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佛國大伽們的謊言

字數:3981   加入書籤

A+A-


    如果你認為,佛國的渡劫方法就是吃“人肉”的話。

    那你就是大錯特錯了。

    如果是那樣的話,西方佛國豈不是滿大街都成了“食人族”。

    根據愛因斯坦的能量守衡定律,這個世界上的能量是亙定不變的。

    如果你多得了一點靈元,也就意味著必然要有一個人失去這點靈元。

    對於佛國的那些大伽來說,普通人族的那點靈元,在他們的眼裏就如九牛一毛,根本就不屑於一提。

    他們要收割的是那些修真者的靈元,正所謂一分價錢一分貨,稀飯吃了不經餓。

    同樣是食物,牛排顯然比稀飯蘊含更高的熱量值,同樣是水果,布拉樂就是比安坡更富含鉀離子。

    毫無疑問,甚至連花滿樓和柯鎮惡都能看得出來,修真者的靈魂含有更強大的能量,普通人族與之相比:簡直就像被1:10000稀釋後的純淨水。

    對於佛國的大伽們來說,是選擇做一個江南養蠶的女子,圈養無數溫順的人族眾生慢慢地收割他們的靈元,就像是關山牧場風吹草低中那群愜意飲水含哺鼓腹的羊群一般?

    還是去做一個加勒比海中驕傲的海盜,在海風和銀鷗的伴奏中驃掠天下修真者的靈元,將世間所有的道德廉恥操成最淫蕩的妓女?

    很顯然,他們選擇了後者。

    修真者對於他們來說,簡直就是最理想的高能量供應品,尤其是那法力高強的妖族和神族,簡直是複合維生素、強力蓄電池、97號汽油。

    當然,他們並不能直接給你說,收攏你就是為了收割你們的靈元。

    他們必須要一套看似漂亮和帥氣的外衣,使你相信,“信春哥,就能得永生”,這就是往生和涅磐。

    對於普通的人族,他們會給你編織出一個美麗的未來,也就是所謂的“極樂世界”。

    他們會告訴你:極樂世界,是一個無盡樂土,在那裏沒有憂愁,沒有煩惱,不受諸苦,隻聞歡笑……

    今生今世所遭的罪,所受的苦,都會在來生得到補償;今生今世所造的孽,犯的惡,也會在來生遭到懲罰。

    乍一聽,還真是一個美麗的童話,公主和王子都過上快樂幸福的生活。

    可是,一個把期予寄托於來生的人,也就意味著不再有惡有惡報,我們今生所經曆的痛苦無以伸張,我們所憎惡的那些罪惡無以懲戒。

    在我們每個可感知的輪回裏,我們看到的隻是惡者繼續作惡,善者唯有泣血。

    誰來告訴我,這就是往生嗎?

    如果來生極樂,他們為什麽不去?

    而且誰又能確定真的有來生?來生在哪裏?有多遠?長什麽樣子?

    一個連今生都無法掌控的人,又怎麽能寄許於來生呢?

    此生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生?

    對於普通的人族,他們編了一個又一個美麗的謊言,目的就是為了要你們心甘情願地交出自已的靈元,來供養他們。

    對於法力高強的妖族和神族,他們又換上另一件外衣:涅磐。

    因為那些法力高強的妖族和神族沒有那麽容易相信來生和輪回,可是,在不可抗拒的“天劫”之下,他們也會死。

    死亡是所有眾生的恐懼,不管你生前是才貌傾城,還是法力殊常,它輕輕地帶走你最後一絲氣息,讓你生前的一切都化為夢幻泡影,水月鏡花。

    這時,佛來了,他慈悲地告訴你,涅磐可以讓你不墜輪回,永生不滅。

    這個謊言聽起來,是不是非常地美麗和動聽呢?

    在佛家的小乘佛法對“涅磐”的解釋是這樣的:“灰身滅智、捐形絕慮”。

    而大乘佛法對“涅磐”的解釋,就更為複雜了,還將“涅磐”分為了“有餘涅磐”和“無餘涅磐”。

    不管是那一種解釋,無論大乘涅槃,還是小乘涅磐,最後的結果都是要把**給搞丟了。

    到了這裏,有些書友是不是應該晃然大悟了。

    涅磐的結果,不就是讓人自願放棄了肉身成聖嗎?

    既然肉身沒了,那麽剩下的還有什麽呢?

    是靈魂?是善哉?還是成了我佛?

    法力高強一些的,可能還會有一團聚而不散的靈識,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神魂。

    對於法力低級的神仙,就會煙消雲散,重墜六道輪回,將前塵往事忘得一幹二淨。

    而你在涅磐之時,所丟失的最寶的肉身,就會成為那些佛伽最美味的供養品。

    不管是佛國的大伽,還是道教的大神,為什麽都不願意死去呢?

    因為死去會變成低級神仙,隻有**成聖才可以擁有更高層次的能力。

    這也就說明了,伴隨著**的死去,在那一過程中我們也就丟失了大量寶貴的東西,這些東西就是我們所苦修長生不死的靈元。

    佛國的大伽們,就是依靠著這種手段,收割他人的靈元,來增強自已,讓他們一次次抗過天劫,得到永生不死的。

    就是因為佛有佛道,道有道道,才沒有讓佛國淪為玉帝的奴隸。

    如果他們都是依靠吃蟠桃來抵抗天劫,得道成仙的話,西方的佛神,就會和三界諸神一樣,成為蟠桃的戕害品。

    不過,也並不是所有的佛國弟子都不吃蟠桃,要不然的話,也不會發生第一次“仙佛大戰”。

    第一次“仙佛大戰”的主要矛盾就是為了爭奪蟠桃的分配權。

    玉帝和王母雖然是蟠桃的擁有者,可是,在蟠桃的分配上,卻是三界諸神大佬共同商議的結果。

    你可以想一下,不管是如來,還是元始天尊,當然也包括玉帝自已,手下都養著那麽多神仙,這蟠桃多給誰一點,或者少給誰一點都不行。

    其實,想想玉帝個三界之主,做得還真是夠憋屈的。

    不過,大部分的佛國弟子還都是在用他們自已的方法在抵抗天劫。

    如今,沒有了蟠桃,佛國的渡劫方法,自然也就成為了三界諸神唯一的救命稻草。

    所以才會有蜂湧而至的三界諸神,紛紛叩拜在靈山的佛門外。

    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得意的時候別張狂,失意的時候也不要灰心,因為你不知道,在一下秒風水就會轉向了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