。
蔡瑁的情況就是這樣,仕途上的一帆風順以及荊南軍事行動中取得的一係列戰果,讓蔡瑁開始自得自滿起來。這次孫堅來犯,蒯氏兄弟還有一些荊州有識之士都極為重視,而蔡瑁卻和黃祖之類的人一樣,認為孫堅不足為慮,而且認為這是自己再次立功的大好機會,於是在得到消息之後,便主動的向劉表提出要率領襄陽水軍前去迎戰孫堅。
身為上位者,尤其是身為獨裁社會中的統治者,個人判斷的準確與否,往往決定了一個勢力的興衰存亡。就像劉表,雖然也可稱得上的俊傑之才,但這種才能,多數是體現在團結臣屬,穩定統治區的安寧穩定等等政治才能上。在軍事方麵,劉表的觸覺可救藥遲鈍的多了。對於這次孫堅來襲,劉表的態度很讓人惋惜,他也在輕視江東的軍隊。也許淮南袁術的動作還能讓劉表有所警惕,但對於剛剛恢複了一點元氣的孫堅,他認為不足為懼。
就是在這樣一種情緒的引導下,黃祖和蔡瑁率領地荊州水軍在尋陽湖與孫堅水軍展開了大戰。就在一年前。黃祖剛剛敗在了益州年輕的水軍都督甘寧的手下。那次大戰,益州水軍的裝備精良確實是奠定勝局的一個重要方麵,但如果不是黃祖疏忽大意的話,初出茅廬的甘寧,還有那些剛剛踏上戰場地益州水軍,能不能在精擅水戰的荊州水軍麵前取得那麽輝煌的戰果,這實在是一個未知數。所以在某個方麵來說。是黃祖成就了甘寧。
這兩場戰鬥相隔時間不長,照說黃祖總該從上次的大戰中吸取到教訓才對,但可惜的是,黃祖顯然不是一個善於反思的人,他在這次的荊揚會戰中還是犯下了同樣的錯誤。孫堅軍地兩萬人是分成三隊向荊州軍發起進攻地,其中孫堅自己居中領軍,而孫策和周瑜兩個人則分別率領左右兩路人馬。論起年齡,孫策和周瑜的年齡和甘寧差不多。本就有點看不起江東水軍的黃祖在看到孫策和周瑜之後就更加不把孫家兵馬放在心上了。
不過孫堅江東之虎的名聲還是很有些用處。至少黃祖和蔡瑁還能重視起他來,但也隻是重視他一個人而已,所以荊州軍的主力部隊被安排向孫堅所率領的中軍進行大舉進攻,在黃祖還有蔡瑁看來,隻要擊潰了孫堅,剩下的那兩個小家夥根本就不成氣候,說不定到時他們會束手就擒呢!
殊不知,他們所采取的這種突破中央地戰術。正是孫堅軍團所想要。在一開始定計的時候,周瑜就料想到黃祖的這種輕敵心態,並且根據他的輕敵,定下了誘敵深入。兩翼絞殺地水戰戰術。孫堅的中軍在三隊人馬之中是兵員最少的,雖然看起來船隻數目不少,但多數都是剛剛征調來的中小型艦船,真正的精銳部隊一萬五千人則是分為左右兩路由孫策周瑜兩人統帥。當荊州軍集中力量向孫堅地中軍進行突破地時候,孫堅就會將部隊向後撤。吸引黃祖和蔡瑁追擊。等到荊州水軍因為中部突入而使隊形變得狹長時,孫策和周瑜便率領最強的左右兩翼。一齊突入!
這種戰術在水戰中是很常規,也很有效地,不過一般情況下,精通水戰的人都不會給對手這種機會。水戰不同於陸戰,每一個陣形的精微變化,都將決定水戰的最終成敗,所以水軍的指揮官都會特別小心的選擇陣法以及防備對手的各種陣形變幻。高明的水軍都督更是能夠在第一時間根據敵人陣形的變化作出最有利與自己一方的判斷。
以黃祖和蔡瑁在水戰方麵的早已,想要用這種常規戰術擊敗他們,簡直是天方夜譚,但也恰恰是在他們兩個領兵的情況下,江東水軍的這個計策才能夠最終獲得成功!尋陽湖一戰下來,三萬荊州水軍被孫堅軍打了個大敗虧輸,折損了一萬餘人還有數百條大小船隻。就是這種結果,也還是在隨軍大將黃忠和文聘拚死衝殺的情況下出現的。慘敗過後,黃祖和蔡瑁不得不帶領殘軍敗將們退守潯陽縣城,一邊嚴守縣城、水寨,一邊想襄陽劉表告急。
劉表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一開始並不在意的孫堅軍團,竟然會把自己手下的這兩員得意大將打得落花流水。震驚之下,劉表馬上決定親自出征,而出征人馬有襄陽水軍兩萬還有步兵五萬。當然,這七萬人馬到蒯越出使益州之日時,也隻有兩萬步兵前往尋陽縣城協助黃祖、蔡瑁堅守城池,而其他的人馬,尤其是襄陽水軍,卻並沒有出動。這倒不是劉表不擔心蘄春郡的安危,而是與蘄春郡的安危比起來,劉表還有更為顧忌的東西。
本來,荊揚之間的戰鬥,無論如何都扯不到遠在西川的益州頭上,但問題是,在一年前的荊益戰爭時期,益州水軍的水域控製範圍可是前所未有的擴大了!原本益州水軍的大本營在江州,後來移至永安,但大戰過後,荊州西部的建平、宜都兩郡歸於益州,結合水軍訓練場所以及日後益州戰略來考慮,益州水軍的大本營徹底的移出了蜀地,遷到了宜都郡屬下的夷陵,也就是原本曆史中劉備大敗的那個夷陵。
依托夷陵縣城,甘寧帶領益州水軍在夷陵建立起堅固的水陸大寨,益州水軍在荊州的駐紮數目,也從原來的三萬猛增到六萬,戰船也開始走向大型化。而水軍的兵員數目,也在進一步的增多。原來在江州招募的水軍,在水性上還是比不上荊襄之地的百姓,畢竟江南到處是水鄉,而江州不過是臨江而已。加上在劉宇一開始的建軍計劃中,水軍就有十萬的份額,所以甘寧便被授權在荊州繼續征召四萬人加入水軍,征召時間可以放緩,但一定要保證水軍的戰鬥力。
如果僅僅是為了奪取長江這種內陸水道的控製權的話,以益州的科技水平,也許十萬水軍是多了一些,不過劉宇想要的,是日後能夠馳騁於海上的大漢海軍部隊,長江水師不過是日後海軍的一個基礎罷了。
但是劉宇的這番心思其他人並不知道,益州水軍在夷陵的陸續采取的例如招募、練兵、水戰演習等一係列大動作,讓荊州劉表心驚膽顫。一年前的益州水軍的實力就已經開始淩駕荊州水軍,而現在他們更強了,劉表怎麽可能不害怕。特別是孫堅開始西進之後,夷陵的益州水軍在極短的時間內便做出了反應,數萬大軍在長江上遊嚴陣以待,數不清的戰船在大江之上來往如梭,完全進入了戰備狀態。
劉宇想要幹什麽,益州水軍得到了怎樣的指示,這些都是劉表極為在意的,雖然劉宇曾經表露出一些想要與荊州和好的意思,但雙方畢竟沒有正式達成協議,萬一益州水軍趁著這個時候趁虛而入的話,那荊州就完了。所以劉表在沒有得到益州的確切答複之前,絕對不能動用襄陽的防禦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