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長生歌訣
字數:5828 加入書籤
人間道教聖地閤皂山,地處神州中南,香火鼎盛一時的靈寶派即發祥於此。靈寶派此代祖師葛玄素有活神仙之名,在人間流傳了許多呼風喚雨、役使鬼神的故事,但此番風流人物卻在一日講經時逐雲而去,隨即不久,靈寶派五百餘人也在一個雷鳴之夜一夕而散再難尋蹤影,巍巍青山隻有一句真言“閤皂山裏千年渡,古來傳承有真仙”化顯在世,神秘莫測,而這也使得世人猜測葛玄已得了傳承成仙而去。
此番消息傳遍天下,一時八方皆動,閤皂山再不複清淨飄渺,世間千百教派、萬千散修皆都向閤皂山熙熙攘攘而來。但閤皂山自那日五百徒眾一夕而散後,就仿佛是一幅畫貼在了這方靈山秀水之中,可望而不可攀,任眾人使出百般手段,卻隻能在山地打轉而無法向山頂前進一步。這番古怪不僅使得眾人大為沮喪,但同時又更加篤信真仙傳承的存在,於是或各門各派或散修高隱俱都在山腳下長駐起來,俱有不進寶山不罷休之意。
這般喧鬧間三年彈指而過,眾人手段使盡仍不能一窺仙緣,但天生大道,自有乘氣運者能依勢尋法,於茫茫往途中踏出歸路,是故總有驚豔的傳說代代相傳。
這一日,晨曦方顯,閤皂山山下便出現了一個少年,年約十三四歲,眉目清秀,一身道士打扮,背上一把木劍,卻手托著銅缽,本為不倫不類,但在其身上偏偏又相得益彰韻致天成。
這少年甫一出現便引得了周圍多數人的注意,於是便有一人打趣道:“小友這身打扮好生奇怪,修道卻托佛缽,參佛卻著道袍,究竟是道還是僧呢?“
少年看著這人充滿濃厚戲弄味的表情,隨又掃了一眼此人帽子上醒目的一朵雲標誌,輕輕一笑:“頭上一朵雲,人間花百家。若問道何去,道從雲中發。可是雲中派前輩?”
那修道人很是自得的哈哈一笑道:“區區正是雲中派花半山道人是也。”
那少年點點頭,接道:“雲中派發於祖師花生花,言浮雲若浮生,自有道蘊天生,本崇尚隨緣無為,卻也暗合道法自然的真意。卻為何近年曾聞,貴派四處招收女弟子以雙修悟道,難道“人間花百家”卻是說的雲中道法需得陰陽合修才能開出道之花麽?”
花半山道人聽得此話便是臉上一紅:“小小道士,佛道不分,又懂什麽大道?我雲中派講究陰陽雙濟,其中有萬般玄妙,小道士莫要胡言亂語。我觀你如此年紀修行卻還未至第一重境界初鳴,顯是資質駑鈍,缺偏偏擺出佛道同修的派頭,看來也不過是奪人噱頭罷了!”
說罷,臉上又掛上許多鄙夷之色:“看你這般,顯是雜門小派出身,不會連修行啟蒙經《長生歌訣》裏的九個境界劃分都不知道吧。”
這名少年正是忘真道士和如真和尚的寶貝徒弟,那躺在冰鏡中的絕命少年如來,忘真和如真在喚醒如來後交代一番就將他送到了這閤皂山。無來兩位師尊法力高強神秘莫測,對無來又是寵愛有加,自然會傳這基本的《長生歌訣》。
無來此時看著眾人或戲謔或淡漠等諸色不一的神態,心裏輕輕一歎,將手中佛缽輕輕一敲,眾人頓覺有一道宏渺的長歌之聲傳來:“
世間人人念長生,長生修行有九境;
一境煉氣成涓液,丹田有聲鳳初鳴。
二境點滴匯成海,長海一望性通靈;
三境騰雲結金丹,修行至此脫凡間。
四境破妄化元嬰,五行俱用道理明;
五境合道神出竅,平山竭海乾坤動;
六境通神曉因果,渡劫了因可飛升;
七境真仙果位成,璨璨仙榜有真名;
八境三身可做祖,一方世界稱大聖;
九境混元大自在,造化萬物得長生。
修行路艱難千重,問君可有膽量行;
百萬枯骨輪回路,萬年成就幾人名。
長生歌訣有真意,勸君莫要貪長生;
長生一夢了無痕,不如人間一世名。”
歌聲綿長殷切,道韻深遠,偏偏氣象宏大,竟將那人人渴求的長生喻做一夢,還不如人間一世美名,這歌正是修行之人人人熟知的《長生歌訣》,已經流傳了無數歲月,不知為哪位驚天動地的人物所傳。
無來將佛缽一收,對著猶自沉浸在那道意幽幽的歌聲中的眾人,揚聲說道:“長生歌訣九境界,卻也未必就道盡了天下英雄。”
那花半山一臉輕蔑此時化作了訕訕之意:“小道士居然還真知道長生歌訣,真是小看不得啊。不過,隻是你那佛缽古怪,你還是好好修行到高的境界再來賣弄吧。”說罷就有轉身離開之意。
無來看出花半山去意,卻是先一步攔在了花成山身前,舉缽又道:“花前輩聽了我的長生歌訣,總該化點緣給我吧!”
花半山卻是冷笑一聲:“我這裏可沒你的緣分可化,還是別處去吧!”
無來不以為忤,一臉深意:“阿彌陀佛!也許會是莫大的善緣呢?”
“管你什麽善緣惡緣,白生了一副好皮囊,卻是滿嘴胡說八道!”說罷花半山也未多想閃身而去。
無來長歎一聲:“菩提有果不需證,道法自然莫強求。”隨即向眾人望去:“諸位,可有吃食或銀兩化個一二。”
眾人紛紛後退,之中有人說道:“你這少年,無端損人教義,卻又在這裏故弄玄虛,好好的道士不做,偏學人和尚化緣,哪裏能夠化的來?”
無來又是一笑:“諸位既說我念佛修道不倫不類,那麽我且問上一句,諸位皆是各有門派,修的又都是各自道法,那麽為何又來這閤皂山尋什麽真仙傳承呢?”
“好一個少年,倒是牙尖嘴利,今番辱盡天下英雄,可敢留下你的名號嗎?”人群中有人大聲喝道。
無來收起佛缽,正身端立,昂首對眾人說道:“我名如來,初入人間,倒是要向諸位英雄請教,可有哪位英雄指點一二?”
眾人之中也有有識之士早前細細思量無來之話,覺得不無道理,於是早就散去,此時剩下的盡是一些不入流的角色,被無來這一相邀,竟都生出懼意,一時隻剩無來氣勢如虹。
無來看看這些人,心頭萬千鄙夷,一時又搖搖頭望向閤皂山,自言自語道:“凡人蒙昧,不識這岐山之妖。這般欲念如熾,正是那妖之美食,死劫麵前卻無人結善緣,可悲可歎!”
“大哥哥,我這有一個包子,惜惜化緣給你!”正在這少年低聲輕語之時,卻見一個小姑娘從遠處跑來,素淨乖巧,惹人憐愛。
視線轉移到名為惜惜的小姑娘身上,眉頭卻微不可察的皺了一下,凡人俗眼難以察覺異常,但在無來的額頭七彩法眼中中隻見小姑娘身上發出許多肉眼難見的透明絲線,密密麻麻交纏在一起仿若一張網,這網忽大忽小又飄飄浮浮,甚是詭異。
無來輕彎下腰,將缽盂放在惜惜麵前,惜惜眼中流露出萬分不舍,但還是小心的將包子放在缽盂中,推向了無來,脆生生說道:“吃吧,哥哥,肉餡的,惜惜最愛吃了。”
無來一手輕撫下惜惜的頭,一手將缽盂一振,便見包子準確的落入無來口中,被一吞而下。無來意猶未盡的對惜惜說:“小惜惜的包子真是美味,雖然葷了些,但想必佛祖感念到惜惜誠心,認了這一包之緣。大哥哥我既然化了你的緣,缽盂得了圓滿,那麽接下來,也該讓這笨笨的桃木劍來吹吹春風了,興許也能學那雲中派前輩發個一兩枝桃花也未可知。”
說罷,將缽盂懷中一收,順勢便將木劍從背後拔了出來指向惜惜,雙目一睜:“我托缽為僧化自在緣,我拔劍為道斬天下惡。你這妖孽,還不速速退去,更待何時?”
隻見惜惜愣在原地,一臉怕怕的神情:“哥哥好凶,惜惜好怕,惜惜不是妖孽!”
無來眼見此景,猶豫些許,便將劍一收,上前一步,道:“惜惜莫哭,哥哥給你變戲法玩呢,你看這是什麽?”
惜惜凝睛看去,隻見無來手中本來握著的一塊石頭瞬間化作了一個鳳形玉佩,圓潤含光,令人望之難移雙目。
隻聽無來繼續說道:“惜惜,這塊鳳鳴玉就送給你啦,來,將它戴在胸前,無論何時也不要摘下,好嗎?”
隨著無來將鳳鳴玉掛在惜惜胸前,惜惜周身的透明絲線仿佛有靈一般向鳳鳴玉湧去,霎時隱入玉中,法眼內再無所覺,無來不僅輕輕鬆了口氣。
惜惜看著已被掛在胸前的鳳鳴玉,說:“大哥哥,惜惜很喜歡這塊玉佩,可是師姐說,不可以要別人這麽貴重的東西的。”
少年說:“沒關係的,惜惜要聽話,大哥哥是男孩子,帶著這樣的玉佩會被別人笑話的。再說了,這玉佩是有神奇功能的,在你危難時,大喊一聲‘無來哥哥救我’,我就會出現啦!”
惜惜想了一下,點了點頭,卻又忽然笑了:“哥哥原來叫無賴啊,好賴皮的名字。”
叫做無來的少年故作哭臉狀:“唉,我的兩個師尊都說,無來即‘道生於無,無所從來’是比如來還要近大道的名字,雖然聽起來像無賴,但人世修行,勇猛精進也好,自然無為也罷,不都是一味的積累修煉,吸納天地靈氣於自身,一心妄想長生於天地麽?這般隻知吸納,不知反哺,不就是如同無賴一般麽?所以無來也好,無賴也好,都是人世修行本色,真名返本,最是適合於我了。”
惜惜一臉崇拜的道:“無來哥哥的兩位師父好厲害,包括剛才的《長生歌訣》唱的真是好聽呢,不過惜惜還小,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不然肯定受益無窮。”
無來耐心的對惜惜解釋道:“《長生歌訣》裏將修行分為九個大境界,分別是:一境初鳴,即是身體感應天地靈氣,且能夠納靈氣入體,待能煉氣成液體,落入丹田,滴落有聲是為初鳴,此時宿疾並銷,身輕心暢,能夠施展簡單的法術,日行千裏不覺累;二境望海,丹田涓滴成流,集流成海就是入了望海境,此時能夠色返童顏,力蓋九牛,通靈徹視,已能法力外放,隔空移物;三境騰雲,此時望海生雷,雷結金丹,可騰雲飛行,挾山超海,壽命可達千載;四境破妄,此時金丹破裂化形成元嬰,即能見明道理,掌握天地資源規則,五行俱用;五境合道,即元嬰分神出竅,力動乾坤,能平山竭海;六境通神,能夠知曉因果,通達自在,六境到七境需要了結了因果,並需要渡雷劫才可飛升;七境真仙:果位既成,仙榜有名,此時神既通靈,變化如意,對機施化,應物現形;八境大聖:有過去,現在,未來三身,可施教一方世界,乃聖人教祖,上天入地,無所不能;九境長生,原始混元,大自在無劫,能身化天地宇宙,造化萬物。歌訣雖然將修行九個境界分的清楚為後人指明了修行方向,但這創作之人竟仿佛是並不鼓勵世人踏上修行之路,其中矛盾之意,難為人知。”
惜惜看那表情並不能全部理解的樣子,但還是咯咯的笑了起來,這時候一個空靈的聲音傳來:“公子趕緊住口吧,惜惜還小,還聽不得這番理論。惜惜,趕快回來,誰讓你偷偷跑出來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