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節:再遭戰火蹂躪的城市
字數:4486 加入書籤
人在世上混,是要依靠組織的。
國家在世界上要想獲得生存空間,也是需要有組織依靠的。比如說北約,比如說與美國締結軍事同盟關係等。
就在世界各國商討戰爭規則的同時,一場尋找組織依靠的活動,正在秘密展開。
對於現有的正處於戰爭狀態的幾個國家,很自然地就形成了兩大陣營,一方是以美日為首的,一方是以中國為帶頭大哥的。
其他的暫時沒有卷入戰爭的國家,深感自己難以置身世外,也開始自然組合,形成一個個由不同國家組合的國家同盟。
在北約組織大肆擴充的同時,俄羅斯加緊了戰略部署的步驟。很快,一個以俄羅斯為核心的國家集團,就形成了。這個組織的國家分布在亞歐大陸的中部,涵蓋著中亞五國和以往的幾個前蘇聯加盟共和國。
從所占的麵積來看,這個以俄羅斯為核心的國家聯盟,占地麵積最大,但是,戰爭實力相對較弱。主要原因在於這些國家(包括俄羅斯在內)都是以能源輸出為經濟發展基礎的,工業實力和科研能力在現有的幾大同盟國組織中,基礎最為薄弱。
一個擁有者巨大財富但是身體虛弱的人,很容易被人覬覦。輕的被偷,重的被打傷後直接受到搶奪。如果這個人自持自己財力雄厚,還不長眼到處惹是生非,最後的結果將會很慘。
在三峽大壩被炸毀後,中國的國內能源特別是電力供應,出現了緊張局麵。以往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使得原來遍布全國的各大大中型火電廠,紛紛被關閉和停止生產,取而代之的是幾十座核發電廠。
但是,這些核電廠的總能量輸出,僅僅隻是占整個中國電力需求的21.7%,而三峽大壩等水利發電廠,所輸出的電力,占整個電力供應的40%以上。其中,僅僅一個三峽大壩所輸出的電量,就占有三分之一強,再加上葛洲壩的發電量,中國華東華中地區的用電量,出現嚴重緊缺。
由於華中和華東地區,在中國工業布局的重要地位,三峽大壩被炸毀後對中國的影響,極為嚴重。
中國的日子不好過,美國人的日子也強不到哪裏。
全國接近百分之五十的核電廠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一時之間,美國人的電力供應也出現了問題。而且,隨著這些核電站的被炸,核輻射的陰影威脅著每一個美國人的神經。
在這種情況下,中美兩國幾乎在同一時間,停止了戰爭舉動,而是把精力轉移到本國的救災和解決本國能源供應方麵。
利用這個難得的時機,特別是美國人空軍力量被嚴重削弱的有利時機,中國的地麵部隊,開始了收複失地的軍事行動。
對於中國人收複失地的軍事行動,美國軍隊的抵抗,並不激烈,基本上保持著一種中國軍隊進攻到哪,美國陸軍從哪個方向撤退的局麵。
有些美國軍隊高層,開始還想利用本國的機器人作戰部隊,延緩中國軍隊的進攻,至少是能在戰場上,對中國軍隊進行裝備和人員的大麵積殺傷。
一經交手美國人才知道,失去了空中優勢的美國地麵部隊,在中國軍隊的猛烈進攻之下,顯得很脆弱,基本上有點不堪一擊。
美國陸軍機器人作戰部隊,在和中國軍隊的正麵交手時,往往在戰鬥開始階段,就被中國的遠程攻擊火力和空中打擊力量所殲滅。
一直引而不發的中國空軍,在這場失地收複戰中,表現得極為的突出。除了高性能的第四代戰機外,中國空軍大量封存的第三代核第二代戰機,也加入了對美國地麵部隊的圍剿。
雖然,美國軍隊的武器,特別是地麵戰鬥部隊的裝備,相對於中國軍隊,還占有極大的優勢,但是,中國軍隊顯然不想讓美國陸軍的裝備優勢得到有效發揮。
在第五代無人戰鬥機提供空中保護的情況下,中國空軍大量的戰機,加入了對美國陸軍,特別是機器人部隊的圍攻。
盡管美國人也在強力支撐,不斷派出空軍戰機和中國空軍爭奪空中優勢,但是,隨著中國第五代無人戰機加入到空中優勢的爭奪戰後,美日兩國的空軍戰機,被擊毀率明顯提高。每一次空戰下來,都會有幾十架第四代和第五代戰機被擊落。
中國人充分利用了國土防空的作戰優勢,利用多兵種整合後的整體優勢,對美國空軍和日本空軍展開了聯合絞殺。
曾經被占領的各個中國大陸的內陸軍用機場上停靠的美國和日本戰機,在聯合火力打擊下,不得不采取後撤的方式,減少這種非空中戰鬥造成的戰機損傷。中國的遠程火力,已經開始對上海機場的美軍軍用設施,實施遠程打擊了。
這種類似的軍事行動,在中國空軍無人戰鬥機投入空戰之前,一直沒有發生甚至是中國軍隊有意識地避免這類事情的發生。
現在情況完全相反了。
中國軍隊的戰術意圖似乎很明確,不允許外國戰機再在中國境內自由降落和起飛!
美國人的戰機開始向外海後撤,並依托海上的航母為平台,向中國國境實施空中打擊。留下的空白很快就被日本人占據。
日本人顯然更願意在中國國境內自由起飛和降落自己的戰機。
駐紮中國上海、南京、杭州等機場的日本戰機,數量明顯增多了。由最初的二百多架,增加到四百架,數量整整翻了一倍!
在中美兩國工業製造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後,日本人感覺到這是難得的機遇,而且,戰機在中國境內升空作戰,可以最大限度地節省油料,增加升空作戰時間。
善於精打細算的日本人,很快發現,在節省了油料以及作戰成本的同時,自己戰機的損毀率卻在顯著增加。
每一次升空作戰,都有日本戰機被擊落。而且,被擊落的戰機數量還很龐大。
工業基礎實力雄厚的日本,顯然不在乎這種戰機耗損,龐大的生產製造能力,能為日本人在最短的實際內,補充到位損耗的戰機數量。而且,隻要日本人願意,他們甚至能在現有的基礎上,擴大駐中國的空軍部隊的作戰規模。
但是,這種雄厚的實力,在戰場上卻難以得到體現。戰機製造不難,難就難在飛行員的培養。飛行員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短期突擊培訓的戰機飛行員,雖不能像水貨司機那樣被稱為馬路殺手,但是,新手駕駛飛機,事故率高,戰機的最優作戰效力,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提高。
再加上,日本‘心神’戰機性能,和中美同代戰機相比,性能上還有一定差距。因此,單純地依靠日本第四代戰機,和中國空軍搶奪空中優勢,顯然很吃虧。
可惜,日本是一個除了野心大,什麽都小。在這種不利的情況下,日本人還是強撐著。他們的戰略意圖很簡單,就是想利用中國經濟和工業基礎嚴重受損的情況下,和中國人打一場消耗戰,想以此拖垮中國軍隊,特別是中國空軍。
整個戰場,特別是空中戰場,並沒有因為美國人的退卻而降低戰鬥的激烈程度。
每天,都有中日空軍在空中進行激烈交鋒。
隨著時間的推移,日本空軍,在損失了大量戰機的情況下,戰鬥空間卻不斷被壓縮。
開始階段,在美國戰機的配合下,日本人的戰機,還能夠在武漢附近空域出現身影,隨著美國空軍的退卻。日本‘心神’已經難以飛臨武漢,甚至是在南昌市空域,也難以見到日本戰機的身影。
中日空軍的交戰戰場,主要集中在南京市附近。
伴隨著空軍的推進,中國軍隊的地麵部隊,也已經清除了南京市周邊的日軍的防守陣地,準備向駐守在南京市區內的日本軍隊發起進攻。
被圍困在南京市市區的日本陸軍,總計有三萬多人。
以中國地麵部隊的攻擊力,應該可以在短時間之內,圍殲這股殘敵。但是,中國地麵部隊,卻遲遲不向南京市區內的日本守軍,發動進攻,最終原因就在於日本軍隊將自己的軍隊,部署在南京市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任何重型火力打擊,都會給當地居民造成巨大的人員和財產損失。
中國軍隊,不願意做這種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南京市這座曾經飽受戰火摧殘的城市,再也經不起戰火的蹂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