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陳之慶的顧慮
字數:3697 加入書籤
果然,跑馬傳營不到半天,南部秦軍盡數出動,沒有等到若縣過來的投石機,便是開始針對襄城南部進行了攻打。
雖然壽王桓羽早已經對南城這邊做好了部署,但是他低估了陳之慶對襄城的執念,幾乎是前仆後繼,數萬人就像是悍不畏死的工蟻一般,淹沒襄城的南城。
桓平,這位壽王桓羽的次子,勇猛比之兄長桓興也是不遑多讓,更難得可貴的是,其師承軍師麻梁,較之桓興,多了一些兵法之道。
身邊的壽王軍大將占累、焦化等人皆是嚴防死守,奈何卻是被秦軍數次攻破防線。
“將軍,點燃狼煙通知壽王吧!”
看到己方逐漸處於劣勢,焦化提醒桓平道。
桓平終究不是血勇無謀之輩,了解到己方的處境之後,當下點了點頭回道:“點燃烽火通知父將吧!”
“還請子將撤往後方!”另一邊的占累也是提醒道,壽王隻有兩個兒子,長子桓興據說在臨沮落去了敵軍的手中,次子桓平決不能有失!
桓平不領情卻是一臉惱怒的看著占累,怒道:“占將軍這是在羞辱我麽?”
“怎麽會……”占累道:“隻是不願意子將在這裏有什麽閃失,不然我等不好對壽王有所交代!”
“交代?!”桓平冷笑回道:“桓氏從不懼戰,若我畏懼退了,才是不好對父將交代!”
隨即桓平大聲怒道:“壽王軍的將士們,據守襄城!”
“據守襄城!”
“謔謔謔!!!”
桓平作為壽王的兒子,卻是堅守在南城城頭上,如今在這裏的壽王軍士卒多是從荊地走出來的,一路大大小小的戰役經曆了不少,豈是懼戰之卒?!
其中有不少是從當年郢都之戰追隨壽王的老卒,當下紛紛血氣昂然,直接揮刀衝向了爬上城頭的秦軍士卒。
陳之慶因為體弱,不曾親自上線領兵作戰,而是站在襄城的一處小山丘上,遠遠地旁觀著襄城的攻防戰。
身旁保證陳之慶安全的衛將湯杵也是對陳之慶提醒道:“將軍,壽王軍畢竟是百戰之軍,如此攻城,我軍損傷嚴重啊!”
陳之慶麵色平淡,對此應該是早有預料,隻見他緩緩開口問道:“湯杵,你知道為何要這般那鄧人的命去填這一座襄城麽?”
湯杵有些詫異,實在想不到愛兵如子的陳將軍為何這般說,當下有些木訥的回道:“是為了奪回襄城麽?”
“已經是做不到了……單單憑借鄧人的話,”陳之慶已經意識到了鄧人的血性正在逐漸的冷卻,反觀壽王軍,卻是越戰越勇。
“襄城裏麵,是王室的太廟……我想讓王室的先靈們看看,舊時供他們享樂的襄城,供他們享樂的子民,如今這般模樣,他們的地下之靈會有什麽樣的反應!”
“將軍此話……對王室有些褻瀆……”湯杵說道。
“褻瀆……”陳之慶冷冷地笑了,然後道:“光複襄城,是我對王室的交代……至於鄧人,我也要給他們一個交代。”
聞言,湯杵驚詫:“將軍此話……是打算投靠秦人麽?!”
陳之慶默然的點了點頭。
“這……如何麵對王室?!”
“王室還有何人?南有洪水猛獸,鄧人需要有一個出路!”
湯杵依舊辯解道:“公子敘不是還在秦國麽,迎回公子敘回襄城為王難道不行麽,公子敘素來有主謀,未嚐不能中興鄧國!”
“已經遲了……秦人無利必然不會出兵,再者公子敘為說動秦國出兵,已經是將鄧國的國土盡數獻給了秦國……恐怕,早在秦國出兵之時,公子敘就已經是由不得自己了?”
“這……”湯杵還是不敢相信:“難不成秦人還敢殺了公子敘?”
“這倒不至於……”陳之慶補充了一句:“不過,秦人讓公子敘病卒或者暴斃的手段還是有的,還得看南郡……尤其是我們這些鄧人的應待。”
“將軍……還請明說!”
湯杵明顯是對鄧王室有些顧念之情。
陳之慶這才徐徐說道:“秦人出兵,必然是為了並吞鄧國的南郡之地,自然是不可能眼看鄧人勢力做大,我等一路走來,已經是聚兵六萬,幾乎是將鄧人的青壯全數拿在了手中。”
然後陳之慶徐徐轉回頭看著湯杵問道:“換做你是秦人……就是那位秦公子,你會放心麽?”
然後,陳之慶自問自答的應道:“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這位大秦公子以漢水諸姬遺族軍隊作為攻打襄城的用意我已經是猜測到了,無非就是要空耗漢水諸姬遺族掌握的將士而已。”
湯杵疑惑道:“既然將軍已經是猜測到了那位大秦公子的用意……將軍的才智,怎麽會如此落了套?!”
陳之慶自嘲笑道:“這位大秦公子用的乃是陽謀,這襄城,終究是要讓我們鄧人灑血的……鄧人的脊骨需要鄧人自己來硬抗,秦人做的夠多了……再者……”
陳之慶欲言又止,不過終還是開口說出來了自己的用意:“眼下襄城折損,也是在回答當日秦公子的問話,即鄧人願意臣服秦國。”
“將軍!此事茲大,難道就不和其他將軍商量麽?!”
陳之慶搖了搖頭:“商量與不商量已經是沒有多大差別了……漢水諸姬遺族軍隊空有六萬餘人,但命脈已經是被秦人那捏住了!”
湯杵終究不是盲目之輩,陳之慶稍稍點透,湯杵便是知曉了其中是何意,當下問道:“將軍指的是糧草?”
陳之慶默默的點了點頭。
湯杵這才明了,自臨沮與南郡漢水諸姬遺族會師以來,隨從人數暴漲,但是相應的,每日多出的士卒消耗的糧食也不在少數。
己軍糧食早在臨沮大山便是已經告罄了。
果然,一開始漢水諸姬的命脈就被秦人那捏住了!
湯杵不由得暗暗握緊了拳頭……
見戰場己方士卒因為傷亡而逐漸喪失了進取的銳氣,見壽王軍的狼煙升起,陳之慶也是幽幽一歎:“鳴金收兵吧……鄧人傷亡到此處應該是隨了那位秦公子的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