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薩拉丁的計劃

字數:6654   加入書籤

A+A-




    這就是諾曼皇帝蘭迪-馮-霍夫曼在赫爾鬆忙碌、疲倦、嚴謹、有秩序的一天。

    早晨處理政務以及研究新大陸的征服課題……

    上午情報分析以及有關政府官員進修問題……

    下午要進行討論農業改革的茶話會……

    晚上則要進行強度超高的單兵作戰訓練……

    半夜因為訓練強度太高,肌肉拉傷所以很難睡著覺,還要起來跑去醫務室那麽遠……

    總之從上麵這些事可以看出來,蘭迪是一個多麽有責任心,多麽勤政愛民,多麽任勞任怨的好皇帝。

    正當皇帝陛下為了諾曼帝國的江山社稷而努力的時候,近東黃沙大漠之中,諾曼帝國的精銳近戰瞟騎兵和輕裝弓騎兵,與埃及法蒂瑪王朝的阿拉伯輕騎兵之間的戰鬥也拉開了帷幕。

    諾曼輕裝騎兵的三個百人隊,共兩百七十名騎兵在突襲一個臣服薩拉丁的基督教小鎮時,遭到預先埋伏在城內的上千阿拉伯輕騎兵,一番衝殺後損失上百人,但最終好歹突圍而出。

    阿拉伯騎兵在之前的戰鬥中略處下風,諾曼快馬彎刀勝阿拉伯騎兵一籌,訓練和戰術更不是阿拉伯騎兵這種散漫的非職業部隊可媲美,雙方對戰阿拉伯騎兵隻是仗著天氣原因,獲得比東歐遊牧騎兵更好一點的成績,如今好不容易打贏一次諾曼騎兵,阿拉伯騎兵將領異常興奮,沒有多想,便催促屬下繼續追擊,等到亂糟糟的阿拉伯騎兵跨馬出城後,順著諾曼驃騎兵的足跡追尋半天,卻看見一支驃騎兵早已經重整旗鼓,嚴陣以待。

    輕裝弓騎兵全部排列在正麵,張弓搭箭。

    兩翼,更多的近戰驃騎兵手持長刀盾牌,排列成整整齊齊的豆腐塊陣列,整個諾曼軍隊近兩百名騎兵排列成一個雁行陣,在三個騎兵百夫長的率領下停止後退,陣列森嚴,準備和數倍於己方的阿拉伯騎兵軍一死戰。

    原本喊打喊殺的阿拉伯騎兵頓時士氣一卸,他們之前並不是沒有和諾曼人戰鬥過,如果是刀對刀槍對槍的混戰,縱然諾曼驃騎兵訓練有素,戰力強勁,阿拉伯騎兵也不是不能與之一戰,但倘若諾曼帝國陣列嚴明,陣對陣,阿拉伯騎兵數量再多,也不是對方的對手。

    但是此刻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阿拉伯指揮官盤算著,己方將士仍有上千兵馬,之前小勝一陣,士氣高漲,對方兵馬不過兩百,隻有己方的六分之一,之前又受挫一陣。

    “進攻!衝鋒!安拉保佑勇者!”阿拉伯指揮官揮舞著彎刀,大聲咆哮,發起進攻。

    ***教徒心湧澎湃,聽到安拉聖名,頓時將對諾曼騎兵的恐懼拋到九霄雲外,狂吼著以散漫陣型向諾曼陣列衝去。

    安拉或許願意保佑他們……

    但是他們身上的白袍子,卻真心保佑不了。

    在弓騎兵精心製作的複合弓齊射形成的箭雨下,身上隻穿著一件白袍的阿拉伯騎兵損失慘重,頓時人與馬匹的慘叫聲響起,鮮紅的血液濡濕了沙漠。

    諾曼輕裝弓騎兵兩輪齊射將正麵的阿拉伯騎兵削弱不少,之後丟下弓箭又握住腰間輕型騎兵手弩,抬起手扣動扳機!

    如此近的距離對方騎兵完全沒有躲閃的空間,而輕型騎兵弩使用的特殊弩箭,比起一般的弓箭要短一半,雖然射程更短,但是速度更快,更不容易被觀察到,總共八十餘發弩箭一次齊射,嗡嗡聲後,又將阿拉伯騎兵削去一層。

    正當阿拉伯騎兵因為這種突如其來的攻擊損失部分軍力時,諾曼軍隊兩翼的近戰驃騎兵也衝過來,好像兩柄鋒銳的匕首,狠狠的撞擊在阿拉伯騎兵兩翼,他們手中的近代風格的馬刀,質地、規格、實用性、都比阿拉伯人使用的傳統彎刀強很多,往往兩柄長刀相互碰撞,諾曼人的馬刀都能在對方的刀刃上留下一道或口,而諾曼人所穿戴的塗抹油脂的硬皮甲,堅固又柔韌,防禦力極強。

    雖然在對抗中兵器或者鈍器方麵比較無力,在對抗長矛長槍,弓弩箭矢,長劍刺擊方麵也是弱項,但是對付輕兵器劈砍卻是效果極佳,阿拉伯騎兵往往無法擊破諾曼人的甲胄。

    在裝備、陣型、都完勝對方的狀況下,諾曼驃騎兵穩穩的占據上風,諾曼輕裝弓騎兵揚長而去之後又轉過身,一輪齊射殺傷不少阿拉伯騎兵,然後便調轉馬頭繞到阿拉伯人側翼,一輪弓箭之後開始衝鋒,緊接著在近距離內又是一輪弩箭,在即將與阿拉伯騎兵交鋒的那一刹那,又調轉馬頭退回。

    “該死!該死!該死!這些狡猾的異教徒,分兵,分出一部分騎兵纏住他們。”

    然而阿拉伯人沒有諾曼人那麽方便的號角進行傳令,組織方麵也沒有諾曼人那麽嚴格,上千阿拉伯騎兵來自各個不同的阿拉伯部落,城市,除一個總指揮官外,其餘阿拉伯貴族互不統屬,沒有上下級關係,所以這道命令下去,傳令兵好不容易找到側後方一股騎兵,傳達這樣的命令,輕裝弓騎兵卻又繞到另外一側,一陣亂箭。

    在前線正麵戰場,諾曼驃騎兵組成密集的騎兵牆,相互配合,殺的阿拉伯人血流成河,那支輕裝弓騎兵以風箏流騷擾打法,在對方陣列周圍不斷來回移動,以複合弓和騎兵弩射殺大量的阿拉伯騎兵,阿拉伯騎兵極少配備弓箭,少量裝備有弓箭的騎兵也都分散開來,無法形成好像輕裝弓騎兵那樣的密集火力,隻能被動挨打。

    當正麵的阿拉伯騎兵損失慘重,騎兵和戰馬的屍體鋪了一地,士氣大降,陷入崩潰邊緣的時候,組織度鬆散到一個悲劇程度的阿拉伯人,總算分出將近兩百名騎兵,向輕裝騎兵追去。

    而輕裝弓騎兵也不與他們交戰,一邊用弓箭殺傷敵人,一邊後退,雙方一追一逃,很快消失在地平線上。

    “真是該死,如果是在東歐平原上就好了!”

    阿拉伯人並不知道驃騎兵和弓騎兵也在抱怨,心想著如果現在是在氣候涼爽的東歐草原,那麽這群烏合之眾的阿拉伯騎兵,早就被他們打得大敗,一個衝鋒上去,直接就能把對方散漫到令人發指的陣型衝破,哪裏還需要這麽麻煩。

    但是這裏並不是溫帶大陸性氣候的克裏米亞,也不是亞寒帶的東歐,更不是北寒帶的新斯堪的納維亞,驃騎兵們水土不服,他們的皮膚被太陽曬得幹裂,水分大量流失,在這些天與阿拉伯人作戰中損失的騎兵數量,甚至還比不上因為中暑、脫水等症狀掛掉的人,可以說炎熱幹旱的天氣,才是諾曼人最大的敵人。

    高傲的驃騎兵已經和敵人廝殺將近兩個小時,如果是在東歐,在諾曼人自己的地盤,經受過耐力訓練的騎兵以及諾曼馴馬師精心培育的三號諾曼戰馬,都可以繼續作戰下去,但這裏是耶路撒冷。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廝殺,驃騎兵與他們的坐騎體力都即將達到極限,然後阿拉伯人和阿拉伯戰馬卻不同,他們仍舊有體力繼續作戰下去,兩個百夫長迅速用號角傳令,合計,認為如今雖然占據上風,但是短時間內將阿拉伯人擊敗是不太可能的,或許在擊敗他們之前,己方軍隊的體力就達到了極限,到那個時候說不定三個百人隊都要交代在這裏。

    合計完後,兩個百夫長當機立斷,吹響號角開始撤退,沿途又和那個輕裝弓騎兵百人隊會合,殺散追擊的兩百多號敵人,從容撤退。

    最先登陸的是諾曼驃騎兵,總共有死前餘人,分別來自第一驃騎兵軍團,諾曼皇帝直屬驃騎兵軍團的各個不同的百人隊,相互之間並不同屬,也並沒有集結在一起的意思,事實上蘭迪給他們下達的命令,也並沒有和阿拉伯人進行正麵陣地戰,蘭迪隻是想通過這批精銳驃騎兵的動作,讓薩拉丁、埃及、以及讓位於聖地的所有人知道,他諾曼帝國的皇帝,十字軍的統帥到來。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撒拉丁派出比諾曼人多出好幾倍的阿拉伯輕騎兵,進行驅趕作戰。

    這位沙漠之王明白蘭迪的意思,同樣明白十字軍基督徒的大軍沒有到來,他如今的所作所為並不應該是全軍出動,暴露自己的真實力。

    所以說他的屬下中也有不少人是這麽認為的,他們認為應該趁著對方軍隊尚未集結完畢時,以優勢兵力橫掃整個聖地,將所有不肯歸降的基督教領地全部摧毀,整頓聖地內部。

    但薩拉丁並不這麽想,老奸巨猾的埃及哈裏發已經預料到此次十字軍軍容之盛,即使拚上家底,最好的結果也不過是兩敗俱傷,就算能勝利,對國家也沒有好處,畢竟他沒有埃尼德斯這種作弊器,其他國家的兵源都是國內的成年男丁,都是寶貴的生產勞動力,如今除了蒙古這種占地巨大,幅員遼闊到極點的大帝國可以抽調大批軍隊進行作戰,或者唐國那種老牌強國,或者馬拉地那樣位於人口稠密的南亞次大陸的國家之外,其他國家除少數特別窮兵欺武的郡主外,可都是非常珍惜自己的兵員,不希望在戰爭之中損失過多的。

    如今的薩拉丁雖然表麵上看上去很風光,聖地拯救者、安拉使者、***大英雄之類的光環和榮耀加身,但實際上埃及國內的狀況並不好。

    實際上他的國家內部和這個時代的其他封建國家一樣,有著大量的割據勢力,不過好在以大馬士革、阿勒頗為中心的近東精華貿易之地,以及開羅、亞曆山大、這樣埃及最為繁榮,人口最為稠密的地段,還有巴格達,摩蘇爾這樣兩河流域農業發達地區,以及麥加,麥地那聖城,這些國內最為精華的地區,都是被薩拉丁直接委派的總督管理。

    但埃及的其他地區,那些更加廣闊,更加貧瘠,更加次要的土地,卻大多掌握在那些阿拉伯酋長和地方貴族的手裏,他們具有極強的獨立性,擁有自己的行政、司法、財政權力,掌握著各自部落軍隊,薩拉丁依靠他們獲得他們提供的軍隊和供金,但薩拉丁同時又不信任他們,認為一旦喪失太多的親信部隊,或者表現出一定的弱勢,那麽這些阿拉伯酋長貴族就會離他而去,毫不遲疑的背叛他。

    另外帝國國外也並不是沒有任何破綻!

    當年薩拉丁的主君,聖王努爾丁的後嗣尚在人間,從法理角度來講,沙拉丁更是一個亂臣賊子,哪怕他打下耶路撒冷,這個汙點也洗不幹淨。

    雖說花了很大力氣想要尋找努爾丁的子嗣,將他殺害,但是那些人好像人間蒸發,薩拉丁懷疑或許是他的政敵和一些心懷不軌的貴族將其庇護了起來以待天時,又或者逃往國外被他的鄰國收攏,以做奇貨。

    不管這兩種想法究竟是哪一種,總之薩拉丁知道,在他失敗或者死亡過後,這些人就會冒出來反對自己,打出大馬士革正統的旗號,來推翻他的統治。

    內憂外患呐!!!!!!

    因此薩拉丁並不想要硬拚,他想留著他的軍隊,他的家底,保衛他的統治和皇權,所以固守城市,以防禦姿態來應對即將到來的十字軍。

    如今的耶路撒冷就好像一個大工地,薩拉丁麾下的軍隊還有他強行征召的耶路撒冷人,基督徒、***、全部都有,正在連日加緊加固耶路撒冷的防禦。

    隻是薩拉丁仍覺得不滿意,如果說有些將領提出主動出擊的策略,在薩拉丁眼中是下策的話,那麽他現在所實施的固守耶路撒冷隻能算是中策,薩拉丁本人最想執行的策略,應該是將他的軍隊縮進沙漠中,好像當年的哈丁會戰一樣將十字軍引入沙漠,等到他們因為幹渴和炎熱而瀕臨崩潰的時候,再一鼓作氣將其擊潰。

    但是現在已經今時不同往日,當初薩拉丁進攻耶路撒冷。

    薩拉丁是作為進攻的一方,能打就打,不打就走,但是現在他手裏還握著一座耶路撒冷,如果不戰而逃退回沙漠,那麽整個***世界都會罵他是個膽小鬼,上億教徒一起戳自己的脊梁骨,即使是沙漠之王也承受不住。

    “不過好在十字軍的目標是耶路撒冷,也隻是耶路撒冷,隻要守住耶路撒冷就行,無論如何防禦的一方都要比進攻的一方占便宜,耶路撒冷舉世矚目,城高池深,我軍兵力強盛,士氣高漲,物資充足,對方遠道而來,地理,氣候都不熟悉,軍隊也不會超過我麾下的阿拉伯精銳,此外,那些西方的狡猾法蘭克人,真的會像虔誠的***那樣為自己的信仰獻出生命嗎?我並不這麽認為,安拉保佑,勝利屬於我們。”

    在這種情況下,薩拉丁收到一條不知道應該是好是壞的消息。

    之所以理解為好消息,是因為阿拉伯輕裝騎兵在對抗諾曼人的時候取得勝利,在數以萬計的阿拉伯輕裝騎兵攻擊下,諾曼驃騎兵因為氣候和水土的問題,遭到一定程度上的挫敗,最終不得不向後撤退,退入他們的登陸地點,如今聖地最大的十字軍城邦,安喬克大公國。

    之所以理解為壞消息,則是因為此戰雖然在戰略層次上取勝,但在每一次的戰術上,諾曼驃騎兵都表現得相當優秀,完全將阿拉伯輕騎兵比下去,雖然最終成功將諾曼驃騎兵逼退,但阿拉伯軍隊最終付出的代價,卻要比諾曼驃騎兵多得多,共計三千名輕裝騎兵陣亡,重傷、殘疾、不得不退出軍隊的也有上千人,這還得益於***世界不錯的醫療體係幫忙,反觀諾曼驃騎兵傷亡不足一千。

    (本章完)

    (www.101novel.com)