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0 章 因為是你(2)

字數:2215   加入書籤

A+A-




    兩人鬧了一會兒又轉回原來的話題,最後讓她按她的想法回育珠路陪她父母(牌位)過春節。

    他是心疼她一個人,隻是看她堅持,最主要是自己不想輕率地把她帶到一雙兒女麵前,想先為她鋪墊好。不過,除了年三十晚守歲外,後來他都是等母親、兒女睡了後就回去育珠路陪她。

    沈洛原想春節期間去西關,後考慮到春節雖是關鋪,家裏卻是最多親友來訪應酬的時候。便放到年假後的第二個周末。民間過完了十五,各公司單位也過完了團拜,時間正好。

    節後第二個周六,已經過完了十五好幾天,街上的鋪麵全都開了門。回外地老家過年在A市工作的人也基本都回來了,但還有一種節後沒有完全回神工作的恍惚,使得街上一下又熱鬧起來,又帶著一種無形的慵懶。

    秦忠信陪著沈洛在上午十點鍾店鋪都開門又不會有太多客人時過去西關寶華街。寶華街現在屬於A市天水區,兩人都還是第一次來這個街道。一入街,就看到明顯後鋪的街道,卻不是水泥,而是青色方磚。沒有車過,是寬敞的步行街。因是周末,難得一個可睡懶覺的機會,年輕人自然要睡到自然醒才出來逛街。兩邊店鋪雖已開門,卻基本都是因沒有客人而放任倦意賴在臉上的營業員。街道上最熱鬧的是兩邊的食肆,因老街周圍居住的極少外來人口,多是土著或一兩代人在此地的,所以食店除了少數幾家蒸點店,都是傳統的粥粉麵店。從門口經過,裏麵飄出生滾粥、布拉腸、堿水麵的味道。收銀台在門口,收銀員手不停的打單、收錢,間隔還熟練的吆喝一聲“歡迎光臨”。點餐的人拿著小票自己轉身到隔一個過道的點餐台透過小窗遞過自己的票,有的店還要自己等著端,有的店則可以去找個位子坐下等服務員送過來。能看到店裏八九成是起早晨練後的老人,點的是一輩子吃習慣的早點。人站在店外都聽到裏麵的嗡嗡聲,就是聽不清是什麽。沈洛很多時候都懷疑那些師傅、營業員怎麽不會弄錯單的,真神奇。不光是這種小食店,包括老街的茶樓。可能是自己趕得不夠早過,想感受一下這種傳統的早茶文化去喝茶,無論早茶晚茶,都是人滿為患。不管多少錢茶位的,都有人拚桌子。廳裏過道裏還很多人站著等,這個時候你會發覺無論男女老幼都無比的有耐心,其實不過是家人或老友約來一起吃個早餐,有夠麻煩。特別是一些老人家,來的最早,茶樓就是他們的早餐飯堂。不用約,一來就能見到老街坊,不一定聊什麽。有時甚至一桌就認識自己,也可以拿份報紙,點上著名的“一盅兩件”,耐心地一坐半天。像這個街道中央就有一家百年老字號的茶樓,然然居的總店。典雅的三層樓,木梯格窗,古香古色,內裏蘊張著老城區的活力與韻味,彌漫著上溯幾十年的舊時代味道。

    兩人先向一個從旁邊巷子裏迎麵走來的五十來歲年紀的男人打聽,問他多寶街是否還有一家陳姓的刺繡店?那人卻是很驚異:“還有做刺繡的?沒有吧?沒聽過。”是男人不留意女人的生意還是怎樣,若不是一口純正的土著口音,沈洛都有些懷疑他不是居住這兒的人。謝過那人再找其他人打聽。

    看到食店裏走出兩位老人,便走上前向從店裏這兩個結伴走出來的老人詢問。兩個老人家看起來像是姐妹,俱是滿頭白發,身材瘦小,看不出誰是姐姐誰是妹妹,很典型當地老街坊的樣貌。巧了,他們所問的那位耳朵已不太靈光,對他們的問題有些呆愣。還好另一位聽得清,顯然還挺熱情。

    “他們問多寶街裏陳家的店還有嗎?”這話是對她的姐妹講的,又轉過來對著他們,依然是一口地道的土著口音(此處已經以普通話譯過來),幸虧二人都在A市多年,否則還真難聽懂。

    “有的,有的,春節和元宵時候老板娘的新衣服都是自家店裏做的旗袍,好靚啊。”

    “是啊。老板娘有福氣。比我還大過兩歲,身體比我還硬朗。”老人又轉頭對她的姐妹講話了。那位姐妹也總算聽懂:“嗯。她身體硬朗,頭腦好清醒,有時候還打麻將。”

    沈洛看兩位老人自己聊起天來,倒也不阻她們了,便打了招呼:“阿婆,謝謝您!我們先過去看看。”

    “好啊,好啊,進了街,看‘陳家刺繡’的招牌就是了,你是要做旗袍嗎?他家做的好,年輕女仔,做件大紅的,鮮亮,好看。前邊第二個牌坊進去就是了,鋪子在你進去的右手邊。”老人指著與她們自己相反的方向。

    “嗬嗬,好啊。謝謝阿婆,再見了。”

    牽著秦忠信的手快走兩步,停下,低頭看看自己身上的衣服“噗嗤”一笑。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請勿轉載!(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