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信至龍虎
字數:3080 加入書籤
龍虎山山之得名有二說,《廣信府誌·山川篇》謂其為象山山脈之一支,曆台山西行數十裏,折而南,分兩支,環抱狀若龍盤虎踞,故名;《龍虎山誌》載雲:“山本名雲錦山,第一代天師於此煉九天神丹,丹成而龍虎見,因以山名。”。
而今到這裏旅遊的眾人,卻不管這裏還有沒有神仙,反正大家看的就是一個熱鬧。
近年來,隨著國內經濟的不斷發展,各地的風景名聲儼然成了一處另外的菜市場,人來人往,嘈嘈雜雜,就連一向崇尚清修的道觀也不能免俗,喧囂的吵鬧聲徹底的衝散了道觀裏的清淨。
龍虎山在鷹潭貴溪市境內的一座山峰的名字,後來泛指這一片被與之相關聯的風景名勝。
自從張道陵的第四代孫張盛在這裏定居起,世襲道統63代,奕世沿守1800餘年
他們均得到曆代封建王朝的崇奉和冊封,官至一品,位極人臣,形成中國有名的“南張北孔(夫子)”兩大世家。
,而作為龍虎山上最重要的兩座建築,上清宮和嗣漢天師府更是得到曆代王朝無數次的賜銀,進行了無數次的擴建和維修,宮府的建築麵積、規模、布局、數量、規格創道教建築史之最。
龍虎山在鼎盛時期,建有道觀80餘座,道院36座,道宮數個,是名副其實的“道都”,堪稱道士的世界王國。
然自漢至今,桑海靡常,多數宮觀早已廢圮,保存者唯有天師府。
龍虎山上最重要的建築有兩個,其中上清宮乃是正一道祖庭,曆代天師演教布化,承辦大型的****和活動,天師府則是天師道所有,自己生活起居,修身養性的地方。
此時是一天之中的寅時,大約是淩晨的五點多鍾,天色還是一片漆黑,隻有天際曠野極遠之處開始微微的綻放藍芒。
天師府中當代天師張介濱放下手中的蘭竹小楷狼毫筆,揉了揉有些發酸的手腕,透過窗戶看著此時的天際,不由得有些微微出神。
這根毛筆是他的最愛,乃是他曾經最得意的弟子張洪寶贈送給他的。張洪寶是他的外孫,自小就一心向道,堪稱天生的修道種子,後來他破例違背祖製,親自收下外孫當做自己的關門弟子,一心想把一身真傳傳承下去。
當今之世不比以往,世人多不慕仙神,有的僅僅是一些好奇,可是修行路上,可謂是艱辛備至,沒有大毅力是走不了多遠的。
所以當今各道人才凋零,慕道之人稀落,能夠收到這麽好的一個弟子,對於張介賓來說,也是老來慰懷。
可惜,修行之路上,有時候並不是有毅力就能走出來,真正的修行即使有老師帶路,真傳入心,也不能保證一個人的安危。
在三年前,張洪寶就是就突破修行的某一個關隘處走火入魔,雖然事後得以保全性命,可是今生都不能再踏上道途了,隻能下山,由家人安排,踏上滾滾俗世。
一想到這裏,張介賓的心情就更加低落,這就好像一個同好會一樣,本來就世運不佳,人數稀少,好不容易其中有一個重要會員把自己的家人介紹進來,卻不曾想同好會的理念讓他走火入魔了,這對於這個重要會員的打擊可想而知。
而對於張介賓來說,這種打擊其實算不得什麽,最關鍵的打擊是,對於一直以來苦苦堅信修煉成仙的信念,“仙”真的存在嗎?
現代社會是信息化社會,除了像他這樣的老古董還堅持用毛筆寫字之外,底下的人一個個電腦都用的賊六。
而張介賓也不是食古不化之人,什麽量子力學,相對論,天文學,生物學,雖然說不上精通,可是最起碼看新聞還是能看懂的。
眼看著科技快要把整個世界解剖個七零八落的,就要向他們一直堅守的經脈真氣等領域進攻了,萬一以後真的有個教授證明了修行是成不了仙的,比如不符合熱力學第二定律,這可咋辦。
對於張介賓來說,熱力學第二定律他還是了解的,當年在“打倒一切牛鬼蛇神”的年代,可是有科技人員好好的向他們科普了一遍基礎的科學知識。
一想到這裏,張介賓沒有來由的渾身一顫,一陣冷風吹來,寒氣深入骨髓之中。
就在這時,卻見自己的小道童清風慌慌張張的跑來,手中拿著一張紅色的名帖。
“老師,老師,不好了,有個怪叔叔要我把這個交給你。”看著唇紅齒白的小道童喘著大氣跑來,張介賓沒好氣的抬眼道“清風,你不在屋子裏好好睡覺,跑過老幹什麽。”
一說到這裏,清風就委屈了,一張小臉皺巴巴的,“老師,我本來就想出去尿個尿,誰知那個怪叔叔一直在半空中盯著我,害的我還把褲子尿濕了,然後他就把這個名帖給我,要我交給老師你。”
“清風,你沒事吧。”看著張介賓一臉的關懷,清風迷糊了,“老師,我沒事啊。”張介賓一臉關愛的看著清風,道“下次尿床了,想讓為師去換,不用找這種借口,為師也是從小孩子走過來的。”
“真的,老師,這次我真的沒有騙你,你看,這是他讓我給你的名帖。”清風一聽老師不相信他,臉色都急了,伸手就要遞給張介賓名帖。
就在此時,名帖無風而動,自行飛到張介賓麵前,頓時,隻見上麵道道五彩毫芒綻放,一行筆劃如龍的大字寫到“今日午時,西南十裏小涼亭一敘。”
看著這如同仙跡的場麵,張介賓第一個想到的不是神仙出來了,而是“這不科學啊!”
良久之後,清風奇怪的看著自己的老師,雪白的小山羊胡顫顫巍巍,對著半空中的字跡緩緩跪下,似是哭泣道“謹遵仙人法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