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7.第 367 章

字數:7556   加入書籤

A+A-




    第七章

    林琳動作極快,等鐵柱幾人坐起來的時候, 林琳都已經竄了出去。

    天剛蒙蒙亮, 視線並未受到阻礙。林琳一出門,便看到了站在茅房不遠處站著的夏小雪和張悅。

    “出了什麽事?”用一種飄的速度來到兩人身邊, 一邊問二人,一邊順著二人的視線看進去。

    然後林琳也在下一刻有了想要尖叫的衝動。

    一個渾身看起來極髒的小男孩雙手抓著條一尺多長的竹葉青。

    林琳哪怕膽子肥得很,看到小豆丁拿著那麽一條蛇,也隱隱有些頭皮發麻。

    夏小雪和張悅已經不能用驚恐來形容了, 而那小孩的眼裏有著他那個年紀與身高不相配的凶狠和仇視, 林琳覺得也就是她會認為小孩這種小凶惡挺可愛,換了旁人一定會覺得這孩子像狼。

    “蛇,有蛇。”張悅拉著已經嚇得說不出話來的夏小雪,顫抖的指著那小孩。

    林琳見此將夏小雪和張悅推到一旁,自己上前兩步,先是看了一眼已經被這小孩掐死的蛇, 然後才對上那小孩的眼睛。

    鐵柱家的孩子跟這小孩差不多大,但這小孩一看就不是鐵柱家的孩子。

    因為有父母的小孩眼神不會是那個樣子。

    小孩昨夜睡在倉房裏,昨日他們一行人來了,這小孩就醒了, 趴在倉房門縫處好一頓打量他們。

    心裏對這小孩的身世猜測了一番, 林琳難得耐心的朝小孩眨眨眼, 笑眯眯地問他, “想不想吃蛇肉?姐姐做的蛇肉很好吃哦。”

    看著那蛇, 林琳承認是她想吃了。林琳以前是不吃蛇肉的, 自從那年跟在兩條蛇精後麵勞心勞力後,林琳便對蛇肉有種情有獨鍾的感情。

    不過,這蛇是怎麽來的?

    北方日夜溫差大,但昨夜的溫度應該還沒有低到七八度吧。若不是冬眠的時候被這小孩撿到,這小孩又是怎麽抓到的蛇呢?

    太叔陌才五歲多一點,能聽懂不少話了。知道這些人是那個‘知青’,所以捉了條蛇想嚇她們。隻是聽到吃肉,小孩咽了咽口水,不過下一刻眼神還很是凶狠的看著林琳。擔心林琳會騙他的蛇。

    小孩臉上的表情挺豐富的。

    林琳見了,不由一笑。

    她就喜歡這樣的小狼崽子,收拾起來特別帶感。不過這孩子看她們的眼神為什麽會帶著仇視?

    就在林琳逗小孩的時候,鐵柱和鐵柱嫂帶著睡得迷迷糊糊的姚天也趕過來了。

    林琳聽到腳步聲,不用回頭便知道是誰來了。看著這小孩一閃而過的心虛小模樣。覺得這小孩挺有意思的。弄條死蛇嚇唬人,說不定還會帶累自己。要是真的有什麽深仇大恨,直接將蛇藏在那人的被窩裏豈不痛快?

    “咋了,咋了?出啥事了。”鐵柱披著件外套,看著對麵的三大一小,最後將視線放在林琳和小孩手上的蛇上麵。

    林琳笑著對他們說,應該沒什麽大事。就是這小孩撿到條死蛇。夏小雪和張悅冷不丁的嚇了一跳。這種說詞鐵柱顯然不信,回頭看一眼鐵柱嫂,鐵柱嫂也不相信事情會是林琳說的這麽輕描淡寫。

    看一眼臉色不太好的夏小雪和張悅,再看一眼抓著蛇的小孩。鐵柱和鐵柱嫂眼底閃過一抹厭煩。

    不過林琳的話保全了雙方的麵子和避免了一些麻煩,所以兩人都沒拆穿林琳。

    林琳用巧勁將蛇從小孩手裏奪過來,轉手遞給鐵柱嫂,鐵柱嫂接過,笑著說回頭晌午的時候燉了。

    林琳笑笑沒說話,她可不認為中午的時候鐵柱嫂還能供她們四人午飯。將視線對上姚天,不動聲色的對他點了點頭。

    至於張悅和夏小雪心裏是不是會暗罵一句‘窮鄉僻壤出刁民’就不是林琳能知道的了。

    轉頭看向夏小雪。

    夏小雪捂著肚子,明顯是憋不住的樣子。看一眼那蛇,又看一眼牆邊的茅房,咬了咬牙左手拉著張悅,右手拉著林琳往茅房去了。

    到了茅房門口,眼巴巴的看著林琳。林琳臉上劃過一道黑線,硬著頭皮進去給她看了一眼還有沒有蛇了。

    不過來都來了,林琳便在兩人的視線下又用了一回這茅房

    對於這裏的茅房她真是夠夠的了。旁的倒罷了,坑裏蠕動的白色蛆,看得林琳又是一陣難受。

    ╮[╯▽╰]╭

    手拉手的上了茅房回來,也到了起床的時間。

    一時眾人分別洗漱,收拾了自己的鋪蓋被褥後,或是幫著鐵柱嫂做飯,或是幹些力所能及的活。

    隻有姚天因為便秘的原因,一個人在牆角的茅房‘受苦受累’。

    早飯很簡單,大餅子,大碴粥,鹹菜和蔥蘸醬。

    “咱們這裏不比你們大城市條件好,一年也吃不了兩回肉。你們來的還算好時候,要是春天來,那時春黃不接,就是這樣的飯菜都拿不出來。”

    一上桌鐵柱嫂就來了這麽一句,林琳看了一眼其他三人,知道這是對臉色不太好的夏小雪說的。

    其實她覺得鐵柱嫂真是誤會夏小雪了。

    想了一下他們四人暫時還要被放在一起安排,林琳看了一眼姚天,姚天是她們幾人裏最社會的,就算林琳沒遞眼神過來,也會將話接過去。

    扒拉了一口大碴粥,姚天笑著衝鐵柱嫂說道,“我們那裏吃的就那樣,城裏供應也緊缺,有時候有錢有票都買不著好東西呢。我們一來,就給家裏添了四張嘴,讓隊長和嫂子又破費又受累。我們心裏都記得隊長和嫂子的好,以後但凡我們能做到的,隻管吩咐一聲。”

    張悅在一旁點頭,吩咐姚天的話,“是呀,我們在城裏也是這樣。多謝隊長和嫂子招待我們。”這話說的真違心,她們家孩子少,父母工資高,每隔幾天還能買到高溫肉呢。

    夏小雪也在一旁附和,林琳抬頭對著鐵柱和鐵柱嫂笑了笑,沒有再說什麽。

    人家要的也不過是個態度,這個她們都明白。

    他們不是第一批下鄉的,這些事情不說人老長精的林琳,就是姚天幾人也都明白。吃飯時之所以心情不好,主要還是被這裏的廁所折磨的。

    早上鐵柱倆口子一來,就打發那小孩回倉房了。吃飯的時候,早起碰到的那個小孩並沒在飯桌上。透過窗戶,幾人看見鐵柱嫂端了個碗送到倉房。四人一見那小孩的情況便知道這裏麵有事,所以誰也都沒有問。

    真要是好奇,也不急於一時。他們要在這太叔村安營紮寨不知道多少年呢。村子裏的事,時間一長,那就是不想知道也是門清。

    吃過飯,鐵柱嫂端著碗去刷,林琳幾人幫著將其他的碗盤撿下去。之後鐵柱嫂拿著洗幹淨的碗回來,給大家一人倒了杯水。

    這時候在農村一般人家招呼客人喝茶喝水用的都是飯碗,所以見鐵柱嫂拿了飯碗回來,幾人都沒在臉上表現出什麽。

    水倒好了,鐵柱便對四人說了太叔村的情況和對他們四人的安排。

    “咱們這個村三麵環山,冬天冷了些,風倒是不大。出村隻有一條路,就是咱們昨晚走的那條,咱們這裏雪多,有的年份十一二月的時候就大雪封路了,要出了來年二月才會好些。村裏百分之八十的人家都姓太叔,往上追溯幾百年,都是一家人”

    太叔村後麵是山,是安陽縣最靠邊的一個村子了。村子裏幾乎都是一個姓的人,剩下為數不多的外姓人也是解放前因著戰亂搬過來的。

    村子裏原有知青13人,七男六女。不過這兩年陸續跟本村青年結婚,現在還留在知青點的有8人。算上林琳四人一共12人。

    鄉下極苦,尤其是北方的鄉下,不比南邊暖和以及水米兩季。城裏來的知青,以前都是沒做過農活的,開春時,地裏還凍著呢,就是鄉下人自己翻地都費不少勁,何況是這些知青。

    雖然村裏養了牛,可村裏地太多,也不可能都指著牛。要知道這會兒子,牛可比人金貴多了。

    知青來的當年還好一些,轉年春天就開始幹活,一天累死累活的幹下來,還掙不來一天的口糧,多少人都在懷疑人生。

    在城裏的時候,他們每個月各種糧食供應票。可到了鄉下,除了一點布票,旁的都沒了。

    而那點布票,一年下來都不一定夠做一件上衣的。

    條件好的,還能從家裏帶些錢慢慢花著。條件不好的,想要掙點錢,就得靠在生產隊幹活得的工分。

    鄉下的日子不好過,剛開始的時候,知青們還想著返城的事,可隨著時間一長,隻見有人來,不見有人回。這些人也知道返城的事,希望渺茫。

    於是這些知青們,要麽娶個本地媳婦,靠著嶽家幫襯。要麽嫁給村裏的漢子,靠著婆家生活。

    所以截止林琳他們這一批來這裏,知青點就隻剩下五個男知青,三個女知青。

    知青點就在村子的東邊,差不多是在東山山腳下的位置。那裏蓋了一個大院,兩排屋子。一排住著男知青,一排住著女知青。

    說是兩排屋子,其實就跟鐵柱家的房子差不多。一進屋就是廚房,往裏走就是一間帶炕的屋子。

    不過知青點的屋子要比鐵柱家的多了一麵炕。

    一進屋左右各一個大鍋,中間一條進裏屋的過道。

    推開門進去,對應著大鍋,左右各有一麵五米左右的大炕,住下十多個人不成問題。

    這些知青無論是一批來的,還是分批來的,都是麵不合,心也不合。

    先來的不願意和後來的搭夥,嫌他們吃的多,幹的少。

    後來的又嫌先來的摳搜,煮個粥要放一鍋水,味還特難吃。

    於是久而久之,就分炕分鍋了。

    這些事情林琳他們現在還不知道,不過也快就知道了。

    鐵柱說完知青點的一些事情,又說了一下工分以及村子裏都有什麽活。

    太叔村位於北方,一年四季,冬天幾乎是沒有什麽活了。秋收之後,曬上幾天玉米,然後全村人一起去村委將收上來的玉米都手工搓成粒,村裏的男人再趕著車送到縣裏的糧站,之後給各家發放口糧,分工分,分錢,殺年豬,再分點豬肉,剩下的日子就幹呆了。

    若是這一年玉米收得早,地裏還會種上一些大白菜。若是收晚了,也就不種了。

    太叔村土地不少,所以各家各戶都有半畝的自留地,家裏吃的菜都在那裏。要是家裏人口多,糧食不夠吃,自留地裏種什麽,隻要你能自己搞到種子,村委一般不幹涉。

    所以太叔村的活計跟其他地方相比輕省多了,除了地裏那些活,也就剩下養豬和養牛這活了。

    種地是忙三季,養豬和養牛卻是要忙一年。不過養豬什麽的不用下地,工分還是cheng ren工分,所以這活也挺搶手。目前是鐵柱他爹,太叔村的老村長倆口子在幹著。

    其實聽到太柱說這些,林琳對於在太叔村的生活還是比較滿意的。

    和南方相比,北方不富裕,卻也輕省。這要是分到了南方那種魚米之鄉,說不定要從年頭忙到年尾呢。

    鐵柱見新來的知青都聽明白了他說的話,然後看了一眼他媳婦,他媳婦撇了下嘴,轉身出去了。

    過了一會兒,鐵柱嫂子單手拎了一袋玉米麵和大碴子放到屋門口。

    “你們剛來,也沒帶什麽糧食。按著慣例由村子先借給你們口糧,等到這幾天秋收後,你們有了工分再從那裏扣,不過肯定沒有多少。”鐵柱指了指門口的兩個袋子,“玉米麵和大碴子每樣四十斤,一人二十斤口糧。等秋收後,村委還會再借你們一些。”

    至於村裏也不富裕的話,鐵柱這會兒沒活,準備等著秋收後再跟他們提。

    村委大院在村子的西邊,鐵柱家正好在中間。本來這糧食是不需要鐵柱家出的,可問題是村委倉庫裏也沒糧食借這四人了。

    於是前兒鐵柱叫了幾個村幹部開會的時候,便商量了由鐵柱家先借知青糧食,等秋收打了新糧再還鐵柱。

    這會說完了正事,鐵柱就將前兩天就拿回家的知青個人情況登記冊子也捧了回來,逐一給林琳四人登記。

    因鐵柱隻是小學文化,很多字都不認識,所以知青冊子是讓林琳幾人自己寫的。

    林琳是最後一個登記的,等林琳登完記將本子和帶來的材料交給鐵柱的時候,鐵柱這才發現林琳不但是烈士家屬,還已經十六歲高齡了。

    看到林琳登記的十六歲,鐵柱終於放心了。

    城裏人還是靠譜的,沒將個十三四歲的小孩也打發下來。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